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教育2018教师资格证考试用书教材 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高中英语

中公教育2018教师资格证考试用书教材 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高中英语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教师资格证
  • 英语
  • 高中英语
  • 中公教育
  • 教材
  • 考试用书
  • 学科知识
  • 教学能力
  • 2018
  • 教育考试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中公教育官方旗舰店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ISBN:9787510046599
商品编码:10075524001
品牌:中公教育
丛书名: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

具体描述



    《中公版·2018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是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究院研发团队在深入研究历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英语真题及考试大纲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
本书具有以下几大特色:
本书特色一:契合考情,涵盖要点
编者严格依据考试大纲,深入研究历年考试真题,总结了高频考点和命题趋势。本书的知识体系建构涵盖大纲内容,网罗知识要点,并以精简、凝练的语言进行阐述,方便考生进行记忆。
本书特色二:内容实用,直击考点
在知识编写中,为了追求考生运用知识作答的实用性,编者在编写“语言学基本知识”、“英语教学法”等相关内容时,抽取重点,清晰、简洁地讲述了高频考点、知识重点。在每章后通过模拟题的练习帮助考生及时检验学生效果,查缺补漏。
本书特色三:巧设模块,助力备考
作为一本考试辅导教材,本书不断优化结构,力求为广大考生提供有效的备考指导。“真题再现”板块,列举了2012年下半年指2017年下半年的重要考试真题,让考生通过真题考查的内容和频率,快速明确考试要点;知识拓展板块,为考生扩展适当的知识储备,以应对灵活的出题方式。
本书特色四:视频讲解,灵活学习
书中重要真题附有二维码,扫描二维码,可获得相应题目的视频讲解,能够帮助考生答疑解惑,更深入地理解知识点。
另外,本书还附赠“中公移动自习室”,帮助考生实现主要科目备考拓展知识学习,在线模拟练习,高清视频复习 。
教材和历年真题试卷搭配使用效果更佳!       《中公版·2018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根据教师资格高中英语考试真题以及考试大纲,构架起以语言知识与能力、语言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与评价四个模块有机结合的知识体系,是一本针对国家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英语的教材。本教材条理清晰,结构严谨,从考试重点和考试要点出发,深入浅出地向考生讲解各个知识点,使考生能透彻地理解知识点。
本书严格依据考试大纲,紧扣真题考点,依照教师资格考试大纲进行知识构建,并在书中设置真题再现、知识拓展、能力提升训练等板块。真题再现为考生呈现了历年有代表性的真题;知识拓展对重要内容进行补充延伸;能力提升训练选取难度适中、契合真题的练习题,满足考生学练结合的需要。

第一部分语言知识与能力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2)

考点聚焦(2)

第一节语音知识(2)

考点梳理(2)

一、字母、音素和音标(2)

二、语音的结合及其变化(5)

第二节词汇知识(20)

考点梳理(20)

一、近义词、近形词(20)

二、动词短语(21)

三、介词短语(23)

四、习惯搭配(24)

第三节语法知识(27)

考点梳理(27)

一、常用词类(27)

二、动词的时态和语态(45)

三、非谓语动词(55)

四、句子成分(61)

五、句子种类(67)

六、句子类型(73)

七、特殊句型(85)

八、主谓一致(99)

第四节语言学基本知识(102)

考点梳理(102)

一、语言学绪论(102)

二、语音学与音系学(105)

三、形态学(108)

四、句法学(111)

五、语义学(113)

六、语用学(117)

七、修辞学(121)

八、语言习得(124)

九、社会语言学(126)

能力提升训练(129)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133)

考点聚焦(133)

第一节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133)

考点梳理(133)

一、语言表达能力(133)

二、沟通能力(134)

第二节获取资源和信息的能力(136)

考点梳理(136)

一、资源和信息的内涵(136)

二、获取资源和信息的目的与意义(136)

三、获取资源和信息应具备的能力(137)

四、获取资源和信息的途径(137)

能力提升训练(138)

第二部分语言教学知识与能力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140)

考点聚焦(140)

第一节语言和语言学习(140)

