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 周恩来传(图文典藏本权威精装版) 迪克 威尔逊 历史文学小说 人物传记 领袖传记

正版 周恩来传(图文典藏本权威精装版) 迪克 威尔逊 历史文学小说 人物传记 领袖传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迪克·威尔逊 著,封长虹 译
图书标签:
  • 周恩来
  • 传记
  • 人物传记
  • 领袖传记
  • 历史
  • 历史文学
  • 迪克·威尔逊
  • 正版
  • 精装本
  • 图文典藏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新道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ISBN:9787512505025
商品编码:10538433295
包装:软精装
开本:16开
用纸:胶版纸
页数:496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名著精装版·图文典藏本,西方视角下真实的周恩来,被誉为全球数百种周恩来传记中受推崇、畅销的作品之一,近两百幅珍贵历史照片。
  从外国学者的视角,全面生动地讲述了周恩来波澜起伏的一生,其中披露了许多珍贵的一手采访资料,视角新颖,可读性强。
  《周恩来传(精装典藏版)》在原版本的基础上,重新修订文字,增加一百多幅珍贵历史照片,打造新珍藏全译本,极具收藏价值。

内容简介

  《周恩来传(精装典藏版)》是由外国知名学者迪克·威尔逊撰写的周恩来传记,是周恩来传记中极为全面、生动和畅销的版本之一。《周恩来传(精装典藏版)》作者自1960年第1次与周恩来见面后,便开始收集该书的写作材料,其中包括周恩来的同事们的广泛回忆及国内外可供查寻的文献资料。他以详实的资料为基础,再现了周恩来具有传奇性的一生,分析了他的性格、气质和他的工作作风,以及他给新中国成立和发展带来的巨大影响,是一部全面、深刻又不失独特见解的著作。

作者简介

  迪克·威尔逊,国外研究当代中国问题的知名学者。早年就读于英国牛津大学及美国加州大学,获文学、法学硕士,后在研究中国问题的专业刊物《中国季刊》担任主编。威尔逊在研究当代中国历史和人物方面有一定的造诣,其主要著述有:《毛泽东传》《周恩来传》《长征,1935年》《亚洲的觉醒》《人类的四分之一》等。 
   
  封长虹,中国国防大学军事战略学博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先后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外语系、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历任中国国际关系史学会会员、中国美国史研究会会员、中国军法学会会员、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会员。主要研究领域:国家安全战略、中国军事战略、中国外交策略、国际战略环境、美欧安全战略、美国军事战略、国际军控与裁军、国际法与战争法等。主要译著有《周恩来传》《蒋介石传》《统帅们》《掌权者》《里根自传》《海湾战争》《为和平而战》等。

精彩书评

  ★周恩来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是真诚的,正如他对中国的感情和他那持久的人性也是发自内心的一样。这使得他在20世纪的所有中国领导人中显得十分突出。只要与周恩来会过面,人们就会对一个单一的世界秩序之下与中国进行合作的潜力充满信心。从某种意义上讲,他留下了与他具有同样想法的人来实现他的两个理想——使中国现代化和让中国在世界事务中扮演一个负责的角色。对他选择的生活道路,我们从内心感到欣慰;对他身后的中国,我们充满了希望。
  ——迪克·威尔逊

目录

作者序 
第一部 求索 
1 多次收养(1898~1913) 
2 就学津门(1913~1917) 
3 东渡日本(1917~1919) 
4 身陷囹圄(1919~1920) 
5 留学法国(1920~1924) 

第二部 奋斗 
6 革命婚姻(1924~1925) 
7 占领上海(1925~1927) 
8 南昌起义(1927) 
9 重获信任(1928~1930) 
10 技高一筹(1931~1934) 
11 长征路上(1934~1936) 
12 虎落陷阱(1936~1940) 
13 猪变成鸭(1940~1943) 
14 赢得胜利(1943~1949) 

