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84年7月—1989年7月,任锦西化工总厂厂长。通过“企业整顿”和“五七”技术改造,使这家濒临倒闭的特大型企业焕发了勃勃生机。1898年7月—1991年11月,任锦西市委常委、副市长。主持编制了锦西市城市整体规划。1991年12月—1994年11月,任化学工业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分管基本建设、科研。1994年11月—2000年5月,任深圳市委副书记、市长。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了产业结构升级,奠定了深圳现代产业基础。重新编制深圳市总体规划,加强了路、港、水、电等基础设施,绘制出深圳现代化国际性城市蓝图。发挥改革开放的窗口作用,努力建设廉洁高效政府。2000年5月—2005年8月,任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公室专职副主任。2006年12月—2016年12月,任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坚持市场化方向、企业化管理的方针,坚持不懈地推动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
该书是李子彬同志于1995—2000年任职深圳市长期间的工作回忆录和经验总结。用讲故事的形式,讲述了当年深圳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实践,再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李子彬通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根本性扭转了深圳经济结构以“三来一补”加工贸易为主的局面,奠定了深圳现代产业基础。他以卓识远见对这座城市进行重新规划,加强路、港、水、电、地铁等基础设施建设,绘制出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蓝图。“810”事件后,在深圳证券市场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市政府重启证券市场的胆识和成就,在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5年间,李子彬这届市政府在重典治乱、还百姓一个清平世界,建设廉洁高效政府等方面的实践和探索,在“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让全国对深圳经济特区刮目相看。这本书史料翔实,叙事清晰,文笔流畅,还原了深圳发展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一段历史。虽然是纪实性的回忆录,但写得生动鲜活,读来趣味盎然。
李在54岁赴任深圳市长一职,也是92年南巡后的第二年,时机成熟,有了大施拳脚的空间。与大学开展产学研、振兴产业园区、开国际展销会、强力的产业政策、强化公司治理理念和优化公务员队伍建设等一系列措施,加上廉洁政府、扫黄打黑等软环境管理,整体上将来料加工、出口退税为主的低端密集产业升级为科技先行的信息化产业密集的大跨步发展,作为主政者,调研-解决问题,搭平台-给政策-抓落实这一套到如今也还是有实效的手段,公允地讲,政府在体制机制革新方面,深圳的力度是大的,也是走在前面的。但书中还是有时能感觉到有种自诩改革开放第一人的意味,有些揽功,文本之中未透露各中细节,都是高光时刻闪耀的回忆,全然没有遗憾和惋惜,难免觉得脱离真实。而且,离开深圳20年、退休15年后动笔写这本书,是炫耀是留名,唯独不是教诲后人
评分 评分##田边深深的水沟//取水惠阳担责二期工程预留降本/小平像雕塑选址树立故事/两页纸讲清楚三个问题/李明仪事务所中心城规划/20亿元修滨海大道与红树林保护/救华为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时势造英雄
评分##领导个人的回忆录写成了政府工作总结,历史价值挺大可读性弱了些 相比张国宝的《筚路蓝缕》和袁宝华的回忆录来说,这本书的宏观视野和知识量是远远不及的,行文过于正式,不像袁宝华在书中还会透露对某些个领导人和同事的不满。但是确实是一个比较好的角度看看中国地方主政官的施政思路。 原本看这本书是想看市长们是如何对国家的中长期战略或...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