考点梳理(140)

一、语言观(140)

二、语言学习观(141)

第二节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142)

考点梳理(142)

一、语法翻译法(142)

二、直接法(143)

三、听说法(143)

四、情景法(144)

五、认知法(145)

六、交际法(146)

七、全身反应法(148)

八、任务型教学法(149)

能力提升训练(152)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154)

考点聚焦(154)

第一节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154)

考点梳理(154)

一、课程性质(154)

二、课程基本理念(154)

第二节课程目标(155)

考点梳理(155)

一、总目标(155)

二、分级目标(156)

三、内容标准(157)

第三节实施建议(165)

考点梳理(165)

一、教学建议(165)

二、评价建议(171)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180)

四、教材的编写和使用建议(181)

能力提升训练(183)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185)

考点聚焦(185)

第一节语音教学(185)

考点梳理(185)

一、语音教学的内容(185)

二、语音教学的原则(187)

三、语音练习方法(187)

第二节词汇教学(189)

考点梳理(189)

一、词汇教学的内容(189)

二、词汇教学的原则(191)

三、词汇教学模式(192)

四、词汇教学方法(192)

第三节语法教学(195)

考点梳理(195)

一、语法教学的内容(195)

二、语法教学的原则(196)

三、语法教学方法(197)

四、语法练习方法(198)

第四节语篇教学(199)

考点梳理(199)

一、语篇及语篇教学的概念(199)

二、语篇的分类(200)

三、语篇教学的功能及特点(200)

四、语篇教学方法(201)

能力提升训练(202)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204)

考点聚焦(204)

第一节听力教学(204)

考点梳理(204)

一、听力教学原则(204)

二、听力教学模式(205)

三、听力教学过程(206)

四、听力基本技能及教学活动(207)

第二节口语教学(210)

考点梳理(210)

一、口语教学原则(210)

二、口语教学模式(212)

三、口语教学活动(213)

第三节阅读教学(215)

考点梳理(215)

一、阅读教学原则(215)

二、阅读教学模式(216)

三、阅读教学过程(217)

四、阅读基本技能及教学活动(218)

第四节写作教学(220)

考点梳理(220)

一、写作教学原则(221)

二、写作教学模式(221)

三、写作教学过程(222)

四、写作教学策略(224)

五、写作练习形式(225)

能力提升训练(227)

第三部分教学设计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232)

考点聚焦(232)

第一节教材分析(232)

考点梳理(232)

一、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点(232)

二、教材的知识结构分析(233)

三、教材的使用建议(233)

第二节学情分析(234)

考点梳理(234)

一、学生的认知特点(234)

二、学生的现状分析(235)

三、学生的学习需要(236)

能力提升训练(237)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238)

考点聚焦(238)

第一节教学设计概述(238)

考点梳理(238)

一、教学设计的定义(238)

二、教学设计的原则(238)

第二节教学目标(239)

考点梳理(239)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239)

二、教学目标的表述(240)

第三节教学重点与难点(242)

考点梳理(242)

一、教学重点与难点的含义(242)

二、确定教学重点与难点的依据(243)

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243)

第四节教学情境的创设(244)

考点梳理(244)

一、教学情境的含义(244)

二、创设教学情境的原则(244)

三、创设教学情境的策略(245)

第五节教学过程的安排(247)

考点梳理(247)

一、热身环节(247)

二、课堂导入(247)

三、新知呈现(247)

四、课堂操练(247)

五、巩固拓展(247)

六、总结与作业布置(248)

第六节高中英语教学案例(249)

考点梳理(249)

一、阅读课教学案例(249)

二、听力课教学案例(252)

三、语法课教学案例(253)

四、写作课教学案例(257)

能力提升训练(260)

第四部分教学实施与评价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266)

考点聚焦(266)

第一节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266)

考点梳理(266)

一、常规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266)

二、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267)

第二节教学方法与技巧(267)

考点梳理(267)

一、新课导入的方法(267)

二、语言呈现的方法(268)

三、课堂提问与反馈技巧(269)

四、教师纠错技巧(274)

五、课堂总结技巧(276)

