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CAN總綫係統原理、設計與應用

汽車CAN總綫係統原理、設計與應用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羅峰,孫澤昌 著
圖書標籤:
  • CAN總綫
  • 汽車電子
  • 汽車網絡
  • 嵌入式係統
  • 汽車工程
  • 通信協議
  • 控製器
  • 診斷
  • 汽車技術
  • 工業控製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電子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1097775
版次:1
商品編碼:10067535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嵌入式技術與應用叢書·飛思卡爾係列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0-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56
字數:59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汽車CAN總綫係統原理、設計與應用》全麵介紹瞭車載網絡技術的現狀,詳細介紹瞭CAN總綫及SAEJ1939

  針對車載CAN總綫係統的應用設計進行瞭專門的論述

  可作為汽車電子專業工程師及汽車電子方嚮學生的專業參考書

內容簡介

  控製器局域網(CAN)是現代汽車網絡通信與控製係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汽車CAN總綫係統原理、設計與應用》全麵、係統地介紹瞭汽車CAN總綫的基本原理、應用層協議製定、係統軟件和硬件設計,並且通過實例介紹瞭汽車CAN總綫係統的設計方法。全書共10章,首先介紹瞭汽車網絡通信係統的特點,全麵闡述瞭當今汽車網絡係統的結構、類型、應用及其發展趨勢,然後著重對CAN總綫通信係統的原理和特點、帶CAN接口的飛思卡爾微控製器、MSCAN的特點和編程、基於XGATE的CAN通信方法、CAN總綫的收發器、CAN總綫應用中的Bootloader、CAN的標定協議、CAN總綫係統設計流程等幾個方麵進行瞭詳細的論述,最後給齣瞭CAN總綫係統設計、仿真和測試方法。

  《汽車CAN總綫係統原理、設計與應用》可作為大學相關專業高年級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同時也是從事汽車電子係統特彆是車載網絡係統研究與開發人員的參考資料。

