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历史为依据,用事实做考量; 一部不可错过的中国战史图书,把我们带回那段天下动荡,刀戈四起的时刻,领略各方领主的智勇博弈。 顾晓绿、赵恺所著的《大漠烽烟--唐帝国战争史(626-790)/一口气读完中国战史》将**采用西方年鉴学派的理论,全面展示这一历史时期政治、经济、军事的对抗和博弈,为读者深入解读期间种种高层决策背后的考量。
作为中国历史上统治时间*长、国力*为雄厚的 皇朝,唐帝国留给了国人无限的精神财富。以至于时 至**,依旧有血性男儿慷慨高歌着“梦回唐朝”。
但对于那个千年之前的盛世背后的刀光剑影,很多人 却不甚了了。顾晓绿、赵恺所著的《大漠烽烟--唐帝 国战争史(626-790)/一口气读完中国战史》将以全方 位的视野为读者解构一个强盛时代的兴起与没落。
顾晓绿,本名顾志慧,江苏南通人,青年军事历史学者,省作协会员,已出版《一言难尽:1912—1949民国映画》《南京保卫战1937》等书。
前记
**章 渭水之盟
1.府兵卫国
2.玄武惊变
3.贞观破局
第二章 天可汗
4.秣马厉兵
5.雪满弓刀
6.长安西望
第三章 夷平四海
7.储君之争
8.百战金甲
9.东征朝鲜
第四章 鏖兵白村江
10.倭国介入
11.大化革新
12.当头棒喝
第五章 落日怛罗斯
13.经营西域
14.女皇时代
15.盛极而衰
第六章 塞外余晖
16.暗流涌动
17.安史之乱
18.日薄西山
坦白说,我对历史的兴趣更多源于那些英雄人物的传奇故事,《大漠烽烟》这部书的标题就已经充满了史诗感。从书名推测,这本书应该会着重描绘唐朝时期发生在广袤大漠上的那些惊心动魄的战争场景。我想象书中应该会有对像李靖、苏定方、郭子仪、李光弼这样赫赫有名的大唐名将的生平事迹和军事才能的详细记述,他们如何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如何带领大唐军队在艰苦的条件下作战,取得辉煌的胜利,这些都是我非常期待的。此外,书中会不会也对一些鲜为人知的战役,或者是一些决定性的以少胜多的以弱胜强的战役进行挖掘和呈现?我非常想知道,在那些看似不起眼的角落里,是否也隐藏着改变历史进程的军事行动。这本书如果能将冷冰冰的战争史实,用生动的故事化叙事方式呈现出来,那就再好不过了。我渴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那个时代战争的残酷与悲壮,能够体会到将士们浴血奋战的艰辛,也能从中学习到一些关于军事策略和战略智慧的知识。
评分拿到这本《大漠烽烟》,我最想看的,是它能否提供一些对于唐朝战争史的全新解读。我知道唐朝是一个军事力量非常强大的朝代,对外征战频繁,影响深远。但关于这些战争的细节、原因以及影响,市面上已经有很多书籍进行了介绍。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超越简单的事件复述,能够挖掘出一些不为人知的细节,或者提供一些更具深度的分析。例如,书中是否会探讨唐朝在对外战争中,是如何处理民族关系的?面对不同的敌人,唐朝的策略又会有何不同?它是否会分析唐朝的军事技术,比如火药、弓弩等在战争中的实际应用和发展?我更感兴趣的是,作者能否从一个更微观的视角,去描绘战争对普通士兵、对边疆百姓生活的影响。是否能通过一些具体的史料,让我们感受到战争带来的痛苦与磨难,同时也感受到那些普通人在乱世中的坚韧与求生。如果这本书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它就不仅仅是一部战争史,更是一部关于人的历史,关于时代变迁的生动记录。
评分迫不及待地翻开《大漠烽烟》,我首先被书中大量引用的史料所震撼,这绝对是一部倾注了作者大量心血的诚意之作。书中对于一些关键战役的细节描述,比如对阵双方的兵力部署、将领的临场指挥,以及战局的瞬息万变,都写得非常细致,看得出来作者在史料的梳理和考证上下了极大的功夫。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唐朝与突厥、吐蕃等游牧民族的几次大规模冲突的分析很感兴趣。这些民族的骑兵战术与唐朝的步骑结合阵法之间的较量,以及唐朝在边境地区修建的烽火台、堡垒等防御体系,都希望能得到深入的解读。书中还会不会涉及唐朝与周边政权的文化交流和冲突,比如对西域的经营,是否也包含了经济、文化的渗透和影响,这对我来说同样充满吸引力。我希望作者能够站在一个更宏观的角度,不仅仅是罗列战争的胜负,更能深入挖掘战争背后的原因,探究其对唐朝社会结构、经济发展乃至对外关系产生的长远影响。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似乎能为我提供一个理解唐朝历史发展脉络的全新视角,让我能够更全面地认识那个辉煌帝国的军事力量和战略思维。
评分刚拿到这本《大漠烽烟——唐帝国战争史(626-790)/一口气读完中国战史》,就被它沉甸甸的分量和厚实的装帧吸引了。翻开扉页,一系列精准到年的时间轴就映入眼帘,从初唐的开疆拓土,到盛唐的辉煌,再到安史之乱后的动荡,历史的脉络仿佛在眼前徐徐展开。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从目录和章节划分来看,这本书似乎涵盖了唐朝对外军事征伐的方方面面,从对突厥、吐蕃的决战,到对西域诸国的经营,再到东北方向的契丹、渤海,几乎将唐朝的军事版图犁了一遍。我特别期待书中对具体战役的描写,比如李靖的灭突厥之战,或者怛罗斯之战,希望作者能够还原当时战争的残酷与壮烈,展现将士们的英勇善战,也借此了解唐朝军队的战术、兵器以及后勤保障体系。另外,书中对战争背后政治、经济因素的分析也十分关键,毕竟战争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往往是国家战略的延伸,是解决内外矛盾的手段。我希望能看到作者如何将这些宏大叙事与个体命运、战争细节巧妙结合,勾勒出一部立体、鲜活的唐朝战争画卷,读来如同身临其境,感受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评分拿起《大漠烽烟》,我首先关注的是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从626年到790年,这百余年的时间跨度,涵盖了唐朝的建立、发展、鼎盛以及由盛转衰的关键时期。我想象这本书会按照时间顺序,或者按照重要的军事冲突事件来展开叙述。它是否会从唐太宗时期开始,梳理唐朝是如何一步步确立其在东亚乃至中亚的霸主地位,再到盛唐时期对外征伐的辉煌,以及安史之乱后,唐朝军事力量的衰落和边疆的动荡。我特别期待书中对安史之乱前后的军事对比分析。为什么曾经战无不胜的大唐军队会陷入内乱,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其对外征伐能力的急剧下降?书中会不会对唐朝的军事制度,比如府兵制、募兵制的演变及其对战争的影响进行探讨?我希望这本书不仅能讲述战争的“是什么”,更能探究“为什么”和“怎么样”。能够让我理解唐朝军事力量的兴衰背后,所蕴含的深刻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原因,从而更全面地认识唐朝的整体历史面貌,而不仅仅是将其局限于一场场独立的战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