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戏剧性和命运攸关的时刻在个人的一生中和历史的进程中都是难得的;这种时刻往往只发生在某一天、某一小时甚至某一分钟,但它们的决定性影响却跨越时间。在这里,我想从极其不同的时代和地区回顾群星照耀的某些时刻——我这样称呼那些时刻,是因为它们宛若星辰一般永远散射着光辉,普照着暂时的黑夜。”
——斯蒂芬·茨威格
茨威格从悠久的历史中撷取十四个重要时刻加以生动刻画,这些时刻——正如他在本书“序言”中所说——“对世世代代做出不可改变的决定;它决定着一个人的生死、决定着一个民族的存亡甚至整个人类的命运”。
斯蒂芬·茨威格,于1881年11月28日在维也纳出生,自1919年至1933年生活在奥地利萨尔茨堡,1934年迁居英国,1940年获得英国国籍,随后在巴黎、纽约、巴西、阿根廷和乌拉圭等地短期逗留,做巡回演讲。1941年到达巴西里约热内卢,后移居巴西度假胜地彼得罗波利斯,1942年2月22日在该地和妻子一起自尽。
茨威格早年作为一个翻译家和诗人开始其文学生涯,翻译法语诗人艾米尔·维尔哈伦等人的诗作,1901年出版自己诗集《银弦集》。他创作的小说和撰写的人物传记以及《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脍炙人口,在读者中的魅力经久不衰。在他身后于(1942)出版的《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是世人了解欧洲文化的经典名著。
精彩书评★“有时我在沉思默想中不得不反躬自问:我的书中究竟有什么特点,能给我带来如此意想不到的成功?我终认为,这是来自我个人的一种癖好,那就是在小说、传记文学、思想论争文章中,任何拖沓、空泛、朦胧、含混,任何画蛇添足都会使我十分不快。只有每一页都保持着高潮,能够让人一口气读到后一页的书,才能引人入胜,给人以完美的享受。”
——斯蒂芬·茨威格
目录序言十字架倒下了(节选自《攻克拜占庭》)
有时候,历史是在玩弄数字游戏。因为刚好在罗马被汪达尔人汪达尔人(Vandale)令人难忘地洗劫之后一千年,一场抢掠拜占庭的浩劫开始了。一贯信守自己诺言的穆罕默德二世可怕地履行了自己的诺言。他在波屠杀以后就听任自己的官兵大肆抢掠房舍、宫殿、教堂、寺院,男人、妇女、儿童,数以千计的拜占庭人像地狱里的鬼魂在街头巷尾被争先恐后和互不相让地追逐。首先遭到冲击的是教堂,金制的器皿在那里发亮、珠宝在那里闪耀;而当穆罕默德二世的一群官兵闯进一家住房时,他们就会立刻把自己的旗帜挂在屋前,为的是让随后来到的人知道,这里的战利品已统统有主了。所谓战利品,不仅仅是宝石、衣料、黄金、浮财,而且还包括妇女、男人和儿童;女人是苏丹宫殿里的商品,男人和儿童是奴隶市场上的商品。那些躲在教堂里的苦命人,被成群结队地用皮鞭赶了出来。上了年纪的人是没有用的白吃饭的家伙和无法出卖的累赘,因此干脆把他们杀掉了事。那些年轻人像牲口似的被捆绑起来拖走。奥斯曼土耳其官兵在大肆抢劫的同时又进行了野蛮的毫无人性的破坏。十字军在进行差不多同样可怕的洗劫时残留下来的一些宝贵的圣徒遗物和艺术品被这一群疯狂的胜利者又砸、又撕、又捣,弄得七零八碎。那些珍贵的绘画被烧毁了,杰出的雕塑被敲碎了,凝聚着几千年的智慧、保存着希腊人的思想和诗歌的不朽财富——书籍被焚毁或者被漫不经心地扔掉了,从此永远消失。人类将永远不会完全知道,在那命运攸关的时刻,那扇敞开的凯尔卡门带来了什么样的灾难;人类将永远不会完全知道,在洗劫罗马、亚历山大里亚亚历山大里亚和拜占庭时,人类的精神世界失去了多少财富。
一直到取得这次伟大胜利的那天下午,当大屠杀已经结束时,穆罕默德二世才进入这座被征服的城市。他骑在自己那匹金辔马鞍的骏马上,神色骄矜而又严肃。当他经过那些野蛮抢掠的场面时,连看都不看一眼,他始终信守自己的诺言,不去打扰为他赢得了胜利的官兵们正在干的可怕行径。不过,对他而言,首要的不是去争得什么实物,因为他已经得到了一切,所以他傲慢地径直向圣索菲亚大教堂——拜占庭的光辉中枢走去。他怀着向往的心情从自己的营帐里仰望这圣索菲亚教堂的闪耀发亮而又不可企及的钟形圆顶已经有五十多天;他现在可以作为一个胜利者长驱直入教堂的铜制大门了。不过,穆罕默德二世还要克制一下自己的焦躁心情:在他把这座教堂永远献给真主以前,他得先感谢真主。这位苏丹卑恭地从马背上下来,在地上叩首,向真主祈祷礼拜。然后他拿起一撮泥土撒在自己的头上,为了让自己记住他本人是一个不能永生的凡人,因而不能炫耀自己的胜利。他在向真主表示了自己的敬畏之后才站起来,作为真主的个仆人昂首阔步走进查士丁尼大帝建造的大教堂——神圣智慧的教堂:圣索菲亚大教堂。
