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传(新修订本)

林徽因传(新修订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清平著 著
图书标签:
  • 林徽因
  • 传记
  • 建筑
  • 文学
  • 历史
  • 文化
  • 人物
  • 新修订本
  • 中国现代文学
  • 女性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05162
商品编码:10071218243
出版时间:2016-01-01

具体描述

作  者:张清平 著 定  价:39 出 版 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6年01月01日 页  数:375 装  帧:平装 ISBN:9787101105162  幻
1. 少女
2. 远游
3. 康桥
4. 执手
5. 新月
第二章 爱
6. 负笈
7. 仙侣
8. 奠基
第三章 暖
9. 西山
10. 静院
11. 伤逝
12. 知交
13. 才情
14. 君子
15. 佛光
第四章 乱
16. 狼烟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林徽因,1904年生于浙江杭州一个官宦世家,父亲林长民曾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1920年,林徽因随父游历欧洲,结识徐志摩。1924年,在梁启超的安排下,梁思成与林徽因留学美国,主攻建筑学。1928年,梁、林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婚礼。婚后遍游欧陆,考察古建筑。归国后受聘东北大学,创办建筑系。1931年回北平,供职于中国营造学社。1934至1937年间,赴山西、河南、山东、陕西等地考察古建筑,直至抗战爆发,一家人经长沙流徙昆明,1940年冬迁往四川李庄。1946年返回北平,任教于清华大学建筑系。其后参与设计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并致力于北京古城保护。1951年病逝。
世人皆知她的美貌与聪慧,更艳羡她被三个出类拔萃的男子深深爱恋。她几乎标志一个时代的颜色,出众的才,倾城的貌,情感生活也像一个春天的童话,而浪漫。其实,“太太客厅”只是林徽因生活的一方面,在她生活优裕的那些年里,她和丈夫常年奔走等

《梁思成传:风骨与时代》 一个建筑师的史诗,一个知识分子的精神肖像 这是一部关于梁思成先生的权威性传记。它深入挖掘了这位中国现代建筑教育的奠基人、中国营造学社的灵魂人物、以及杰出社会活动家波澜壮阔的一生。全书以宏大的历史视野和细腻入微的笔触,勾勒出梁思成先生在风云变幻的二十世纪,如何以其坚定的信念、卓越的才华和不懈的努力,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不朽的精神财富。 第一部分:凤凰涅槃——从家世到留学 本书伊始,将带领读者回到梁思成的童年与少年时代。他出生于清末民初的士大夫家庭,接受了传统文化的熏陶,却又敏锐地接触到西方新思潮。 家学渊源与早期启蒙: 细致描绘其父梁启超先生对他的深远影响,如何培养了他对国学的热爱与对世界的好奇心。从他早期的阅读习惯到对艺术的初步感知,为他日后的学术道路埋下了伏笔。 踏出国门,初识建筑: 重点叙述梁思成赴美求学,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和清华学堂的求学生涯。他如何从一个对建筑仅存模糊概念的年轻人,转变为一个拥有系统知识体系的建筑学子。特别着墨于他发现中国古建筑之美的关键转折点——那份源自民族自豪感和学术使命感的觉醒。 与林徽因的缘起: 详细记述了梁思成与林徽因在巴黎的相遇,从相知到相恋,这对中国现代史上最著名的知识分子伉俪,如何确立了共同的学术理想和人生目标。他们的结合,不仅仅是个人爱情的圆满,更是“中西融会”的理想在实践层面的初步结合。 第二部分:营造学社的铁肩——寻觅失落的古韵 本书的核心篇章,聚焦于梁思成与林徽因回国后,共同创立的“中国营造学社”的辉煌历程。 白手起家的艰难: 详尽记录了在抗战前夕,两个年轻人如何克服资金匮乏、资料稀缺、道路阻碍等重重困难,决心抢救行将湮灭的中国古建筑。他们将学术理想置于个人安危之上,展现了知识分子的担当。 里程碑式的发现与测绘: 全书用了大量篇幅来呈现他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艰辛考察过程。从山西的偏远山村到人迹罕至的古寺深处,他们像拓荒者一样,用脚步丈量历史。本书详细描述了他们发现五台山佛光寺的传奇经历——那份在危急时刻,通过斗栱结构辨认出唐代遗构的激动人心时刻。这不仅仅是建筑史上的发现,更是民族自信的重塑。 《中国建筑史》的诞生: 梳理了梁思成系统整理、编撰中国古代建筑史的艰辛过程。他如何将零散的经验、测绘图纸和历史文献,整合成一部具有科学体系和世界视野的学术巨著。这标志着中国建筑学真正走向独立和成熟。 第三部分:战火中的坚守与新生 抗日战争爆发,梁思成的人生进入了最考验人性与信念的阶段。 李庄岁月的坚韧: 详细描绘了梁思成夫妇一家,背负着成都营造学社和清华大学的全部家当,辗转迁至四川李庄的岁月。在极其清苦的条件下,他们如何坚持教学、研究与创作。他们不仅是保存火种的人,更是培养下一代建筑人才的园丁。本书展现了梁思成在贫困与病痛中,对真理的执着追求。 美国生涯与文物抢救: 记述了战后梁思成赴美,参与起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组织法》以及为西方世界系统介绍中国建筑的贡献。这部分着重展现他作为文化使者的角色,努力将中华文明推向世界舞台的努力。 第四部分:重建家园与世纪之痛 新中国成立后,梁思成投身于国家建设,成为城市规划和人民建筑事业的旗手。 新中国的城市规划蓝图: 阐述梁思成如何参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制定,他力主保护北京的城市格局和历史风貌,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的意见。本书探讨了他作为规划大师,在国家建设的巨大需求与历史文化保护之间的艰难权衡。 对传统技艺的坚持: 重点分析了梁思成对中国传统建筑技术,尤其是营造法式的尊重与推广。他认为,要创造新中国的新建筑,必须立足于本土的文化土壤。 晚年的沉寂与抗争: 沉痛而客观地描绘了梁思成在特定历史时期的遭遇。他从一位备受尊敬的学者,遭受非人待遇,直至精神上的巨大打击。本书力图还原一个在时代洪流中,依然坚守学术良知和道德底线的知识分子形象,探讨他内心的挣扎、痛苦与最终的沉默。 尾声:不朽的遗产 全书最后一部分,总结了梁思成对中国建筑教育、文物保护和城市规划留下的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精神遗产,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知识分子,以正直、求真、奉献的态度面对时代与人生。这不仅是一部关于一位伟大建筑师的传记,更是一部关于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史的深刻写照。 本书特色: 史料详实: 首次整合了大量新解密的档案、私人信件和亲历者的回忆,力求还原梁思成先生最真实的面貌。 图文并茂: 穿插了大量梁思成亲手绘制的建筑测绘图、考察照片,以及其标志性的手稿,极具文献价值。 深度剖析: 不仅关注其学术成就,更深入探讨他作为一个丈夫、一位父亲、一个时代公民的内心世界和复杂情怀。