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汽車電子技術

1.1.1 現代汽車電子技術的發展階段

1.1.2 汽車電子係統的基本構成

1.1.3 汽車電子係統網絡化

1.2 計算機網絡

1.2.1 計算機網絡概述

1.2.2 計算機網絡體係結構

1.2.3 局域網

1.3 車載網絡通信及現場總綫

1.3.1 車載網絡信號的編碼方式

1.3.2 車載網絡的介質訪問控製方式

1.3.3 現場總綫

1.4 現代汽車電子網絡係統

1.4.1 汽車網絡係統結構

1.4.2 汽車總綫係統

第2章 CAN總綫基本原理

2.1 CAN總綫在汽車網絡上的應用

2.2 CAN總綫的基本特點

2.3 CAN的分層結構及功能

2.4 CAN的消息幀

2.5 非破壞性按位仲裁

2.6 位填充

2.7 CRC校驗

2.8 遠程幀

2.9 齣錯幀

2.10 超載幀的規格

2.11 幀間空間

2.12 CAN物理層

2.12.1 物理層的功能模型

2.12.2 物理信令(PLS)子層規範

2.12.3 物理介質附件子層規範

2.13 故障界定與總綫管理

2.13.1 故障界定

2.13.2 故障界定規則

2.13.3 總綫故障管理

2.14 基於時間觸發的TTCAN

2.14.1 基於CAN的時間觸發通信

2.14.2 參考時間與參考消息

2.14.3 基本循環

2.14.4 基本循環及其時間窗

2.14.5 係統矩陣

2.14.6 利用時間標誌進行消息的發送和接收

2.14.7 全局係統時間

2.14.8 TTCAN的容錯功能

2.14.9 TTCAN的應用

第3章 SAE J1939協議

3.1 網絡拓撲結構

3.2 物理層簡介

3.3 數據鏈路層

3.3.1 消息

3.3.2 協議數據單元

3.3.3 協議數據單元格式

3.3.4 消息類型

3.3.5 源地址和參數群編號的分配過程

3.3.6 傳輸協議功能

3.3.7 應注意的問題

3.4 應用層

3.4.1 通信參數定義

3.4.2 發動機通信與控製參數

3.5 故障診斷

3.5.1 診斷故障代碼定義

3.5.2 故障診斷狀態燈

3.5.3 故障模式標誌FMI

3.5.4 診斷故障代碼簡介

3.6 網絡管理

3.6.1 SAE J1939通信方式

3.6.2 電控單元(ECU)的名稱和地址

3.6.3 節點地址分配

第4章 飛思卡爾微控製器與MSCAN

4.1 飛思卡爾微控製器

4.1.1 飛思卡爾8位微控製器MC9S08DZ60

4.1.2 飛思卡爾16位微控製器MC9S12XEP100

4.2 飛思卡爾的MSCAN模塊

4.2.1 MSCAN模塊的特性

4.2.2 MSCAN模塊的結構

4.2.3 MSCAN模塊相關的寄存器介紹

4.2.4 MSCAN模塊的報文存儲模式

4.3 MSCAN模塊的功能描述

4.3.1 報文存儲

4.3.2 報文發送基礎

4.3.3 發送結構

4.3.4 接收結構

4.3.5 標識符接收濾波器

4.3.6 標識符接收濾波器示例

4.3.7 協議違反保護

4.3.8 時鍾係統

4.3.9 MSCAN的運行模式

4.3.10 MSCAN的低功耗選項

4.3.11 MSCAN的休眠模式

4.3.12 MSCAN的初始化模式

4.3.13 MSCAN的斷電模式

4.3.14 MSCAN的可編程喚醒功能

4.3.15 MSCAN的中斷

4.3.16 MSCAN的初始化過程

4.3.17 總綫脫離恢復

第5章 MSCAN模塊的編程

5.1 CodeWarrior軟件的下載和安裝

5.2 CodeWarrior軟件的使用和調試方法

5.2.1 工程的建立

5.2.2 程序的編製和調試

5.3 MSCAN初始化程序的編寫

5.3.1 MSCAN初始化流程

5.3.2 MSCAN模塊初始化例程

5.3.3 完整的MSCAN模塊初始化代碼

5.3.4 MSCAN監聽與環路模式的應用

5.4 MSCAN發送程序編寫

5.4.1 MSCAN的發送流程

5.4.2 MSCAN報文發送例程

5.5 MSCAN接收程序的編寫

5.5.1 MSCAN接收流程

5.5.2 查詢方式接收CAN幀例程

5.5.3 中斷方式接收CAN幀例程

5.6 MSCAN的低功耗應用

5.6.1 低功耗模式介紹

5.6.2 進入低功耗模式

5.6.3 MSCAN喚醒

5.7 使用Processor Expert對MSCAN模塊進行編程

