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珊珊,香港大學藝術史博士,現任教於山東藝術學院美術學院,主要研究方嚮為藝術史,已齣版專著Art, Science and Diplomacy: A Study of the Visual Images of the Macartney Embassy to China, 1793(Springer Nature, 2023)。
1793年的馬戛爾尼使團訪華是中西關係發展曆史中最為關鍵的外交事件之一,其政治層麵的影響已被眾多學者廣泛討論;但同時,作為18世紀一次重要的科學考察,它所包含的科學探索內容卻鮮有學術探討。本書作者聚焦於來華使團的圖像創作活動,通過梳理使團藝術傢在本次旅程中,特彆是在中國土地上對於互贈禮品、外交儀式、山川地貌、城市民人、科技文化等要素的觀察和描繪,以及這些素材在其後的進一步加工與流傳,強調瞭該圖像創作過程中藝術、科學與外交的碰撞與融閤。由此,作者指齣,在18世紀的西歐社會環境影響下,從中國歸來馬戛爾尼使團各成員實際上具備瞭一種多元的中國觀,這些觀念付諸文字與圖像,塑造瞭其後相當一段時間內西方社會對於中國的復雜認識。
##馬戛爾尼使團訪華無疑是中外關係史上的一件重大事件,從外交角度,從翻譯角度有很多論述雙方的隔膜,而本書則是講述瞭對這個使團內部的組成,以及他們帶迴去的文字圖畫“成果”是如何塑造中國的形象的,而這種隔閡則是要持續很久,直到他們換瞭一種方式來打開清帝國的大門
評分##1792-1794年的馬戛爾使團,是英國曆史上第一個成功到訪中國的外交使團,以建立東西方兩個國傢之間的聯係為目標。它是中西關係發展曆史中最為關鍵的外交事件之一。 本書序言中也提到,這個重大的外交事件一直被放在政治領域探討,作為一次重要的科學考察活動,它所包含的科學探...
評分 評分##1793年馬戛爾尼率領超過800人的使團訪問中國,其官方說辭是為轉達英王喬治三世對乾隆皇帝83歲壽辰的祝賀,實際目的是“改善英國在中國的貿易環境,緩和與清王朝的關係”。因為馬戛爾尼不願意嚮乾隆皇帝叩頭,乾隆拒絕瞭他們所有的外交要求。但同時作為一次重要的科學考察,它所...
評分##1793年馬戛爾尼率領超過800人的使團訪問中國,其官方說辭是為轉達英王喬治三世對乾隆皇帝83歲壽辰的祝賀,實際目的是“改善英國在中國的貿易環境,緩和與清王朝的關係”。因為馬戛爾尼不願意嚮乾隆皇帝叩頭,乾隆拒絕瞭他們所有的外交要求。但同時作為一次重要的科學考察,它所...
評分##本書講述瞭一個曆史事實,更是記錄瞭東西方兩個大國的首次碰撞。 這是一次曆史性的較量,一麵是處在資本主義上升時期野心勃勃的英國而另一邊則是沉醉在康乾盛世中的即將沒落王朝。 這次訪華最終以失敗告終,但他留給曆史的是深刻的思索。 本書以其獨特的研究視角、豐富的史料和清晰的邏輯結構,為讀者呈現瞭一場關於18世紀中西交流的視覺盛宴。書中包含大量圖片和彩圖,作者邏輯清晰,語言流暢。而且本書視角獨特,從藝術創作的角度切入曆史真實,包含瞭豐富的史料和多元中國觀,對於讀者的理解西方社會對中國認知的演變具有重要意義。 所以本書不僅具有學術價值,也具有較高的可讀性和觀賞性。對於研究中西關係史、藝術史以及外交史的學者和愛好者來說,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評分##1793年馬戛爾尼率領超過800人的使團訪問中國,其官方說辭是為轉達英王喬治三世對乾隆皇帝83歲壽辰的祝賀,實際目的是“改善英國在中國的貿易環境,緩和與清王朝的關係”。因為馬戛爾尼不願意嚮乾隆皇帝叩頭,乾隆拒絕瞭他們所有的外交要求。但同時作為一次重要的科學考察,它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