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金银器艺术鉴赏

中国传统金银器艺术鉴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飞 著
图书标签:
  • 金银器
  • 传统工艺
  • 中国艺术
  • 文物
  • 鉴赏
  • 历史
  • 文化
  • 工艺美术
  • 收藏
  • 古代艺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8057967
版次:1
商品编码:10082771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08-01-01
页数:186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传统金银器艺术鉴赏》稿写了很长时间。因为去了很多博物馆,亲眼目睹了那些历经沧桑后留存下来的历史遗珍:南北金器交相辉映,金银带钩精彩纷呈,来自大漠深处的金银器神秘莫测,秦始皇陵兵马俑出土的大银盘扑朔迷离,还有西汉王陵金银陪葬精美绝伦,三公六卿的黄金印令日月黯淡,大唐盛世金满堂,何家村窖藏金银器与法门寺地宫金银供奉品令人叹为观止……
  书中金银器的图片,有一部分是文博单位的藏品,非常珍贵;有一部分是民俗用品,十分精致;其中也有不少是我的个藏品。看它们排着队出现在书上,会有一种怀旧的心情,思绪流逸很远。
  为了让藏友了解民间金银饰品的交易行情,书里标上了市场价格,仅供参考。

作者简介

  李飞,1971年出生,浙江杭州人。职业经理人,现任职于浙江飞鸿广告策划有限公司。
  一个坚持理想的完美主义者,一直飞翔在艺术和创意之间。多年来,醉心于中国传统艺术品的收藏与鉴赏。

目录

序 飞鸿轩的描金飞银
缘起 流金岁月
金银器简史
金银器工艺
金银器品类
金银器纹饰
鉴金辨银
金银器鉴赏
后记

精彩书摘

  缘起 流金岁月 白银本色
  我自小就喜欢精致美丽的东西。
  倘若时光可以倒流,昨日可以重现,还有旧时月色,我那笼着轻纱的梦散落在一片软土上,这个地方便是江南,我的故乡杭州。杭州是江南的精华,在这里,就连一条长满青苔的小巷里,都有一水悠远的空灵。
  在这样的地方养生,可以做些怀抱清旷的情。当然,更适合玩古,日子过得平静如太古,很有些神仙味。我过的就是这样的日子,因为在有好茶喝的日子里,还有数百件金银器可以把玩。
  金,古人以之为诸金属之长,故独得金名。古代所称之金多为泛指,《周礼.秋官.职金》:“掌凡金、玉、锡、石、丹青之戒令。”孙诒让正义:“《说文.金部》云:金,五色金也。黄为之长;银,白金也;铅,青金也;铜,赤金也;铁,黑金也。案金为黄金,亦为五金之总名。但古制器多用铜,故经典通称铜为金。”“追逐其章,金玉其相”——《诗经.大雅》的这句诗句生动地描述了黄金、美玉用于器物装饰的早期功能。在古代的文章里,有许多美妙的词语生动形象地反映了金银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如形容无法改变的原则时称“金科玉律”,比喻时光宝贵的“一刻千金”,表示坚不可摧为“固若金汤”,而形容文章精练和推敲文章精彩则叫“惜墨如金”、“点石成金”,而“金玉满堂”、“金玉良缘”、“金榜题名”,是人们所祈求的美好生活.