5.7.1 帶Processor Expert工程的建立

5.7.2 Processor Expert中代碼的編寫

5.7.3 Processor Expert幫助文檔的使用

第6章 基於XGATE模塊的CAN通信

6.1 XGATE基本特性

6.1.1 精簡指令集內核

6.1.2 XGATE指令集

6.1.3 XGATE訪問空間

6.1.4 事件驅動XGATE綫程

6.1.5 互斥信號量

6.2 XGATE的中斷

6.2.1 中斷嚮量錶

6.2.2 XGATE與CPU12X的相互中斷

6.2.3 中斷嵌套

6.3 使用及初始化XGATE

6.3.1 帶XGATE的CodeWarrior工程建立

6.3.2 XGATE的啓動及初始化過程

6.3.3 XGATE的使用例程

6.3.4 使用XGATE模塊處理CAN接收中斷

6.3.5 使用XGATE模塊實現CAN幀的發送與接收

第7章 CAN總綫收發器

7.1 Freescale低速CAN收發器MC33388

7.1.1 MC33388結構說明

7.1.2 MC33388功能描述

7.1.3 MC33388典型應用

7.2 Freescale高速CAN收發器MC33989

7.2.1 MC33989結構說明

7.2.2 MC33989功能描述

7.2.3 MC33989操作模式

7.3 Philips的CAN收發器PCA82C250

7.3.1 PCA82C250特性

7.3.2 封裝及引腳

7.3.3 工作模式

7.3.4 應用舉例

第8章 CAN Bootloader的實現與應用

8.1 CAN Bootloader介紹

8.1.1 Bootloader

8.1.2 CAN Bootloader

8.2 S12係列微控製器Flash介紹

8.2.1 存儲介質

8.2.2 Flash的操作方式

8.2.3 與Flash擦寫相關的寄存器介紹

8.2.4 Flash擦除與寫入步驟

8.3 下載文件格式介紹

8.3.1 S記錄格式的結構與類型

8.3.2 S記錄格式在程序下載中的應用

8.4 S12係列微控製器通用CAN Bootloader的編寫

8.4.1 CAN Bootloader功能描述

8.4.2 Flash Bootloader注意事項

8.4.3 CAN Bootloader流程

8.4.4 CAN Bootloader程序分析

8.4.5 S12 CAN Bootloader程序清單

8.5 CAN Bootloader的使用

第9章 基於CAN總綫的標定協議

9.1 ASAP標準及ASAM標準組織介紹

9.1.1 ASAP標準概述

9.1.2 ASAM標準組織及其規範

9.2 CCP協議介紹

9.2.1 CCP通信方式

9.2.2 CCP消息格式

9.2.3 DAQ模式下的數據通信

9.2.4 CCP命令代碼簡介

9.2.5 ERR代碼列錶

9.2.6 預期運行性能

9.3 CCP命令

9.3.1 連接命令(CONNECT)

9.3.2 交換站標識符(EXCHANGE_ID)

9.3.3 申請密鑰(GET_SEED)

9.3.4 解除保護(UNLOCK)

9.3.5 設置MTA地址(SET_MTA)

9.3.6 數據下載(DNLOAD)

9.3.7 6字節數據下載(DNLOAD_6)

9.3.8 數據上傳(UPLOAD)

9.3.9 數據短上傳(SHORT_UP)

9.3.10 選擇標定數據頁(SELECT_CAL_PAGE)

9.3.11 獲取DAQ列錶大小(GET_DAQ_SIZE)

9.3.12 設置DAQ列錶指針(SET_DAQ_PTR)

9.3.13 寫入DAQ列錶(WRITE_DAQ)

9.3.14 開始

9.3.15 斷開(DISCONNECT)

9.3.16 設置當前通信狀態(SET_S_STATUS)

9.3.17 獲取當前通信狀態(GET_S_STATUS)

9.3.18 建立checksum錶(BUILD_CHKSUM)

9.3.19 清空內存(CLEAR_MEMORY)

9.3.20 編程(PROGRAM)

9.3.21 6字節數據編程(PROGRAM_6)

9.3.22 內存轉移(MOVE)

9.3.23 診斷服務(DIAG_SERVICE)

9.3.24 操作服務(ACTION_SERVICE)

9.3.25 連接狀態測試(TEST)

9.3.26 開始

9.3.27 獲取處於激活狀態下的標定頁(GET_ACTIVE_CAL_PAGE)

9.3.28 獲取CCP協議版本(GET_CCP_VERSION)

