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空间与形式
1 抽象向量空间
1. 论据与公理系统
2. 线性包络. 子空间
3. 关于几何解释的说明
习题
2 维数与基底
1. 线性相关性
2. 向量空间的维数与它的基底
3. 坐标空间的同构
4. 子空间的交集与和
5. 直和
6. 商空间
习题
3 对偶空间
1. 线性函数
2. 对偶空间与对偶基底
3. 自反性
4. 线性无关性的判别法
5. 齐次线性方程组解的几何解释
习题
4 双线性型和二次型
1. 多重线性映射
2. 双线性型
3. 双线性型的矩阵的转换规则
4. 对称型与斜对称型
5. 二次型
6. 二次型的规范型
7. 实二次型
8. 正定型与正定矩阵
9. 斜对称二次型的规范型
10. 普法夫型
习题
第2章 线性算子
1 向量空间的线性映射
1. 线性映射语言
2. 用矩阵给定线性映射
3. 核与像的维数
习题
2 线性算子代数
1. 定义与例子
2. 算子代数
3. 线性算子在不同基底之下的矩阵
4. 线性算子的行列式与迹
习题
3 不变子空间与特征向量
1. 投影
2. 不变子空间
3. 特征向量,特征多项式
4. 可对角化的判别准则
5. 不变子空间的存在性
6. 共轭线性算子
7. 商算子
习题
4 若尔当标准型
1. 哈密顿-凯莱定理
2. 若尔当标准型:定理与推论
3. 根子空间
4. 幂零算子的情形
5. 唯一性
6. 化若尔当标准型的其他方法
7. 其他的标准型
习题
第3章 带有纯量乘积的向量空间
第4章 仿射空间与欧几里得点空间
第5章 二次曲面
第6章 张量
第7章 附录
习题解答与提示
教法说明
索引
评价五: 我一直对俄罗斯的数学教育体系很感兴趣,这次读到这本《代数学引论2:线性代数(第3版)》,更是加深了我的认识。这本书的风格非常鲜明,它不是那种“你好,这是线性代数”的开场白,而是直接将读者带入数学的精妙世界。它的叙述方式,我个人觉得是一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引导。在讲解一些基本概念的时候,比如行列式,它不会仅仅停留于计算公式,而是会深入剖析行列式的几何意义,以及它在矩阵可逆性判断中的关键作用,并且会追溯到它的代数定义是如何从这些几何直观中提炼出来的。书中对矩阵分解的讲解,比如LU分解、QR分解等,不仅给出了详细的算法,更重要的是解释了这些分解背后的数学原理,以及它们在数值计算和算法设计中的重要性。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书中在引入一些相对复杂的概念时,例如张量积,会先从一些更简单的情形入手,循序渐进地构建起完整的概念框架,这使得学习过程不会显得过于跳跃。总而言之,这本书给我一种“厚重感”,它不是一本可以“刷”完的书,而是一本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并且反复琢磨的书。
评分评价一: 这本《代数学引论2:线性代数(第3版)》真的是让我对线性代数这门课程有了全新的认识。以往接触的线性代数教材,总感觉有些生硬,概念的引入也略显突兀,学习起来总有些抓不住脉络。然而,这本书的俄式风格,我个人觉得是非常值得称赞的。它没有一开始就抛出一大堆抽象的定义和定理,而是从更具象的问题出发,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进入线性代数的数学世界。例如,书中对向量空间的引入,并非直接给出公理,而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比如解线性方程组,来引出向量空间的构成元素以及它们所具备的性质,这种方式让初学者更容易理解“为什么需要这个概念”。再者,书中对线性变换的阐述也做得非常出色,通过几何直观的例子,比如旋转、缩放等,来解释矩阵与线性变换之间的紧密联系,这对于建立起概念之间的联系至关重要。而且,书中的例题和习题设计也非常精妙,既有基础的计算练习,也有一些需要深入思考的证明题,能够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并逐步培养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总的来说,这本书的叙述方式和知识点的组织结构,都体现了对读者学习过程的深刻理解,它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数学导师,引领着我一步步探索线性代数的奥秘。
