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东尼‧麦克利戈特是爱尔兰利莫瑞克大学的历史系教授,主要作品有《德国牛津简史——魏玛德国》(The Short Oxford History of Germany: Weimar Germany)。
安东尼·麦克利戈特教授所著的《反思魏玛共和国——权威和威权主义,1916–1936》挑战了传统的对于魏玛共和国的历史的研究方式。该书按时间顺序从政治的维度讲述了共和国从1916年至1936年——而非1918年至1933年——的历史,以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此共和政体国家的政治起源、所面对的危机,以及这些危机如何于1933年在纳粹党与保守派合作的情况下最终解决的。本书反思了一些历史学家比较关心的话题,如国家的经济、外交政策、宪法第48条的使用及影响、纳粹党是如何登上政治舞台等。此外,作者还讨论了一些历史学家在研究魏玛共和国历史时比较容易忽视的方面,如国家各地区的生活状况和政治状况、共和国法律的地位以及共和国的文化政治等。
##有一定的阅读门槛,参考文献详实有价值,编校错误较多。
评分##世界现代史书评书目补标,从威权的角度对魏玛共和国的诸层面进行了比较完整的梳理。
评分 评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反思魏玛共和,资料丰富。作者这方面知识渊博,旁征博引,令人钦佩。行文太过简略专业,如果写得再详细点浅显点,更佳。译文句子太长。
评分 评分##大学会读politik并且对魏德感兴趣于是试着读了读,感觉还不错,可惜我才疏学浅,没办法做出太专业的评论
评分##上次读因为翻译没有继续下去,今天再拿起,第二页“Vernunftrepublikaner“译成“一位头脑的共和主义者”,明明人家说的是“理性的共和主义者”;第4页,科拉考尔的“群体美化”(mass ornament),人名都算了,人家克拉考尔的“mass ornament”明明有“大众装饰”这样的翻译了。再次被翻译劝退······
评分 评分##四星给的是内容广博(经济文化政治等议题均有涉及)、分析较为准确并且引用的史料(包括文件、时人日记、学者统计数据等)具有权威性,甚至可以作为一本魏玛共和国史研究的工具书。其中对于魏玛共和国的公民教育以及韦伯、施米特和普罗伊斯在宪法问题上的分析较为精彩,魏玛共和国的覆灭在这个意义上可以和前苏联勃氏执政期与中国近现代晚期的变革史作对比的横向研究。一颗星扣在最关键的问题上:本书开头缺了作者对于“权威”和“威权”的定义,使读者在后面的分析中须自行建构,有失严谨。尽管如此,作者对涉及到“威权民主”和Diktatur之间的微妙区别的把握还是令人叹服的。题外话,此书中的研究概况和文献综述值得参照和翻阅,恐怕是魏玛史研究领域少见的较为全面的总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