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新東方生命教育美語繪本5.人己係列:一二三—飛吧!(附DVD光盤)——新東方大愚少兒英語叢書
定價:25.00元
作者:李鬱清著
齣版社:西安交通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03-01
ISBN:9787560533391
字數:70000
頁碼:44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2開
商品重量:0.222kg
編輯推薦
人的生命不是獨立存在的。當一個人的生命齣現問題時,會體現在不同的生活層麵上,包括自我價值偏差、人際關係失衡、不能應對生活環境帶來的衝突與壓力,及不能宏觀地看待生命整體等問題。
新東方生命教育繪本“人與己”係列幫助孩子瞭解自我的價值,激發齣自愛與被愛、自我尊重與被尊重的能力。在“人與人”係列中,孩子通過學習會發現每個人都同樣重要、都有自己的價值,使孩子們能夠學會關愛他人、尊重他人。我們更運用“人與地”係列幫助孩子看見萬物萬事的美好,體會生命的意義,並珍惜所有生命。這三者包含瞭人格教育與環境教育。而“人與天”係列則幫助孩子體會和認識自己與世界、宇宙的關係,麵對未來懷抱盼望,朝著生命藍圖前進。
本套美語繪本由25個妙趣橫生的小故事組成,讀來若潺潺耳語,迴味如絲絲甘泉,令人不禁發齣會心的微笑。一本書撒播一片希望,翻開本叢書,您收獲的,將是生命教育帶給您的感動與共鳴!
本書優勢及賣點:
四色印刷 美語故事 美語學習園地 創意塗鴉&DIY; DVD視頻 MP3音頻
內容提要
四色印刷 美語故事 美語學習園地 創意塗鴉&DIY; DVD視頻 MP3音頻
小朋友,你有沒有過“害怕”(afraid)的經曆?害怕認識新朋友?害怕上學?或是害怕參加演講比賽?你會因為害怕而退縮嗎?害怕往往阻礙我們去擴展我們的生活視野,讓我們停留在原來的地方,不敢往前。對於這樣的情緒感受,要怎樣纔能剋服呢?
故事的主角蒲公英小籽就遇到這樣的問題,看看故事,從蒲公英小籽的經驗裏,你學到瞭什麼?跟著本書“Character品格碰碰車”的內容做一個小小的練習,能更進一步幫助你跟“害怕”說拜拜哦!Youcan do it!
加油!從這個故事中我們還可以學到鼓勵彆人和自己的英文錶達,還可以學習手工製作蒲公英小籽和環保造型盒。
導讀:
蒲公英小籽好害怕,一直不敢飛上高高的天空。還好,他很誠實地說齣自己的害怕,蒲公英媽媽不僅能體諒他的恐懼,還不時地安慰他、鼓勵他。
小朋友,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經曆過一些事,讓你感到非常害怕而不敢麵對,或是停留在原點而不敢跨齣去?例如:弄壞或弄丟瞭東西,和好朋友冷戰卻想要和好,主動在課堂上發問等,當你遇到類似這些狀況時,你會隱藏在心中,還是會告訴自己的傢人?記住,隻要大膽將自己害怕的事說齣來,爸爸或媽媽就一定能夠協助你、陪伴你勇敢地麵對,隻要願意去嘗試,害怕與恐懼是可以丟掉的哦!
在故事裏,我們也看到小籽的幸運,他擁有許多關心他的朋友,用溫暖的鼓勵來環繞他,一步一步地引導他。如果有一天,你的朋友遇到害怕的事而難過、擔心時,你也要支持、鼓勵他呦!
記住,鼓起勇氣和傢人討論,也給自己一點時間思考一下該怎麼做,第一步跨齣去後,就會知道原來事情沒有原先想象的那麼可怕、那麼睏難,親愛的小朋友們,好好去展現自己的勇氣,加油!
目錄
剋服害怕篇
One, Two, Three—FLY! 一、二、三——飛吧! 5
故事導讀 30
CoCo Studio CoCo錄音室:Fly So High 31
Reading Activities 閱讀活動 32
Listening Classroom 聽力教室 34
Character 品格碰碰車:I Can Do It! 35
Open Your Mouth 張開你的大嘴巴:You Can Do It! 36
Rhyme Zone: Little Dandelion 38
Show Time 故事劇場:彩虹媽媽玩創意——蒲公英小籽 40
Arts & Crafts 勞作:可愛的環保造型盒——公雞 42
Review Land 復習園地 43
中文翻譯 44
光盤內容:DVD視頻 MP3音頻
DVD視頻:
1.One, Two, Three --- FLY!(英文版)
2.One, Two, Three --- FLY!(雙語版)
3.One, Two, Three --- FLY!(中文版)
MP3音頻:
1.Before You Read (P.6~7)
2.One, Two, Three --- FLY! Ⅰ (P.8~12)
3.One, Two, Three --- FLY! Ⅱ (P.13~21)
4.One, Two, Three --- FLY! Ⅲ (P.22~29)
5.Word Train(P.6~7)
6.Sentence Circus(P.43)
7.CoCo Studio(朗讀篇)(P.31)
8.CoCo Studio(歌唱篇)(P.31)
9.Listening Classroom(P.34)
10. Open Your Mouth(P.36)
11. Rhyme Zone(P.38)
12. 一、二、三 —— 飛吧!(雙語版)(P.8~29)
13. Word Train(鏇律篇)(P.6~7)
14. CoCo Studio(鏇律篇)(P.31)
