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傅老師講〈孟子〉

聽傅老師講〈孟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傅佩榮 著
圖書標籤:
  • 孟子
  • 儒傢經典
  • 傅佩榮
  • 國學
  • 傳統文化
  • 先秦
  • 思想
  • 哲學
  • 教育
  • 解讀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華書局
ISBN:9787101071306
版次:1
商品編碼:10054982
品牌:中華書局
包裝:平裝
叢書名: 經典私塾班
開本:大32開
齣版時間:2010-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23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經典”是古人智慧的結晶,而智慧代錶人生經驗的總結式體會,既完整又根本。因此,在學習經典時,入門階段難免有其限製,也就是說,即使將經典內容熟讀成誦,也未必明白其中的人生哲理。
  於是,入門階段所學的經典往往隻是《論語》與《孟子》的部分篇章,以緻對儒傢的認識也還不夠完整,更談不上道傢或更復雜的《易經》瞭。但是,隨著人生閱曆的增長,我們所需要的人生智慧也將日益高深開闊,然後終究要求助於更多的傳統經典。
  在這個“私塾班”裏,我初步預計介紹的經典有五部,就是在大傢熟知的《論語》《孟子》之外,加上《老子》《莊子》與《易經》。

作者簡介

  傅佩榮,1950年生,祖籍上海。曾師從哲學大師方東美先生,美國耶魯大學哲學博士,颱灣大學哲學係教授。曾任颱灣大學哲學係主任兼哲學研究所所長,荷蘭萊頓大學、比利時魯汶大學客座教授。曾獲颱灣地區中正文化奬、最高文藝奬奬項。
  傅教授在教學、研究、寫作、演講、翻譯各方麵多有成就。1990年以來,傅教授每年開展200多場哲學講座,還多次應邀前往馬來西亞、韓國、美國、新加坡等地的華人社團作傳統文化講座。近年來,亦曾多次受邀在祖國大陸演講。著作逾百部,中國大陸已齣版的有《孟子的智慧》、《嚮莊子藉智慧》、《哲學與人生》、《傅佩榮<論語>心得》、《儒傢與現代人生》等。

內頁插圖

目錄

做個說話高手
善於使用比喻
6 一暴十寒
8 良知良能
10 眾楚人咻之
12 何待來年
14 緣木求魚
16 杯水車薪
18 遷於喬木
20 五十步笑百步
22 見牛未見羊
24 魚與熊掌
26 重作馮婦
28 大旱之望雲霓
30 三年之艾

創造新的格言
34 事半功倍
36 綽綽有餘
38 反求諸己
40 取友必端
42 與人為善
44 齣爾反爾
46 自暴自棄
48 流連忘返
50 守望相助
52 有為者亦若是
54 不為與不能
56 心悅誠服
58 手舞足蹈
60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62 兼善天下

充實基本學識
66 愛好勇敢
68 愛好財物
70 愛好美色
72 未雨綢繆
74 憂心悄悄
76 殷鑒不遠
78 播惡於眾
80 心意最重要
82 趙孟之所貴
84 孟子談詩
86 盡信書不如無書

展現核心思想
90 人性與善
92 心之四端
94 順逆人性
96 水嚮下流
98 食色問題
100 求則得之
102 聖人與我
104 牛山之木
106 觀其眸子
108 人禽之辨
110 效法堯舜

勇於擇善固執
修養功夫示範
118 勇於對抗
120 勇於無懼
122 勇於自反
124 浩然之氣
126 揠苗助長
128 善於知言
130 學習孔子
132 天降大任
134 節製欲望
136 為人處事
138 求其放心
140 關於羞恥
142 考察心思
144 左右逢源
146 真誠為上

堅持人生正途
150 不是好辯
152 追隨三聖
154 援之以道
156 不見諸侯
158 民貴君輕
160 君臣相待
162 不畏權貴
164 有誌之士
166 豪傑之士
168 肯定狂狷
170 批判鄉願
172 三種快樂

效法聖賢典型
176 聖之清者
178 聖之任者
180 聖之和者
182 聖之時者
184 孔子從政
186 大人風範
188 為政之道
190 舜之大孝
192 人飢己飢
194 士的尊嚴
196 孔門弟子
198 養誌為要
200 真誠相待

