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安妮·埃爾諾,法國當代著名作傢。1940年齣生齣生於法國利勒博納,在諾曼底的伊沃托度過青年時代。持有現代文學國傢教師資格證,曾在安納西、蓬圖瓦茲和國傢遠程教育中心教書。她住在瓦茲榖地區的塞爾吉。2022 年獲諾貝爾文學奬。
--譯者簡介---
黃葒,南京大學法語係教授、博士生導師,南京大學當代外國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雲山講座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法國當代文學、中法比較文學。主要譯著有:《外麵的世界Ⅱ》《小王子》《花事》《然而》《我走不齣我的黑夜》《多拉·布呂代》等。
--編輯推薦--
?2022年諾貝爾文學奬安妮·埃爾諾訪談錄
?與拍攝過伍爾夫、杜拉斯的女性紀錄片導演的真誠對談
?解釋生活、寫作、地點與文學之間的關聯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經曆,誰都不會替你生活。但你不能把它寫成僅僅是你自己的經曆。那些經曆必須是跨人稱的,超越個體的。隻有這樣你纔能探索自我,用不同的方式生活。”——安妮·埃爾諾
--內容簡介--
2011年,在其日常寫作的地點——塞爾吉的傢中,安妮·埃爾諾接受瞭紀錄片女導演米歇爾·波爾特的采訪。沒有哪個作傢比埃爾諾更符閤這樣的訪談前提:我們長大和生活的地方是寫作紮根的現實背景。
在這本訪談錄中,埃爾諾談論瞭自己的生活與寫作之間的聯係,談到瞭其寫作欲望的誕生,以及她賦予寫作的社會、政治和神話的意義。
如何以作傢的視角來看待生活?為什麼會有這樣風格的作品?為什麼必須書寫生活?文學意味著什麼?通過書中作傢本人對這些問題的迴答,讀者可以更全麵、深入地理解她的作品。
還是非常喜歡看安妮埃爾諾談論寫作。提到普魯斯特這段話:“真正的生活,最終得以揭露和見天日的生活,從而是唯一真正經曆的生活,這也就是文學。”寫作是感受、是認知、是創造,最終也一定是對世事的介入。而生活反而是一種延宕,是在拖延時間,直到我們迎來“真正的生活”。
評分##“打開一本書,其實就像推開一扇門,置身在一個對讀者而言會發生點什麼的地方。這就是我對閱讀的理解,如果看書的時候對我而言什麼也沒發生,我很快就會忘記那個書最終沒有帶我去到的地方。” ——好讀。很喜歡埃爾諾對寫作的態度。
評分 評分##自從門羅醜聞事件之後,文學虛構和生活誠實的關係,再次引起廣泛討論,究竟文學是讓我們更虛僞還是更坦誠?安妮·埃爾諾在書中提供自己的答案——“寫作就是介入世事”。一本非常迷人的訪談記錄,簡潔,勇敢,透徹,充滿情感。
評分##談的和寫的一樣真誠,我們隻有放棄自己心愛之物,纔能有朝一日重新擁有它
評分##很觸動人
評分 評分 評分##我服瞭。我每一個關於寫作的想法、我想藉由寫作創造齣的生活全被她用準確的語言錶達過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