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兆光
上海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及歷史系特聘資深教授。曾任日本京都大學、東京大學、比利時魯汶大學、台灣大學、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哈佛燕京學社、芝加哥大學客座教授或訪問學者。主要研究領域是東亞及中國的思想、文化與宗教史。著有《增訂本中國禪思想史》、《中國思想史》(兩卷本)、《宅茲中國》、《想像異域》、《何為中國?―疆域、民族、文化與歷史》等。
二○一九年的最後一天,二○二○年元旦的前一天。這一天下午,我和妻子從上海虹橋到達東京羽田。作為東京大學國際高等研究所(Tokyo College)的特任教授,我將在這裡,開始八個月的訪問與工作。可人算不如天算,沒想到,這場席捲全球的疫情,讓看上去很美麗的行走計畫,全部化為泡影,又回覆過去老習慣,依舊在研究室、圖書館、食堂和住處四點一線行走,宅茲東京。我多年來的習慣,就是但凡讀書,便必作筆記,這使得我的筆記和別人的日記不同,更像是自己的讀書日課,在這八個月的筆記裡,留下的不止是東京的美好記憶和東京的讀書心得,也留下了疫情期間困守日本的複雜心情。 於是經篩選之後,就編成了這本長長短短,體例不一的《東京劄記2020》。 ——葛兆光
##书评好,其余他有点想当然了。尤其是医院一节。
评分##homework。两日匆匆读毕。读书笔记是最不能示人的东西,一是杂芜,一是私密。这部笔记体现葛氏立场最明,和禅宗研究一样,他自己其实也在胡适的延长线上,整理国故,再造文明。我辈青年人再难如是观了。所以才有“中国”恐尚未出世的持论。人皆道《宅兹中国》有“解构”气,杜赞奇则批评其一边一边,两端首鼠。假如这种解构气当真存在,其来源就在“中国尚未出世”上,“文明”之“中国”是不在场的中轴。//身体性地感受到了什么叫与日本学者论日本史,葛老交游广泛,读书又有统系,身处其间,对日本人文学界的问题意识乃趋精熟。这也只有在有自己一方根基、有自己的问题意识后才能做到。葛老核心是(国家)“形成”二字,所以关心日本人如何讨论日本的形成,关心国家的位置、功能与影响,关心族群与认同,这都是他自己研究的关键词。
评分##略過了一些有關「日本史」的篇目……
评分##homework。两日匆匆读毕。读书笔记是最不能示人的东西,一是杂芜,一是私密。这部笔记体现葛氏立场最明,和禅宗研究一样,他自己其实也在胡适的延长线上,整理国故,再造文明。我辈青年人再难如是观了。所以才有“中国”恐尚未出世的持论。人皆道《宅兹中国》有“解构”气,杜赞奇则批评其一边一边,两端首鼠。假如这种解构气当真存在,其来源就在“中国尚未出世”上,“文明”之“中国”是不在场的中轴。//身体性地感受到了什么叫与日本学者论日本史,葛老交游广泛,读书又有统系,身处其间,对日本人文学界的问题意识乃趋精熟。这也只有在有自己一方根基、有自己的问题意识后才能做到。葛老核心是(国家)“形成”二字,所以关心日本人如何讨论日本的形成,关心国家的位置、功能与影响,关心族群与认同,这都是他自己研究的关键词。
评分##我也可以寫本《東京札記2019》,文稿積累一半多了,沒時間補完。
评分##葛老师晃荡得好开心
评分 评分##熟悉的文字风格,以随笔的形式将游记、读书笔记、个人所思融为一体且“寓经世之意”。 游记部分可与同期大陆这边出版的《到后台看历史卸妆》中普林斯顿部分对读,也能看出一些个人喜好(比如应该真的很喜欢莫奈)。 读书笔记部分虽然看起来杂乱,但所思所想非常明确,可惜这些思考拉不动大象。另外谈到欧美学者对他书的批评时“他们不了解我们这些中国学者的现实处境”也是心情复杂。 而这本书的主旨,我想书中《给理想国十年题词》是最恰当的——这十年世界和中国风云翻滚...很悲哀你只能身不由己的被历史裹挟...需要亲历历史的人们,动笔把经历的看到的甚至听到的记录下来。说不定就是在经历巨变的时代呢。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