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為瞭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做好建築“四節”工作,加強建築節能工程的施工質量管理,提高建築工程節能技術水平,根據建設部(建標函[2005]84號)《關於印發<2005年工程建設標準規範製訂、修訂計劃(一批)>的通知》,由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會同有關單位共同編製本規範。
在編製過程中,編製組進行瞭廣泛的調查研究,開展專題討論和試驗,以多種方式徵求瞭國內外有關科研、設計、施工、質檢、檢測、監理、牆改等單位的意見,參考瞭國內外相關標準。
本規範依據國傢現行法律法規和相關標準,總結瞭近年來我國建築工程中節能工程的設計、施工、驗收和運行管理方麵的實踐經驗和研究成果,藉鑒瞭國際先進經驗和做法,充分考慮瞭我國現階段建築節能工程的實際情況,突齣瞭驗收中的基本要求和重點,是一部涉及多專業,以達到建築節能要求為目標的施工驗收規範。
本規範共分15章及3個附錄。內容包括:牆體、幕牆、門窗、屋麵、地麵、采暖、通風與空氣調節、空調與采暖係統冷熱源及管網、配電與照明、監測與控製、建築節能工程現場實體檢驗、建築節能分部工程質量驗收。
本規範中用黑體字標誌的條文為強製性條文,必須嚴格執行。
本規範由建設部負責管理和對強製性條文的解釋,由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負責具體技術內容的解釋。
內頁插圖
目錄
1 總則
2 術語
3 基本規定
3.1 技術與管理
3.2 材料與設備
3.3 施工與控製
3.4 驗收的劃分
4 牆體節能工程
4.1 一般規定
4.2 主控項目
4.3 一般項目
5 幕牆節能工程
5.1 一般規定
5.2 主控項目
5.3 一般項目
6 門窗節能工程
6.1 一般規定
6.2 主控項目
6.3 一般項目
7 屋麵節能工程
7.1 一般規定
7.2 主控項目
7.3 一般項目
8 地麵節能工程
8.1 一般規定
8.2 主控項目
8.3 一般項目
9 采暖節能工程
9.1 一般規定
9.2 主控項目
9.3 一般項目
10 通風與空調節能工程
10.1 一般規定
10.2 主控項目
10.3 一般項目
11 空調與采暖係統冷熱源及管網節能工程
11.1 一般規定
11.2 主控項目
11.3 一般項目
12 配電與照明節能工程
12.1 一般規定
12.2 主控項目
12.3 一般項目
13 監測與控製節能工程
13.1 一般規定
13.2 主控項目
13.3 一般項目
14 建築節能工程現場檢驗
14.1 圍護結構現場實體檢驗
14.2 係統節能性能檢測
15 建築節能分部工程質量驗收
附錄A 建築節能工程進場材料和設備的復驗項目
附錄B 建築節能分部、分項工程和檢驗批的質量驗收錶
附錄C 外牆節能構造鑽芯檢驗方法
本規範用詞說明
附:條文說明
精彩書摘
4.2.7 本條為強製性條文。對牆體節能工程施工提齣4款基本要求,這些要求主要關係到安全和節能效果,十分重要。本條要求的粘貼強度和錨固拉拔力試驗,當施工企業試驗室有能力時可由施工企業試驗室承擔,也可委托給具備見證資質的檢測機構進行試驗。采用的試驗方法可以在承包閤同中約定,也可選擇現行行業標準、地方標準推薦的相關試驗方法。
4.2.8 外牆采用預置保溫闆現場澆築混凝土牆體時,除瞭保溫材料本身質量外,容易齣現的主要問題是保溫闆移位的問題。故本條要求施工單位安裝保溫闆時應做到位置正確、接縫嚴密,在澆築混凝土過程中應采取措施並設專人照看,以保證保溫闆不移位、不變形、不損壞。
4.2.9 外牆保溫層采用保溫漿料做法時,由於施工現場的條件所限,保溫漿料的配製與施工質量不易控製。為瞭檢驗漿料保溫層的實際保溫效果,本條規定應在施工中製作同條件養護試件,以檢測其導熱係數、乾密度和壓縮強度等參數。保溫漿料同條件養護試塊試驗應實行見證取樣送檢,由建設單位委托給具備見證資質的檢測機構進行試驗。
4.2.10 本條是對牆體節能工程的各類飾麵層施工質量的規定。除瞭應符閤設計要求和《建築裝飾裝修工程質量驗收規範》GB50210的規定外,本條提齣瞭4項要求。提齣這些要求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外牆外保溫齣現安全問題和保溫效果失效的問題。
前言/序言
為瞭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做好建築“四節”工作,加強建築節能工程的施工質量管理,提高建築工程節能技術水平,根據建設部(建標函[2005]84號)《關於印發(2005年工程建設標準規範製訂、修訂計劃(第一批)的通知》,由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會同有關單位共同編製本規範。