9.4 CCP協議應用實例

9.5 CCP協議在ECU端的實現

9.5.1 CCP驅動代碼介紹

9.5.2 ccppar.h頭文件介紹

9.5.3 ccp.c源代碼介紹

9.5.4 ECU側CCP實現程序流程及源代碼示例

第10章 汽車車身CAN總綫係統設計

10.1 汽車網絡V型開發流程

10.2 車身CAN總綫係統拓撲結構

10.3 網絡節點控製功能分析

10.3.1 中央控製器

10.3.2 左前門控製器

10.3.3 右前門控製器

10.3.4 左後門控製器

10.3.5 右後門控製器

10.4 車身網絡係統通信協議

10.5 車身控製係統硬件設計

10.5.1 中央控製器硬件設計

10.5.2 左前門控製器硬件設計

10.6 Mentor Graphics的汽車網絡設計與測試工具

10.6.1 Volcano 車載網絡設計與開發平颱

10.6.2 VNA在汽車CAN網絡設計中的應用

10.6.3 Tellus在汽車CAN網絡測試中的應用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現代汽車電子技術的發展大緻經曆瞭以下幾個階段。

  電子管時代:20世紀50年代,人們開始在汽車上安裝電子管收音機,這是電子技術在汽車上應用的雛形。1959年晶體管收音機問世後,很快在汽車上得到瞭應用。

  晶體管時代:20世紀60年代,汽車上應用瞭矽整流交流發電機和晶體管調節器,到60年代中期,利用晶體管的放大和開關原理,開始在汽車上采用晶體管電壓調節器和晶體管點火裝置。但電子技術更多地應用在汽車上是20世紀70年代以後,主要是為瞭解決汽車的安全、節能和環保三大問題。進入70年代後期,電子工業有瞭長足的發展,特彆是集成電路、大規模集成電路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微控製器在汽車上得到廣泛的應用,給汽車工業帶來瞭劃時代的變革。

  集成電路時代:20世紀90年代,汽車電子進入瞭其發展的第三個階段,這是對汽車工業的發展最有價值、最有貢獻的階段。集成電路技術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使汽車電子前進瞭一步,更加先進的微控製器使汽車具有智能,能進行控製決策。這樣不僅在節能、排放和安全等方麵提高瞭汽車的性能,同時也提高瞭汽車的舒適性。

  網絡化綜閤技術時代:目前汽車技術已發展到第四代,即包括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綜閤控製技術、智能傳感器技術等先進汽車電子技術。以微控製器為核心的汽車電子控製單元已不再是通過傳統的綫束連接起來的,而是通過汽車電子網絡係統連接起來的,實現瞭通信與控製的網絡化管理。

  一些汽車專傢認為,就像汽車電子技術在20世紀70年代引入集成電路、80年代引入微控製器一樣,近十幾年來,數據總綫技術的引入也將是汽車電子技術發展的一個裏程碑。

  ……





前言/序言

  隨著汽車電子技術的發展,汽車上的電子控製單元(ECU)也越來越多,采用能夠滿足多路復用的總綫通信係統,可以將各個ECU連接成為一個網絡,以共享的方式傳送數據和信息,實現網絡化的數字通信與控製功能。因此,基於簡化汽車綫束、增強控製功能、提高安全保證、降低燃油消耗、節約製造成本等多方麵的考慮,采用數字化車載網絡技術將會為汽車電子産業帶來一個巨大的飛躍,而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總綫是車載網絡係統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目前,它已在汽車動力係統和車身係統的網絡通信與控製中得到廣泛的應用。

  CAN即控製器局域網,是由德國BOSCH公司提齣並在國際上應用最廣的現場總綫之一。1993年11月國際標準化組織正式頒布瞭道路交通運輸工具-數據信息交換-高速通信控製器局域網(CAN)國際標準ISO11898,它為CAN總綫在汽車上的標準化、規範化應用鋪平瞭道路。本書全麵、係統地介紹瞭汽車CAN總綫的基本原理、應用層協議製定、係統軟件和硬件設計、基於CAN的標定協議等內容,並且通過實例介紹瞭汽車CAN總綫係統的設計方法。

  美國飛思卡爾半導體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半導體供應商,其産品在汽車網絡技術應用領域具有領先地位。飛思卡爾半導體有限公司能夠提供廣泛的CAN係列産品,包括帶CAN接口的8位/16位/32位微控製器,以及用於高速和低速CAN總綫通信的收發器等。本書在應用飛思卡爾公司微控製器的基礎上,對基於MSCAN的CAN通信編程方法、基於XGATE的CAN通信編程方法以及CAN Bootloader的設計和應用等進行瞭詳細的介紹,這些內容將會為汽車CAN總綫係統的設計帶來極大的便利。

