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阿兰·巴迪欧(Alain Badiou),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巴黎第八大学、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教授,国际上非常活跃的左翼思想家,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与艺术实践,出版哲学著作、思想评论、戏剧作品等60余部,主要有《存在与事件》《主体理论》《非美学手册》《爱的多重奏》《柏拉图的理想国》等。
译者简介:
李洋,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新迷影丛书”主编,著有《目光的伦理》《迷影文化史》等,译有《莱昂内往事》《特写:阿巴斯和他的电影》等。
许珍,东北师范大学文艺学博士,吉林建筑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讲师,主要研究电影史、艺术史论,学术论文、译文发表于《电影艺术》《当代电影》《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
对阿兰·巴迪欧来说,电影是一种教育,一种生活的艺术,以及一种思想。自1950年代末至今,他撰写了三十多篇论述电影的文章,提供了哲学家看电影的一种视角与解释方式。从具有现代性的导演,如茂瑙、安东尼奥尼、塔蒂、戈达尔,到美国当代电影,如《黑客帝国》《木兰花》《完美的世界》,本书涉及各种电影的风格,为读者呈现了过去五十年来电影发展的多样路径。
##7。其实看不太懂,哲学家的文字让人晕乎乎的…/有些观点很赞同:“电影开启了所有艺术;它削弱了其他艺术中贵族的、复杂的、复合的纬度。” “第七艺术是一种大众艺术,因为它实际上是其他六种艺术的民主化。”电影不仅仅是用来了解世界和他者的一种途径,也是连通其他六大艺术的一个中心枢纽。/待重看。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对阿兰·巴迪欧来说,电影是一种教育,一种生活的艺术,以及一种思想。从1950年代末至今,他为第七艺术撰写了三十多篇文章,尽管其中绝大多数只与个别影片或某一组影片有关,但依然建立了一种电影视角及其解释方式。这就是巴迪欧思想的一个特征:通过思考个案,从一部具有特性...
评分 评分##某种意义上最糟糕的评论。为什么要这么谈电影?难道就不存在另一条路,更加直接,更加感性?《魂断威尼斯》开场展示了“主观静止”的理念,《诺斯费拉图》死亡国君登场的一系列镜头向我们展示了某物逼近的理念,可是我们为什么要关心理念?如果不是“生活对快乐且不牢靠时光所做出的承诺和逃避”……为什么要自我欺骗?为什么不画真正的奥林匹亚?
评分##巴迪欧所定义的哲学的前提“数元、诗、政治创造和爱”同样是其电影论述的关键词,《木兰花》为何“每一部分都必须被强化”?因为“哲学是对诸多真理的把握”。电影为何可以是一种“哲学实验”?因为“哲学是对断裂的思考”,而电影作为一门艺术“让连续与非连续同时发生”。在某种程度上,阿巴斯和巴迪欧是同一种思索“电影虚假运动”的思想家,“局部运动是假的,因为它只不过是影像减法的结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