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际政治学的发展阶段
评分第三节 非国家行为主体及其特征
评分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时代观
评分国际竞争是国际政治最基本、最普遍的运行状态。一国为了实现其国家利益,必然要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内同他国相互竞争、追赶、超越,从而使该国不断发展。当今国际社会竞争规模日益扩大,170多个主权国家和大量的国际组织都投入了空前的全球性发展竞争。国际竞争促进了经济、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也加深了现存的国际经济、政治危机,有时可能转化为冲突和战争。
评分一、国际合作的内涵
评分这是一本很实用的参考书,本书为国家精品课程教材,也是北京大学精品课程教材。这是一本简明而实用的国际关系史教科书,它记载了自17世纪中期以来的整个国际关系史,涉及了国际关系史上的几乎所有重大事件。编写者匠心独具,巧妙地把对历史的陈述与对历史的评价结合起来,同时又把学习国际关系史的方法融入进去,突出了重要的历史事件和问题。全书读来线索清晰、陈述分明、重点突出、措辞简练,堪为学习国际关系史的优秀教材。《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21世纪政治学规划教材国际政治系列:国际关系史》适合作为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学、国际法专业大学本科教材,也适合高校文科学生选作通识课教材和读物,《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21世纪政治学规划教材国际政治系列:国际关系史》自2005年月修订再版以来,深受读者欢迎,2006年被评为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对于考研的同学,可以看看文科考研网推荐的同步练习资料! 作者简介 袁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兼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理事。曾多次应邀参力加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美日欧三边委员会”等会议。1983-1985年在美国伯克利大学进修访问,1989年至1990年以高级访问学者身份赴英国牛津大学,1993年赴美国佐治亚州卡特中心担任高级研究员。1995年后曾担任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1998年至2004年任美囡纽约亚洲协会理事。2004年当选为美国纽约外交关系委员会第一位中国顾问。2007年当选为联合国基金会中国董事。 朱明权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评分这类政治家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拿破仑。拿破仑兴于法国大革命,他以军事手腕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并将其通过战争传遍于欧洲各地。粉碎了第三次反法联盟的进攻之后,拿破仑的法国达到了欧陆霸主的地位。然而,这位国王丝毫不懂现实政治的审慎原则,在国家实力超强的时候,不懂的节制,先进攻西班牙,后进攻俄罗斯,使法国陷入战争的泥潭不能自拨。最终的结果是反法联盟攻入巴黎,拿破仑流放科西嘉。
评分本丛书反映了本院教师和研究工作者研究的成果。这些成果都是大家在自己的岗位上,通过对形势的观察,对问题的研究,进行独立思考所提出来的,都属于个人的看法和见解。
评分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有着非常复杂的关系。长期以来,学界、政界总是具有将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对立的偏好。国际关系理论中的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对立实际上就反映了这种区分。不少学者在比较冷战时期与冷战后的国家冲突的原因时,一味强调冷战时期是一种意识形态冲突,而冷战后则回归到国家利益的竞争,其潜在话语就是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本质上是对立的。国家在追求意识形态的过程中,往往要牺牲国家利益;为了国家利益的需要,必须在国际关系中淡化意识形态的色彩。在国际关系研究中将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二元对立的观点,无疑影响了我们对意识形态与国家身份和利益关系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