前言/序言



熔铸千年的光辉:西方文艺复兴时期金属工艺的辉煌与变迁 一、 引言:从黑暗到光明的金属回响 本书旨在深入剖析横跨十四世纪至十六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金属工艺——特别是金银器制作领域所经历的革命性变革与艺术高峰。我们不涉足东方,将焦点完全集中于意大利、佛兰德斯、法国及德意志地区,探讨在人文主义思潮的冲击下,工匠如何挣脱中世纪的桎梏,将技术、美学与古典复兴完美融合,创造出影响后世数个世纪的杰作。本书将带领读者领略那些在宫廷、教堂和富裕市民阶层中流传的,以精湛技艺和丰富象征意义著称的金属艺术品。 二、 技术的革新与艺术的觉醒 文艺复兴的金属工艺,其核心在于对“技艺即知识”的重新肯定。本书将详述当时冶金技术的进步,如更精纯的合金提炼、高效的铸造模具制作,以及对失蜡法(Cire Perdue)的精细化应用。 雕塑化倾向的崛起: 不同于中世纪侧重图案化的装饰,文艺复兴的金银器开始具有强烈的雕塑感。我们将详细分析如佛罗伦萨金匠菲利波·布鲁内莱斯基(尽管他更著名于建筑,但其对雕塑形体的理解深刻影响了金匠)和多那泰罗(Donatello)的影响。特别是对立体主义的追求,使得圣物箱、圣杯等器皿,不再是简单的容器,而是微缩的建筑或叙事场景。 浮雕技艺的巅峰——“浮雕的再发现”: 重点探讨“低浮雕”(Bas-Relief)与“高浮雕”(High-Relief)在器皿表面的应用。我们将分析工匠如何运用光影效果(Chiaroscuro)来增强画面的深度和戏剧性,模仿同期绘画和雕塑中对人物动态的捕捉。例如,对古罗马硬币和印章的重新研究,如何启发了工匠在银质盘碟上重现古典神话场景。 三、 风格的演变:从早期的人文主义初探到盛期的古典回归 文艺复兴并非铁板一块,其风格在不同地域和时间段呈现出显著差异。 意大利的“纯粹”古典主义(早期至盛期): 重点分析佛罗伦萨和威尼斯地区。在美第奇家族的赞助下,金银器追求形体的和谐、比例的完美与主题的寓意。器皿往往简洁有力,强调材料本身的质感与图案叙事的清晰性。本书将通过对教皇尤利乌斯二世时期祭祀用品的分析,展示古典神话题材如何被巧妙地“基督教化”。 北方的“细节的狂欢”——日耳曼与尼德兰的工艺(北方文艺复兴): 这一部分将展现与意大利截然不同的风貌。在纽伦堡、奥格斯堡等地,工匠们将对细节的偏执推向极致。他们的作品往往装饰繁复,充满了象征性的植物纹饰、怪诞的动物形象(Grotesques),以及复杂的机械结构。我们将专门探讨用于宴会和仪式的“奇特器皿”(Novelty Pieces),如自动饮酒装置或微缩的“驯兽师”雕塑。 法国的“枫丹白露风格”的融合: 探讨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如何通过引进的艺术家(如达·芬奇的学生们)进入法国宫廷,并与本土的哥特式残余影响相结合,形成一种更为精致、略带感性色彩的风格特征。 四、 赞助人、工坊与市场:金属艺术背后的社会结构 金银器制作是昂贵的投资,其生产与需求深深植根于社会权力结构之中。 宫廷与教会的订单: 详细考察美第奇家族、哈布斯堡王朝以及各大主教如何成为主要的赞助人。这些委托不仅是财富的展示,更是意识形态和政治权力的象征。器皿的设计往往需要迎合赞助人的政治诉求或个人信仰。 行会制度与工匠的地位: 分析中世纪后期衰落的行会制度在文艺复兴早期如何被新兴的赞助模式所取代。工匠的地位空前提高,不再仅仅是技工,而是被视为拥有创造力的“艺术家”。本书将引用部分工匠的手稿或信件片段(非直接引文,而是对内容的转述与分析),展示他们对自身技艺的自豪感。 贸易路线与材料来源: 探讨当时白银和黄金的主要来源地(如西班牙的矿脉或通过贸易自东方获取的贵金属),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了不同地区金属制品的风格差异和产量。 五、 功能与象征:器皿的社会语言 文艺复兴时期的金银器皿,其功能性是与其象征意义紧密捆绑的。 宴会礼仪的载体: 重点解析“银盐”(Salaire)体系——即贵族宴会中等级分明的餐具使用制度。特定的盘子、高脚杯、糖罐,无不体现着在场者的社会阶层和与主人的关系。我们将分析用于展示而非实用的“展示性盘(Charger)”的艺术价值。 宗教仪式的核心: 圣餐杯、权杖顶饰、圣物箱的演变。探讨工匠如何在遵守教会严格规范的同时,巧妙地将文艺复兴的人体美学融入到圣徒形象的刻画中,以期通过更具感染力的艺术形式来强化信仰。 微缩建筑与机械装置: 对那些集科学、艺术与娱乐于一体的复杂器物进行专门探讨。这些作品展示了工匠对几何学、光学和基础机械原理的深刻理解,是当时科技成就的缩影。 六、 结语:留存的遗产与被遗忘的技艺 本书最后将回顾文艺复兴金属工艺的高峰对后世巴洛克风格的铺垫作用,同时反思由于战火、宗教改革时期的“偶像破坏”运动以及贵金属的熔毁再造,导致大量杰作的失传。通过对现有博物馆藏品和文献记录的梳理,我们得以重建这一段光辉的金属艺术史,领略工匠们如何以双手,将冰冷的金属,铸造成永恒的艺术诗篇。 本书的叙述风格严谨而富有洞察力,力求还原一个宏大而又细腻的艺术世界,让读者得以沉浸于那个黄金与白银交相辉映的时代。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惊喜,在于它打破了以往我对“金银器”这一门类的刻板印象。我过去总觉得这类器物要么是宫廷重器,要么是宗教法器,离寻常生活很远。然而,书中对生活用器,如梳篦、首饰、甚至部分器皿的介绍,展现了金银工艺如何融入古代士大夫和富庶人家的日常细节。这种从宏大叙事到微观生活的视角切换,让整个艺术体系变得更加立体和可亲近。我尤其关注了书中关于“工匠世家”和“作坊制度”的探讨,这部分内容揭示了那些精美作品诞生的社会基础和传承不易。它让我们意识到,每一件器物背后,都凝聚着无数代匠人的心血与智慧,这种对“人”的关注,让冰冷的金属仿佛也拥有了温度。读完之后,我不再仅仅把它们当作“值钱的古董”,而是真正看到了其中蕴含的创造力和人文精神。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一场视觉盛宴!我是在一个朋友的推荐下购入的,原本以为会是那种干巴巴的学术著作,没想到一翻开就完全被里面的精美图片和详尽的文字给吸引住了。光是看那些器物的高清照片,就能感受到古代匠人鬼斧神工的技艺。尤其是对鎏金工艺的解析,那些复杂的纹饰,比如龙凤、瑞兽,每一笔的勾勒都仿佛能穿越时空,让人直接与历史对话。书中的排版设计也特别有品位,留白恰到好处,既突出了主题,又让阅读过程非常舒适。我特别喜欢它对不同时期风格演变的梳理,从汉代的古朴典雅到唐宋的雍容华贵,再到明清的繁复精巧,那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时代的气韵扑面而来。对于一个非专业人士来说,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古代审美和生活方式的大门,让人由衷地感叹,原来金属工艺可以达到如此令人震撼的高度。看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眼睛都被“喂饱”了,恨不得立刻去博物馆亲眼看看实物。

