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剋斯 Gabriel García Márquez
1927年齣生於哥倫比亞馬格達萊納海濱小鎮阿拉卡塔卡。童年與外祖父母一起生活。1936年隨父母遷居蘇剋雷。1947年考入波哥大國立大學。1948年進入報界。五十年代開始齣版文學作品。1967年齣版《百年孤獨》。1982年獲諾貝爾文學奬。1985年《霍亂時期的愛情》問世。2014年4月17日於墨西哥病逝。
【譯者簡介】
侯健
文學博士,西安外國語大學西班牙語專業副教授,碩士生導師,豆瓣年度譯者,譯有《兩種孤獨》《從馬爾剋斯到略薩:迴溯文學爆炸》《略薩談博爾赫斯》《艱辛時刻》《終瞭之前》等作品近20部。
★加西亞·馬爾剋斯逝世十周年,遺作小說全球同步首發
★獻給命運,獻給欲望,獻給未被歲月摧磨的歡愉
★作傢晚年改稿五版,與記憶力和死亡角逐、頂風破浪的最後之作
★同步西班牙語首版封麵
---
每年八月十六日同一時刻,她都要重復這趟旅程,乘坐同一班渡輪,抵達同一座島上,光顧同一傢花攤,頂著同樣的似 火烈日,來到同一處破敗的墓地,將一束新鮮的劍蘭放到母親的墳前。
在島上孤獨而自由的人,這一晚用盡全身力氣緊緊握住命運的手,就好像自己身處懸崖的邊緣。
---
創作《霍亂時期的愛情》時,我有瞭一個想法:愛情是否會隨著歲月流逝、年齡增長而改變?我開始創作一係列新故事,不斷改進。我顯然比從前著急多瞭,從前我總是說“接下來的二三十年可以完成”,但現在我知道自己或許沒有下一個二三十年瞭。我努力剋服這份急躁,因為倉促而成的作品一眼就會被識穿。對死亡的恐懼支撐我一直不停地創作,沒有什麼能阻止我繼續寫下去。——加西亞·馬爾剋斯
這是加西亞·馬爾剋斯創作生涯最完美的句號。——瑪利貝爾·盧剋(卡門集團文學總監)
我們就享受它吧,來自偉大藝術傢的最後作品。沒有理由不感到愉悅。——鬍安·加夫列爾·巴斯剋斯(哥倫比亞當代作傢)
我希望加西亞·馬爾剋斯的讀者能夠分享我在數十次閱讀這個故事時所感受到的敬意和震驚。最深沉的謝意獻給加博,感謝他的人性光輝,他的真誠和親切。每當有人帶著敬神般的心態來到他身邊時,他都會報以微笑,那是屬於凡人的笑容。——西語原版編輯
收到離世十年的加西亞·馬爾剋斯留給世人的這份禮物是一件如此幸運又幸福的事。他描寫女性生活與欲望的筆觸如此細膩優雅,即便存在焦灼與狼狽的時刻,也毫無頹敗的意味。一股柔且韌的力量貫穿其中,他贏過瞭死亡,也贏過瞭時間。——中文版編輯
##Q1:新書為什麼叫《我們八月見》? A:書名為西班牙文直譯,和英文版譯名Until August(直到八月)有區彆,講述瞭一個發生在八月的故事。 馬爾剋斯多部作品中的重要事件都發生在八月,如“馬孔多八月下雨很正常“,八月對應寫作核心主題“宿命”。 Q2:書名叫《我們八月見》,...
評分 評分##文風一貫的行雲流水,意外的是邏輯閉環
評分 評分 評分##書挺短的,花瞭不到兩個小時就讀完瞭。 我買的上一本紙質書還是Bob Dylan的自傳,聽到馬爾剋斯的遺作齣版,想瞭好久,終於去書店把它買迴來瞭。 豆瓣上有書評說這隻能算馬爾剋斯的“情愛小品”,很貼切。故事內容很簡單,依然很有腔調地透露齣那股遲暮的憂傷氣息。 我帶著讀完...
評分##很簡單的故事,字句裏真的有一股遲暮般的傷感。能看齣是病後的作品,有些地方邏輯會有一點不通,但那種氛圍感的營造,大概是老馬靈魂裏的東西瞭。讀完大嘆一口氣,往後再沒有老馬的新東西可讀瞭。
評分##期待!大師的遺作肯定同樣精彩,等待去西西弗赴一場“十年之約”!好期待,《百年孤獨》讀過就沒法忘記,期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