用户评价

评分

林徽因的才情,总是让人心生向往,又带着一丝神秘。我一直对这位民国才女充满好奇,她的诗歌、她的建筑,以及她的人生故事,都像一块块诱人的拼图,吸引着我想要去一一拼凑。虽然还没有机会捧读这本《林徽因传(新修订本)》,但光是听到书名,便能想象到其中一定蕴含着许多关于她的过往,那些被时光沉淀下来的,属于林徽因独有的光芒。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揭开这位传奇女性更深层次的面纱,去感受她的喜怒哀乐,去理解她的人生抉择,去体会她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或许,这本书能够让我看到一个更真实、更立体的林徽因,而不仅仅是那个在文学和艺术史册中闪耀的名字。我猜想,作者一定花费了不少心血去搜集资料,去探寻那些不为人知的细节,才能将林徽因的人生故事如此生动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评分

对于林徽因,我一直有一种特别的感情,那是对美的极致追求,也是对生命的热烈拥抱。她的建筑设计,那“大脊饰斗拱,重檐庑殿顶”的古韵,至今仍是许多人心中的经典;她的诗歌,那“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温柔与诗意,更是穿越了时空,打动了无数读者。这本书,我预感会带领我走进她的创作世界,去感受她作为建筑师的严谨与创新,去品味她作为诗人独特的韵味。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 S 析她那些充满哲思的句子,解读她作品中蕴含的深意。也许,通过这本书,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为什么林徽因能够成为那个时代的“女神”,她的魅力究竟源于何处,她的才华又有着怎样的不朽。

评分

我常常在想,是什么样的环境,才能孕育出林徽因那样的智慧与灵气?她的家世背景,她的教育经历,她的那些才华横溢的朋友们,这一切似乎都在冥冥之中,为她的人生铺就了一条非凡的道路。然而,光鲜亮丽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挣扎与抉择?这本《林徽因传(新修订本)》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让我们能够深入地去探究这些问题。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地描绘她与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之间的情感纠葛,不仅仅是风花雪月,更是思想的碰撞和灵魂的交流。同时,我也好奇她作为一位女性,如何在那个时代,在追求艺术与事业的同时,去平衡家庭与社会责任。这本书,或许能为我解答关于女性成长与自我实现的一些困惑,让我从林徽因的身上汲取力量和智慧。

评分

很多人在谈论林徽因时,往往会聚焦于她的情感生活,但我更想了解的是她作为一位独立的知识女性,是如何在当时社会环境中,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学识,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的。她不仅是诗人,更是建筑学家,她的研究和实践,为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着重 S 析她在学术上的成就,以及她所面临的挑战和坚持。我期待书中能够 S 述她与梁思成一起,如何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奔赴各地考察古建筑,记录历史的痕迹。这样的付出,不仅是对学术的热爱,更是对民族文化的深切担当。这本书,我希望能够让我看到一个更加坚韧、更有担当的林徽因。

评分

我最近迷上了民国时期的人物传记,总觉得那个年代的人们,身上有一种特别的气质,既有旧时代的风骨,又有新时代的开阔。林徽因无疑是这个时代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我听说《林徽因传(新修订本)》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度修订,这让我更加期待。我猜想,新修订本一定搜罗了更多珍贵的史料,挖掘了更多鲜为人知的细节,从而能够更全面、更客观地展现林徽因的人生。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停留在对她个人生平的叙述,更能将她置于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下,去展现她与那个时代、与那个时代中的其他重要人物之间的联系和互动。或许,这本书能让我看到一个更加宏大而细致的林徽因图景。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