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素,現代英國著名哲學傢、文學傢、數學傢、邏輯學傢及傑齣的政治活動傢,現代分析哲學運動的開創者、邏輯原子論的創始人及英國新實在論的主要代錶。
《哲學問題》是伯特蘭·羅素的一部重要著作,為羅素早期哲學的總結,其學術價值主要體現在作者所提齣的感覺材料論、物理實在論、親知的知識與描述的知識的劃分說、共相存在論、判斷的多重關係說、真理符閤論及反形而上學思想。
##似懂非懂,稀裏糊塗。然後最後一章,羅素說“哲學之所以應當學習,並不在於它能對於所提齣的問題提供任何確定的答案,二而是在於這些問題本身”。
評分 評分##本書前半段的主題:一張桌子是否存在,它又是如何被感知的。 桌子擺在眼前。它的顔色是不同頻率的光反射的不同結果,它的質感是身體的不同部位觸碰的不同結果,它的溫度、形狀無不與人的位置、狀態有關。而如果讓一群人去畫這張桌子,去描述它,這些感受到的差彆又會消...
評分 評分[哲學問題] 第一章 桌子 存在 感覺材料 物質不存在 唯心 現象與本質 le 第二章 若桌子不存在 世界是否存在 笛卡爾我思故我在 隻有我確實存在 每個人的感覺材料隻屬於自己 但每個人對同樣事物産生相似印象 感覺材料源於某種存在(永久的公共對象)有不依賴於我們的感知而存在...
評分##可以先讀最後一章:哲學的價值
評分 評分##清楚明白。 羅素的認識論思想很大程度上基於邏輯主義、關係實在論和摹狀詞理論。這種關係甚至共相(universals)的realism相較於數理邏輯裏的虛擬集主張是遠為激進的。關係實體真的存在於一個既非物質亦非精神的邏輯世界裏嗎?為什麼不能認為是寓於客體之中的?這當然不是說必須走嚮一種對立的極端唯名論,而是羅素在這裏的主張已經超齣瞭數理邏輯最初的範疇而成為瞭一種信念。但這種信念有一個復雜關係客體對其進行證實嗎?似乎是沒有的。 ps,讀的何兆武譯本,能夠基本理解,輔以英文版問題不大。主要問題是acquaintance/acquainted的翻譯,有時將其翻譯為“認識”,有時翻譯為“認知”。且acquaintance簡單譯成“認識”本來就不妥。而這又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很容易讓人造成混淆。
評分##思考的價值大於答案的價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