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瓦德•卡拉哈桑
(Dževad Karahasan,1953- )
波黑小说家、剧作家、散文家。出生于波黑多米斯拉夫格勒,在萨格勒布大学攻读文学理论和戏剧学,获博士学位。著有大量戏剧、小说和随笔作品,如《一个古老的东方寓言》《沙莉雅的指环》《夜空的抚慰》《迷园经》等。获得海涅文学奖、瓦伦西亚国际文学奖、莱比锡图书奖、歌德奖章和歌德奖等文学大奖。
2020年德国歌德奖获奖作家
比肩《一千零一夜》的文学历险
一口气读到七百页依然欲罢不能的小说
“杰瓦德•卡拉哈桑以无尽诗意的魅力,跨越了国家、时间、文化与宗教的界限。”
——海涅文学奖授奖词
《夜空的抚慰》出版于2015年(波斯尼亚语),2016年译为德语,在德国文坛译界掀起波澜。这部由三部曲组成的长篇小说取材真人真事,讲述了伊斯兰文明中一段尘封千年的历史。主人公奥马尔•海亚姆生活在公元11至12世纪,是波斯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哲学家和诗人;他青年时代的两位挚友,尼扎姆•穆尔克和哈桑•萨巴赫,一个是马利克•沙赫苏丹的宰相,权倾朝野,一个创立了著名的阿萨辛派,成为以刺杀活动播散恐惧的匪首。海亚姆本人则淡泊名利,清心寡欲,唯对浩瀚的夜空和那背后隐藏的真理情有独钟。作为王室学者,他以自己波澜起伏的一生见证了塞尔柱帝国的兴盛与衰败,也见证了那段波诡云谲的历史中最为闪亮的人物和传奇。
##读不下去
评分 评分 评分##我能够抽离地感知原文是很优秀的小说,但翻译文风实在让我很难沉浸投入,而在我看来沉浸是阅读虚构类作品很重要的体验。翻译显得啰嗦冗长,比如经常出现多个并列的意思相近的四字成语,这显然是汉语译者的手笔。小说里有大量的哲学和ysl神学思辨,而我认为译者对这方面的知识缺乏,只能生硬地literally翻译自德语译本,读起来很奇怪。对小说本身的话我对哈桑这个角色塑造不满意。在本书里哈桑是个刻板印象的反派,扁平且没有人物弧度,从出场起就引起读者厌恶,与海亚姆的互动寥寥无几,但在海亚姆临死前却占据大量篇幅回忆“挚友”,令人疑惑。而《撒马尔罕》里的哈桑性格转变是有阶段和原因的,更令海亚姆在晚年回忆起与哈桑的初见时增添“物是人非”的遗憾。
评分##翻译读出了日本味,嗯。
评分 评分##翻译读出了日本味,嗯。
评分##读到最后200页才觉得,这本书,可以。男主也即一个学者的叨叨经常让我厌烦并且跳着看。读到最后,这个人物才知道了“什么是真实”的另一个答案。在盛世中,他的真实是天文昭示的真理。在乱世中,他的真实是亡妻和亡女以及切肤之痛。哪个更真实一些?是真主和不变的真理,还是你身边更短暂的一切:亲近的人,关系,以及乱七八糟的人类,这个你所处的世界…最后几章提出了几个概念:天堂之人的目光,被逐出天堂之人的目光,醉眼朦胧者的目光,第一种目光指向体验,第二种指向认知,第三种指向揭露。御前学者的一生,被谋杀的老师/宰相和妻子,病亡的女儿,他的天文台野心,变成刺客头子的朋友,疯疯癫癫但总是道破真相的朋友……没有什么故事的逻辑,就是很平凡的一个人如何在历史之中被裹挟。历史很大,但再大的历史,也不如他妻子送给他的榅桲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