  全書共10章,其中第1章介紹瞭汽車網絡通信係統的特點,全麵闡述瞭當今汽車網絡係統的結構、類型、應用及其發展趨勢;第2章介紹瞭CAN總綫通信係統的基本原理以及時間觸發CAN總綫的特點;第3章介紹瞭專門用於卡車、大客車等的CAN總綫通信協議SAE J1939的物理層、數據鏈路層、應用層內容,同時概述瞭故障診斷及網絡管理的方法;第4~5章介紹瞭帶CAN接口的飛思卡爾微控製器以及MSCAN的特點、結構和功能,詳細介紹瞭基於MSCAN的CAN通信編程方法;第6章針對飛思卡爾新一代的16位微處理器係列S12X(E)的協處理器XGATE的特點,介紹瞭基於XGATE的CAN通信編程方法;第7章介紹瞭用於CAN總綫通信的收發器原理及應用;第8章介紹CAN總綫應用中的Bootloader,並基於飛思卡爾16位微控製器和MSCAN模塊給齣一個S12係列通用的CAN Bootloader製作和應用的實例;第9章對基於CAN總綫的標定協議進行瞭詳細的介紹並給齣瞭應用實例;第10章介紹瞭汽車CAN總綫係統設計的流程,並以車身控製係統為例介紹瞭汽車CAN總綫係統設計、仿真和測試方法。

  同濟大學汽車學院是我國最早從事汽車網絡技術研發的科研機構之一,經過十餘年的努力,目前已具備瞭國際一流的汽車網絡係統開發手段,在汽車CAN、LIN、FlexRay等網絡技術研發方麵取得瞭很大的成績,研發工作包括汽車網絡係統設計、仿真、測試和標定等內容。同時,我們與國際同行保持著密切的交流及閤作,作者曾在德國Wolfhard Lawrenz教授(CAN命名者)所主持的C&S; Group進行瞭為期一年的訪問研究,對於國際上的研發水平有著全麵的瞭解。我們已與美國飛思卡爾半導體有限公司(Freescale Semiconductor)閤作成立瞭“同濟大學飛思卡爾汽車電子聯閤實驗室”、與美國明導公司(Mentor Graphics)閤作成立瞭“同濟大學-明導汽車電子係統設計聯閤實驗室暨技術培訓中心”、與德國宜爾公司(IHR GmbH)成立瞭“同濟大學汽車學院-德國宜爾公司車載網絡技術聯閤實驗室”。這些交流與閤作對於我們在汽車網絡技術領域保持領先地位具有重要意義。本書是作者多年來從事汽車CAN總綫係統研發工作的積纍,希望能夠對我國汽車網絡係統設計人員提供支持和幫助。

  本書除封麵署名作者外,還有同濟大學汽車學院研究生劉矗、莫莽、李仁俊、陳傑、莊桂寶、張瓊琰、丁聖彥等協助書稿整理和程序調試工作,對於他們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此錶示感謝。

  飛思卡爾半導體有限公司的馬莉女士、康曉敦先生長期以來一直支持同濟大學-飛思卡爾汽車電子聯閤實驗室的工作,本書的撰寫也得到瞭他們及飛思卡爾半導體有限公司許多技術人員的大力支持。明導公司的姚振新先生、董因平博士也為本書提供瞭許多技術資料。電子工業齣版社的編輯高買花女士、田宏峰先生為本書的齣版做瞭大量細緻的工作。在此一並錶示誠摯的謝意。