评分评价四: 对于数学专业学生而言,《代数学引论2:线性代数(第3版)》提供了一个非常扎实的学习范本。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十分严谨,几乎不允许有任何含糊不清的地方。它对概念的定义、定理的证明都力求完美,这对于培养严谨的数学思维至关重要。我特别注意到书中对线性代数基本结构的关注,比如群、环、域等抽象代数的基本概念,虽然本书侧重线性代数,但隐约透露出其在更广泛的代数体系中的地位,这对于想要建立宏观数学认识的读者来说是很有启发的。书中对一些证明技巧的展示,比如利用矩阵的秩来判断方程组解的情况,或者利用向量的线性无关性来构造基,都写得非常清晰。我个人觉得,这本书在某些地方的深度挖掘,比如对内积空间性质的深入探讨,以及对线性算子代数的初步介绍,都远远超出了普通本科教材的范畴,这使得它成为了一本适合反复研读的经典之作。阅读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来,仔细思考每一个细节,但正是这种思考,让我对线性代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评价二: 作为一名有一定数学基础的读者,我尝试阅读了这本《代数学引论2:线性代数(第3版)》,确实感受到了一些与我之前接触的教材不同的地方。这本书的严谨性毋庸置疑,每一个概念的定义都经过了精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推导过程也相当完整,这对于追求深度和精确度的读者来说是极大的福音。书中对矩阵理论的展开,从基础的运算到更高级的性质,比如奇异值分解、谱分解等,都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并且给出了这些理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背景,这有助于读者理解这些抽象概念的实际意义。我尤其欣赏书中对证明方法的强调,它不仅仅给出结果,更重要的是展示了如何一步步构建严密的数学证明,这对于提升读者的逻辑思维能力非常有帮助。虽然某些章节对于初学者可能稍显晦涩,但书中清晰的逻辑链条和严谨的数学论证,使得一旦理解了某个概念,就能顺畅地推导出后续的内容。我个人认为,这本书更适合那些希望深入理解线性代数底层逻辑,或者正在为高等数学研究打下坚实基础的读者。它不会提供“捷径”,但它会提供一条通往真正理解的扎实道路。
评分评价三: 我一直觉得数学学习就像是在搭建一座大厦,而《代数学引论2:线性代数(第3版)》这本书,在我看来,就像是为这座大厦提供了极其坚实而又精致的基石。这本书的叙事风格可以说是非常“醇厚”了,没有花哨的修饰,也没有为了迎合读者而简化难度,而是以一种沉稳而又深刻的方式,将线性代数的精髓呈现出来。我特别喜欢它对线性代数各个概念之间的相互关联性的强调,它不像一些教材那样将知识点割裂开来,而是通过巧妙的组织,让读者能够看到不同概念是如何相互支撑、相互作用的。例如,它在讲到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时,会很自然地联系到矩阵的对角化,以及这种对角化在解决微分方程、图论问题等方面的应用,这种“前后呼应”的设计,让学习过程更加连贯和有意义。而且,书中对于一些经典问题的讨论,比如最小二乘法,虽然看起来是一个具体应用,但它背后所蕴含的投影定理、正交性等线性代数的核心思想,在这本书中得到了非常透彻的阐释。阅读这本书,感觉就像是在和一位经验丰富的数学家进行深入的交流,每一个字句都充满了智慧和力量。
评分线性代数是代数学的一个分支,“代数”这一个词在我国出现较晚,在清代时才 传入中国,当时被人们译成“阿尔热巴拉”,直到1859年,清代著名的数学家、翻 译家李善兰才将它翻译成为“代数学”,一直沿用至今。 线性代数是一门对理工科学生极其重要数学学科。线性代数主要处理的是线性关 系的问题,随着数学的发展,的矩阵、线性方程组等理论 及其有关基本知识,并具有较熟练的矩阵运算能力和用矩阵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 能力。 线代课本的前言上就说:“在现代社会,除了算术以外,线性代数是应用最广泛 的数学学科了。”我们的线代教学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对线性代数的应用涉及太少, 课本上涉及最多的只能算解线性方程组了,但这只是线性代数很初级的应用。我自己 对线性代数的应用了解的也不多。