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简介
卢玮銮
1979年起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2002年退下教职,改任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文学研究中心主任。著有《香港故事:个人回忆与文学思考》《香港家书》《夜读闪念》等。
熊志琴
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主修中国语言及文学,200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曾任职于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文学研究中心,现于香港浸会大学语文中心任教。
2002年,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卢玮銮开设了“文学与影像比读”课程,以被改编为影视作品的小说作为研读对象,并邀请相关的演员、导演、作者为学生演讲及接受访问,对影像与文学展开了不同角度的探索。
本书收录了张国荣、伍淑贤、许鞍华、刘以鬯的演讲及访谈记录。游走于影像与文学两种完全不同的媒介中,他们的创作者说,出于文学,入于光影。文字与光影交错之间,互为参照。
##建议有兴趣阅读的友邻、读者们,在看本书之前,最好把书中提及的电影和小说看一下。或者这样,看到一个章节,比如里边提到《霸王别姬》电影和小说,那就先看电影和原著,然后再看这本书。不然的话,可能多少会有点不知所谓的感觉。
评分##看完这本书,最强烈的愿望是,想去亲耳听听这一堂课。 《光影的来处》是港中文大“香港文学专题:文学与影像比读”的讲稿整理,收录了张国荣、伍淑贤、许鞍华与刘以鬯的讲稿,其中张国荣部分因无录音、录影,全靠印象与笔记整理。讲者身份和职业的不同,让他们的讲稿呈现出十分...
评分##最实在的是许鞍华的一篇。但这本书太不实在了,基本只是四篇录音实录……内容太单薄。
评分##把办公桌横起来,听张国荣的歌,看看每天非典的伤亡数字——我一个多月的非典生活,所以看到张国荣演讲实录,果断通过这个选题。
评分##薄薄一本书,但是很多珍贵资料,尤其是张国荣和许鞍华的部分,张国荣对于《霸王别姬》的遗憾,是陈凯歌还不够大胆;许鞍华向来是舍得批评自己,对偶像王家卫则不吝赞美,《倾城之恋》是急就章,总感觉《第一炉香》很大概率也会重蹈覆辙。
评分张国荣对文本和人性的洞察力,真真难得的灵性和品性俱佳的华人artist。理解内地恐同语境可贵,在局限的框架里,竭心尽力促发自己的艺术更加可贵,练达清明之外还不失傲骨。许鞍华坦诚谈论自己转译文学作品中的过失,反复提及创作里的“居心不良”。对影像和文学之间的关系洞见诸多,不局格自己和他人的想法,再加上长期浸淫“陆港”双重文化,让她既有港人的务实韧劲,又比其他港导更容易理解内地文化。此外,香港这种学生和被研究对象聚集在学堂,开放客观讨论问题的氛围,在我离开香港后才发现是那么难以实现。这不单仰赖于资源,而更多来自港人在小岛上,共同用心呵护火种,使其不灭的传统。
评分 评分##人生的来处不由已,人生的去处不可定,人的生命匆匆而过,总会有诸多情感要表达,再孤独的心灵也渴望理解,共鸣与温暖。卢玮銮、熊志琴二人主编的《光影的来处》以小见大,以通俗见深刻,仅仅撷取文学与影像便将深奥的人生哲理精彩呈现,这是一本兼具文学、美学、人文、光影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