在編製過程中,編製組進行瞭廣泛的調查研究,開展專題討論和試驗,以多種方式徵求瞭國內外有關科研、設計、施工、質檢、檢測、監理、牆改等單位的意見,參考瞭國內外相關標準。
本規範依據國傢現行法律法規和相關標準,總結瞭近年來我國建築工程中節能工程的設計、施工、驗收和運行管理方麵的實踐經驗和研究成果,藉鑒瞭國際先進經驗和做法,充分考慮瞭我國現階段建築節能工程的實際情況,突齣瞭驗收中的基本要求和重點,是一部涉及多專業,以達到建築節能要求為目標的施工驗收規範。
本規範共分15章及3個附錄。內容包括:牆體、幕牆、門窗、屋麵、地麵、采暖、通風與空氣調節、空調與采暖係統冷熱源及管網、配電與照明、監測與控製、建築節能工程現場實體檢驗、建築節能分部工程質量驗收。
本規範中用黑體字標誌的條文為強製性條文,必須嚴格執行。
《綠色築夢:可持續建築的工藝與實踐》 內容簡介 在這部《綠色築夢:可持續建築的工藝與實踐》的捲帙中,我們並非聚焦於某一部特定的國傢建築節能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範,而是以更為宏觀的視角,深入探討可持續建築的構建理念、精湛工藝以及在實際工程中的多元化實踐。本書旨在為建築行業從業者、設計師、工程師、材料供應商以及對綠色建築抱有濃厚興趣的讀者,提供一套係統、全麵且極具指導意義的知識體係。我們緻力於揭示如何通過科學的設計、先進的材料、精良的施工以及智能的運營,共同構建一個更健康、更環保、更經濟的未來建築環境。 第一篇 綠色建築的基石:理念與標準 本篇將引領讀者走進綠色建築的殿堂,從其核心理念齣發,闡述可持續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建築行業麵臨的挑戰與機遇。我們將深入剖析綠色建築的內涵,不僅僅是節能減排,更包含對人類健康、生態環境、資源節約的全麵考量。 綠色建築的時代脈搏: 探討全球氣候變化、資源枯竭等宏觀議題如何驅動綠色建築的發展,以及綠色建築在應對這些挑戰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分析國傢和國際層麵在推動綠色建築發展方麵的政策導嚮和戰略規劃。 可持續建築的哲學: 深入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設計哲學,以及如何將生態智慧融入建築的生命周期,從規劃、設計、施工到運營、拆除,實現全過程的綠色化。 多元化的綠色建築評價體係: 介紹國內外主流的綠色建築評價標準和認證體係,例如LEED、BREEAM、以及我國的《綠色建築評價標準》。詳細解讀不同評價體係的側重點,如節地、節能、節水、節材、室內環境、運營管理等方麵的評價指標,幫助讀者理解不同標準下的綠色建築目標與要求。本書不會僅僅羅列標準條文,而是重在闡述這些標準背後的邏輯和應用方法。 超越規範的創新思維: 強調在遵循基本規範的同時,鼓勵從業者跳齣思維定勢,探索更為前沿和創新的綠色建築技術與理念。例如,被動式設計、低碳建材的研發與應用、智能化能源管理係統等。 第二篇 精湛的工藝:構築綠色之軀 綠色建築的實現離不開精湛的施工工藝。本篇將聚焦於實現建築節能和可持續性的關鍵工藝環節,從材料選擇到施工細節,層層剖析,確保理論與實踐的無縫對接。 節能圍護結構的奧秘: 高性能牆體材料與構造: 深入介紹各類新型節能牆體材料,如加氣混凝土砌塊、膨石輕質隔牆闆、真空絕熱闆等,以及它們的特性、應用範圍和施工要點。詳細解析保溫一體化牆體、外牆外保溫係統、內保溫係統等不同保溫構造的優缺點、施工工藝流程、關鍵節點處理(如門窗洞口、陽颱、雨篷等處的保溫構造)以及防水防潮措施。 綠色屋麵係統: 探討不同類型的綠色屋麵,如種植屋麵、反射屋麵、隔熱屋麵的設計原理、材料選擇(包括保溫層、防水層、排水層、種植層等)以及施工要點。分析不同屋麵係統在節能、雨水管理、改善微氣候等方麵的效益。 高效門窗係統: 詳述高性能門窗的選型原則,包括傳熱係數(U值)、太陽得熱係數(SHGC)、氣密性等級等關鍵指標的解讀。重點介紹隔熱鋁閤金門窗、斷橋鋁門窗、塑鋼門窗、木包鋁門窗等不同材質門窗的結構特點、節能性能分析以及安裝施工中的關鍵技術,如密封處理、保溫隔熱填充等。 水資源的智慧利用: 節水器具與係統: 介紹各類低流量、高效率的節水器具(如節水馬桶、節水水龍頭、節水淋浴器)及其安裝使用要點。探討雨水收集與迴用係統、中水迴用係統的設計原則、工藝流程、設備選型及施工管理。 綠色景觀與水土保持: 關注低耗水性植被的選擇、透水鋪裝的應用、雨水花園的設計等,以減少景觀用水並促進雨水下滲。 綠色建材的甄選與應用: 可持續材料的理念: 探討建材的生命周期評價(LCA),理解可再生、可迴收、低能耗生産、低揮發性有機化閤物(VOCs)排放等是綠色建材的核心特徵。 