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午夜将至:核战边缘的肯尼迪、赫鲁晓夫与卡斯特罗 | 作者 | (美) 迈克尔·多布斯(Michael Dobbs),陶泽慧, 赵进生 |
| 定价 | 79.00元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 ISBN | 9787509772935 | 出版日期 | 2015-11-01 |
| 字数 | 426000 | 页码 | 568 |
| 版次 | 1 | 装帧 | 精装 |
| 开本 | 32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1962年的10月正值冷战高峰,美利坚合众国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相互扞格,几近核冲突的边缘,而其焦点就在于如何处置古巴境内的苏联导弹。《华盛顿邮报》资深记者迈克尔·多布斯的这部“编时史”作品《午夜将至:核战边缘的肯尼迪、赫鲁晓夫与卡斯特罗》,记录了这些紧张日子里的时时刻刻,揭示出我们曾经离世界毁灭如此之近。 |
| 作者简介 | |
| 迈克尔·多布斯,出生于北爱尔兰首府贝尔法斯特,毕业于约克大学,曾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大学的研究资助。现为《华盛顿邮报》的一名记者,常年奔波于国外。著作《打倒老大哥:苏维埃帝国的灭亡》入围美国笔会奖最终角逐。现居马里兰州贝塞斯达。 译者 陶泽慧,厦门大学英文系硕士,现为译林出版社编辑。 赵进生,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翻译系硕士,从事翻译工作多年。 |
| 目录 | |
| 前言/001 第一章 美国人/001 第二章 苏联人/037 第三章 古巴人/068 第四章 “眼球对眼球”/101 第五章 “直到地狱结冰”/134 第六章 国际/161 第七章 核弹/190 第八章 先发制人/220 第九章 搜寻“格罗兹尼号”/251 第十章 击落/280 第十一章 “某些狗娘养的” /311 第十二章 “拼命逃跑”/339 第十三章 猫和老鼠/366 第十四章 “装箱运回”/397 后记/426 致谢与文献/440 注释/454 索引/507 |
| 编辑推荐 | |
| 《午夜将至:核战边缘的肯尼迪、赫鲁晓夫与卡斯特罗》首次披露的内容扣人心弦,包括赫鲁晓夫企图摧毁美国关塔那摩海军基地的计划;古巴境内苏联核弹头的处理办法;以及一架迷路误入苏联上空的U-2侦察机的精彩故事,而彼时正是导弹危机升级至**的时刻。《午夜将至:核战边缘的肯尼迪、赫鲁晓夫与卡斯特罗》的笔触尽管犹如一本惊险小说,但它对这段被小阿瑟·施莱辛格称作“人类历***危急的时刻”的描述参考了*详尽的研究材料,同时它也是古巴导弹危机的定调之作。 记者迈克尔·多布斯用时两年时间探访古巴、俄罗斯、美国等国,搜集和查阅英语、俄语、西班牙语等多语种的档案资料,全面地还原赫鲁晓夫、肯尼迪和卡斯特罗在古巴导弹危机期间的真实面貌。他用有力的证据纠正并补充了之前学者对古巴导弹危机研究的错误和疏漏之处。语言丰富、生动、流畅,又不失严谨、公允。 |
| 文摘 | |
| 序言 | |
作为一个对二十世纪历史,尤其是冷战时期地缘政治格局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我一直觉得古巴导弹危机是那个时代最惊心动魄的篇章之一,而《午夜将至》这个书名本身就充满了戏剧张力。作者迈克尔·多布斯(Michael Dobbs)的名字,也让我对其内容充满了信心,他的严谨考证和引人入胜的叙事风格,在其他作品中已有所体现。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够突破以往对这场危机的浅层解读,深入到决策的微观层面,比如,书中是否会详细描述当时的通讯方式是多么原始,信息传递需要多久,以及这种延迟如何增加了误判的风险?是否会呈现当时美国决策层内部的激烈争论,不同意见的碰撞,以及肯尼迪总统是如何在重重压力下做出最终决定的?同样,赫鲁晓夫在面对国内政治压力和外部挑战时,又是如何权衡利弊,做出那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让步?卡斯特罗在危机中的角色,他与赫鲁晓夫、肯尼迪之间的复杂互动,也同样让我充满好奇。总而言之,我期待这本书能让我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个“午夜”降临时的窒息感,并理解人类是如何在悬崖勒马。
