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烽烟--唐帝国战争史(626-790)/一口气读完中国战史

大漠烽烟--唐帝国战争史(626-790)/一口气读完中国战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顾晓绿赵恺 编
图书标签:
  • 唐朝史
  • 战争史
  • 军事史
  • 历史
  • 大漠
  • 边塞
  • 唐帝国
  • 古代战争
  • 历史军事
  • 一口气读完中国战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库网旗舰店
出版社: 团结
ISBN:9787512644281
商品编码:10885290129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6-09-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大漠烽烟--唐帝国战争史(626-790)/一口气读完中国战史
  • 作者:顾晓绿//赵恺
  • 定价:38
  • 出版社:团结
  • ISBN号:9787512644281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6-09-01
  • 印刷时间:2016-09-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16开
  • 包装:平装
  • 页数:315
  • 字数:316千字

编辑推荐语

以历史为依据,用事实做考量; 一部不可错过的中国战史图书,把我们带回那段天下动荡,刀戈四起的时刻,领略各方领主的智勇博弈。 顾晓绿、赵恺所著的《大漠烽烟--唐帝国战争史(626-790)/一口气读完中国战史》将**采用西方年鉴学派的理论,全面展示这一历史时期政治、经济、军事的对抗和博弈,为读者深入解读期间种种高层决策背后的考量。

内容提要

作为中国历史上统治时间*长、国力*为雄厚的 皇朝,唐帝国留给了国人无限的精神财富。以至于时 至**,依旧有血性男儿慷慨高歌着“梦回唐朝”。
    但对于那个千年之前的盛世背后的刀光剑影,很多人 却不甚了了。顾晓绿、赵恺所著的《大漠烽烟--唐帝 国战争史(626-790)/一口气读完中国战史》将以全方 位的视野为读者解构一个强盛时代的兴起与没落。
    

作者简介

顾晓绿,本名顾志慧,江苏南通人,青年军事历史学者,省作协会员,已出版《一言难尽:1912—1949民国映画》《南京保卫战1937》等书。

目录

前记
**章 渭水之盟
1.府兵卫国
2.玄武惊变
3.贞观破局
第二章 天可汗
4.秣马厉兵
5.雪满弓刀
6.长安西望
第三章 夷平四海
7.储君之争
8.百战金甲
9.东征朝鲜
第四章 鏖兵白村江
10.倭国介入
11.大化革新
12.当头棒喝
第五章 落日怛罗斯
13.经营西域
14.女皇时代
15.盛极而衰
第六章 塞外余晖
16.暗流涌动
17.安史之乱
18.日薄西山


