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伯特蘭·羅素(1872-1970)
Bertrand Russell
英國哲學傢、數學傢、文學傢,分析哲學的主要創始人。1950年獲得諾貝爾文學奬。他一生馳騁於數學、邏輯、哲學、政治、社會、曆史、道德、宗教、教育等各個領域,寫下瞭六十多部著作和大量文章,對二十世紀的思想文化和社會生活産生瞭巨大的影響,被人們譽為“世紀的智者”。主要作品有《西方哲學史》《哲學問題》《心的分析》《幸福之路》等。
仝欣
譯者,譯有《論生命之短暫》《我的不朽已然足夠:塔可夫斯基圖文集》等。
“拼命工作是奴隸的道德,現代社會不需要奴隸製”
諾貝爾文學奬得主、哲學大師羅素寫給大眾的“躺平”哲學
教育、愛情、犬儒主義、社會同質化……一份處理個人和社會問題的急救包
-----------------
本書是哲學傢、諾貝爾文學奬得主羅素的一部隨筆集,分為工作、教育、愛情、社會、文明五個部分,展現瞭羅素對個人和社會問題的廣泛關注及其廣博的學識。羅素強烈反對現代社會人們的超負荷工作,他認為,人類要過上幸福生活並實現全部潛能,不是通過更努力或更聰明地工作來實現的,而是通過利用閑暇的非凡力量。在本書中,他還為“無用的”知識作激烈的辯護,他推崇冷靜思考和自由探究的美德,認為傳統的財富積纍是一種文化和道德貧睏。這些文章雖然寫於20世紀30年代,距今已快一百年,但對當今的讀者仍然具有深刻的啓迪價值。
##於羅素和魯肅和陸姝而言,最佳的行為應當源自對字宙和人類命運的深刻理解,而非某種浪漫卻失衡的自信引發的狂熱衝動。養成在思考而非行動中獲得樂趣的習慣,可以預防愚昧無知和過度的權力欲,能令人在不幸中保持平靜,在憂慮中保持沉著。隻關注小我的人生或許遲早會苦不堪言,隻有步入更為廣闊、煩躁較少的宇宙,生活中較為悲傷的部分纔會變得能夠忍受。養成深度思考的習慣益處多多,或微不足道,或意義深遠。先說生活中的小煩惱吧,比如被跳蚤咬、火車誤點或是碰上牢騷不斷的商業夥伴。這些煩惱肯定還不用上升到反思卓越的英雄主義或人類暫時性弊病的層麵,但它們引發的煩躁卻能毀掉不少人的好脾氣和生活樂趣。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從同這些煩惱或相關或假裝相關的偏僻知識中找到安慰,即便二者之間沒有任何關係,這些知識也有助於將這些煩惱從大腦中抹去
評分##羅素的大腦宛若一颱AI,什麼話題都能侃侃而談,而且談得深入淺齣。
評分##雖然並不怎麼瞭解羅素,但是一開始讀這本書深深地不能贊同他的觀點,這也可能是唯心論與唯物論的衝突吧。 這本書應該是羅素早期的作品,羅素後來也背棄瞭唯心,最終選擇瞭實在主義,用數學與邏輯去推導哲學問題,這在感覺上確實有點荒謬,畢竟哲學在數學之上,通過數學去規避...
評分 評分 評分##不想工作的理由韆韆萬萬,旦羅素說得更好一些,更有全麵一些,更有邏輯一些。無論從經濟學角度考量,還是從個人發展齣發,羅素描繪瞭一個每天隻需工作四小時(但完全可以滿足物質需求)的美好世界:在這個世界裏,一部分人不必為瞭工作勞碌緻死,另一部分人不必因為失業忍飢挨餓;每個人都有時間發展自己的喜好,而不是在忙碌一整天後隻能選擇被動的消遣。但在所有的理由中,羅素最打動我的一點,是他說,每天隻需工作四小時,能讓人們擁有幸福快樂的生活,而世間的平凡男女,如果有機會過上幸福生活,必將更加與人為善,更少迫害和猜忌他人。閱讀至此,想到過往工作中不必要的人際糾紛,辦公室裏那些無中生有的爭執和政治,眼淚竟然掉瞭一地。謝謝編輯給我翻譯這本書的機會,可以讓我用自己的方式,將羅素的文字重說一遍,受益匪淺。
評分 評分##正值五一假期,花兩三個小時看完瞭羅素的這本《贊美閑散》,書中提到休閑分為被動和主動,所謂被動的休閑,就是單方麵地接受外部信息的刺激,並從中獲得愉悅感。羅素把去影院、看球賽、聽廣播都歸入被動休閑的範疇,在我們這個時代,大概還要加上看劇和刷短視頻。被動休閑的問...
評分##羅素老爺絲毫不過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