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尼尔斯·韦贝尔 著
德国锡根大学新德语文学专业的教授。曾在欧洲多所大学执教。他的研究重点包括社会性昆虫、社会自描写、文学及其媒介,以及文学的地缘政治。
【内容简介】
“人像蚂蚁”这个古老的比喻,就像“比喻”本身一样古老。从作家到政治学家、社会学家,人们渴望从蚂蚁身上寻找人类社会的最佳组织形式;从单一的个体到整体的社会,从君主制到民主社会,从霍布斯的“利维坦”式全能国家到《美丽新世界》中的集权乌托邦,再到原子化、网络化的后现代社会,蚂蚁的行为在任何时候都能被象征性的解读,并与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各种社会形态形成了巧妙的一一对应。作者从社会学专著、小说文本,乃至电影文本出发,探索了这一类比的迷人历史。
在本书中,蚂蚁,成为人类社会的绝对隐喻。人不是“像”蚂蚁,人就是蚂蚁。
【编辑推荐】
☆ 横跨政治学、社会学、昆虫学、文学与电影评论
☆ 展现人类渴望从蚂蚁身上寻找文明前景的所有野心和企图
☆ 塑造人类文明的,是个体的自由,还是集体的逻辑?
☆ 政治制度、战争体系、社会结构……人类社会的全部隐喻
【本书获誉】
这本书的主题看似距离我们很遥远,但蚂蚁是唯一的镜子,让人类可以将自己视为群众和集体的存在。甚至像韦贝尔展示的那样,我们与宇宙外星人的相似程度也无法和我们与小邻居们的亲密程度相比。
——《南德意志报》
韦贝尔这本书的优点之一是,它永远不会忽视蚂蚁的隐喻在科学和文学中的反馈作用。正是由于蚂蚁以社交昆虫的身份出现,并具有集体智慧的特征,所以蚂蚁的行为在任何时候都被象征性地解读——尽管情况大不相同。
——《文学世界》
韦贝尔原创性的文化史……预示了未来。在未来,塑造我们世界的不是个人的自由,而是集体的逻辑。
——《文化时间》
##这本书的开头就很精彩,比尔盖茨飞在空中,看着像蚂蚁一样渺小的人说:“人,就是蚂蚁。”作者认为,商业帝国的领袖说出这种话,不仅仅是因为他确实站在高空,更是出于对自己商业和技术上的自信,这种自信可以让他高高在上睥睨众生。蚂蚁和人类在制度、等级上的深度交互由此展开,这也是这本书的主题。突然明白马云为什么要搞个蚂蚁金服了,本质上他也是个高高在上,把(996式牺牲个人服从企业的)员工当成蚂蚁的在上者。
评分 评分##用动物来譬喻人类社会几乎贯穿了东西方的历史。其中,作为社会性动物的蚂蚁被认为是描述人类个体与社会结构的最佳喻体。《蚂蚁社会》对此进行了翔实的知识谱系考古。作者韦贝尔穿梭于社会学、生物学、文学等跨学科领域,用大量文本解析了“蚂蚁社会”作为人类隐喻自身及社会结构的不同公式。这些公式互相竞争、演化,解释与形构人类身处的现实,也丰富着我们讲述与想象自身的语言。
评分 评分##正如尼尔斯·韦贝尔在《蚂蚁社会》中所说,人们喜欢以蚂蚁这样的生物来类比人类。维吉尔在《农事诗》称蚂蚁一起劳作,一起休息,然后与其他带有浪漫倾向的人们如艺术家莱辛与政治家克鲁泡特金齐声赞美蚂蚁是完全的利他主义,并把它们看作是人类应该学习的对象或应该达成的理想...
评分##作者主要围绕蚂蚁这一无中心化,有社会秩序的超有机体展开讨论,讲了道金斯自私的基因与威尔逊族群选择理论之争。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翻译的缘故,此书读起来颇为费劲。
评分##最近很流行李安导演的一个表情包,恰好能形容我在读这本《蚂蚁社会》时的感受: 虽然不太看得懂,但并不妨碍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正如本书文案写的那样: 【“人像蚂蚁”这个古老的比喻,就像“比喻”本身一样古老。从作家到政治学家、社会学家,人们渴望从蚂蚁身上寻找人类...
评分 评分##读起来有些吃力,但内容极好。作者好像是文学教授,却游刃有余地游走于生物学、社会学、哲学等学科,令人神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