《大漠烽烟——唐帝国战争史(626-790)》 一部波澜壮阔的帝国战争史诗,一卷荡气回肠的民族征战画卷。 本书以626年至790年间为时间轴,深入剖析唐帝国崛起、发展、鼎盛乃至面临挑战的关键时期。这近一个半世纪的岁月,是唐帝国在广袤的疆域内外,与无数强大的敌人展开殊死搏斗,以战争为犁,开垦出辉煌文明版图的宏大叙事。作者 notai,一位深耕中国古代军事史的学者,以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生动的文笔,为我们呈现了一部既有宏观战略视野,又不乏微观战术细节的战争史。 开篇:战乱初定,帝国初立的烽火 贞观元年(627年),李世民登基,大唐帝国在历经数十年战乱后,终于迎来了一位英明神武的君主。然而,和平并非唾手可得。本书开篇便将我们拉回那个刀光剑影的年代,详细讲述了唐帝国建立初期,如何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实力,扫平周边潜在的威胁,巩固新生政权的统治。 东突厥之战: 李靖以雷霆万钧之势,在漠北草原上击溃了称雄一时的东突厥,将大唐的势力范围推至广阔的漠北。这场战役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心理震慑,为大唐的长期稳定奠定了基础。作者 notai 细致描绘了李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事智慧,以及唐军骑兵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 吐谷浑、高昌等国的征服: 除了北方草原,西南、西域的局势同样不容忽视。本书详细梳理了唐朝对吐谷浑、高昌、焉耆等国的军事行动,展现了唐帝国如何通过一次次有力的打击,将其纳入自己的战略轨道,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并为后来的西域经营打下了坚实基础。 盛世之辉煌:开疆拓土,威震四方 随着帝国的稳定和实力的增强,唐帝国进入了开元、天宝年间的鼎盛时期。这段时期,唐朝的军事力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其影响力更是远及中亚、西亚。 唐与吐蕃的拉锯战: 吐蕃,这个崛起于青藏高原的强悍民族,成为了唐帝国在西南方向上最主要的对手。本书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唐蕃之间长达数十年的军事对抗,包括著名的松赞干布时期与唐朝的友好往来,以及后来的矛盾激化与频繁的军事冲突。唐朝与吐蕃在战略要地上的争夺,如安史之乱后的青海湖战役,展现了双方将领的军事才能和士兵的顽强意志。 安西、北庭的经营与防御: 唐帝国在西域的军事存在,是其帝国地位的重要象征。本书详细讲述了唐朝在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的建立、发展与军事部署。如何派遣重兵镇守边疆,如何应对西域各国的起伏,以及与康居、勃律等国的军事交往,都得到了深入的探讨。作者 notai 尤其强调了军事力量在维护丝绸之路安全和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关键作用。 对北方民族的军事行动: 除了与吐蕃的战略对抗,唐帝国也从未放松对北方草原民族的警惕。本书记录了唐朝对突厥残余势力、契丹、奚等民族的军事打击,以及如何在复杂的民族关系中,通过军事威慑和政治手段,维持边境的相对稳定。 转折与挑战:安史之乱的浩劫与帝国的重塑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这场席卷整个华北地区的战乱,如同一场巨大的风暴,将唐帝国推向了深渊。本书中,安史之乱的爆发与平息被视为唐帝国由盛转衰的关键节点。 叛乱的起源与发展: 作者 notai 深入分析了安史之乱爆发的深层原因,包括政治腐败、军事制度的弊端以及边将权力的膨胀。书中生动地描绘了安禄山、史思明叛军攻陷洛阳、长安的惨状,以及唐朝军民在绝境中的抵抗。 回纥的干预与吐蕃的趁势崛起: 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唐朝不得不借助回纥的力量,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本书详细讲述了回纥军队在平乱中的作用,以及其对唐朝带来的后续影响。与此同时,吐蕃趁唐朝内乱,大举进攻,一度占领长安,给唐帝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帝国的重塑与边疆的动荡: 安史之乱后,唐帝国虽然得以保全,但元气大伤。本书分析了战乱对唐朝军事力量、财政收入以及统治根基造成的严重破坏。边疆的控制力下降,吐蕃、回纥等外部势力对唐朝的军事压力持续增大。 帝国余晖:边疆的战火,衰落的迹象 本书的后半部分,着重描绘了安史之乱后,唐帝国在756年至790年间的军事状况。尽管帝国仍然强大,但已经显露出衰落的迹象。 吐蕃的持续进攻与唐朝的艰难防御: 吐蕃在占领长安后,并没有停止其对唐朝的侵扰。本书详细记录了吐蕃在青海、陇右、河西等地的军事活动,以及唐朝将领们如何竭力防御,保卫国家疆土。每一次边境冲突,都消耗着本已脆弱的国力。 对回纥、南诏等民族关系的军事博弈: 安史之乱后,唐朝与回纥的关系变得复杂,既有合作也有摩擦。本书分析了唐朝如何在这种关系中寻求平衡,并应对来自南方南诏的军事挑战。 河西走廊的失守与边疆的退缩: 随着军事力量的衰退和外部压力的增大,唐帝国逐渐失去了对河西走廊的控制。本书分析了河西走廊失守对唐朝的战略地位和经济造成的巨大影响,标志着大唐帝国边疆的明显退缩。 战争的本质:技术、战略与人的因素 《大漠烽烟——唐帝国战争史(626-790)》不仅仅是对一场场战役的简单罗列,更是一次对战争本质的深刻探索。 军事技术的演进: 作者 notai 细致地梳理了唐朝在军事技术上的发展,从冷兵器时代的弓箭、刀剑,到攻城器械的运用,再到骑兵战术的成熟,都进行了详尽的描写。 战略思想的博弈: 本书深入剖析了唐朝与周边各民族之间,在军事战略上的较量。无论是草原民族的骑兵突袭,还是高原民族的坚韧防守,唐朝的将领们是如何根据不同的对手,制定相应的战略战术,都得到了精彩的阐述。 英雄与士兵: 在宏大的战争叙事中,本书也关注到了那些在战场上挥洒热血的英雄人物和普通士兵。作者 notai 以饱含敬意的笔触,描绘了李靖、郭子仪、李光弼等名将的军事才能,也展现了无数无名士兵在艰苦卓绝的战争中,所表现出的忠诚、勇气和牺牲精神。 历史的回响:战争塑造的帝国命运 《大漠烽烟——唐帝国战争史(626-790)》告诉我们,战争是塑造唐帝国命运的决定性力量。正是通过一系列辉煌的军事胜利,唐帝国得以建立并巩固其统治;正是因为安史之乱这样一场巨大的军事灾难,唐帝国开始走向衰落。本书不仅是一部军事史,更是一部关于帝国兴衰、民族融合、文明交流的宏大历史画卷。 对于每一个渴望了解唐朝历史、理解中国古代军事文化、感悟帝国变迁的读者而言,《大漠烽烟——唐帝国战争史(626-790)》都将是一部不可或缺的珍贵读物。它将带领我们穿越时空,亲历那个烽火连天的时代,感受大唐帝国在刀光剑影中留下的不朽传奇。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我对历史的兴趣更多源于那些英雄人物的传奇故事,《大漠烽烟》这部书的标题就已经充满了史诗感。从书名推测,这本书应该会着重描绘唐朝时期发生在广袤大漠上的那些惊心动魄的战争场景。我想象书中应该会有对像李靖、苏定方、郭子仪、李光弼这样赫赫有名的大唐名将的生平事迹和军事才能的详细记述,他们如何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如何带领大唐军队在艰苦的条件下作战,取得辉煌的胜利,这些都是我非常期待的。此外,书中会不会也对一些鲜为人知的战役,或者是一些决定性的以少胜多的以弱胜强的战役进行挖掘和呈现?我非常想知道,在那些看似不起眼的角落里,是否也隐藏着改变历史进程的军事行动。这本书如果能将冷冰冰的战争史实,用生动的故事化叙事方式呈现出来,那就再好不过了。我渴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那个时代战争的残酷与悲壮,能够体会到将士们浴血奋战的艰辛,也能从中学习到一些关于军事策略和战略智慧的知识。