辨析義理之樂
204 修養六境
206 善是什麼
208 信是什麼
210 美是什麼
212 大的意義
214 聖的意義
216 神的意義
218 天的功能
220 命的限製
222 樂莫大焉

精彩書摘

  眾楚人咻之
  想要學會外文的人,應該仔細聆聽孟子的建議。他說:“假定有一位楚國大夫想讓他的兒子學習齊國話,那麼是請齊國人來教?還是請楚國人來教?”答案很清楚,要請齊國老師。
  但是,“一個齊國人教他,許多楚國人乾擾他,即使天天鞭打來逼他說齊國話,也不可能做到”。我們學習英文就有類似的情況。反之,“如果帶他到齊國都城的街坊住上幾年,即使天天鞭打來逼他說楚國話,也不可能做到”。這是因為周圍都是講齊國話的人,他也就習慣成自然瞭。
  因此,學習任何一種語言,都不能忽略環境及應用的機會。不過,孟子所謂的“一齊人傅之,眾楚人咻之”,其實是個比喻,淺顯易懂,目的是要提醒宋國大臣戴不勝:“你說薛居州是個好人,讓他住在大王宮中。

前言/序言

  “經典”是古人智慧的結晶,而智慧代錶人生經驗的總結式體會,既完整又根本。因此,在學習經典時,入門階段難免有其限製,也就是說,即使將經典內容熟讀成誦,也未必明白其中的人生哲理。
  於是,入門階段所學的經典往往隻是《論語》與《孟子》的部分篇章,以緻對儒傢的認識也還不夠完整,更談不上道傢或更復雜的《易經》瞭。但是,隨著人生閱曆的增長,我們所需要的人生智慧也將日益高深開闊,然後終究要求助於更多的傳統經典。
  在這個“私塾班”裏,我初步預計介紹的經典有五部,就是在大傢熟知的《論語》《孟子》之外,加上《老子》《莊子》與《易經》。
悠悠萬事,但求一“仁”——《孟子》思想的現代迴響 在浩渺的曆史長河中,總有一些思想的火炬,穿越時空的阻隔,依然熠熠生輝,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孟子》,這位被譽為“亞聖”的偉大思想傢,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激揚的文采,為我們留下瞭璀璨的精神遺産。他所闡述的“仁”、“義”、“禮”、“智”等核心觀念,不僅是儒傢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塑造瞭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氣質和價值追求。 本書並非對《孟子》原文的逐字逐句的解說,也不是枯燥乏味的學術考據。相反,它旨在以一種更為貼近當下生活、更具啓發性的方式,引領讀者走進孟子博大精深的哲學世界。我們將一同探尋“仁”的真諦,理解為何孟子會說“惻隱之心,人皆有之”;我們將思考“義”的實踐,審視在紛繁復雜的現代社會中,何為真正的擔當與正道;我們將體會“禮”的規範,探究古老的智慧如何在人際交往和道德約束中發揮作用;我們將發掘“智”的維度,認識到智慧不僅在於知識的積纍,更在於對人性的深刻理解和對事物本質的把握。 一、“仁”:人性的基石與社會的溫情 “仁”是孟子思想體係的核心,也是貫穿其所有論述的紅綫。“仁”是什麼?孟子迴答得擲地有聲:“仁者,愛人。”(《離婁下》)這並非簡單的愛,而是建立在對他人生命的尊重、對他人苦難的同情,以及對社會和諧的嚮往之上的深刻關懷。他用“赤子之心”來比喻人人與生俱來的善良本性,認為這種惻隱之心是“仁”的萌芽,是無需外求的道德起點。 在現代社會,我們常常被功利、競爭、冷漠所裹挾,人與人之間的隔閡似乎越來越深。孟子的“仁”思想,恰恰是對這種趨勢的有力反撥。他提醒我們,無論身處何種境遇,都不要丟棄那份最本真的同情心和善意。當我們看到不公,內心會産生不平;當我們看到弱者,心中會泛起憐憫;當我們麵對親友,會流露齣關愛。這所有情感的流露,都是“仁”的錶現。 本書將深入探討孟子對“仁”的豐富闡釋。我們將分析他如何從“四端”(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齣發,論證人性的嚮善。我們將探討“仁”在個人修養中的體現,如何通過剋己復禮,將仁愛之心內化於心,外化於行。更重要的是,我們將思考“仁”如何在社會層麵發揮作用。孟子強調“君仁,則政平,民和”,將“仁”視為治理國傢的根本。在當下,這意味著領導者應以民為本,關注民生福祉,而非僅僅追求經濟增長或個人權力。同時也意味著每一個社會成員,都應具備推己及人的同理心,以“仁”的態度對待他人,構建一個更加溫暖、和諧的社會。 二、“義”:行為的準則與道德的擔當 如果說“仁”是內在的道德情感,那麼“義”則是“仁”的外在行為準則。“義”意味著公正、正當、閤乎道義。《孟子》中,“義”與“利”相對,孟子極力反對逐利而忘義的世風,認為“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裏仁》)。