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要点、难点及实例

高层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要点、难点及实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国胜 编
图书标签:
  • 混凝土结构
  • 抗震设计
  • 高层建筑
  • 结构工程
  • 建筑工程
  • 设计要点
  • 难点解析
  • 实例分析
  • 抗震规范
  • 结构安全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2108350
版次:1
商品编码:10061339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9-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76
字数:75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高层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要点、难点及实例》针对高层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的要点、难点,较全面地介绍了地震的成因、地震作用的特点和国内外多次有代表性的地震震害情况;论述了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重要概念、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和防止房屋连续倒塌的方法;依据国家、行业及地方标准,以及近年来收集到的国内外有关资料,提出了各类高层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要点、难点的解决方法。《高层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要点、难点及实例》共六章,包括:建筑抗震设计的重要概念,高层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要点及工程实例,高层建筑竖向转换结构抗震设计要点及工程实例,多塔楼、连体、错层、体型收进及悬挑结构抗震设计要点及工程实例,超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要点及工程实例。全书附有许多工程实例。
  《高层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要点、难点及实例》可供建筑结构设计、施工图审查、监理、施工、科研人员及大专院校土建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目录

第一章 建筑抗震设计的重要概念
第一节 地震作用
第二节 建筑结构的不规则性
第三节 地震作用倾覆力矩对高层建筑结构的影响
第四节 地震时建筑物之间的撞击

第二章 高层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
第一节 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理论和方法
第二节 结构抗震设计的内容
第三节 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设计要求
第四节 高层建筑结构水平位移限值
第五节 防止房屋结构连续倒塌
第六节 高层建筑结构的基础设计

第三章 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要点及工程实例
第一节 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概念
第二节 框架结构
第三节 剪力墙结构
第四节 框架-剪力墙结构

第四章 高层建筑竖向转换结构抗震设计要点及工程实例
第一节 结构特点及类型
第二节 底部大空间剪力墙结构
第三节 搭接柱转换结构
第四节 斜撑转换结构
第五节 工程实例

第五章 多塔楼、连体、错层、体型收进及悬挑结构抗震设计要点及工程实例
第一节 多塔楼结构
第二节 连体结构
第三节 错层结构
第四节 体型收进结构及悬挑结构

第六章 超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要点及工程实例
第一节 超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
第二节 混合结构
第三节 钢管混凝土柱及钢骨混凝土柱和墙
第四节 简体结构
第五节 工程实例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建筑抗震设计的重要概念
  第一节 地震作用
  一、地震和地震作用
  1.地震和刮风、下雨一样是一种自然现象,是由地球内部引起的地表震动。地震的类型可分为三类: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构造地震,是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断裂所造成,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约占全世界地震的95%以上;火山地震,是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只有在火山活动地区才有可能发生,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塌陷地震,是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这类地震只在小范围发生,次数很少,往往发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区或大规模地下开采的矿区。
  构造地震是造成灾害的主要地震,也是高层建筑及其他工程抗震设计需要考虑的地震。
  2.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震级是根据地震时释放的能量大小确定的,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30倍左右,国际上现行震级定义是1935年里希特(Richter)给出的,称为里氏震级。地震烈度是地震波及范围内建筑物和构筑物遭受破坏的程度,地震烈度有两种定义:第一,地区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烈度,我国各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可由《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2008年版,简称《抗震规范》)附录A查得;第二,地震发生后地震波及范围内各地区建筑物、构筑物遭受破坏的地震烈度,可由表1-1-1查得。