  由於時間關係,本書暫未對基於CAN的故障診斷協議以及一緻性測試等關鍵技術進行介紹,如有可能將在再版時添加。書中若有疏漏和錯誤之處,懇請讀者批評指正,並提齣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現代通信網絡基礎與實踐 本書深入探討瞭現代通信係統中的核心原理、設計方法以及實際應用,旨在為讀者構建紮實的理論基礎和實用的工程技能。 第一部分:通信係統基礎理論 本部分聚焦於信息論、信號處理和信道編碼等基礎學科,它們構成瞭所有現代通信係統的理論基石。 第一章:信息論導論 本章從信息熵的概念齣發,係統闡述瞭信息的度量方法。詳細解析瞭香農-哈特利定理,揭示瞭信道容量的理論極限,並討論瞭信源編碼的無損壓縮(如霍夫曼編碼)和有損壓縮(如率失真理論)的基本原理和算法實現。特彆關注瞭在有限帶寬和噪聲環境下,如何實現信息的最大化傳輸效率。 第二章:隨機過程與噪聲理論 通信係統不可避免地受到隨機噪聲的乾擾。本章係統地介紹瞭隨機變量、隨機過程的數學描述,包括平穩性、遍曆性、高斯過程等關鍵特性。深入分析瞭通信係統中最常見的噪聲模型,如加性高斯白噪聲(AWGN),並探討瞭如何利用功率譜密度和自相關函數來錶徵和量化噪聲對信號傳輸的影響。此外,還引入瞭維納濾波器的基本原理,用於在理論上實現最優綫性估計。 第三章:信號與係統分析 本章復習並深化瞭連續時間信號和離散時間信號的分析工具。重點講解瞭傅裏葉變換(FT)、拉普拉斯變換(LT)和Z變換,這些工具是理解係統響應和頻譜特性的關鍵。對於綫性時不變(LTI)係統,詳細分析瞭其頻率響應和階躍響應,並引入瞭捲積積分和捲積和的概念。在係統設計層麵,討論瞭如何利用濾波器(如巴特沃斯、切比雪夫)進行信號的濾波、去噪和均衡。 第四章:數字調製技術原理 數字調製是將數字信息映射到模擬載波上的關鍵技術。本章詳細介紹瞭多種關鍵的基帶和通帶數字調製方案。在基帶部分,闡述瞭脈衝幅度調製(PAM)的各種階數及其性能。在通帶部分,重點分析瞭幅度鍵控(ASK)、頻率鍵控(FSK)和相位鍵控(PSK)的原理、星座圖錶示以及最優接收器的設計。隨後,深入探討瞭正交幅度調製(QAM)的性能優勢,並比較瞭不同調製方式在抗噪性能(誤碼率BER)和頻譜效率上的權衡。 第二部分:現代通信網絡架構與協議 本部分將理論知識應用於實際的通信網絡環境,著重於網絡結構、關鍵協議棧的運作機製及其設計考量。 第五章:網絡分層模型與參考架構 本章以OSI七層參考模型和TCP/IP協議棧為基礎框架,係統地解析瞭現代通信網絡的分層結構。詳細闡述瞭每一層的功能、數據封裝過程以及層與層之間的服務關係。重點分析瞭數據在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絡層、傳輸層和應用層之間如何傳輸和處理,為理解復雜網絡協議奠定基礎。 第六章:數據鏈路層與介質訪問控製(MAC) 數據鏈路層負責可靠地在相鄰節點間傳輸數據。本章深入研究瞭差錯控製技術,包括檢錯(如CRC校驗碼)和糾錯編碼(如綫性分組碼)。在MAC子層,詳細剖析瞭共享介質訪問控製的策略,對比瞭麵嚮競爭的協議(如ALOHA、CSMA/CD、CSMA/CA)和麵嚮確定性的協議(如令牌環、TDMA)。特彆關注瞭局域網環境下的幀結構和衝突避免機製。 第七章:網絡層路由與擁塞控製 網絡層是實現端到端數據傳輸的核心。本章詳細講解瞭IP協議的尋址機製(IPv4與IPv6),包括子網劃分和無類彆域間路由(CIDR)。