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沛,北京大学中文系暨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教授,兼任北京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委员。著有《隐喻的生命》《中说校注》《哈姆雷特:注释与解读》等,编著有《英国人文经典读本》《比较文学基础读本》等,译著有《常识中的理性》《怀疑主义与动物信仰》《文学与美国的大学》等。
《莎士比亚、乌托邦与革命》是对英国现代早期人文思想的多维时空的精妙呈现,代表了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沛近十年来对英国现代(1516—1690)人文历史的观察和思考。
“历史”的观念意味着“历史性”的自觉。由于时间-运动,人类得以进入四维存在;由于记忆-想象,我们得以思想五维时空。对历史的解读或者说意义的制作穿越和连接了“异代不同时”的四维时空。
《莎士比亚、乌托邦与革命》按照古典戏剧的形式编组,其中“序曲”讲述彼特拉克的历史意识和身 份觉醒,“进场”展示英国现代文学观念的发生和文艺复兴诗学精神的自觉,第一、二、三歌分别探讨爱欲、城邦、自由、王权、帝国等议题,以散点透视加重点聚焦的方式讲述了现代乌托邦神话“道成肉身”的文学历程。
##博雅,英国现代早期人文主义历史的“历史性”考察,多有精彩论断。偶觉“文饰”稍过,六经注我的色彩浓了些,如科里奥兰纳斯之死的“灵魂-大我的重生”(我属实不能理解)。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啊!沛公的书读不懂也要给五星啊!
评分##提供了莎士比亚历史剧串联的一个思路:得国不正(约翰王)—用新血洗去旧血(亨利四世、亨利五世)—摆烂(净罪工具人理查三世)—净罪—光明的前途(伊丽莎白)莎士比亚前面的部分以人本主义/现代文学/英国民族共同想象的诞生铺垫 以及城邦从凯撒一人政治转向全体人民的共和引出后面乌托邦利维坦现代政治哲学思想 乌托邦有趣的一点就是乌托邦的机制设计使其本身就是反乌托邦 莫尔的乌托邦既要和平又要自由 系统必然封闭 在一个封闭的系统里维持和平不可避免会导向全景敞视监狱 最后两章利维坦如何导致自身的死亡和洛克的自然法可配合咖市新闻帮助消化
评分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