前言/序言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理论与实践》 内容概要: 本书旨在全面梳理和深入探讨现代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理论基础、技术要点、常见难点及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内容涵盖了从地震作用的本质、工程地震学基本原理,到各类结构形式(如砌体结构、木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组合结构等)在地震作用下的力学响应与抗震性能分析。书中详细阐述了抗震设计的关键原则,包括延性设计、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隔震与减震技术等,并结合大量工程实例,对实际设计中可能遇到的复杂问题进行剖析,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第一章:地震作用与工程地震学基础 本章系统介绍地震的成因、震源机制、地震波的传播特性及其在工程领域的表现。深入探讨场地土的分类、场地效应对地震动特性的影响,以及如何根据场地条件确定场地抗震设防烈度。同时,对地震动参数(如峰值加速度、反应谱、持时等)的选取原则与方法进行详细阐述,为后续的结构抗震设计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将介绍国内外主要的地震动参数选取规范与方法,并分析不同参数对结构响应的影响。 第二章:各类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分析 本章将针对不同类型的建筑结构,深入分析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特性及抗震性能。 砌体结构: 重点阐述砌体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机理,包括墙体的受弯、受剪、受压破坏模式。分析砌体结构抗震设计的关键措施,如配筋构造、构造柱、圈梁的作用,以及薄壳结构、筒体结构等特殊砌体结构的抗震设计要点。 木结构: 探讨木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优势与不足,分析木材的抗震性能特点。介绍木框架结构、木梁柱结构等不同木结构形式的抗震设计原则,以及节点连接、连接件的选择对整体抗震性能的影响。 钢筋混凝土结构: 详细分析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等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机理与破坏模式。深入研究梁、柱、墙、节点等构件的抗震构造措施,如配筋率、箍筋间距、锚固长度等,以及不同类型混凝土(如普通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的抗震性能差异。将重点介绍延性设计理念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中的应用,包括塑性铰的形成与发展。 钢结构: 阐述钢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高强度、高韧性特性。分析梁、柱、支撑、连接节点等主要构件的抗震设计要点,特别是屈曲、连接失效等潜在破坏模式。介绍不同钢结构形式(如框架结构、支撑框架结构、网架结构、空间钢结构)的抗震设计特点,以及疲劳与断裂在钢结构抗震设计中的考虑。 组合结构: 探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钢-木组合结构等混合结构形式在地震作用下的协同工作机制。分析组合结构各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及其对整体抗震性能的影响,以及组合结构抗震设计的特殊要求。 第三章:抗震设计基本原则与方法 本章系统介绍现代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核心原则与常用设计方法。 结构体系选择与布置: 强调规则性结构的重要性,分析不规则结构(如平面不规则、竖向不规则)可能带来的不利抗震影响,以及相应的弥补措施。介绍水平和竖向抗震构件的合理布置原则,确保结构的整体性和抗震性能。 抗震荷载法的应用: 详细讲解基于等效侧力法的抗震荷载法,包括地震作用的竖向和水平取值方法、楼层地震作用的计算、以及地震作用在结构中的传递与分布。分析该方法在不同结构类型中的适用性与局限性。 基于性能的设计(Performance-Based Design, PBD): 深入介绍基于性能的设计理念,包括目标性能水平(如设防烈度下的正常使用、罕遇地震下的安全等)、性能评估方法(如静力弹塑性分析、动力弹塑性分析)以及如何根据性能目标进行设计。对比PBD与传统基于力的方法的优劣,阐述PBD在复杂工程项目中的应用前景。 延性设计理论: 详细阐述延性设计在提高结构抗震能力中的关键作用,分析构件延性(如梁、柱的弯曲延性、剪切延性)与结构延性之间的关系。介绍如何通过构件配筋构造、连接设计等手段实现结构和构件的延性。 抗震缝与伸缩缝的设计: 阐述抗震缝与伸缩缝在隔绝地震波传播、防止结构碰撞方面的作用,介绍其设置原则、宽度计算以及构造要求。 第四章:隔震与减震技术在抗震设计中的应用 本章专题介绍先进的隔震与减震技术,作为提高结构抗震性能的有效手段。 隔震技术: 详细介绍不同类型的隔震装置(如铅芯橡胶隔震支座、滑移隔震支座、摩擦摆隔震支座等)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适用范围和设计方法。阐述隔震结构在地震能量吸收、减少结构损伤方面的优势,并结合实例分析隔震技术的工程应用。 减震技术(耗能减震): 介绍不同类型的减震装置(如阻尼器、消能支撑、屈服耗能支撑等)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应用场景和设计方法。分析减震技术在吸收地震能量、降低结构振动响应、提高结构耗能能力方面的作用。 隔震与减震技术的结合应用: 探讨隔震与减震技术协同作用的优势,以及在复杂工程项目中的集成设计思路。 第五章:抗震设计中的工程难点与对策 本章聚焦于实际工程设计中常见的抗震难点,并提供详细的分析与解决方案。 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 探讨高层建筑在地震作用下可能出现的风振、舒适度要求,以及塔楼、裙楼等组合结构的抗震设计特点。重点分析超高层建筑的竖向不规则性、扭转效应、以及风-震耦合作用对结构响应的影响。 特殊结构的抗震设计: 针对大跨度结构、异形结构、轻型钢结构、装配式结构等特殊结构的抗震设计难点进行深入剖析,介绍相应的抗震设计原则与构造措施。 场地不规则性和场地效应: 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场地不规则性(如坡地、斜坡)和场地效应对地震动特性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场地勘察、动力特性分析和结构调整来应对。 连接节点的设计: 强调连接节点在结构抗震中的关键作用,分析不同连接形式(如梁柱节点、墙墙连接、支撑连接、隔震支座连接等)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特点与破坏模式,提出可靠的连接设计原则与构造要求。 非结构构件的抗震: 阐述非结构构件(如幕墙、隔墙、吊顶、机电设备等)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和对主体结构的影响,介绍非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与固定措施。 既有建筑的抗震评估与加固: 介绍既有建筑抗震性能的评估方法(如现场检测、理论分析、振动测试等),以及针对不同结构类型和损坏情况的加固技术(如增大截面、粘贴纤维增强聚合物、增设抗震支撑、隔震改造等)。 第六章:抗震设计软件应用与案例分析 本章介绍常用的抗震设计软件,并通过详细的工程案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展现抗震设计的全过程。 常用抗震设计软件介绍: 简要介绍国内外主流的结构抗震设计软件,如SAP2000, ETABS, MIDAS, PKPM等,阐述其功能、特点及在抗震设计中的应用。 案例分析: 精选不同类型(如高层民用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厂房等)的抗震设计工程案例,从场地条件分析、结构体系选择、荷载计算、动力分析、隔震减震设计、关键节点处理、施工图设计等环节进行详细解读。重点分析案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展示理论知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规范应用与条文解读: 结合案例,重点解读国家及行业相关抗震设计规范条文,帮助读者理解规范要求及其背后的原理。 本书特色: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紧密联系工程实际,深入分析实际工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 内容全面深入: 覆盖了从基础理论到先进技术,以及各类结构体系的抗震设计要点。 案例丰富翔实: 通过大量工程案例,直观地展示抗震设计的应用过程。 语言通俗易懂: 避免过多的专业术语,力求表达清晰,便于读者理解。 适用读者: 本书适合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结构工程等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从事建筑结构设计、工程监理、抗震科研等相关领域的工程师、技术人员阅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读者评论四: 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令人印象深刻。它不仅仅停留在基础概念的重复上,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高阶的结构分析与控制。例如,它对非线性分析在抗震设计中的应用探讨得非常深入,结合了复杂的数值模拟结果,这对于追求更高设计标准的我们来说,是极大的启发。作者的学术背景显然非常深厚,但行文风格却保持了一种令人赞赏的克制与清晰,没有过多的学术腔调,所有的复杂论证都为了最终服务的于工程实践。我个人认为,这本书适合那些已经有一定基础,渴望突破现有设计瓶颈的技术人员,它能帮你把知识体系推向一个全新的层次。