第三部 国家总理 
15 蓝色睡衣(1949~1952) 
16 国际舞台(1953~1955) 
17 百花齐放(1956~1958) 
18 拨乱反正(1959~1961) 
19 非洲之行(1962~1965) 
20 文革之初(1966~1967) 
21 文革受困(1967~1968) 
22 握手言和(1969~1976) 
尾声 
结束语

精彩书摘

  1 多次收养 
  在淮安,坐落着一栋雅致的上流社会的住宅。对一个注定要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共产党领袖的人来说,这里似乎不可能是一个起步的地方。然而,没落的周氏家族的绅士们,尽管在中国东部海岸那繁荣的城镇里挣扎着来维持自己的官吏阶级利益,当他们听到1898年3月5日出生的那个孩子成了中国最著名的总理的消息时,却根本不感 
  到惊奇。他们觉得这是丝毫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事。 
  今天,如果你到江苏省淮安去的话,人们会带着你穿过一条两壁洁白的通道,进入那老式的却又具有新的传奇色彩的房子里去。房子上面写着:“周恩来故居”。这栋房子并不算大,仅仅一层,但那砖砌的墙壁却厚厚实实,那支撑着房檐的木柱雕刻得精致华丽,那传统的灰色中国瓦片昂首翘望着天空。 
  在这栋房子里,你可以看到周降临人世的房间,他祖父的居室以及他父母的卧室。屋外的院子里,有一小块菜地和一口古井。整个故居显得古老陈旧,在一个国家目前正忙于现代化的进程中,它却俨然像座静静的小岛。按照当地的水平来讲,这栋房子已经算是很不错的了。 
  淮安县城坐落在大运河畔。这条大运河是过去皇帝们修建的一项了不起的人造工程,它连接了中国的两大河流——长江与黄河,通过许多沼泽地、湖泊及水路,使江苏中部变得犹如中国的荷兰。这就是周恩来的家乡所处的位置。长江流域大量的稻田,使这里变成了一块非常富饶的土地。 
  在填写大学入校表格中出生日期一栏时,周恩来写道:那是在“民国成立之前的第十三年”——一个令勤劳的中国人民渴望已久的共和国,周为了巩固这个共和国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周恩来出生时,一个旧的世纪正在走向死亡,因此,他的童年经历了犯有时代错误的清朝皇帝统治下的最后几年,而这个清朝皇帝则是一系列统治中国的皇帝中的最后一位。 
  周的家庭长辈们是一些有修养的、遭受了艰难时世磨炼的绅士。他的国家竭力让人们知道,在无能政府的统治下和来自海外的帝国主义的压迫下,一个自豪的文明的国家走向了衰落是多么令人感到屈辱。欧洲列强正在欺凌中国,侵吞它的领土,强迫它接受带有掠夺条件的贸易,可软弱无能的王朝统治者们却对此一无所措。 
  周的父亲——贻能(1874~1942),有着玩世不恭的特点。他一生没有什么成就,却是个开朗的人。不过,他对长期在中国实行的崩溃中的官吏制度感到不满。他从来没有得到过县官职位,而这是他受的教育所提出的要求。他那著名的儿子出生时,他才不过24岁。孩子取名为恩来,意为“恩惠到来”,是用以对孩子的来到表示感恩和期望。但是,贻能徒劳地期待着,得到的只是外省的一个很不重要的小职位。当周恩来几十年后成为总理时,他常常十分严肃地这样回忆他的父亲“一个地方小吏,月收入不足30元”。那时也称30美元。 
  这位父亲温文尔雅,与世无争。在几个更富有成就的兄弟面前,他便显得相形见绌了。他置生活的压力于不顾,对那微薄薪俸甘之如饴,以喝米酒和吟颂一本诗集来打发自己的日子。在淮安的故居里,墙上有一张已经发黄了的相片。从这张相片中可以看出,他身着老式大袖衫,神态玩世不恭,容貌粗糙,却流露出安宁的圆滑老练。 
  如果周的父亲当初“成功”了的话,周或许获得的会是一种完全的上流社会阶层的观点。正如事实所示,周生活在像他后来所描绘的那样一个“破产的官吏家庭”里;或用他的中文传记之一的话说,生活在“没落的封建官僚”之中,他逐步懂得了财产意味着什么,并且也更进一步感到了什么是不公平。在中国的属相中,周生于狗年,因此,一个算命先生认为他是个具有潜力的正义的斗士-谨慎、具有超凡的魅力,却固执,是个爱挑剔错误的人。 
