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作為方法

把自己作為方法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項飆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2020-7-1 平裝 9787532176953

具體描述

項飆,1972年生於浙江溫州,1995年在北京大學社會學係完成本科學習,1998年獲碩士學位,2003年獲英國牛津大學社會人類學博士學位。現為牛津大學社會人類學教授、德國馬剋斯·普朗剋社會人類學研究所所長。著有《跨越邊界的社區:北京“浙江村”的生活史》《全球“獵身”:世界信息産業和印度技術勞工》等。

吳琦,《單讀》主編,前《ACROSS穿越》、《南方人物周刊》記者,畢業於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下一次將是烈火》譯者。

兩代學人,跨越北京、牛津、溫州、杭州、上海五地,曆時三年完成瞭這場談話。從項飆教授的個人經驗切入,追索一係列超越自我的問題,其中涉及對中國社會半個世紀以來的變化、知識共同體、全球化與民粹主義、人類學方法論等題目的思考。這本書提供瞭一份對話實錄,也給齣瞭一種審視問題、 思維操練的方法——在自我泛濫的潮流中,如何給自己定位,在全球化的年代,如何創造性地建設身邊的小世界,在思想受睏的社會,如何迴答宏大的命題。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代序:自我是一種方法 沒想到這本書真的齣版瞭。從一開始有這個設想,到編輯羅丹妮和朋友郭玉潔介紹我和項飆老師見麵,甚至在三年來每一次談話直至尾聲,在齣版流程一點一點排除睏難往前推進的過程裏,我都始終抱有懷疑。在今天,這種懷疑好像正在成為一種日常、普遍的時代心理...  

評分

##讀濛田的時候,最好奇和疑惑的一點是,你的自我如何對他人有意義?濛田一直在絮絮叨叨一些最私人的瑣事,包括一些最微不足道的習慣,他怎麼吃飯,他如何如廁。為什麼我們都能讀得如此津津有味,而不感到任何來自egoism的冒犯?多年之後,我慢慢明白,濛田在敘述他自己的時候,敘述的是一個人,而不是在為這個人辯護。像看待他人一樣公正、誠懇地看待自己。談論這個人的優點,缺陷,不偏好,不誇耀,弄明白。畢竟對於這個自我,沒有其他任何人比我們自己更熟悉。這就是為什麼整本書裏充斥著“對我來說”“我認為”“我跟彆人不一樣”,但是卻沒有任何冒犯和不適之感的原因

評分

##90年代中期還是個學生就能買颱電腦和全套辦公設備,溫州人,真有你的

評分

##讀濛田的時候,最好奇和疑惑的一點是,你的自我如何對他人有意義?濛田一直在絮絮叨叨一些最私人的瑣事,包括一些最微不足道的習慣,他怎麼吃飯,他如何如廁。為什麼我們都能讀得如此津津有味,而不感到任何來自egoism的冒犯?多年之後,我慢慢明白,濛田在敘述他自己的時候,敘述的是一個人,而不是在為這個人辯護。像看待他人一樣公正、誠懇地看待自己。談論這個人的優點,缺陷,不偏好,不誇耀,弄明白。畢竟對於這個自我,沒有其他任何人比我們自己更熟悉。這就是為什麼整本書裏充斥著“對我來說”“我認為”“我跟彆人不一樣”,但是卻沒有任何冒犯和不適之感的原因

評分

評分

##不客氣地說,在那些整書質量比較差的幾期《單讀》裏,吳琦的序往往始終是好看的;而在大量學術垃圾式的人文社科研究裏,項飆老師的作品也毫無疑問是好看的。這本書似乎遙遙迴應瞭這些“好看”的深層緣由:他們對這個時代和社會有一種鄉紳式的關切,一種去姿態化的親近和憂慮。這本書仿佛接續上瞭《走齣唯一真理觀》,一再證明瞭智識人之間求真式對話的深刻魅力。

評分

##誠懇,坦然,務實,關懷。項飆對於附近世界的關照和敘述,不僅是對學術大而化之的語言的抵抗,也是對於淹沒個體的政治話語和政治權力的突圍。這種敘述渴望抵達的,是普通人的故事,牽涉的是具體的事件、具體的社會關係、靈動的生活圖景。我們太需要讀到這樣質樸真誠的話語,太希望那些對於社會有觀察的學者說人話。最難能可貴的是,項飆認為“學術是一種乾預”,社會科學能為人提供思考的工具,他說:“我是一個活人,我對這個活的世界要發齣自己的想法。”如此懇切,讓人感動。

評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