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历史哲学论文集

康德历史哲学论文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德] 康德 李明辉 译注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理想国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1-15 精装 9787559821676

具体描述

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1724.4.22-1804.2.12)

生于东普鲁士哥尼斯堡。1740年,就读于哥尼斯堡大学。1746-1755年,担任家庭教师。1755年,获得哥尼斯堡大学硕士学位(相当于博士),留校任教。1797年,年老力衰,终止授课。

在哲学方面,康德继承启蒙哲学传统,综合欧陆唯理主义和英国经验主义,形成其批判哲学,开启从费希特到黑格尔的德国理念论;就其原创力和影响力而言,洵为近代西方哲学家第一人。“回到康德去!”——无论是康德的追随者还是反对者,皆如斯说。

主要著作有《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道德底形而上学的奠基》《未来形而上学导论》等。

译者介绍

李明辉

1953年生于台北市。1986年获得德国伯恩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现为台湾“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台湾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合聘教授、广州中山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曾担任德国莱比锡大学客座教授、德国波恩大学访问教授、美国柏克莱加州大学访问学者、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香港中文大学访问教授等。

主要著作有《儒家与康德》《儒学与现代意识》《康德伦理学与孟子道德思考之重逢》《当代儒学之自我转化》《康德伦理学发展中的道德情感问题》(德文)《儒家思想在现代中国》(德文)《四端与七情》《儒家视野下的政治思想》等,译作有《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导读》《通灵者之梦》《道德底形而上学的奠基》《未来形而上学导论》《道德底形上学》等。

康德的历史哲学长久以来一直为中文学术界所忽略,往往被视为过渡到黑格尔与马克思历史哲学的桥梁,而不是一套成熟的理论。但这确实是个很不幸的误解,因为康德历史哲学自成一派,与黑格尔、马克思的历史哲学分属不同的类型。康德本人虽未撰写一部讨论历史哲学的专著,但有八篇重要的文章直接涉及历史哲学。

本书包括这八篇文章的译文及注释,并在书末附有详细的研究书目供读者参考。通过本译作,读者可以了解康德的历史观、对“启蒙”和“人类意志”的独特理解、对“永久和平”的追求,以及康德哲学系统中“自然”的终极目的。

以研究康德哲学为志业的学者李明辉先生,留学德国获得哲学博士后,致力于康德著作之翻译,且不时核对三种英译本及何兆武先生的中译本,直接从德文精心翻译并修订译文,终以此译本贡献于读者。

用户评价

评分

##人类智慧真迷人,人类智慧真难啃,和朋友聊到康德真是个过于坚定且光明的人,将历史底目的赋还于人的主体性、理解为人类底有限观点对自然世界底起源所作的追溯便瞬间否定了决定论式的无能为力。主体生命体验是否能达成古希腊悲剧式的美感实现,或者这种延伸至戏外的悲剧性是否是现实的似乎都要依托于对“命途”二字的理解。 ——读康德《什么是启蒙运动》一文 康德说:“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并且惟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什么是公开运用自己的理性?康德说:“对自己理性的公开运用,则是指任何人作为学者在全部听众面前所能做的那种运用。一个人在其所受任的一定公职岗位或...  

评分

##阅读康德是非常困难的事,尤其是康德哲学本身就建立在及其庞杂的公理与概念体系之上,因此,阅读时一句简单而易被忽略的话,可能反而在康德的某项论证中占据及其重要的位置。 这本集子的文章可能主要涉及两个领域(仅就认知而言):人应该如何看待并理解历史,以及法权论的前声。就康德而言,为历史加诸目的,并非人经由经验而洞察了历史之本体,或是推动历史发展之第一因。相反,目的是人所加诸历史的主观原则“引导我们适当地运用认知能力对某类自然现象加以反思”,由此,是“为自然——或者不如说,神意——所作的这样一种辩解”,从而不同于黑格尔或马克思的传统:作为编写小说之助益的历史。而正因为这一人类自赋的认知目的,诠释了人之努力攀越与达致中的高尚。 而《理论与实践》《论永久和平》作为先声,在对读中也能发现康德法权论的扬弃。

评分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何兆武,1921年9月生于北京,原籍湖南岳阳,1939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史系,1943年至1946年在西南联大外文系读研究生。1956年至1986年任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员。1986年至今任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兼任...  

评分

##人的本能是自然的,但自然又赋予了人类理性,人类的道德和命运是自然决定的,换言之是人类理性决定的。

评分

评分

##1.康德的历史观是先验的、目的论的,人的历史是大自然的目的,理性作为大自然给予人类的禀赋,人的历史就是作为整体的人的理性得以展现与发展的。(康德区分了个人与整体理性)。大自然因此赋予了人类的对抗性——非社会的社会性,借此实现竞争、迭代与发展,最终建立公民宪法...  

评分

评分

##原载《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 摘 要:康德的“永久和平”理念一方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人类史的观点,因而具有解释的功能;另一方面为人类指出他们必须履行的义务,因而具有规范的功能。这个理念并不是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空想, 因为一则其实现只要求行为的...  

评分

##【按语:在这些发表于1784-1797年的文章中,康德陈述了社会契约、人的权利、启蒙、国际联盟下的永久和平、道德向善论等政治、道德和历史思想,维系了启蒙的道德向善论观念——这种信念不完全是对道德事实的确认,而且是一个出于实践理性的义务的信念。值得注意的是,从《论永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