  周恩来的母亲万冬儿(1877~1907),是个有才干的女人,出身于一个杰出的地方官宦家庭,娴熟于中国传统的交往。家中房间里的照片显示出她的热情和漂亮的容貌及几乎容易感觉出的聪明,而这种聪明并不是通过受教育发展而来的。 
  不幸的是,她的父亲在她生下周恩来的第二天便去世了,而她的悲伤或许使她失去了对孩子的兴趣。这样一来,周氏家族特别是他的两个了不起的叔伯便承担起照料这个孩子的责任。富有传奇色彩的周攀龙-周的祖父,有着杰出的宦途经历,这曾使他于19世纪70年代在其哥哥的陪同下到过淮安。在故乡绍兴,攀龙与当地一个鲁氏女子结下了婚姻并养育了4个儿子。迁到淮安后,鲁氏曾经回到老家绍兴,过作客的生活。 
  绍兴处于浙江省,距淮安南边有300英里,它因生产米酒、充满书卷气和拥有许多图书馆而闻名于中国。周恩来曾随鲁氏回过绍兴,但不久又回到了淮安同万氏家庭一块生活。按照中国过去的常规,人们往往以父亲的原籍作为自己的祖籍。周恩来常说,尽管他出生于淮安,但“我的老家是绍兴”。后来,他曾经在1939年回到祖父攀龙的祖先家绍兴,向祖先的牌位表示他们的敬意并参观百岁堂。这是周氏家族六代人曾经一块生活过的地方。 
  如果周恩来的确如此关心绍兴的那些墓碑的话,那么这可能反映了他从小就对他的3个叔伯父所怀有的感恩图报之情。这个家庭通常把同一代的4个堂兄弟-祖父攀龙的哥弟所生的7个孩子-与他们合拢在一起。这样,总共有10个叔伯父,他们中有的是很不平凡的人物,其中有3个中了举人-中国科举制度中的第二等级,一个成了地方高级官吏和地主,另一个成了商人,有一个曾经担任袁世凯大帅府的秘书,在当时国内分裂的情况下,主张南北议和。周的童年并不具有典型的上层社会的中国孩子所过的平静的田园诗般的生活。当还是个几个月的孩子的时候,他便被过继给了叔父贻淦,因为贻淦病得很厉害,唯恐无嗣。这种收养并不意味着要搬迁远去,他的许多叔伯都与周的父母同在一个院落内一起生活。周的生父的愿望常常可以用来解释周氏大家庭这种集体精神的非凡表现,即保证他那日益衰弱的弟弟在家族牌位中的位置能通过男性后代继续传下去。这一点在中国的传统中是非常重要的。周的生父的另一个动机是为了治好恩来叔父的疾病,而这一说法是最近才对去淮安参观的人们透露出来的。如果真是出于这一动机的话,那么此举是未奏效的。 
  一位中国作者评论了这一情节是如何表明“中国的传统具有一种解除无能为力的父母所肩负的重担的办法”。人们不禁要怀疑这位生父的不负责任。此外,生母因自己父亲的去世而产生的悲痛,使她变得不能与自己的丈夫一起共同对孩子加以照料。这些表明,周从小就离开了亲生父母,其生身父母后来又生了两个儿子并把他们留养在家中。 
  ……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其他书籍的详细介绍,内容将围绕历史文学、人物传记等主题展开,不涉及您提到的《周恩来传》。 --- 书籍推荐与内容梗概 1. 《罗马人的故事》(全15册) 作者: 盐野七生 类型: 历史、世界史、文化研究 内容简介: 《罗马人的故事》是日本著名历史学家盐野七生耗时十五年完成的宏伟巨著,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全景式地再现了罗马城从建城初期到西罗马帝国灭亡,长达一千多年的辉煌历史。这部作品不仅仅是一部简单的编年史,更是一部深入探讨罗马人精神内核、政治智慧、军事才能与文化传承的深刻剖析。 全书以时间为轴线,从早期的“母狼的传说”和王政时代开始,详细描绘了共和国时期平民与贵族的斗争、布匿战争中的汉尼拔的威胁,以及格拉古兄弟的改革与马略、苏拉的权力角逐。作者对罗马从城邦走向霸权的每一步都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尤其侧重于对支撑罗马长盛不衰的制度设计、法律精神以及公民意识的解读。 进入帝国时期,作者笔锋转向了奥古斯都的“元首制”如何巧妙地平衡了共和与专制,以及“五贤帝”时代的黄金景象。盐野七生在描述宏大战争场面和复杂的政治权谋之余,更关注罗马人面对困境时的韧性与选择。她试图探寻,究竟是什么样的民族性格,使得一群来自台伯河畔的拉丁人,最终征服了地中海世界,并留下了影响后世西方文明的法律、建筑和语言遗产。 