苏丹怀着好奇和激动的心情细细察看着这座华丽的建筑:高高的穹顶、晶光发亮的大理石和马赛克,精致的弧形门拱,都在黄昏中显得格外明亮。他觉得这座用来祈祷的杰出的宫殿不是属于他自己的,而是属于他的真主。于是他随即派人召来一个伊玛目,让他登上布道坛,从那里宣讲教祖穆罕默德的信条。此时,这位奥斯曼土耳其君主面向麦加,在这座基督教的教堂里向三界的主宰者——真主作了次祷告。第二天,工匠们就得到了任务:要把教堂里所有过去基督教的标志统统去掉;基督教的圣坛被拆除了,无辜的马赛克被粉刷上石灰;高高矗立在圣索菲亚大教堂顶上的十字架千年以来一直伸展着它的双臂,环抱着人间的一切苦难,现在却砰砰梆梆地倒在地上。
石头落地的巨大声音在教堂里回响,同时传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因为整个西方世界都在为这十字架的倒坍而震颤。噩耗可怕地在罗马、在热那亚、在威尼斯回响,像事先发出警告似的巨雷向法国、德国滚去。欧洲万分恐惧地认识到,由于自己置若罔闻,这股劫数难逃的破坏力量竟从那座忘却了的倒霉的凯尔卡门闯了进来,这股破坏力量将要遏制欧洲势力数百年呢。是呀,在历史上就像在人的一生中一样,瞬间的错误会铸成千古之恨,耽误一个小时所造成的损失,用千年时间也难以赎回。
……
仿佛置身于一场又一场关于选择与命运的史诗级辩论。 斯蒂芬·茨威格这位叙事大师,以他那无与伦比的笔力,将我带入了一系列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而这些场景的核心,往往是那些关键时刻,那些改变历史进程的个人选择。 他没有简单地讲述“发生了什么”,而是深入挖掘了“为什么会发生”,以及在那些关键的节点上,人们是如何在巨大的压力下做出艰难的抉择。 比如,书中描写了一位在战争中面临背叛与忠诚抉择的将领,我能感受到他内心的煎熬,以及最终决定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同样,一位在政治舞台上斡旋的 diplomat,茨威格将他置于两难的境地,展现了他如何在国家利益与个人道义之间摇摆不定。 这种对个体选择的着重刻画,让我明白,历史并非是某个伟人一拍脑袋就决定的,而是无数个个体,在复杂的环境中,经过深思熟虑,甚至痛苦挣扎后,所做出的无数个微小决定的累积。 茨威格的叙事,具有一种独特的感染力,它让你不仅仅是旁观者,更像是参与者,去体会那些人物的喜怒哀乐,去思考他们所面临的困境,以及他们选择的后果。 这本书让我对“命运”这两个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原来,命运并非注定,而是由无数个选择所塑造。
评分完全意想不到的阅读体验,仿佛被带入了一个个鲜活的戏剧现场。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史书,而是充满了戏剧冲突和人物弧光的精彩故事集。作者斯蒂芬·茨威格的叙事方式非常吸引人,他善于抓住人物最核心的冲突点,然后层层剥开,展现出人物复杂而真实的内心世界。 比如,他描写一位艺术家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所承受的巨大压力和内心的煎熬,我能清晰地感受到他创作时的灵感迸发,也能体会到他在面对质疑和失败时的痛苦。 还有那位在关键时刻做出惊人决定的政治家,茨威格没有简单地将其脸谱化,而是深入挖掘了他做出决定的动机,以及这个决定背后所牵扯到的权力博弈和人性弱点。 这种深入的剖析,让我对历史人物不再是单薄的印象,而是看到了他们有血有肉、有爱有恨的真实一面。 每一篇特写都像是一个独立而完整的短篇小说,但又共同指向了人类历史进程中的某个重要节点,以及那些在这些节点上扮演了关键角色的个体。 这种阅读方式让我觉得非常轻松,同时又受益匪浅,仿佛在看一部精彩的历史纪录片,但又比纪录片更具深度和情感。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彻底沉醉在历史人物世界里的绝佳读物! 