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锦华,1959年生于北京。北京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从事大众传媒、电影与性别研究。曾获北京市社科研究优秀奖,国家级精品课程。曾在亚洲、欧洲、北美、南美、非洲、澳洲数十个个国家和地区讲学和访问。专著10余部。专著与论文,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俄文、日文、韩文、阿拉伯文出版。
《给孩子的电影》由当代著名人文学者戴锦华编选,在世界范围内,遴选出50部经典电影,几乎囊括了世界电影版图的各个角落。在编选过程中,戴锦华跳脱出“横”的地理空间,以“纵”的时间的概念串联百年电影时光,除大陆以外,还囊括港台及海外的各语种影片。值得一提的是,编选这50部电影 , 戴锦华和她的编选团队,注重第三世界电影的发展,关注除好莱坞外的国家,比如收录了伊朗的《小鞋子》以及东欧的电影。力求让电影在孩子心中不仅是“眼睛的冰淇淋”,还是心灵和视野的启蒙者与拓荒人。除选出的这50部外,还特意又以列表的形式,列出50部影片。一来求其全面,有些同样精彩的电影,遗漏可惜;另一方面,也是让有兴趣的读者作为延伸阅读与观摩的参考。
##电影应该正式进入学校课程,影像艺术怎能不让孩子们从小学习呢。
评分##还有好多经典电影没有看 在补充推荐片单(50部)中, 第45部《雨水危机》居然配的是《四百击》的海报: 而且《雨水危机》在前面五十部电影鉴赏的正文中已经出现过了, 是第41部: 那么补充片单中这里原本应当出现的其实是《四百击》吗?也不是。因为这50部基本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四百击》如果出现也...
评分##这个系列的书还读过《给孩子的诗/故事/散文》,都好可爱,我觉得这一系列不是少儿读物,而属于每一个怀着天真纯粹的心走进一门艺术的人。精神财富无法变现,但一经拥有,永难剥夺,从这种意义上说,也许它才是真正的“不动产”。这本书对所选的50部电影进行了非常简单的介绍,但“简单”不与“肤浅”划等号,有许多话都通过电影抵达了我的内心深处,如《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欣赏导引里的最后一句:“我们被魔法吸引,不只在于它是一场浪漫无边的幻梦,而且在于奇迹的尽头,我们或许会遭遇到自我与真实。
评分##戴锦华老师主持编著的一部定位于12岁以上孩子的电影书,书中各部分的作者,均接受过良好的文学与电影研究的学术训练,呈现出来的内容,自然就是深入浅出、形象生动而富于学理。最为难能可贵的是,戴锦华在书中挑选的这些经典电影,是帮助孩子们认识社会、体验世界的光影之门,而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儿童版电影。本书从属于活字文化出品、北岛主编的“给孩子的书”系列,该套丛书几乎部部精品,值得推荐。
评分##第一名!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给孩子圈钱系列。编校非常糟糕,海报配错、错别字等,面向读者群为孩子这些问题更不可忍;再者电影选择上不明所以,主题或影片上映时间划分更合适,这些片子综合下来更像是给以后想进电影学院的孩子们准备的。不少片子我感觉片源都不好找(例<夏伯阳>,豆瓣甚至没有一千人评价),不知是哪些编者的好口味,或者就是为了刷一下电影知识储备。介绍与展开也枯燥无味,延申的推荐书目与电影都似乎是想当然的胡来拼凑,毫无意义。暴力裸露统统要特别提醒,那就不要拉进推荐片单,所谓较全知识储备与较强鉴赏力的鄙视提示又是什么俯视姿态?戴锦华所言电影是对孩子的“一笔精神财富”,然而这本书只能看到策划者对挣钱的努力,看不到用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