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林徽因,1904年生于浙江杭州一个官宦世家,父亲林长民曾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1920年,林徽因随父游历欧洲,结识徐志摩。1924年,在梁启超的安排下,梁思成与林徽因留学美国,主攻建筑学。1928年,梁、林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婚礼。婚后遍游欧陆,考察古建筑。归国后受聘东北大学,创办建筑系。1931年回北平,供职于中国营造学社。1934至1937年间,赴山西、河南、山东、陕西等地考察古建筑,直至抗战爆发,一家人经长沙流徙昆明,1940年冬迁往四川李庄。1946年返回北平,任教于清华大学建筑系。其后参与设计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并致力于北京古城保护。1951年病逝。林徽因的才情,总是让人心生向往,又带着一丝神秘。我一直对这位民国才女充满好奇,她的诗歌、她的建筑,以及她的人生故事,都像一块块诱人的拼图,吸引着我想要去一一拼凑。虽然还没有机会捧读这本《林徽因传(新修订本)》,但光是听到书名,便能想象到其中一定蕴含着许多关于她的过往,那些被时光沉淀下来的,属于林徽因独有的光芒。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揭开这位传奇女性更深层次的面纱,去感受她的喜怒哀乐,去理解她的人生抉择,去体会她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或许,这本书能够让我看到一个更真实、更立体的林徽因,而不仅仅是那个在文学和艺术史册中闪耀的名字。我猜想,作者一定花费了不少心血去搜集资料,去探寻那些不为人知的细节,才能将林徽因的人生故事如此生动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评分对于林徽因,我一直有一种特别的感情,那是对美的极致追求,也是对生命的热烈拥抱。她的建筑设计,那“大脊饰斗拱,重檐庑殿顶”的古韵,至今仍是许多人心中的经典;她的诗歌,那“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温柔与诗意,更是穿越了时空,打动了无数读者。这本书,我预感会带领我走进她的创作世界,去感受她作为建筑师的严谨与创新,去品味她作为诗人独特的韵味。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 S 析她那些充满哲思的句子,解读她作品中蕴含的深意。也许,通过这本书,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为什么林徽因能够成为那个时代的“女神”,她的魅力究竟源于何处,她的才华又有着怎样的不朽。
评分我常常在想,是什么样的环境,才能孕育出林徽因那样的智慧与灵气?她的家世背景,她的教育经历,她的那些才华横溢的朋友们,这一切似乎都在冥冥之中,为她的人生铺就了一条非凡的道路。然而,光鲜亮丽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挣扎与抉择?这本《林徽因传(新修订本)》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让我们能够深入地去探究这些问题。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地描绘她与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之间的情感纠葛,不仅仅是风花雪月,更是思想的碰撞和灵魂的交流。同时,我也好奇她作为一位女性,如何在那个时代,在追求艺术与事业的同时,去平衡家庭与社会责任。这本书,或许能为我解答关于女性成长与自我实现的一些困惑,让我从林徽因的身上汲取力量和智慧。
评分很多人在谈论林徽因时,往往会聚焦于她的情感生活,但我更想了解的是她作为一位独立的知识女性,是如何在当时社会环境中,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学识,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的。她不仅是诗人,更是建筑学家,她的研究和实践,为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着重 S 析她在学术上的成就,以及她所面临的挑战和坚持。我期待书中能够 S 述她与梁思成一起,如何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奔赴各地考察古建筑,记录历史的痕迹。这样的付出,不仅是对学术的热爱,更是对民族文化的深切担当。这本书,我希望能够让我看到一个更加坚韧、更有担当的林徽因。
评分我最近迷上了民国时期的人物传记,总觉得那个年代的人们,身上有一种特别的气质,既有旧时代的风骨,又有新时代的开阔。林徽因无疑是这个时代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我听说《林徽因传(新修订本)》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度修订,这让我更加期待。我猜想,新修订本一定搜罗了更多珍贵的史料,挖掘了更多鲜为人知的细节,从而能够更全面、更客观地展现林徽因的人生。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停留在对她个人生平的叙述,更能将她置于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下,去展现她与那个时代、与那个时代中的其他重要人物之间的联系和互动。或许,这本书能让我看到一个更加宏大而细致的林徽因图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