在路由選擇方麵,對比瞭靜態路由和動態路由協議的工作原理,深入分析瞭距離矢量算法(如RIP)和鏈路狀態算法(如OSPF)的收斂特性和效率。傳輸層方麵,重點分析瞭TCP協議的可靠性機製,包括三次握手、滑動窗口、流量控製和擁塞控製算法(如Tahoe, Reno, CUBIC)。 第八章:無綫信道傳播與移動通信基礎 隨著移動通信的普及,無綫信道的特性成為設計高效係統的關鍵。本章探討瞭電磁波在無綫環境中的傳播模型,包括自由空間傳播、陰影衰落和多徑效應(如瑞利/萊斯衰落)。引入瞭信道衰落的統計特性分析。針對移動通信,介紹瞭分蜂窩網絡的基本概念、頻率復用技術,並探討瞭基本的切換(Handover)流程。 第三部分:先進通信技術與係統應用 本部分麵嚮前沿技術,探討如何通過技術創新提升通信係統的性能極限和應用廣度。 第九章:多址接入技術 為瞭允許多個用戶共享有限的頻譜資源,多址接入技術至關重要。本章對比瞭頻分多址(FDMA)、時分多址(TDMA)和碼分多址(CDMA)的原理和優缺點。隨後,詳細介紹瞭正交頻分多址(OFDM)的數學原理,闡述瞭其如何解決頻率選擇性衰落問題,並討論瞭其在現代寬帶無綫係統中的應用。 第十-:信道編碼與糾錯技術 本章深入研究瞭前嚮糾錯(FEC)技術,這是提高係統可靠性和抗乾擾能力的核心手段。係統講解瞭代數編碼(如循環冗餘校驗、BCH碼、Reed-Solomon碼)和圖算法編碼(如捲積碼、Turbo碼、LDPC碼)。通過對這些編碼的性能分析,讀者將理解現代通信係統如何逼近香農極限。 第十一-:現代高速數據傳輸係統 本章聚焦於高數據速率傳輸麵臨的挑戰與解決方案。討論瞭信道編碼與調製聯閤設計的重要性,特彆是MIMO(多輸入多輸齣)係統的原理,如何利用空間復用和分集增益來提高係統容量和可靠性。此外,還簡要介紹瞭軟件定義無綫電(SDR)的基本架構及其在靈活係統實現中的優勢。 第十二-:通信係統性能仿真與測試 理論分析往往需要配閤仿真來驗證實際效果。本章指導讀者使用標準仿真工具(如MATLAB/Simulink)來建立和測試通信係統模型。內容涵蓋瞭從生成隨機數據流、實現數字調製解調、添加噪聲模型到最終計算誤碼率(BER)和係統吞吐量的完整流程。強調瞭仿真結果的有效性和物理層參數對係統性能的敏感性分析。 本書特色: 本書內容覆蓋瞭從信息論基礎到實際網絡協議實現的完整鏈條,理論深度適中,並輔以大量工程實例和數學推導,非常適閤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計算機網絡等專業的高年級本科生、研究生以及相關領域的工程師進行係統學習和參考。通過對這些核心技術的掌握,讀者將能夠理解和設計高效、可靠的現代通信係統。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配套資源幾乎是零,這對於一本技術參考書來說是緻命的缺陷。我期待能有一些可下載的示例代碼、仿真模型或者至少是清晰的協議棧時序圖,以便我能對照書本內容進行驗證和學習。然而,除瞭書頁上的靜態截圖和流程圖之外,幾乎沒有任何可以進一步探索的資源。這使得學習過程變得非常孤立和睏難,尤其是在學習那些抽象的底層通信時序時,沒有實際的波形圖或代碼片段輔助理解,讀者隻能完全依賴想象力。一個好的技術書籍應該是一個完整的學習生態係統的一部分,而這本書顯然隻提供瞭一個殘缺不全的理論框架,缺乏將理論轉化為實踐的橋梁。想要真正學會設計和調試CAN係統,讀者需要付齣額外的時間去其他地方尋找這些缺失的實踐工具。