评分

拿到这本《大漠烽烟》,我最想看的,是它能否提供一些对于唐朝战争史的全新解读。我知道唐朝是一个军事力量非常强大的朝代,对外征战频繁,影响深远。但关于这些战争的细节、原因以及影响,市面上已经有很多书籍进行了介绍。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超越简单的事件复述,能够挖掘出一些不为人知的细节,或者提供一些更具深度的分析。例如,书中是否会探讨唐朝在对外战争中,是如何处理民族关系的?面对不同的敌人,唐朝的策略又会有何不同?它是否会分析唐朝的军事技术,比如火药、弓弩等在战争中的实际应用和发展?我更感兴趣的是,作者能否从一个更微观的视角,去描绘战争对普通士兵、对边疆百姓生活的影响。是否能通过一些具体的史料,让我们感受到战争带来的痛苦与磨难,同时也感受到那些普通人在乱世中的坚韧与求生。如果这本书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它就不仅仅是一部战争史,更是一部关于人的历史,关于时代变迁的生动记录。

评分

迫不及待地翻开《大漠烽烟》,我首先被书中大量引用的史料所震撼,这绝对是一部倾注了作者大量心血的诚意之作。书中对于一些关键战役的细节描述,比如对阵双方的兵力部署、将领的临场指挥,以及战局的瞬息万变,都写得非常细致,看得出来作者在史料的梳理和考证上下了极大的功夫。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唐朝与突厥、吐蕃等游牧民族的几次大规模冲突的分析很感兴趣。这些民族的骑兵战术与唐朝的步骑结合阵法之间的较量,以及唐朝在边境地区修建的烽火台、堡垒等防御体系,都希望能得到深入的解读。书中还会不会涉及唐朝与周边政权的文化交流和冲突,比如对西域的经营,是否也包含了经济、文化的渗透和影响,这对我来说同样充满吸引力。我希望作者能够站在一个更宏观的角度,不仅仅是罗列战争的胜负,更能深入挖掘战争背后的原因,探究其对唐朝社会结构、经济发展乃至对外关系产生的长远影响。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似乎能为我提供一个理解唐朝历史发展脉络的全新视角,让我能够更全面地认识那个辉煌帝国的军事力量和战略思维。

评分

刚拿到这本《大漠烽烟——唐帝国战争史(626-790)/一口气读完中国战史》,就被它沉甸甸的分量和厚实的装帧吸引了。翻开扉页,一系列精准到年的时间轴就映入眼帘,从初唐的开疆拓土,到盛唐的辉煌,再到安史之乱后的动荡,历史的脉络仿佛在眼前徐徐展开。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从目录和章节划分来看,这本书似乎涵盖了唐朝对外军事征伐的方方面面,从对突厥、吐蕃的决战,到对西域诸国的经营,再到东北方向的契丹、渤海,几乎将唐朝的军事版图犁了一遍。我特别期待书中对具体战役的描写,比如李靖的灭突厥之战,或者怛罗斯之战,希望作者能够还原当时战争的残酷与壮烈,展现将士们的英勇善战,也借此了解唐朝军队的战术、兵器以及后勤保障体系。另外,书中对战争背后政治、经济因素的分析也十分关键,毕竟战争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往往是国家战略的延伸,是解决内外矛盾的手段。我希望能看到作者如何将这些宏大叙事与个体命运、战争细节巧妙结合,勾勒出一部立体、鲜活的唐朝战争画卷,读来如同身临其境,感受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评分

拿起《大漠烽烟》,我首先关注的是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从626年到790年,这百余年的时间跨度,涵盖了唐朝的建立、发展、鼎盛以及由盛转衰的关键时期。我想象这本书会按照时间顺序,或者按照重要的军事冲突事件来展开叙述。它是否会从唐太宗时期开始,梳理唐朝是如何一步步确立其在东亚乃至中亚的霸主地位,再到盛唐时期对外征伐的辉煌,以及安史之乱后,唐朝军事力量的衰落和边疆的动荡。我特别期待书中对安史之乱前后的军事对比分析。为什么曾经战无不胜的大唐军队会陷入内乱,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其对外征伐能力的急剧下降?书中会不会对唐朝的军事制度,比如府兵制、募兵制的演变及其对战争的影响进行探讨?我希望这本书不仅能讲述战争的“是什么”,更能探究“为什么”和“怎么样”。能够让我理解唐朝军事力量的兴衰背后,所蕴含的深刻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原因,从而更全面地认识唐朝的整体历史面貌,而不仅仅是将其局限于一场场独立的战争。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