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洁非 学者,作家。1960年生于安徽合肥。19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分配到新华社《瞭望》编辑部工作。1985年调《文艺研究》编辑部。1987年调入文学研究所,先后在新学科研究室、当代文学研究室工作。历任当代文学研究室副主任、主任,文学所创新工程首席研究员,文学所学术委员等职。代表作《解读延安》、“典型三部曲”、“李洁非明史书系”、《天崩地解:黄宗羲传》《文学史微观察》《天国之痒》等。荣获首届冯牧文学奖、第五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三届中国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和第七、八、九届科研成果奖等。
中国有悠久的“良史”传统,有成熟的修史制度,中国史学可谓发达和厚重;即使这样,历史在中国也不能接近避免含混和疑难。一些貌似耳熟能详的 “已知”历史,有的还属热门,声名赫赫以至妇孺皆知,然而一旦深予案究,却意外地发现:有的余音未绝,有的疑点丛丛,有的聚讼不休,有的根本是悬案。 本书涉及的六案分别是:焚书坑儒与挟书律,建文皇帝朱允炆的失踪、下西洋、王安石变法、盐铁会议、《老子》作者及书。作者李洁非展开各案细节,搜其纷纭,呈其歧杂,从文献角度还原其复杂性,并进一步做出了新的发现。
##作为睡前读物读完此书。书中所选六案,时间跨度自先秦,历汉,唐,宋,明的时间经线。六案皆非新案,历来就有各种解读。有些是悬案,有些是争说纷争的案子。但此书自有其侧重点,或者说是一家之言。 如焚书坑儒案,侧重书和儒的解读,盐铁案侧重渊源背景,述其汉家杂揉的王霸之道,而避谈盐铁案的内容。论熙宁变法则侧重批判,甚至直言王安石与王莽是同路数。比较起来与《王安石传》的侧重肯定不同,更与《宋徽宗》绯誉各半,完全不同,我对此书言及熙宁变法的观点,是不赞同的,虽是作者一家之言,但失公允。 但下南洋一案的解读。甚为新奇,侧重郑和的家族背景,展述自唐之后,阿拉伯人参与的海上丝绸之路,以及历代海贸的进程,也让我更新认知。可以一读。
评分李洁非新作,选取了古史之中六个比较有影响力的事件加以剖析。焚书坑儒梳理细致,可惜先秦史料缺乏,再精彩的分析都难逃过度想象之讥。建文帝一节比较有意思,可以和下西洋合起来读,不过下西洋一节用马可波罗的记载,未免不太慎重,我始终不认为此人到过中国。王安石变法和盐铁会议全是书中佳篇,最见李洁非文风和思想。老子一文则未免有阐发太过之嫌疑。附录的南唐悲歌梳理的倒不错,李洁非的附录总有让人兴趣盎然之处,像《黑洞》里的开封之战。总之可读性不错,但惯读李洁非的读者,一定意犹未尽,毕竟这几个事件都值得一本书来讲述。
评分##感觉言过其实,豆瓣评分虚高。作者还是做明史比较好。焚书坑儒:认为焚书主要是毁掉了早年历史书,坑儒外加博士罚做苦工,这个分析加一星。
评分 评分##看了其中四篇,加上两个外篇,写得很不错,文笔流畅,逻辑通顺。缺点是有些小错误,加上文献引用上,多采用古籍,没有点评和总结近人论文。
评分##史料扎实。勉可一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