本书的魅力在于其叙事性。作者将历史人物塑造成有血有肉的个体,无论是斯巴达克斯的悲壮,凯撒的雄心,还是马可·奥勒留的哲思,都跃然纸上。通过对史料的精炼与重构,盐野七生成功地将枯燥的史实转化为引人入胜的史诗,让读者不仅了解了罗马“如何”成功,更理解了罗马人“为何”能成功,以及最终“如何”走向衰亡的深层原因。它是一部理解西方文明源头的必读之作。 --- 2. 《万历十五年》 作者: 黄仁宇 类型: 历史、社会学、微观史 内容简介: 《万历十五年》是历史学家黄仁宇的代表作,它选择了一个看似平凡的年份——明朝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通过聚焦于这一年里几位核心人物(如万历皇帝、内阁首辅张居正、申时行、海瑞、戚继光、李贽等)的命运轨迹,来剖析一个庞大帝国在特定历史阶段所面临的结构性困境与内在矛盾。 黄仁宇提出的“大历史观”是理解本书的关键。他认为,任何历史的兴衰都不是由一两个英雄人物的决策决定的,而是由深层的社会结构和技术手段决定的。在万历十五年,大明王朝表面上依然稳定,但其财政系统、文官制度和儒家意识形态已经僵化到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皇帝沉溺内廷,官员因循守旧,法律工具的僵硬使得“技术上的原因”压倒了“道德上的理想”。 书中对几位关键人物的描写极具洞察力。例如,万历皇帝如何被紫禁城高墙困住,对国家大事采取“怠政”的态度;改革家张居正死后,其改革成果迅速被清算,暴露出制度缺乏弹性;清官海瑞的“不合时宜”与其说是道德的胜利,不如说是体制无法容纳变革的悲剧性注脚。 本书的叙事手法细腻且富有层次感,它不是简单地叙述事件,而是深入挖掘事件背后的社会逻辑和历史必然性。黄仁宇用精准的笔触揭示了在明朝晚期,庞大且缺乏有效技术手段(如现代会计和统计系统)的官僚体系,是如何在“朝廷无事可做”的表象下,酝酿着深刻的危机。它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理解中国传统王朝由盛转衰的全新视角,即“数目字管理”的缺失,是比任何道德批判都更为根本的症结所在。 --- 3. 《乔布斯传》 作者: 沃尔特·艾萨克森 类型: 现代人物传记、商业史、科技评论 内容简介: 沃尔特·艾萨克森耗时两年,通过对史蒂夫·乔布斯本人、他的家人、朋友、同事、竞争对手以及众多行业专家的深入访谈,创作了这部全面而权威的《史蒂夫·乔布斯传》。这部传记旨在呈现一个复杂、矛盾、极具魅力且充满争议的科技偶像的真实面貌。 本书详细梳理了乔布斯从童年收养、早期对电子学的痴迷,到与沃兹尼亚克共同创立苹果公司的传奇历程。读者将跟随他一起经历苹果早期的辉煌,包括Apple II和Macintosh的诞生,以及随后他被自己亲手创立的公司驱逐的低谷时期。传记并没有回避乔布斯性格中的阴暗面——他对员工的苛刻要求、完美主义带来的巨大压力,以及他情绪化的管理方式。 转折点在于乔布斯在NeXT和皮克斯动画工作室的经历。在被逐出苹果的岁月里,乔布斯不仅磨练了其对媒体艺术和商业战略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他学会了如何将技术创新与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 UX)完美结合。皮克斯的成功展示了他作为内容创作者和商业远见家的另一面。 1997年乔布斯回归苹果后,本书进入了最引人入胜的部分。作者详尽记录了iMac、iPod、iTunes、iPhone和iPad等一系列颠覆性产品的诞生过程。艾萨克森揭示了乔布斯如何运用其非凡的“现实扭曲力场”,推动团队突破看似不可能的技术瓶颈,最终重塑了个人电脑、音乐、手机乃至整个消费电子行业的格局。 这部传记不仅是关于一位企业家的故事,更是对创新、设计哲学、领导力以及人类创造力极限的探讨。它展现了艺术敏感性与工程学严谨性如何在一个人的身上碰撞出火花,同时也深刻反思了伟大的成就背后往往伴随着巨大的个人牺牲与复杂的人格特质。读者可以从中窥见一位定义了数字时代的思想家和实践者的完整人生轨迹。

