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減壓蒸餾裝置技術問答

常減壓蒸餾裝置技術問答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唐孟海,鬍兆靈 著
圖書標籤:
  • 常減壓蒸餾
  • 蒸餾技術
  • 化工設備
  • 化工工藝
  • 減壓蒸餾
  • 技術問答
  • 精餾
  • 分離技術
  • 石油化工
  • 化工工程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石化齣版社
ISBN:9787801646217
版次:1
商品編碼:10045138
包裝:平裝
叢書名: 煉油裝置技術問答叢書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05-08-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94
字數:352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本書以問答的方式詳細的介紹瞭常減壓蒸餾裝置操作人員應知應會的基本原理、操作技術和分析處理事故的基本方法。主要內容包括:原油性質及評價、産品種類和性質、加工方案和工藝流程、原油電脫鹽操作及防腐、常減壓蒸餾原理、常壓蒸餾塔及其操作、減壓蒸餾及其操作、加熱爐及其操作、冷換設備及操作、機泵及其操作、産品電化學精製及操作、裝置開停工、安全與事故處理、儀錶與自動化、能量迴收、環保與清潔生産。
  本書供常減壓蒸餾裝置操作工人閱讀,也可供從事常減壓蒸餾裝置管理的技術人員及有關院校師生參考。

目錄

第一章 原油性質及評價
1.原油的一般性質是什麼?
2.油是由哪些元素組成的?
3.原油的元素是以什麼形式存在的?
4.碳、氫含量與氫碳比有何不同?
5.原油的餾分組成是什麼?
6.什麼是中間餾分?
7.原油的烴類組成是什麼?
8.原油烴類組成有幾種錶示方法?
9.原油氣體的烴類組成是什麼?
10.原油液體的烴類化學組成是什麼?
11.原油固態烴的化學組成是什麼?
12.原油中非烴類組成是什麼?
13.什麼是不飽和烴?
14.什麼是原油中的灰分?
15.硫在原油中的存在形態是什麼?
16.含硫化閤物按性質可規劃為幾類?
17.硫在原油餾分中的分布規律是什麼?
18.原油中的氧元素的存在形式是什麼?如何進行分類?
19.酸性含氧化物的含量如何錶示?
20.什麼是油品的酸度和酸值?
21.環烷酸在原油中的分布規律是什麼?
22.原油中的氮含量一般為多少?
23.原油中氮的分布規律是什麼?
24.原油中的含氮化閤物分為幾類?
25.原油中的微量元素分為幾類?
26.原油中的微量元素的存在形態有哪些?
27.原油評價包括哪些內容?
28.原油有哪幾種分類法?
29.按特性因數原油如何分類?
30.原油按關鍵餾分的特性如何分類?
31.原油商品分類有幾種?各按什麼原則進行?
32.大慶原油的性質是什麼?
33.勝利原油的性質是什麼?
34.孤島混閤原油的性質是什麼?
35.剋拉瑪依原油的性質是什麼?
36.中原混閤原油的性質是什麼?
37.遼河曙光原油的性質是什麼?
第二章 産品種類及性質
1.常減壓蒸餾裝置能生産哪些産品及二次加工的原料?
2.車用汽油的使用要求有哪些?
3.反映汽油蒸發性能的指標是什麼?
4.為什麼要控製車用汽油的10%餾齣溫度?
5.為什麼要控製車用汽油的50%餾齣溫度?
6.為什麼要控製車用汽油的90%餾齣溫度和終餾點?
7.評定汽油安定性的指標是什麼?
8.抗氧化劑的作用是什麼?
9.爆震燃燒的現象是什麼?
10.什麼叫汽油的抗爆性?
11.車用汽油的抗爆性的錶示方法是什麼?
12.常減壓蒸餾裝置對重整原料油要控製哪些質量指標?
13.重整原料芳烴潛含量如何錶示?
14.常減壓蒸餾裝置能控製噴氣燃料的哪些質量指標?
15.為什麼要控製噴氣燃料的密度?
16.為什麼要控製噴氣燃料的餾程?
17.噴氣發動機燃料的使用要求有哪些?
18.常減壓蒸餾裝置生産200#溶劑油時要控製哪些質量指標?
19.常減壓蒸餾裝置在生産分子篩脫蠟原料油時控製哪些質量指標?
20.常減壓蒸餾裝置能控製燈用煤油的哪些質量指標?
21.燈用煤油餾程指標是什麼?
……
第三章 加工方案和工藝流程
第四章 原油電脫鹽操作及防腐
第五章 常減壓蒸餾原理
第六章 常減壓蒸餾塔及其操作
第七章 減壓蒸餾及其操作
第八章 加熱爐及其操作
第九章 冷換設備及操作
第十章 機泵及其操作
第十一章 産品電化學精製及操作
第十二章 裝置開停工
第十三章 安全生産與事故處理
第十四章 儀錶與自動化
第十五章 能量迴收
第十六章 環保與清潔生産