評分

這本書在對現代汽車網絡架構的描述上顯得嚴重滯後瞭。我翻閱瞭關於網絡安全和麵嚮服務通信(如SOME/IP)的章節,發現內容幾乎停留在十年前的水平。在如今智能網聯汽車和自動駕駛技術飛速發展的背景下,僅僅停留在傳統CAN總綫的報文收發和基本的錯誤檢測機製上,已經遠遠不能滿足行業需求瞭。書中對網絡帶寬限製、實時性挑戰以及如何融閤更高層協議(比如以太網)的討論幾乎是空白的。感覺這本書更像是對一個特定曆史階段的技術存檔,而非一本麵嚮未來發展的參考資料。如果你想瞭解當前汽車電子領域最前沿的通信挑戰和解決方案,這本書提供的視角顯然是過於狹窄和過時的,無法提供任何有前瞻性的指導。

評分

這本書的內容深度實在讓人摸不著頭腦,時而深入到晦澀難懂的底層協議細節,時而又停留在極其錶麵的概念介紹,缺乏連貫性和邏輯性。我花瞭好大力氣去理解其中關於故障診斷和錯誤處理機製的部分,結果發現作者隻是羅列瞭一些標準術語,卻鮮有結閤實際案例進行深入剖析。很多關鍵的“為什麼”和“如何做”都沒有得到充分的解答,更彆提有什麼可以藉鑒的實際工程經驗瞭。比如,在討論波特率匹配和仲裁機製時,作者隻是簡單復述瞭標準規範,而對於在不同ECU之間進行復雜通信場景下的優化策略卻隻字未提。讀完這部分,我感覺自己好像隻是背誦瞭一堆公式,而並沒有真正掌握這些知識在實際汽車網絡設計中的應用精髓。對於追求實操能力的工程師來說,這本書提供的價值非常有限。

評分

不得不說,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實在是太過於學術化和僵硬瞭,讀起來就像是在啃一本冷冰冰的說明書,完全感受不到作者對這門技術的激情或者想要傳授知識的熱忱。每一個句子都力求嚴謹,結果就是讀起來非常費勁,大量的從句和拗口的專業術語堆砌在一起,嚴重拖慢瞭閱讀的節奏。我嘗試著去尋找一些有助於理解的類比或者生動的比喻,但幾乎沒有找到。對於我這樣習慣瞭通過情景代入來學習新技術的人來說,這種平鋪直敘的敘述方式無疑是一種摺磨。我甚至懷疑作者在寫作過程中,是否真的嘗試用非專業人士能理解的方式來重新審視和組織過這些內容。如果一本書不能激發讀者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那麼它在信息傳遞上的效率必然大打摺扣。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實在是太過樸素瞭,拿到手裏感覺像是某個年代的教科書,一點也提不起閱讀的欲望。內頁的排版也讓人有些犯怵,字體大小不一,圖錶和文字的混排顯得雜亂無章,閱讀體驗非常糟糕。我本來是想通過這本書係統學習汽車電子電氣架構,特彆是關於CAN總綫的知識,但光是盯著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和晦澀難懂的圖示,就已經讓我望而卻步瞭。特彆是關於網絡拓撲和報文格式的介紹,感覺作者在努力把復雜的東西講得更復雜,完全沒有站在初學者的角度去考慮如何循序漸進地引導讀者。如果不是因為工作需要,我真想直接把它束之高閣,換一本更現代、更直觀的資料來學習。整體來看,這本書在視覺呈現和用戶友好性上存在嚴重缺陷,完全沒有抓住現代技術書籍應有的水準。

評分

包裝太簡陋瞭,但沒有受損,內容不錯

評分

書的質量還行,價格也不錯

評分

總綫設計還可以瞭,學習下,補補電氣知識

評分

汽車電子專業怎麼也要有一本這個書,雖然有點看不懂

評分

適閤入門學習CAN通訊設計

評分

我們老師叫我們買的書,不錯不錯

評分

我們老師叫我們買的書,不錯不錯

評分

好書

評分

書不錯,無使用痕跡,書不錯,無使用痕跡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