本書收錄瞭作者於2003-2006年完成的五篇調研報告,涉及汽車、大飛機、柴油發動機、通信標準、VCD/DVD五個工業領域。書中記錄瞭中國工業在一個特定發展階段走嚮自主創新的軌跡,以及圍繞著這個轉變所發生的政策辯論。
##畢竟是近20年前的書瞭,有些觀點不敢苟同,竊以為:路有韆萬條,市場和充分競爭是創新的唯一之道,超額利潤是創新之源,國傢意誌是創新方嚮,隻有帶來産業鏈升級拉動就業增長纔不是無水之源,政策扶持則是錦上添花。作者的整體設計,上遊意識的觀點那是信服的不得瞭,有識之士
評分##進入市場競爭是創新的動力。很多人對於競爭有誤解,無腦呼籲國內外企業公平競爭。但最公平的競爭是所有企業起步點一緻,而現實中的“公平競爭”多是壟斷者排擠後進者的藉口,結果就是整個國傢的市場被國外企業把持。但競爭又是必要的,這就需要限製範圍,即在打擊國外壟斷企業的同時,鼓勵國內企業激烈競爭,隻有這樣纔能培養起能跟國外巨頭抗衡的民族企業,日本韓國的崛起就是靠類似的“貿易保護”,他們當年的政策依舊有據可查。連創新強國美國都在玩貿易保護這一套,否則不會對阿爾斯通和華為下手。大傢對國內某些壟斷企業詬病很多,就是因為他們在“保護”之下,甚至不用麵對本國企業的競爭。國傢製定戰略不能像某些消費者一樣短視,隻追求國外企業承諾的短期性價比,一旦失去自主創新能力,留給我們的隻有被收割的命運,到時候受罪的反而是老百姓。
評分 評分##技術能力是關鍵。 自主研發提升技術能力。
評分 評分 評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