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 1929— )
享譽世界的小說傢、文學評論傢。1929年齣生於捷剋斯洛伐剋布爾諾,1975年起定居於法國。著有小說《玩笑》《生活在彆處》《告彆圓舞麯》《笑忘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不朽》《慢》《身份》《無知》《慶祝無意義》、短篇小說集《好笑的愛》、隨筆集《小說的藝術》《被背叛的遺囑》《帷幕》《相遇》、戲劇《雅剋和他的主人》等總共十六部作品。1973年獲美第奇外國小說奬,1985年獲耶路撒冷文學奬,2001年獲法蘭西學院文學大奬,2020年獲卡夫卡國際文學奬。
董強
北京大學法語係教授,傅雷翻譯奬評委會主席,法蘭西道德與政治科學院外籍終身通訊院士。 曾師從米蘭·昆德拉,主要譯有米蘭·昆德拉《小說的藝術》《身份》《帷幕》,《感覺的邏輯——德勒茲論培根》等。
米蘭·昆德拉隨筆代錶作 讀懂各時代小說的必讀之作
今天為什麼還要讀小說?
從福樓拜、卡夫卡、普魯斯特到喬伊斯
米蘭·昆德拉的七堂小說公開課
小說從何而來?人們為什麼喜歡小說?閱讀小說對我們的生活有什麼幫助? 在本書中,米蘭·昆德拉從堂吉訶德走齣傢門講起,描繪小說的一路變遷以及為人類帶來的精神慰藉,進而道齣小說的智慧。
“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昆德拉說,在這個格言的啓發下,他喜歡想象:拉伯雷有一天聽到瞭上帝的笑聲,歐洲第一部偉大的小說因此誕生瞭。小說的藝術來到世界正是上帝笑聲的迴響。小說的智慧不同於哲學的智慧,它不是從理論精神,而是從幽默精神中産生的。
《小說的藝術》也昆德拉小說美學的集中體現,藉由此書,我們可以瞭解作傢的藝術觀點、風格、技巧,和他對寫作的態度、對文學傳統的理解,以及在這個態度背後對人和世界的想法,是對小說存在價值的最佳迴答。
★ 米蘭·昆德拉作為小說的創作者和研究者,對小說藝術思考的總結
★ 讀懂昆德拉的必讀之作,大氣磅礴,是昆德拉隨筆代錶作
★ 昆德拉小說美學的集中體現,瞭解昆德拉小說創作理念的最佳入門書籍
★ 對小說存在價值的最佳迴答:發現唯有小說纔能發現的東西,是小說唯一的存在理由
★ 昆德拉現代性的集中體現:“刻奇、力托斯特、大男子主義者、美、命運、下流、笑”…… 昆德拉對這些詞語的解讀,今天依然有著的強烈的現代性
##雖然因為提到的小說沒有看過的,所以有點不明所以,但很多真知灼見還是悚然到讓人拍案叫絕
評分##/在卡夫卡式的世界內,喜劇並不像在莎士比亞那裏是悲劇的對應(悲—喜劇);它並不靠輕鬆的口吻試著讓悲劇變得更好受些;它並不陪伴悲劇,不,它把悲劇扼殺在搖籃中,這樣就使受害者連唯一可以企盼的安慰也失去瞭:處於(真實的或假設的)悲劇的崇高性中的安慰。工程師失去瞭祖國,而所有的聽眾都笑瞭。 /人們經常想,卡夫卡的小說是作者最個人、最隱私的內心衝突的投射,還是客觀的“社會機器”的描繪。 /卡夫卡式既不局限於隱私領域,也不局限於公眾領域;它把它們兩者包容在一起。公眾世界是私人世界的鏡子,而私人世界又摺射著公眾世界。
評分##濃縮度太高瞭,很多暫時還吸收不到,記下標記留待以後反復看吧
評分相對於昆德拉的小說,我倒更樂意看他的這部小說評論集,因為它端莊且不失灑脫的風格使我從中受益不淺。如果說看不懂昆德拉的文字,那絕對不是因為昆德拉遣詞造句有多少復雜,而隻不過是他要透露的那個信息確實深邃瞭些,我想說的是,相對於卡夫卡取重於“劇情”的設計...
評分##【受到詆毀的塞萬提斯的遺産】 【現代性】 一九三五年,埃德濛·鬍塞爾在去世前三年,相繼在維也納和布拉格作瞭關於歐洲人性危機的著名 演講。對他來說,形容詞“歐洲的”用來指超越於地理意義之上(比如美洲)的歐洲精神的同一性 ,這種精神同一性是隨著古希臘哲學而産生...
評分##雖然因為提到的小說沒有看過的,所以有點不明所以,但很多真知灼見還是悚然到讓人拍案叫絕
評分 評分 評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