他強調,君子應以道義為先,即使麵對巨大的利益誘惑,也要堅守道德底綫。 在信息爆炸、利益多元的現代社會,“義”的邊界有時顯得模糊不清。什麼纔是真正的“義”?它如何在復雜的利益衝突中得到體現?本書將引導讀者思考這些問題。我們將剖析孟子關於“見利思義”的論述,理解為何他在討論政治時,總是強調“民之所利,義也”。我們將探討“義”在個人選擇中的意義,比如在麵對職業選擇、人際關係時,如何權衡利弊,做齣符閤道義的決定。 孟子對“義”的強調,也體現在他對“大義”的追求上。他認為,君子應有“浩然之氣”,這種“氣”是“集義所生”,是道德力量的源泉。這種“大義”體現在為瞭正義事業,不畏強權,不怕犧牲。在現代社會,我們或許不必麵對古代那樣生死攸關的抉擇,但“大義”的精神依然重要。它體現在我們維護公平正義的努力中,體現在我們為弱勢群體發聲的行動中,體現在我們對社會責任的擔當中。本書將通過生動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幫助讀者理解“義”的現代價值,激發讀者內心的道德勇氣和擔當精神。 三、“禮”:秩序的基石與人生的規範 “禮”,在古代社會,不僅是外在的儀式,更是維係社會秩序、規範人際關係的重要途徑。孟子繼承瞭孔子的思想,將“禮”視為“仁”的外在錶現形式,認為“仁者,人也;禮者,義之大者也”(《離騷》)。“禮”的意義在於確立身份、區分等級、調節情感、避免衝突,從而保證社會的和諧穩定。 在現代社會,我們生活在一個強調個性解放、追求自由的時代,“禮”的觀念似乎有所淡化。然而,過度放縱的自由可能導緻混亂,而缺乏規範的人際交往則容易引發摩擦。“禮”的價值,在今天依然不容忽視。它體現在我們對他人的尊重,體現在我們遵守社會規則的自覺,體現在我們文明有禮的言行舉止中。 本書將帶領讀者重新審視“禮”的意義。我們將探討孟子對“禮”的理解,它不僅僅是繁文縟節,更是對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恰當處理。我們將分析“禮”如何在傢庭、職場、公共場閤發揮作用,如何幫助我們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營造和諧的社會氛圍。我們還將思考,在現代語境下,如何理解和踐行“禮”,如何在尊重個性的同時,保持社會的秩序與和諧。這並非要求我們迴歸古代的繁瑣禮儀,而是要理解“禮”背後所蘊含的尊重、謙遜、剋製等普適性價值觀,並將其融入現代生活。 四、“智”:洞察人性的智慧與明辨是非的能力 “智”,在孟子思想中,不僅僅是知識的淵博,更是對人性的深刻洞察,對事物的明辨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智慧。他強調“智者,不惑”(《子罕》),意味著真正的智慧能夠幫助人辨彆真僞,抵製誘惑,做齣明智的判斷。 在信息爆炸、觀點紛雜的現代社會,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智”。麵對海量的信息,我們如何去僞存真?麵對錯綜復雜的局麵,我們如何去粗取精?麵對各種誘惑,我們如何保持清醒的頭腦?孟子關於“智”的論述,為我們提供瞭寶貴的啓示。 本書將深入探討孟子對“智”的理解。我們將分析他如何通過“孟子見梁惠王”等經典篇章,展示其敏銳的觀察力和深刻的分析能力。我們將學習他如何運用比喻、類比等方式,深入淺齣地闡述復雜的道理。我們將探討“智”在個人成長中的重要性,如何通過學習、思考、實踐,不斷提升自己的智慧,成為一個“不惑”之人。同時,我們也將思考“智”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一個擁有智慧的社會,纔能更好地應對挑戰,實現可持續發展。 結語:在古老智慧中,尋覓現代力量 《孟子》的思想,猶如一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庫,蘊藏著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實踐智慧。本書並非是冰冷的研究報告,而是希望成為一本溫暖的嚮導,帶領您在悠悠萬事中,尋覓那份對“仁”的堅守,對“義”的擔當,對“禮”的尊重,對“智”的追求。 無論您是初次接觸《孟子》的讀者,還是對儒傢思想已有一定瞭解的求知者,本書都將以其通俗易懂的語言、貼近生活的視角,以及富有啓發性的解讀,幫助您更深入地理解孟子的思想,並從中汲取力量,應用於您的生活、工作和人際關係之中。 讓我們一起,在古老智慧的光芒下,思考人生的價值,體悟道德的力量,構建更美好的自己,也為一個更加和諧、充滿溫情的社會貢獻一份力量。這趟思想之旅,將是充滿發現與啓迪的旅程,而孟子,這位穿越韆年的智者,將永遠是您最忠實的嚮導。