评分作为一名历史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深入剖析关键历史时刻的著作,而《午夜将至》在许多方面都满足了我的期待,甚至超出了预期。虽然我还没有机会阅读这本书,但从其出版信息以及作者迈克尔·多布斯(Michael Dobbs)在历史纪实领域的声誉来看,我对其内容充满了期待。我尤其对书中可能描绘的,在那个被核阴影笼罩的时代,三个国家领导人——肯尼迪、赫鲁晓夫和卡斯特罗——所面临的巨大压力和艰难抉择感到着迷。想象一下,在那个信息传递远不如现在便捷、误判极易升级的年代,他们是如何通过零星的情报、幕僚的建议以及个人的判断,在世界走向毁灭的边缘徘徊,并最终找到出路的。这本书很可能不仅仅是对古巴导弹危机事件本身的梳理,更是对决策艺术、人性弱点以及历史偶然性的一次深刻探讨。我期待着作者能够运用其扎实的史料考证和生动的叙事技巧,将那些尘封的档案、被遗忘的细节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惊心动魄的“午夜”究竟是如何度过的。书中对这三位核心人物的心理描写,以及他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无疑会是吸引我的另一大亮点。
评分我一直对冷战时期的战略博弈和心理战术有着浓厚的兴趣,而《午夜将至》这部作品,仅仅从书名和作者的背景就可以预见,它将是一部极具分量的史学巨著。迈克尔·多布斯(Michael Dobbs)过往的作品,比如他关于《尤里·勃列日涅夫》的深入研究,就展现了他对苏联历史档案的掌握以及对复杂政治人物的精准解读能力。因此,我相信在这部关于古巴导弹危机的新作中,他一定会挖掘出更多鲜为人知的细节,揭示出我们此前所不了解的决策过程和幕后故事。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在那个高度紧张的时刻,信息传递中的延迟、信息解读的偏差,以及不同派系之间的角力,是如何一步步将世界推向核战争的边缘。同时,我也希望作者能够深入分析肯尼迪、赫鲁晓夫和卡斯特罗这三位核心人物在决策过程中的思维模式、个人经历和政治考量,是如何影响最终的走向。这本书如果能提供关于这场危机背后,不同国家情报机构的运作、军事部门的压力,以及民间反应的描绘,那将是极大的加分项,让我能更全面地理解那个时代的复杂性。
评分作为一名资深的书迷,每当看到一本能够深入剖析重大历史事件的作品,我的内心都会涌起一股强烈的阅读冲动。《午夜将至:核战边缘的肯尼迪、赫鲁晓夫与卡斯特罗》这本书,仅仅从它的标题和作者迈克尔·多布斯(Michael Dobbs)的名字,就足以吸引我。多布斯先生在历史著作领域的声誉,让我相信他一定能带来一场精彩绝伦的叙事盛宴。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对古巴导弹危机期间,美国、苏联和古巴这三个国家之间的复杂博弈进行细致入微的描绘。书中是否会深入探讨,在那个极端危险的时期,肯尼迪总统所面临的国内鹰派压力,赫鲁晓夫在克里姆林宫内部的地位是否稳固,以及卡斯特罗如何在中美苏三国之间周旋,寻找自身国家利益的最大化?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否能够利用其深厚的史料功底,还原出那些鲜为人知的谈判细节、情报战的角力,以及在导弹危机背后,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可能引发连锁反应的事件。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关于危机解除后,各国之间长远战略影响的分析,那将更具深度和价值。
评分从《午夜将至》这个书名,我立刻联想到的是一种高度紧张、一触即发的氛围,仿佛世界就悬在一根细细的线上。作者迈克尔·多布斯(Michael Dobbs)在历史研究方面的专业素养,让我相信这本书将是一次对古巴导弹危机事件的深度挖掘,而不仅仅是简单地复述事实。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揭示一些我们鲜为人知的信息,比如,在导弹部署和危机升级的每一个关键节点,这三位核心人物——肯尼迪、赫鲁晓夫和卡斯特罗——各自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他们当时的战略意图究竟是什么?是否存在一些被忽略的沟通渠道,或者一些意想不到的妥协,最终避免了灾难的发生?这本书如果能提供关于当时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的具体原因,以及美国如何通过侦察手段发现并应对这一威胁的细节,那无疑将极大地丰富我对这场危机的认知。我非常想知道,在那个信息相对闭塞的时代,领导人们是如何接收信息,评估风险,并做出可能影响全球命运的决策的。
评分这个商品很不错哦,值得推荐!一如既往地支持京东!!!
评分好书值得一看,喜欢就看看
评分对冷战历史感兴趣的必看。
评分好书值得一看,喜欢就看看
评分这个商品很不错哦,值得推荐!一如既往地支持京东!!!
评分好书好价,非常满意!!!
评分这个商品很不错哦,值得推荐!一如既往地支持京东!!!
评分好书值得一看,喜欢就看看
评分对冷战历史感兴趣的必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