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斯滕•哈里斯,1937年生于德国耶拿。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现为耶鲁大学哲学系教授,研究领域包括艺术哲学、建筑哲学、现象学、现代早期哲学等。近年来主要关注主导科学技术的客观化理性的正当性和限度问题。其主要著作有:《真理:世界的构造》、《艺术关系重大: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起源>评注》、《虚无主义与信仰之间:<非此即彼>评注》、《无限与视角》、《建筑的伦理功能》、《现代艺术的意义》等等,编著有《马丁•海德格尔:艺术、政治与技术》。
张卜天,中国科技大学物理学学士,北京大学科技哲学博士,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教授,研究方向为西方中世纪和近代科学思想史。精通科学史、科学普及与哲学翻译,译有著作近五十部。其译文优美流畅,广受读者好评。
人们往往把现代世界的兴起与科学态度在16、17世纪的出现尤其是哥白尼联系在一起。然而,要想理解现代世界的兴起,就必须理解它在中世纪的开端。全球性的现代文化是中世纪基督教文化自我演进的一种产物,其先决条件是人的自我理解的一种转变,这种转变与对上帝、上帝与人、上帝与自然的关系的不断变化的理解密切相关。文艺复兴时期对透视法的兴趣是理解这种发展的一把钥匙,阿尔贝蒂的《论绘画》对此作了简洁表达。但与此兴趣密切相关的是关于上帝无限性的神学思辨,库萨的尼古拉的工作特别清楚地反映了这种关联。现代的自我肯定(self-assertion)必然笼罩着虚无主义的阴影,后现代思想已经对现代世界的发展提出了质疑。然而,只有理解了现代世界的正当性,我们才能开始理解和面对其非正当性。正是本着这一精神,本书最后呼吁一种或可称为后后现代的(post-postmodern)地心说。
这段文字算不上是一篇中规中矩的书评,只是想把自己的几点感受写下来。本书的隐秘主线是哈里斯所说的三次哥白尼革命,其中第一次是在其字面意义上说的,即天文学上实实在在发生的哥白尼革命,而后两次只是隐喻意义上的一种叫法,即分别指康德哲学的革新意义以及后康德―黑格尔...
评分 评分##很深刻,也很卖弄学问。
评分 评分 评分##相比于该系列其他的作品(更多的是专业科学史),这本书更像是思想史或者本身就是一部思想著作,也和之前看的《从封闭世界到无限宇宙》《永不停歇的时钟》等互参 中心思想还是:我们跳出了视角的限制,新的视角虽然还是有限制,但是我们已经有了理解无限的能力。这就是现代科学和现代性的合法性。 Karsten Harries以视角原理(principle of perspective)为主线,把世界看成一座剧场:你买了哪个位置的票,你就受这个位置所提供的视角的束缚。不过,事情也绝非仅此而已。一方面,Harries认为,要破除绝对的逻各斯中心主义所带来的价值、意义无涉,这容易遁入相对主义或虚无...
评分 评分 评分##虽然是科学哲学神学的思想史,但作者本人和同时代思想家的哲学思考常常参杂其中。 配合柯瓦雷的《从封闭世界到无限宇宙》阅读,效果或许更佳。 总的来说,这本书的部分篇章安排及其内容确实让人有些迷惑,往往读到末尾都忘了中心主旨在哪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