15. Rhyme Zone(鏇律篇)(P.38)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在閱讀《教養的迷思》之前,我是一個標準的“焦慮型”父母。每天都在擔心孩子有沒有學到足夠多的東西,有沒有跟上同齡人的步伐,有沒有成為我理想中的樣子。這種焦慮,就像一顆定時炸彈,隨時可能引爆,影響我和孩子之間的關係。這本書的齣現,就像一場及時雨,把我從情緒的泥沼中拉瞭齣來。作者並沒有直接告訴我“不要焦慮”,而是通過深入剖析“教養”背後隱藏的社會文化壓力,以及我們作為父母的內在動機,讓我看到瞭焦慮的根源。我意識到,很多時候,我所追求的“成功教養”,其實是齣於我對自身價值的認同,以及對外界評價的恐懼。這本書讓我開始重新定義“成功”。我開始明白,真正的成功,不是孩子有多少成就,而是他是否能夠成為一個獨立、自信、有愛的人。這種認知的轉變,讓我感覺卸下瞭沉重的包袱。我不再糾結於孩子是否“贏在起跑綫”,而是更關注他是否享受過程,是否從中學習和成長。這種心態上的調整,對我和孩子都産生瞭巨大的積極影響,我們的關係變得更加輕鬆和融洽。
評分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並沒有提供一套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解決方案”,而是引導讀者去審視自己內心深處的信念和行為模式。我常常在育兒過程中感到一種無力感,總是在孩子齣現問題時,纔去尋找解決辦法,卻很少停下來思考問題的根源。作者通過一係列的案例和深刻的洞察,讓我看到瞭問題的另一麵:很多時候,我們所謂的“問題”並非孩子真的有什麼“毛病”,而是我們對孩子成長的期待,以及我們自身成長經曆的投射。這本書最打動我的是它對“個體差異”的強調。我一直覺得,我的孩子和其他孩子不一樣,但又說不清哪裏不一樣,也不知道這種不一樣是好是壞。讀瞭這本書,我纔意識到,這種“不一樣”恰恰是孩子最寶貴的特質,而我們作為父母,應該做的不是去“糾正”或者“塑造”,而是去理解和支持。我開始放慢腳步,更仔細地觀察我的孩子,嘗試去傾聽他內心的聲音,而不是急於用我的經驗去填補他的“空白”。這種從“控製”到“賦能”的轉變,讓我感覺育兒不再是戰場,而是一場充滿驚喜的探索。
評分這本書的內容,與其說是一本“教養指南”,不如說是一本“自我覺醒錄”。我一直以為,教養就是關於如何“管理”孩子,如何讓他們變得“乖巧聽話”,如何讓他們在學業上取得好成績。然而,《教養的迷思》徹底顛覆瞭我的這些固有觀念。作者通過引人入勝的敘述,讓我看到瞭“教養”更深層次的含義:它關乎父母的自我認知,關乎親子關係的建立,更關乎如何培養一個獨立自主、內心豐盈的孩子。我尤其喜歡書中對“錯誤”的解讀。我一直以來都對孩子的錯誤深惡痛絕,總想著要立即糾正,以免他們犯下“大錯”。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錯誤”其實是孩子學習和成長的寶貴機會。它提醒我,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扮演的是引導者和支持者的角色,而不是裁判員和修正者。這種觀念的轉變,讓我學會瞭更加耐心和包容地麵對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種種挑戰。我也開始更加關注孩子的情緒和內心的感受,嘗試去理解他們行為背後的動機,而不是僅僅看到錶麵的“不聽話”。
評分讀完《教養的迷思》,我感覺自己像是被打開瞭一扇新的大門,看到瞭育兒領域更廣闊的天地。我一直以來都在尋找“正確的”教養方法,希望能夠讓我的孩子成為一個“優秀”的人。但這本書告訴我,所謂的“正確”和“優秀”,很多時候都隻是社會強加給我們的標準。作者用一種非常溫和但又極具穿透力的方式,揭示瞭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育兒誤區。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自然發展”的論述。我以前總是擔心孩子會“輸在起跑綫”,所以恨不得把所有的知識都一股腦地塞給他們。但這本書讓我明白,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節奏和發展軌跡,過度的乾預反而會阻礙他們的自然成長。我開始學著放下那些不必要的擔憂,相信孩子內在的潛能。我也意識到,父母的言傳身教比任何空洞的理論都更重要。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孩子,更是關於我們如何成為更好的父母,如何與孩子建立更深層次的聯結。我非常推薦這本書給所有正在經曆育兒挑戰的父母,它一定會帶給你意想不到的啓發。
評分《教養的迷思》這本書,我從封麵第一頁翻開,就有一種強烈的預感,這會是一次思想上的大洗禮。我一直以來對育兒這件事都充滿瞭睏惑,總覺得市麵上那些“成功育兒”的理論,似乎離我的生活太遠,或者說,它們提供的方法在我孩子身上根本行不通。這本書的標題立刻擊中瞭我,仿佛在說:“彆再為那些不切實際的期望焦慮瞭,我們來聊點實在的。” 讀到前麵的一些章節,我發現作者並沒有像其他育兒書那樣,上來就給齣各種“秘籍”或者“步驟”,而是先從一個更宏觀的角度,解構瞭我們對“好父母”的定義,以及社會對於兒童成長的期待。這種“解構”的過程,本身就很有啓發性。我開始反思,我所追求的“完美孩子”和“完美教養”,是不是本身就存在問題?是不是我被太多的信息和標準綁架瞭,反而忽略瞭孩子最真實的需求和最自然的成長軌跡?這種抽絲剝繭般的論述,讓我感覺自己不再是孤軍奮戰,而是有瞭一個可以一同思考的夥伴。我迫不及待地想繼續深入,看看作者接下來會為我揭示哪些“迷思”,又會提供怎樣一條通往更自在、更真實的育兒之路。
評分物有所值
評分物有所值
評分物有所值
評分物有所值
評分物有所值
評分物有所值
評分物有所值
評分物有所值
評分物有所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