六、作业布置与批改方法(277)

第三节课堂管理(278)

考点梳理(278)

一、课堂管理策略(279)

二、课堂中的教师角色(281)

能力提升训练(285)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287)

考点聚焦(287)

第一节教学评价概述(287)

考点梳理(287)

一、教学评价的含义(287)

二、教学评价的功能(287)

三、新课程评价的基本理念与取向(288)

第二节课堂教学评价(289)

考点梳理(289)

一、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289)

二、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要求(290)

第三节学习评价(291)

考点梳理(291)

一、评价主体(291)

二、评价目标和要求(291)

三、评价标准(291)

四、评价方法的选择和使用(292)

第四节语言测试与评价(296)

考点梳理(296)

一、语言测试与评价的目的(296)

二、语言测试与评价的作用(296)

三、语言测试的类型(297)

四、语言测试设计与评价的标准(299)

第五节教学反思(301)

考点梳理(301)

一、教学反思的概念(301)

二、教学反思的内容(301)

三、教学反思的阶段(302)

四、教学反思的方法(304)

能力提升训练(306)

全国教师资格证统考辅导课程(308)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311)


 
《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 内容概要 本书旨在为有志于成为一名优秀高中英语教师的考生提供一套全面、系统、深入的学习资料。内容涵盖高中英语教学所必需的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两个核心模块。 第一部分:英语学科知识 本部分将深入剖析高中英语学科的方方面面,力求为考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语言学基础: 语音学与音系学: 详细介绍英语的音素、音标体系(IPA),包括元音和辅音的分类、发音方法、语音变化规律(连读、失爆、弱读、语调等)。重点讲解语音在教学中的应用,如如何纠正学生发音错误,如何利用语音教学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和口语表达。 形态学: 梳理英语的词法结构,包括词的构成(词根、词缀)、词类(名词、代词、形容词、副词、动词、介词、连词、感叹词)的特征、用法及变化。强调词汇教学的重要性,介绍词汇的记忆方法、构词法在词汇学习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词汇教学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句法学: 深入解析英语句子的结构,包括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表语、定语、状语)、基本句型(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从句的种类(名词性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及其用法。讲解语法教学的策略,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复杂的语法结构,避免常见语法错误,从而提高他们的书面表达准确性。 语义学: 探讨词义、句义的构成与理解,包括词义的辨析(同义词、反义词、多义词)、语境对词义的影响、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分析句子意义的理解,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语境推断词义和理解深层含义,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语用学: 讲解语言的实际运用,包括语篇连贯与衔接、话语分析、言语行为理论、合作原则等。强调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使其能够根据不同的语境选择恰当的语言,进行有效、得体的交流。 文学与文化: 英国文学史纲要: 梳理英国文学发展的脉络,从古英语时期到21世纪,重点介绍各个时期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和文学思潮。涵盖莎士比亚、狄更斯、简·奥斯汀、布朗特三姐妹、华兹华斯、济慈、艾略特等大师及其经典之作。分析作品的主题、艺术特色、社会背景,以及如何将文学作品融入英语教学,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美国文学史纲要: 介绍美国文学的形成与发展,包括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文学、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关注马克·吐温、惠特曼、爱默生、福克纳、海明威、菲茨杰拉德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探讨美国文化背景与文学创作的联系,以及如何利用文学作品帮助学生理解美国社会和文化。 英美文化概览: 介绍英美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历史、风俗、习惯、价值观、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强调文化意识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如何通过文化教学帮助学生跨越文化障碍,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拓宽国际视野。 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理论: 介绍跨文化交际的基本理论,如文化维度理论、文化冲击、刻板印象、文化适应等。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表现: 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语言使用的差异,如委婉语、幽默、非语言交际等。 