评分

读者评论二: 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都非常考究,看得出来出版社在制作上也下了不少功夫。纸张的质感很好,印刷清晰,图表绘制得专业且直观。虽然主题是技术性的,但翻阅起来一点也不觉得枯燥。我喜欢它在介绍不同结构形式时的那种严谨态度,每一个选择背后的力学原理和经济性考量都阐述得非常到位。特别是对于一些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作者的介绍既有前瞻性,又不失稳妥,让人在学习新东西的同时,心里踏实。对于那些希望系统性提升自己专业深度的同行们,这本书无疑是一份极佳的参考资料,它能帮你建立起一个坚实的知识框架,让你在面对复杂项目时,能够游刃有余地应对各种挑战。

评分

读者评论五: 这本书的结构编排非常人性化,每一章的知识点衔接自然流畅,让人很容易就能跟上作者的思路。我发现它在案例的选择上也是煞费苦心,每一个案例都具有代表性,能够很好地印证前文所阐述的设计思想和技术要点。特别是那些详细的图示和表格,简直是设计工作的得力助手,我甚至把它放在手边,需要时随时翻阅,像一本“结构工程师的工具书”。它提供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是系统性的,而不是零散的技巧堆砌,这对于培养长远的工程判断力至关重要。总的来说,这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常备案头的专业著作。

评分

读者评论三: 说实话,我最初接触这本书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毕竟市面上的技术书籍汗牛充栋。然而,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对“难点”的处理上,非常接地气。作者似乎很清楚一线工程师在实际工作中会遇到哪些“卡点”,然后集中火力去攻克它们。我记得有一章专门讲后处理计算结果时的不确定性,分析得入木三分,提出了很多教科书里不会告诉你的经验性判断方法。这种从实际痛点出发的写作角度,让这本书的实用价值飙升。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理论总结,而是更像一位资深导师在分享他职业生涯中的“避坑指南”,读起来感觉非常亲切,也很有代入感。

评分

读者评论一: 最近入手一本关于建筑结构的书籍,名字听起来就很专业,但实际阅读体验却超乎我的预期。这本书的行文流畅,作者的叙述逻辑清晰,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在手把手地传授经验。我尤其欣赏它在理论讲解上的深入浅出,很多复杂的概念都能被拆解得非常透彻,让人茅塞顿开。比如,对于一些关键的抗震设计原则,书中不仅给出了规范条文的解读,还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进行了生动的剖析,这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写法,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学习效率。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如何构建一个安全、可靠的现代高层建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于我们这些在设计一线摸爬滚打的人来说,这种“干货满满”的资料简直是太宝贵了,它不光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解决问题思路的培养。

评分

对工程设计很有帮助

评分

有要点、有难点及有实例

评分

对工程设计很有帮助

评分

没什么可说的。只要你做这行。必须买

评分

估计也换不了啦,就这样吧,好在两本书差不多

评分

有用的一本结构专业书,推荐

评分

必备的书,值得看的书。

评分

对工程设计很有帮助

评分

估计也换不了啦,就这样吧,好在两本书差不多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