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爾·門德爾鬆(Daniel Mendelsohn,1960—),美國作傢、文學評論傢、翻譯傢、文學教授,普林斯頓大學古典學博士。
門德爾鬆精研古希臘文學,譯有《C. P. 卡瓦菲斯詩歌全集》(C. P. Cavafy: Complete Poems),著有《難以觸及的擁抱:欲望與身份之謎》(The Elusive Embrace: Desire and the Riddle of Identity)、《與父親的奧德賽》(An Odyssey: A Father, A Son, and An Epic)、《失落者:追尋六百萬中的六人》(The Lost: A Search for Six of Six Million)、《如此美麗,如此脆弱》(How Beautiful It Is And How Easily It Can Be Broken)、《等待野蠻人:從古典學到流行文化》(Waiting for the Barbarians: Essays from the Classics to Pop Culture)、《如何閱讀經典》(How to Read the Classics)等著作;作品亦常見刊於《紐約客》《紐約書評》等雜誌。
★ 古希臘英雄父子的傳奇史詩,交疊當代父子的平凡人生
★ 當古典學教授的文學課堂,迎來數學傢父親,細讀關於漂泊與迴傢的12110行史詩
★ 他對父親遲來的認識,也是我們所有人對父親的理解與誤解
★ 那漫長而麯摺的旅程,終將抵達所有故事的終點
諾娜·巴拉基安優秀評論奬獲得者、美國當代古典學傢丹尼爾·門德爾鬆的文學與人生
△貝利·吉福德非虛構奬短名單
△《科剋斯書評》年度最佳迴憶錄
△《新聞日報》年度圖書
〰〰〰 〰〰〰 〰〰〰 〰〰〰
哪一麵纔算真正的自己?
《奧德賽》如此設問,且一個人可能有幾重麵貌呢?
那一年,父親旁聽我的《奧德賽》研讀課,之後我們跟隨奧德修斯的腳步巡遊觀光。
由此我明白,答案可能齣人意料。
〰〰〰 〰〰〰 〰〰〰 〰〰〰
門德爾鬆81歲的數學傢父親去旁聽兒子給本科生開設的《奧德賽》研讀課,細讀關於“漂泊與迴傢”的12110行史詩,之後父子二人又一起參加《奧德賽》主題遊輪旅行。在文本與空間的“奧德賽之旅”中,他得以一次又一次重新理解父親。
《奧德賽》是英雄漂泊多年,曆盡韆辛萬苦得以歸鄉的故事;也是稚子長大成人,在尋父過程中逐漸瞭解父親的故事。
《與父親的奧德賽》則將《奧德賽》中古希臘英雄父子的傳奇史詩與當代父子的普通人生並置,在文本與現實的交疊中,兩對父子相互映照。
時空交錯的迴鏇裏,父、子與史詩的故事緩緩展開。
##讀過試讀本瞭。門德爾鬆這本就是我夢想寫的書吧,摯愛的文學作品和生活用最深刻地方式閤為一體,無比羨慕他有一位好奇也願意試圖理解自己兒子在做什麼的父親。翻譯很好,值得加熊!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讀慣瞭學術書,再讀這樣融閤學術普及、大一經典閱讀課(Bard College)、父子關係、主題旅遊(走奧德修斯的路綫)、人生感悟的書,當然是很受感動的。《奧德賽》越熟的讀者,年齡越大的讀者,就越容易讀齣更多滋味來。作者描述的課堂討論,很能見到通識教育、人文主義閱讀的基本特點:從經典文本中抽取人生智慧。書裏有一條暗綫。作者本科的古典學老師是Jenny Strauss Clay,Leo Strauss的養女(書裏提瞭一句),她在關鍵時刻齣現瞭三次。所以作者秉承瞭經過稀釋、但仍能看齣一些痕跡的施派解讀傳統。中譯本編輯應該在推廣時強調一下作者的師姥爺是施特勞斯,會有更好的銷售業績。中譯很流暢。 經常關注《紐約書評》及《紐約客》的讀者,想必不會對Daniel Mendelsohn感到陌生。多年來筆耕不綴,他所撰寫的書評、隨筆常見於歐美各大文藝評論刊物;身為研究古希臘及古羅馬文化的學者,Mendelsohn也曾在大學任教,同時,他還是希臘詩人卡瓦菲斯的譯者。 AN ODYSSEY: A Fathe...
評分 評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