培养跨文化意识的策略: 讲解如何在教学中设计活动,让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避免文化误解,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敏感度和有效性。 第二部分:英语教学能力 本部分将聚焦于高中英语教学的实践层面,为考生提供科学的教学理念和实用的教学方法。 英语教学理论与方法: 教学目标与原则: 阐述高中英语教学的总目标,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各项原则,如整体性原则、交际性原则、语言输入与输出相结合原则、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原则等。 教学模式与流派: 介绍各种主要的英语教学模式,如直接法、听说法、交际法(CLT)、任务型教学法(TBLT)、整体性语言教学法(TPR)等。分析不同教学模式的特点、优势和适用范围,以及如何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听说读写教学策略: 听力教学: 讲解不同类型的听力材料(对话、讲座、新闻、故事等)的特点,以及针对性的听力训练方法,如预测、听前活动、听中活动、听后活动,如何培养学生的听力策略(精听、泛听、略读、跳读)。 口语教学: 介绍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途径,如话题讨论、角色扮演、辩论、情景对话、演讲等。强调创造语言环境,鼓励学生大胆开口,纠正发音和语调,提高口语的流利度、准确性和得体性。 阅读教学: 讲解阅读技能的培养,如主旨大意识别、细节查找、推理判断、信息筛选、篇章结构分析等。介绍不同的阅读策略和教学方法,如扫读、略读、精读,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提高阅读效率。 写作教学: 介绍不同类型英语写作(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的特点和要求。讲解写作教学的步骤,如审题立意、构思布局、遣词造句、修改润色。传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模仿写作、仿写训练,培养学生的独立写作能力,提高文章的逻辑性、连贯性和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设计与实施: 课程标准解读: 深入理解并分析现行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包括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学业质量标准等,为教学设计提供依据。 教案编写: 讲解如何根据教学目标、学生情况、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科学、合理地设计教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教学活动、板书设计、作业设计等。 课堂管理: 探讨有效的课堂管理策略,如何营造积极、有序、互动的学习氛围,处理课堂突发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 介绍各种英语教学资源的类型,如教材、教辅材料、多媒体资源(音频、视频、PPT)、网络资源、真实语料等,以及如何有效地选择、整合和利用这些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英语教学评价: 评价的类型与功能: 介绍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发展性评价等不同类型的评价,以及它们在教学中的功能。 评价方式与工具: 讲解如何设计和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如纸笔测试(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作文)、口语测试、听力测试、观察记录、作品分析、学生自评互评等,客观、全面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评价结果的应用: 分析如何分析和解释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并据此调整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持续进步。 教师专业发展: 反思性教学: 强调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如何通过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 终身学习: 鼓励教师保持学习的热情,关注英语教学研究的最新动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专业知识。 教育心理学基础: 简要介绍与教学相关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如学习理论、动机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等,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因材施教。 本书力求在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之间取得平衡,通过详细的知识梳理、清晰的理论阐释和丰富的教学案例,帮助考生全面掌握高中英语学科知识,并有效提升教学能力,为最终顺利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奠定坚实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从装帧设计和排版来看,这套书的实用性是毋庸置疑的。纸张质量不错,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的疲劳感相对较轻,而且重点知识点和核心概念都有加粗或使用不同颜色标注,便于快速定位和复习。然而,这种强调“信息密度”的排版风格,导致了整体的视觉体验略显拥挤和压抑。特别是那些涉及到大段理论阐述的地方,密密麻麻的文字让人在心理上就产生了一种畏难情绪,很难保持长时间的专注度。我个人认为,在教育类教材的设计中,适当留白和使用图表来辅助理解是至关重要的。比如,将复杂的教学流程用流程图清晰地展示出来,或者用思维导图来梳理不同教学方法之间的逻辑关系,会比纯文字描述来得更直观、更容易被大脑吸收。这本书在这方面的创新性不足,整体上还是沿袭了传统教辅资料的严肃有余,趣味不足的风格,这对于需要保持高度学习热情的考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小小的挑战。