但是,线性代数在计算机数据结构、算法、密码学、 对策论等等中都有着相当大的作用。 没有应用到的内容很容易忘,就像现代一样,我现在高数还基本记得。因为高数 在很多课程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比如在开设的大学物理课中。所以,如果有时间的话, 要尽可能地到网上或图书馆了解线性代数在各方面的应用。如:《线性代数》(居余 马等编,清华大学出版社)上就有线性代数在“人口模型”、“马尔可夫链”、“投 入产出数学模型”、“图的邻接矩阵”等方面的应用。也可以试着用线性代数的方法 和知识证明以前学过的定理或高数中的定理,如老的高中解析几何课本上的转轴公 式,它就可以用线性代数中的过渡矩阵来证明。 线性代数被不少同学称为“天书”,足见这门课给同学们造成的困难。在这门课 的学习过程中,很多同学遇到了上课听不懂,一上课就想睡觉,公式定理理解不了, 知道了知识但不会做题,记不住等问题。我认为,每门课程都是有章可循的,线性代 也不例外,只要有正确的方法,再加上自己的努力,就可以学好它。 线代是一门比较费脑子的课,所以如果前一天晚上睡得太晚第二天早上的线代课 就会变成“催眠课”。那么,就应该在第二天有线代课时晚上睡得早一点。如果你觉 得上课跟不上老师的思路那么请预习。这个预习也有学问,预习时要“把更多的麻烦 留给自己”,即遇到公式、定理、结论马上把证明部分盖住,自己试着证一下,可以 不用写详细的过程,想一下思路即可;还要多猜猜预习的部分会有什么公式、定理、 结论;还要想一想预习的内容能应用到什么领域。当然,这对一些同学有困难,可以 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但要尽量多地自己思考。 一定要重视上课听讲,不能使线代的学习退化为自学。上课时干别的会受到老师 讲课的影响,那为什么不利用好这一小时四十分钟呢?上课时,老师的一句话就可能 使你豁然开朗,就可能改变你的学习方法甚至改变你的一生。上课时一定要“虚心”, 即使老师讲的某个题自己会做也要听一下老师的思路。 上完课后不少同学喜欢把上课的内容看一遍再做作业。实际上应该先试着做题, 不会时看书后或做完后看书。这样,作业可以帮你回忆老师讲的内容,重要的是这些 内容是自己回忆起来的,这样能记得更牢,而且可以通过作业发现自己哪些部分还没 掌握好。作业尽量在上课的当天或第二天做,这样能减少遗忘给做作业造成的困难。 做作业时遇到不会的题可以问别人或参考同学的解答,但一定要真正理解别人的思 路,绝对不能不弄清楚别人怎么做就照抄。适当多做些题对学习是有帮助的。 线性代数的许多公式定理难理解,但一定要理解这些东西才能记得牢,理解不需 要知道它的证明过程的每一步,只要能从生活实际想到甚至朦朦胧胧地想到它的“所 以然”就行了。 学习线代及其它任何学科时都要静下心来,如果学习前“心潮澎湃”就拿出一两 分钟时间平静下来再开始学习。遇到不会做的题时不要去想“这道题我怎么又不会做” 等与这道题无关的东西,一心想题,这样解出来的可能性会大很多。 做完题后要想想答案上的方法和自己的方法是怎么想出来的,尤其对于自己不会 做的题或某个题答案给出的解法非常好且较难想到,然后将这种思路“存档”,即“做 完题后要总结”。 线性代数作为一门数学,体现了数学的思想。 数学上的方法是相通的。比如,考虑特殊情况这种思路。线性代数中行列式按行 或列展开公式的证明就是从更简单的特殊情况开始证起;解线性方程组时先解对应的 齐次方程组,这些都是先考虑特殊情况。高数上解二阶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时先解其 对应的齐次方程,这用的也是这种思路。 通过思想方法上的联系和内容上的联系,线性代数中的内容以及线性代数与高数 甚至其它学科可以联系起来。只要建立了这种联系,线代就不会像原来那样琐碎。 方法真的很难讲,而方法包含许多细节的内容很难讲出来甚至我都意识不到,但 它们会对学习起很大的作用。我感觉“做完题要总结”,“上课想到老师前面”,“注 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很重要。
评分4. 对称型与斜对称型
评分搞工程离不开数学,更离不开线数。
评分1. 论据与公理系统
评分书不错,正版的,快递也很快,我很喜欢,买书就上京东。
评分第三卷的内容包括群论的一些基本理论,群的结构。表示论基础,环、代数与模。伽罗瓦理论初步。
评分3. 关于几何解释的说明
评分§4若尔当标准型
评分第2 章 矩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