用戶評價

評分

作為一個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濃厚興趣的普通讀者,我總是渴望能夠深入理解那些經典著作中蘊含的智慧。然而,古籍的閱讀並非易事,語言的隔閡、曆史背景的差異,都可能成為我們接近先賢思想的阻礙。《聽傅老師講〈孟子〉》這個書名,立刻引起瞭我極大的關注。我期待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孟子》的解讀,更像是一次與智者的對話,一次在傅老師引導下的思想之旅。我猜想,傅老師的講解會如同他授課風格一樣,深入淺齣,引人入勝。他會如何將孟子關於“仁義”的宏大理論,轉化為我們日常生活中可以實踐的道理?他會如何闡釋孟子“盡信書不如無書”的批判性思維,並鼓勵我們獨立思考?我尤其期待傅老師能夠解析孟子“四端說”,比如“惻隱之心,仁之端也”,如何幫助我們理解人性的基礎,以及如何在現代社會中培育和發揚這種善良的品質?這本書,或許能為我解答許多睏惑,比如如何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保持道德底綫,如何在個人成長與社會責任之間找到平衡。我希望能從中汲取力量,理解並踐行孟子所倡導的“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的博大胸懷,讓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加豐富和充實。

評分

說實話,我對《孟子》原著的閱讀體驗一直不算順暢,那些文言文的跳躍性和斷代感,常常讓我力不從心,讀瞭前幾頁就難以繼續。這次看到《聽傅老師講〈孟子〉》這本書,我抱著一種試試看的心態。我希望能有一位優秀的導覽者,能夠帶領我跨越語言的障礙,真正領略孟子思想的魅力。我期待傅老師能夠用一種現代人能夠接受的方式,去解讀孟子關於“仁”、“義”、“禮”、“智”等核心概念。特彆是“性善論”,這是孟子思想的基石,也是一個備受爭議的話題。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淺齣地解釋清楚,並結閤當下社會現象,引導讀者進行思考。我尤其好奇,傅老師會如何處理孟子書中那些略顯激進的政治主張,例如“民貴君輕”的思想,在現代社會是否有其藉鑒意義?這本書是否會提供一些具體的案例,來證明孟子思想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例如,如何通過“仁政”來化解社會矛盾,如何培養具有獨立思考能力和道德擔當的公民?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擺脫對《孟子》的刻闆印象,發現其思想中蘊含的深刻洞察力和人文關懷,從而真正受益於這筆寶貴的文化遺産。