用户评价

评分

翻开这本《周恩来传(图文典藏本权威精装版)》,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份沉甸甸的历史感。我一直对那些在历史洪流中留下深刻印记的人物充满好奇,而周恩来总理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颗星。这本书以其详实的内容和精美的图文,为我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这位伟人的绝佳机会。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周恩来总理在外交舞台上的风采的描绘,那种智慧、从容和坚定,即使隔着文字,也仿佛能感受到。书中对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还原,都做得相当到位,比如他在处理国内外复杂局势时所展现出的高超政治智慧和领导能力。书中的图片资料更是丰富,我看到了许多平时难以见到的珍贵照片,这些照片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对周恩来总理形象的生动补充,让我对他的认知更加立体。我本身对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比较敏感,这本书在讲述周恩来总理生平的同时,也巧妙地将当时的时代背景、社会状况以及重大历史事件融入其中,使得阅读体验非常连贯和充实。作者在梳理史料时,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乏人文的关怀,使得整本书既有知识性,又不失可读性。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一个人的传记,更是关于一个时代,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宏大叙事。

评分

这本书的抵达,就像在我的书桌上打开了一个通往历史深处的窗口。我一直对中国近现代史有着浓厚的兴趣,而周恩来总理无疑是那个时代最令人敬佩的人物之一。读完这本《周恩来传(图文典藏本权威精装版)》,我最深刻的感受是,他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人民总理”。书中通过详实的史料和生动的叙述,展现了他一生为国为民的无私奉献。我尤其被其中关于他处理国际事务的部分所打动,他以超凡的外交智慧和人格魅力,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为中国赢得了尊重和地位。书中的很多事件,比如万隆会议上的唇枪舌剑,或是与西方大国领导人的周旋,都描绘得惊心动魄,让人不禁为他的胆识和策略而赞叹。同时,这本书并没有回避他在历史洪流中的一些挑战和困难,而是以一种客观公正的态度去呈现,这让我对他的评价更加全面。我喜欢作者在分析他决策时,不仅是陈述结果,更是深入挖掘背后的逻辑和考量,这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思考。而且,书中附带的那些珍贵历史图片,简直是点睛之笔,让那些文字描述的场景跃然纸上,比如他年轻时在欧洲勤工俭学的照片,或是他晚年依然心系国家发展的身影,都充满了力量。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传记,更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教材,它让我对那个时代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对周恩来总理这位伟大的政治家、外交家、革命家有了更崇高的敬意。