前言/序言


好的,這裏為您創作的圖書簡介,內容完全基於您提供的書名《常減壓蒸餾裝置技術問答》之外的主題,力求詳實且自然流暢。 --- 科技前沿與材料科學:新型納米復閤材料的製備與應用 深度解析:從理論到實踐的跨越 本書《科技前沿與材料科學:新型納米復閤材料的製備與應用》 聚焦於當前材料科學領域最炙手可熱的方嚮——納米復閤材料。我們深入探討瞭從基礎的納米粒子閤成方法到復雜多尺度結構設計的全過程,旨在為研究人員、工程師以及高分子專業學生提供一個全麵且富有洞察力的技術指南。 在當今的工程挑戰麵前,傳統材料的性能已接近理論極限。要實現更高強度、更輕重量、更強韌性以及優異的功能性(如電學、磁學、光學和催化活性),納米尺度的引入已成為必然趨勢。本書的核心價值在於,它不僅僅停留在概念層麵,而是詳細剖析瞭構建高性能復閤材料所必需的化學、物理和工程學原理。 第一部分:納米填料的精細化製備技術 本部分是全書的基石,著重闡述瞭如何精準控製納米填料的形貌、尺寸分布和錶麵化學性質。 1.1 膠體化學與錶麵改性: 我們詳盡介紹瞭沸騰法、溶膠-凝膠法、水熱閤成法以及氣相沉積法在製備氧化物(如 $ ext{TiO}_2$, $ ext{ZnO}$)、碳基材料(如石墨烯、碳納米管)和量子點方麵的最新進展。特彆關注瞭錶麵功能化的策略,包括原位聚閤、偶聯劑處理和分子層沉積技術,確保納米粒子與基體材料之間形成牢固的界麵結閤,這是決定最終宏觀性能的關鍵。 1.2 碳納米結構的高效分離與純化: 石墨烯和碳納米管(CNT)是構建高性能增強體的首選。書中詳細對比瞭化學氣相沉積(CVD)法、電弧放電法和激光燒蝕法在産量和缺陷控製上的優劣。我們提供瞭實用的指南,教導讀者如何利用差速超速離心、密度梯度超速離心以及溶劑熱剝離技術,從復雜的閤成産物中高效分離齣單壁或少壁碳納米管,並去除金屬催化劑殘留物。 第二部分:基體材料的選擇與界麵工程 納米復閤材料的性能是填料和基體相互作用的結果。本部分轉嚮高分子、金屬基體和陶瓷基體的選擇,並深入探討瞭界麵行為的調控。 2.1 先進高分子基體的選擇: 針對航空航天和電子封裝領域的需求,我們重點分析瞭聚酰亞胺(PI)、環氧樹脂和聚乳酸(PLA)在接枝納米填料後的熱力學穩定性和力學性能的提升機製。書中引入瞭“界麵互穿網絡”的概念,解釋瞭通過精確控製交聯密度和納米粒子分散度如何實現增韌與增強的協同效應。 2.2 熔融插層與原位聚閤: 對於高分子基體,傳統的機械混閤往往導緻團聚。本書提供瞭兩種先進的復閤技術: 熔融插層法 (Melt Intercalation): 詳細介紹瞭在剪切力作用下,如何利用雙螺杆擠齣機優化聚閤物鏈對納米片層(如濛脫土或石墨烯)的剝離過程,並提供瞭一套基於流變學參數的工藝窗口預測模型。 原位聚閤 (In-situ Polymerization): 針對活性單體與納米填料錶麵的化學反應,我們提供瞭多種催化劑體係的配方,實現瞭納米粒子被包裹在聚閤物生長鏈中的均勻分散,有效避免瞭後期的團聚問題。 第三部分:多尺度結構設計與性能錶徵 設計新型復閤材料,必須具備多尺度分析的能力。本部分側重於結構-性能關係的建立,以及先進的錶徵手段。 3.1 結構預測與模擬: 我們介紹瞭幾種計算模型,包括分子動力學(MD)模擬和濛特卡洛方法,用於預測在不同填料濃度和空間排布下,復閤材料的介電常數、導熱係數和模量變化趨勢。書中特彆強調瞭“隨機單元模型”在預測宏觀性能中的應用,並提供瞭商業軟件操作實例。 3.2 先進錶徵技術: 準確的錶徵是驗證設計的核心。除瞭常規的SEM/TEM,本書深入講解瞭: 同步輻射X射綫散射 (SAXS/WAXS): 如何利用小角X射綫散射技術定量分析納米尺度的周期性結構和取嚮度。 原子力顯微鏡 (AFM) 的力學成像模式: 如何通過高精度壓痕和納米劃痕測試,局部測量不同區域(界麵層與基體內部)的彈性模量差異。 動態機械分析 (DMA): 詳細解析瞭如何通過分析材料的 $ ext{Tan} delta$ 峰位移動,來反推納米粒子對聚閤物鏈段運動的限製程度。 第四部分:功能化復閤材料的突破性應用 本書的最後一部分,將理論和製備技術應用於實際的功能性材料開發中,展示瞭納米復閤材料在解決現實工程問題中的巨大潛力。 4.1 阻燃與自修復係統: 針對高分子材料的防火安全問題,我們詳細介紹瞭基於膨脹石墨和磷係阻燃劑的協同增效機製,特彆是如何利用納米結構構建緻密的炭層結構。此外,還探討瞭封裝瞭修復劑(如DCPD)的微膠囊復閤材料,實現材料在微裂紋産生時的自動愈閤功能。 4.2 柔性電子與儲能器件: 介紹瞭導電納米填料(如銀納米綫、功能化CNT)在提高聚閤物導電性的同時,如何保持材料的優異柔韌性。書中提供瞭設計高比容、高穩定性的固態電解質界麵的具體案例,涉及鋰離子電池和超級電容器的性能優化路徑。 結語: 《科技前沿與材料科學:新型納米復閤材料的製備與應用》是一本麵嚮未來、注重實操的專業著作。它不僅是理論知識的寶庫,更是指導下一代高性能工程材料開發的實用藍圖。通過對製備、結構、性能與應用的係統性梳理,讀者將能夠掌握設計、製造和錶徵下一代功能性納米復閤材料所需的全套核心技術。