評分

拿到《聽傅老師講〈孟子〉》這本書,我便被它所傳達的那種親切感和權威性所吸引。我曾接觸過一些關於古代哲學的解讀,有些過於學術化,讓我覺得距離遙遠;有些則過於通俗化,又擔心丟失瞭原著的精髓。而“傅老師講”這樣的錶述,恰好點燃瞭我對於一位循循善誘、學識淵博的導師的期待。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不再隻是“聽”到孟子的思想,而是能夠真正“理解”和“體會”到。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傅老師會如何解讀孟子那句擲地有聲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句話在當今這個信息爆炸、消費主義盛行的時代,又有著怎樣深刻的警示意義?我猜想,他會結閤當下的社會現實,為我們剖析那些隱藏在錶麵現象背後的深層原因,引導我們去思考人生的方嚮和價值。我希望這本書能幫助我理解孟子“天爵”與“人爵”的區彆,明白真正的價值在於內心的修養和道德的提升,而非外在的功名利祿。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為我打開一扇窗,讓我能夠更清晰地看到《孟子》這部經典所蘊含的無窮智慧,並將其融入我的生活,成為指引我前進的燈塔,讓我在復雜的世界中,找到內心的寜靜和力量。

評分

拿到這本書,尚未細讀,但書名“聽傅老師講〈孟子〉”本身就構成瞭一種強烈的吸引力。我一直在尋找一種能夠真正走進古人思想,而非停留在錶麵解讀的讀物。那些晦澀難懂的古文,即使配上注釋,也常常讓人望而卻步,難以體會其精髓。而“聽傅老師講”這樣的錶述,立刻勾勒齣一種生動、互動的畫麵感。我能想象傅老師在課堂上,用他富有感染力的聲音,將那些看似遙遠的哲學概念,化作一個個觸手可及的故事和道理。我期待這本書不僅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一種思想的傳承和啓迪。我希望它能幫助我理解孟子“浩然之氣”的養成,體會他“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獨立人格,更能領悟他“先義後利”的人生追求。在當下這個信息爆炸、價值觀多元甚至有些混亂的時代,我們比任何時候都需要一種能夠穩定心神、提供精神支撐的智慧。《孟子》所代錶的儒傢思想,在這一點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我猜想,傅老師會以一種充滿智慧和幽默的方式,帶領我們撥開曆史的迷霧,看到孟子思想在不同時代背景下的適應性和普適性。這本書,或許能為我在人生旅途中遇到的迷茫和睏惑,提供一些獨特的視角和深刻的啓示,讓我學會如何在紛繁的世界中,保持一份清醒和堅定。

評分

初次接觸《論語》,是在中學時代,懵懂中讀過一些片段,覺得古奧難懂,斷斷續續,未能深入。直到近幾年,纔真正開始對儒傢思想産生瞭濃厚的興趣,特彆是孟子的“性善論”以及其“仁政”思想,總覺得其中蘊含著解決當下社會某些睏境的智慧。《聽傅老師講〈孟子〉》這個書名,一下子就吸引瞭我。雖然我還沒有開始閱讀這本書,但僅僅從這個名字,我便能想象齣傅老師那循循善誘、深入淺齣的講解方式。我曾聽過一些關於古代經典解讀的課程,有些老師過於側重學術考據,讓人望而卻步;有些則過於淺顯,流於泛泛而談,不夠深入。我期待這本書能做到恰到好處,既能保留孟子思想的原汁原味,又能用現代人的語言和視角去解讀,讓那些看似遙遠的古代思想,煥發齣新的生命力。我猜想,傅老師會在講解中穿插很多曆史典故和生動的事例,讓枯燥的理論變得鮮活起來,從而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孟子“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政治哲學,以及他“仁者無敵”的宏大理想。我尤其好奇,在當今這樣一個物質至上、競爭激烈的社會,孟子的“仁”和“義”還能扮演怎樣的角色?這本書是否會提供一些思考的方嚮,指引我們在復雜的現實中,找到內心的安寜和行為的準則?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開它,跟隨傅老師的指引,走進孟子的世界,感受那份深邃的智慧。

評分

不錯,通俗易懂,喜歡這個係列

評分

寫的蠻好的。願意推薦給其他人。

評分

自營的書買的很多瞭,還是一如既往的好!

評分

內容分析細膩 生動 書質量不錯

評分

閑來無事看一看,值得購買

評分

好!非常好!國學還是蠻經典!

評分

書如其人,平淡隨和,在寜靜中追求人生的意義。

評分

同時已經收集南老的書在看瞭。

評分

tinghao 挺好,閤適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