评分

拿到这本《周恩来传(图文典藏本权威精装版)》的时候,我就知道这绝对不是一本普通的传记。首先,它的装帧就极其考究,厚实的封面,精美的纸张,拿在手里就能感受到一种分量,这绝对是值得珍藏的书籍。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周恩来同志生平的著作,而这本书显然满足了我的期待。书中对周恩来同志一生的轨迹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梳理,从他早年的求学经历,到投身革命,再到建国后担任总理的漫长岁月,每一个阶段都描写得非常详实。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他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的阐述,能够理解他是如何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逐步成长为一代伟人的。书中穿插的那些珍贵的历史图片,更是为文字增添了无穷的魅力,我尤其喜欢那些他与普通群众在一起的照片,以及他在困难时期仍保持乐观精神的瞬间,这些都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真实、更加可亲可敬的周恩来。书的文字风格也很吸引人,作者笔触细腻,叙述流畅,既有史学研究的严谨,又不失文学作品的感染力。我能感受到作者对周恩来同志的深厚感情,但同时也能保持客观的立场,对历史事件进行公正的评述。这本书让我对周恩来同志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和建设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评分

拿到这本《周恩来传(图文典藏本权威精装版)》时,我便被它沉甸甸的分量和精美的装帧所吸引。书页泛着淡淡的复古色泽,印刷清晰,图片 Auswahl 极具历史感,仿佛能透过泛黄的照片,穿越时空,亲眼见到那个时代的身影。我尤其喜欢书中穿插的许多珍贵历史影像资料,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插图,更是还原历史现场的生动证据。无论是周恩来同志在重大历史事件中的身影,还是他与国内外友人的珍贵合影,亦或是他处理公务的场景,都为文字增添了无比的厚重感和感染力。这样的图文并茂,使得阅读不再是枯燥的文字堆砌,而是一次沉浸式的历史体验。我并非历史专业人士,但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平易近人,作者对史料的梳理和解读,既严谨又不失趣味性,让我对周恩来同志的生平有了更系统、更全面的认识。我特别关注那些鲜为人知的细节,书中对周恩来同志在外交谈判中的智慧、在处理国内复杂事务时的魄力、以及他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都有着细致的描绘。这些细节的呈现,让这位伟大的领导人形象更加立体、更加鲜活。这本书的出版,无疑是对周恩来同志光辉一生的一次致敬,也是对后人学习和研究这位杰出人物的宝贵财富。我将它摆放在书架最显眼的位置,时常翻阅,每次都能从中获得新的启发和感悟。

评分

《周恩来传(图文典藏本权威精装版)》这本书,从书名到装帧,都透着一股不凡的气息。我一直认为,人物传记是了解一个时代、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窗口,而周恩来总理,无疑是那个时代最重要的掌舵者之一。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而是通过大量的历史图片,将周恩来总理的一生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我喜欢那些黑白照片里,他年轻时的风采,也敬佩他晚年依然坚韧的身影。书中对他所经历的各个历史时期,都进行了详尽的描述,我看到了他如何从一个热血青年成长为一代伟人,如何在中国革命最艰难的时刻挺身而出,又如何在新中国成立后,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呕心沥血。我尤其关注他处理国际事务的部分,他以卓越的外交才能,为中国赢得了世界舞台上的尊重。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吸引人,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又不失力度,对周恩来总理的品格、思想、以及他所作出的贡献,都有着深刻的解读。读这本书,我不仅仅是在了解周恩来总理一个人,更是在感受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感受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所付出的巨大努力。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全面、客观、立体的周恩来形象,也为我们理解中国近现代史提供了重要的视角。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