评分

我特别关注了这套书里关于“高中英语学科知识”部分的深度,尤其是对一些语法难点和词汇辨析的讲解。我一直觉得,考证不仅仅是考我们“会不会”,更是考我们“懂不懂”。比如,关于虚拟语气的使用,这本书给出的解释清晰明了,并且通过大量的例句来支撑,这一点做得相当到位,让我对那些容易混淆的从句连接词和固定搭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但是,在涉及到一些语言学前沿或者现代语言教学的观点时,内容就显得有些保守和陈旧了。比如,对于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学生接触到的那些非正式语体(如社交媒体用语、网络流行语)的教学处理策略,书中几乎没有涉及,这对于一个面向未来的教师资格考试来说,多少有点跟不上时代脉搏的感觉。我期待看到的是,如何将这些新兴的语言现象纳入到教学框架内进行合理引导,而不是简单地将它们视为“错误表达”予以摒弃。整个知识体系的构建是扎实的,但更新的速度和广度,尤其是对“英语”这门学科本身动态发展的关注度,还需要加强。

评分

我对这本书在“教育理念”和“教师专业发展”这块内容的覆盖程度感到比较满意,它清晰地阐述了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所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时代责任感。书中对新课标的解读也相当到位,强调了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这点非常符合当前教育改革的大方向。但如果让我深入挖掘,我认为它在处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实践环节时,力度略显不足。跨文化交际是现代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但书中更多的是停留在概念层面,比如“要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差异”这样的宏观要求。我更想看到的是,具体到某一课时,如何巧妙地设计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自然而然地体验和对比文化差异,而不是生硬地插入文化知识点。例如,在教授“习语和俚语”时,除了讲解字面意思,如何设计一个辩论或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直译的尴尬和文化语境的重要性,这本书在这些“如何落地”的细节上,描绘得还不够细腻和富有启发性。

评分

这套书拿到手的时候,首先给我的感觉就是“厚实”。翻开目录,内容覆盖面确实够广,从语法精讲到阅读理解的各种技巧,再到听力部分的专项训练,几乎把高中英语教学能力要求的各个方面都涵盖进去了。不过,我个人在研读过程中,最让我感到有些吃力的是关于“教学设计”那一部分。它试图用一种非常理论化的方式来解析如何设计一堂高效的公开课,引用的教育学名词和模型不少,对于我这种更偏向实战经验的学习者来说,理解起来需要反复琢磨,感觉像是对着一本高深的教育学专著在啃。举个例子,在讲到“任务型教学法”的应用时,书里给出的范例场景虽然贴合实际,但对于如何灵活应对课堂上突发的学生反应,如何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即时调整,阐述得就显得有些概念化了,缺乏那种“过来人”手把手教你如何“临场发挥”的智慧。我更希望看到的是更多的、更细致入微的课堂实录分析,比如“当学生对这个词汇表示困惑时,你该如何用不使用新词汇的方式进行解释”,这种更接地气的案例,这本书里相对比较欠缺。它更像是一个知识体系的梳理和罗列,而非一个经验传授的宝典,所以对于提升实际的课堂控场能力,我觉得还有提升空间。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的练习题部分,给我的直观感受是“量大管饱,但质量有待甄别”。大量的模拟题和章节测试,确实为我构建了应试的题感,尤其是在选择题部分,对于排除干扰项的技巧训练很有帮助。然而,解析部分的处理,常常让人感觉像是“把正确答案告诉你,但没告诉你为什么错的那些选项都错在哪里”。很多解析只是简单地重复了知识点本身,对于那些“狡猾”的干扰项是如何设置陷阱的,并没有进行深入的剖析。这对于我这种需要通过错题来反思自己思维盲区的学习者来说,效果大打折扣。如果解析能够像侦探破案一样,详细分析出每一道错题背后的出题逻辑和常见的思维误区,这本书的价值就能翻好几番。现在感觉像是自己一个人对着一堆材料在“较劲”,少了那位经验丰富的“陪练”从旁指点迷津。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我更倾向于花时间去琢磨那些解析深刻的题目,而不是机械地刷那些解析过于敷衍的试题。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

是正版

评分

快递过来书已经坏了,磨损挺严重,而且比较脏。

评分

很棒,一直看中公的书,很好

评分

英语,妈呀,比我想象中考得细多了

评分

英语,妈呀,比我想象中考得细多了

评分

很好 反正考不过

评分

英语,妈呀,比我想象中考得细多了

评分

不错 好用 和宣传的相符 比较满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