新型環保建材推介: 詳細介紹竹材、再生骨料混凝土、植物縴維保溫材料、低VOCs塗料、天然石材等在建築中的應用,並分析其環境效益和性能特點。 材料的質量控製: 強調綠色建材的采購、儲存、運輸以及施工過程中的質量把控,確保其性能得以充分發揮,避免“綠色洗綠”現象。 室內環境的健康營造: 新風係統與自然通風: 闡述全熱交換新風係統、顯熱交換新風係統的原理、選型與安裝要點。探討如何通過建築設計優化自然通風效果,減少對機械通風的依賴。 隔音降噪技術: 介紹不同類型的隔音材料(如岩棉、玻璃棉、隔音氈)及其在牆體、樓闆、吊頂等部位的應用,以及隔音構造的設計原則,以創造寜靜的室內環境。 汙染控製與淨化: 關注室內空氣汙染物(如甲醛、苯、TVOCs)的來源和危害,介紹低VOCs建材的選擇,以及室內空氣淨化技術(如活性炭吸附、光觸媒淨化)的應用。 可再生能源的集成與優化: 太陽能光伏與光熱應用: 介紹太陽能光伏發電係統(BIPV)和太陽能熱水器的技術原理、係統構成、安裝要點及並網要求。 地源熱泵技術: 深入解析地源熱泵係統的原理、組成部分(土壤源、水源、空氣源)、係統設計、施工安裝及運行管理,分析其在供暖、製冷中的節能潛力。 風能、生物質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的整閤: 簡要介紹其他可再生能源在建築中的應用可能性與技術挑戰。 第三篇 智能的運營:綠色建築的生命延續 可持續建築的生命力不僅體現在建造階段,更在於其長期的運營管理。本篇將聚焦於如何通過智能化手段,最大化建築的節能效益,提升居住者的舒適度,並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 建築能源管理係統(BEMS): 詳細介紹BEMS的構成、功能和作用,包括數據采集、監測、分析、診斷、控製等模塊。闡述如何通過BEMS實現對照明、空調、新風等係統的智能調控,實現按需供給,避免能源浪費。 智能照明控製: 介紹不同類型的智能照明係統,如感應控製、定時控製、場景控製、日光感應控製等,及其在公共區域、辦公空間、住宅中的應用,實現按需照明,節約電能。 智能化暖通空調(HVAC)係統: 探討智能溫控器、區域控製係統、變頻技術在HVAC係統中的應用,實現精準溫濕度控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樓宇自控(BAS)與物聯網(IoT)的應用: 闡述BAS如何整閤建築內的各類設備,實現集中化、智能化的管理。介紹物聯網技術在構建智慧建築中的作用,通過各類傳感器和智能終端,實現對建築運行狀態的實時監控與聯動控製。 建築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 強調綠色建築不僅關注初投資,更重視其全生命周期的運營成本。通過對能源消耗、維護費用、室內環境健康效益等進行綜閤分析,論證綠色建築的長遠經濟價值。 使用者行為引導與參與: 探討如何通過信息反饋、教育宣傳等方式,引導使用者養成節能環保的生活習慣,最大化綠色建築的效用。 第四篇 實踐與展望:綠色建築的未來之路 本篇將通過案例分析、行業對話等形式,展示綠色建築的實際應用成果,並對未來發展趨勢進行展望,鼓勵讀者積極投身綠色建築的實踐與創新。 國內外經典綠色建築案例剖析: 精選不同類型、不同規模的綠色建築項目,從設計理念、技術應用、節能效果、經濟效益等方麵進行深度解析,為讀者提供可藉鑒的成功經驗。 綠色建築的政策支持與市場驅動: 分析政府在推廣綠色建築方麵的政策激勵、補貼機製以及市場需求的變化,為行業發展提供宏觀視角。 綠色建築材料與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 展望新材料(如自修復混凝土、相變材料)、新能源技術(如氫能、智能電網)、智能化係統(如AI在建築能耗預測中的應用)等在未來綠色建築中的應用前景。 行業協同與人纔培養: 強調建築師、工程師、施工方、材料商、業主、政府等各方協同閤作的重要性,並探討綠色建築領域的人纔培養與知識更新。 結語:共築綠色未來: 以充滿號召力的語言,鼓勵讀者將綠色理念融入每一項工程,共同為構建一個更可持續、更美好的建築未來貢獻力量。 《綠色築夢:可持續建築的工藝與實踐》是一本集理論深度、工藝細節、實踐指導和未來展望於一體的綜閤性著作。它並非對某個具體規範的復述,而是以一種更廣闊的視野,帶領讀者探索綠色建築的無限可能,激發創新靈感,共同邁嚮一個更健康、更環保、更可持續的建築時代。本書的語言風格力求平實、嚴謹,兼具可讀性,避免使用生硬的術語堆砌,力求將復雜的專業知識以清晰易懂的方式呈現給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