用戶評價

評分

對前沿技術包容性的審視:跟進行業發展的步伐 在當今快速迭代的化工技術領域,一本技術專著的價值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對最新發展趨勢的捕捉和整閤能力。常減壓蒸餾作為傳統單元操作,自然也在不斷演進,例如新型節能技術如熱泵輔助蒸餾、反應精餾的應用前景,以及數字化、智能化在過程控製中的融閤等。在我閱讀的現有章節中,這些與未來工廠概念緊密相關的內容尚未得到充分的體現。我期待作者能在後續章節中,探討如何將先進的過程控製(APC)策略應用於常減壓塔的復雜控製迴路中,以實現更精準的溫度和壓力控製,從而在保證産品質量的前提下進一步降低蒸汽消耗。如果這本書能夠更積極地引入這些“工業4.0”的元素,將傳統操作與現代信息技術相結閤,那麼它就不再僅僅是迴顧經典,而是真正能指導行業邁嚮未來的重要文獻。目前來看,它更像是一部紮實的經典迴顧,而非前瞻性的技術引領。

評分

對實際操作指導的期望:理論與實踐的橋梁構建 對於常減壓蒸餾裝置的理解,僅僅停留在熱力學和分離原理層麵是遠遠不夠的,現場操作的經驗積纍至關重要。我非常關注這本書在“開停車操作”、“異常工況處理”以及“能耗優化”這幾個實踐性極強的章節能提供多少真知灼見。遺憾的是,目前閱讀到的部分,對這些關鍵點的論述顯得相對保守和概括。例如,對於“塔釜帶料停車”或“真空係統突發泄漏”這類突發事件,書中提供的應對策略更像是標準的安全操作規程的復述,而非結閤具體設備特性的、有針對性的應急預案。真正的工程價值往往體現在那些“非標準”情況下如何快速、安全地恢復正常生産。如果這本書能增加一些基於行業事故案例分析的章節,或者提供一套更為細緻的、分步驟的故障診斷流程圖,那它的實用價值無疑會提升一個量級,真正成為一綫操作人員案頭必備的工具書,而不僅僅是一本理論參考讀物。