读这本书就像穿越了时空隧道,与那些曾经闪耀过,又被岁月冲刷得模糊的身影进行了一场场深刻的对话。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张力,仿佛将冰冷的史料赋予了鲜活的生命。我尤其喜欢他对于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那些在历史洪流中被淹没的挣扎、喜悦、痛苦和无奈,都被他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面前。 读着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我能感受到他征战沙场的豪情壮志,也能体会他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彷徨;当我跟随者一位伟大的探险家,我仿佛能闻到异域的尘土,听到未知的呼唤,感受到探索未知的勇气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茨威格的叙事技巧更是令人赞叹,他能够巧妙地将个人命运与宏大历史背景融为一体,让我不仅看到了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更感受到了历史事件中普通人,或者说那些不普通的人,是如何被时代裹挟,又如何反作用于时代的。 读完每一篇,我都觉得像是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对人性有了更深的理解,对历史的理解也更加立体和深刻。 这不仅仅是一本历史书,更是一部关于人性、关于选择、关于时代洪流中个体命运的深刻洞察。
评分这是一次关于人性光辉与阴影的史诗级探索。 斯蒂芬·茨威格的笔触,如同手术刀般精准,又如艺术家般细腻,他解剖的不是历史事件本身,而是隐藏在事件背后的,那些驱动着一切的,复杂而深刻的人性。 我被书中描绘的那些人物深深吸引,他们并非完美无瑕的神祇,而是有血有肉,有优点也有缺点,有高尚情操也有软弱时刻的普通人。 读到一位伟大的军事家,我看到了他的战略眼光和过人胆识,但我也看到了他在个人情感上的挣扎,以及对战争残酷性的反思。 读到一位在艺术领域独树一帜的先驱者,我感受到了他超越时代的创造力,同时也理解了他在面对保守势力时的孤独与坚持。 茨威格的叙事,有一种不动声色的力量,他不会直接去评判,而是通过对细节的刻画,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绘,让你自己去感受,去思考,去得出自己的结论。 这种阅读过程,让我对人类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对历史的进程有了更宏观的理解。 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即使在最黑暗的时代,也总有人性的光辉在闪耀,同时,我也看到了人性的阴暗面是如何在特定环境下滋生和蔓延。
评分这本书的吸引力在于它对人类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深刻洞察。 斯蒂芬·茨威格以他特有的敏锐目光,捕捉到了那些在历史的转折点上,那些普通人或非普通人所展现出的非凡勇气、智慧、甚至渺小与伟大。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描绘的不仅仅是那些载入史册的重大事件,更多的是事件背后,那些被时代洪流裹挟的个体,他们的选择、他们的挣扎、他们的牺牲。 比如,当我读到一位科学家在极端环境下坚持研究的片段,我能感受到那种对知识的执着和对人类进步的信念,这种信念的力量是多么强大,能够支撑一个人穿越黑暗。 又比如,一位革命者的内心独白,那些关于理想与现实的碰撞,关于信念与行动的取舍,让我看到了革命背后,不仅仅是口号,更是无数个体沉重的思考和付出。 茨威格的文字有一种独特的魔力,它能够将抽象的历史概念具象化,将宏大的历史叙事个人化,让我仿佛置身其中,与那些人物一同呼吸,一同感受。 这本书让我明白,历史不是冷冰冰的数字和事件堆砌,而是由无数个鲜活的生命,无数次的选择,无数种情感交织而成的壮丽画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