評分

初讀感悟:對技術書籍的期許與現實的碰撞 最近入手瞭一本關於蒸餾技術方麵的書籍,心裏其實是抱有很多期待的,畢竟在化工領域,精餾和常減壓操作是基礎中的基礎,任何一本能深入淺齣講解這些技術的書都是值得珍藏的。然而,翻開這本書後,我的第一印象是,它的內容組織和深度似乎更偏嚮於麵嚮初入行的新人或者需要快速瞭解某個具體流程的工程師。書中對原理的闡述還算清晰,但對於一些實際操作中遇到的復雜問題,比如設備選型時的具體計算依據、不同物料體係下的操作窗口調整策略,感覺涉及得還不夠深入。例如,在介紹塔盤設計時,我期待能看到更多關於新型塔盤結構(如規整填料塔)在不同工況下的性能對比和優化思路,但這本書在這方麵似乎隻是點到為止。希望後續章節能提供更多實例分析,讓我能夠更好地將書本知識與我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實際瓶頸聯係起來。我對技術書籍的評判標準很高,不僅要求理論紮實,更要求能提供解決實際問題的“鑰匙”,期待它能在這方麵有所突破,否則,對於資深的技術人員來說,可能更傾嚮於查閱更專業、更偏嚮於工程實踐的規範或手冊。

評分

內容詳實度的衡量:從廣度到深度的探索 這本書在內容覆蓋麵上確實做到瞭較為全麵的覆蓋,從基礎的物性數據獲取到蒸餾塔的工藝包生成,脈絡是清晰的。尤其值得稱贊的是它對“減壓”這個環節的獨立章節給予瞭足夠的重視,詳細解釋瞭真空係統的構成和維護要點,這在很多同類書籍中常常被一筆帶過。但是,當我試圖在某個特定環節尋找更細緻的工程細節時,比如在處理高沸點混閤物或熱敏性物料時的特殊操作技巧時,總感覺信息量略顯單薄。比如,對於設計真空係統時如何精確計算所需的抽氣速率以維持目標真空度,書中給齣的模型似乎過於簡化,沒有充分考慮管路阻力和冷凝器效率的動態變化。這種略顯“教科書化”的敘述方式,雖然便於理解基礎概念,但對於需要在項目現場快速決策的工程師來說,可能略顯不足。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基於實際項目經驗提煉齣的“坑點”和“捷徑”,而不是僅僅停留在理論公式的推導層麵。

評分

排版與閱讀體驗的微小瑕疵:影響學習效率的因素 坦率地說,這本書的整體裝幀和印刷質量還是不錯的,紙張的觸感和字體的選擇都體現瞭一定的用心。然而,在閱讀體驗上,有幾個細節讓我有些許睏擾。最明顯的一點是圖錶的質量和標注的清晰度。有些流程圖和P&ID(管道及儀錶流程圖)的綫條過於擁擠,特彆是在涉及到多層塔結構和復雜迴流管路時,初次觀察需要花費額外的時間去辨認流嚮和關鍵點位。另一個問題是公式的排版,一些重要的平衡方程被放置在段落中間,缺乏醒目的突齣顯示,這使得在快速檢索或復習關鍵公式時,查找效率大打摺扣。一本優秀的技術參考書,其排版應該是服務於學習和檢索的,圖文的邏輯關係應當是無縫銜接的。希望未來的再版中,能夠在圖錶的矢量化處理和關鍵信息的結構化呈現上做更精細的打磨,讓讀者能夠更流暢地跟隨作者的思路進行深度學習。

評分

請勿迴望。高一寒假。何洛不喜歡數學競賽班,可她還是來瞭。因為下雪,教室裏空瞭很多座位。何洛走到最後一排靠窗的角落坐下。旁邊的暖氣熱得燙手,早有人捷足先登,把一副深藍色的絨綫手套放在上麵,大大咧咧的,像一雙攤開的手掌。何洛摘下自己的,放在旁邊。淺淺的茄花紫,手腕處鑲一圈白色兔毛,綴著兩粒小小的毛球。小指有意無意地搭在深藍色手套上,更顯得

評分

挺好的一本書,讀後感覺對自己幫助很大

評分

瞭解下一些實際操作運行知識

評分

太慢瞭 半個月纔到 這是 第五本瞭

評分

好書啊 不錯的東西

評分

所謂潛水病,是因為在過深的水中,潛水員吸入的壓縮空氣壓強過大,溶於血液中。而如果過快地返迴水麵上,外界壓力驟然減小,在深水中溶入的氦氣等膨脹,並形成無數外溢的小氣泡。在血管內的氣泡會阻塞血液流通,在血管外的會壓迫附近組織。

評分

包裝不錯。就是沒有時間看。

評分

我,怕潛水病。

評分

隻是,真的不知道還有多少漫長的路要走,纔能得到那樣的平淡和悠然。迴憶是空氣,愛是雙城的距離。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