评分

老实说,我购买这本书最初的目的是想寻找一些送礼的灵感,希望能挑选一些有文化内涵的礼物。结果,这本书的鉴赏价值远超我的预期,它本身就成了一份无价之宝。最吸引我的是它对器物“气韵”的捕捉。很多艺术品,尤其是古代的,光看照片是捕捉不到那种微妙的时代气息的。但这本书的作者似乎拥有极强的洞察力,他不仅仅是描述器物表面的纹饰,更是在描绘器物背后的“灵魂”。比如,对某一时期酒器的描述,那种温润中带着内敛的质感,读起来就仿佛能闻到古代醇厚酒香。这种带着强烈主观感受和专业判断的文字,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一种探索的乐趣。对于想要深入研究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爱好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极具参考价值的“敲门砖”,它指引的方向非常明确,不会让人迷失在浩瀚的文物海洋中。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绝对是顶级的,拿到手里就能感受到它的分量和诚意。要知道,要忠实还原金银器那种特有的金属光泽和立体感,对印刷技术要求极高。这套书的影印效果处理得非常出色,即便是那些极度精细的阴刻或浮雕细节,也丝毫没有失真,色彩过渡自然,没有廉价印刷品常有的那种刺眼感。这对于艺术鉴赏类书籍来说至关重要,因为我们就是在通过视觉信息进行判断和学习。另外,我非常欣赏它在结构上的严谨性。全书脉络清晰,从材质到工艺,再到风格流变,逻辑链条扣得非常紧密,让人在阅读时能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它不是零散知识点的堆砌,而是一部系统性的研究成果,体现了编纂者极高的专业素养和对艺术的敬畏之心。

评分

这本书的知识密度高得惊人,但叙述方式却出乎意料地流畅易懂。我曾尝试阅读过一些关于金属工艺史的专业书籍,常常因为术语晦涩而感到挫败,但《中国传统金银器艺术鉴赏》完全没有这个问题。作者似乎深谙如何将复杂的冶金技术和复杂的文化背景,用最直白的语言解释清楚。比如,书中对“錾刻”、“镂空”、“镶嵌”这些工艺的图解说明,配上清晰的细节放大图,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大致了解其难度所在。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不仅仅停留在“是什么”的层面,更深入探讨了“为什么”。为什么某个时期的纹饰会偏爱某种题材?这些器物在当时的社会地位和礼仪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这种文化深度的挖掘,使得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一般的图录。它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框架,让我得以从艺术史和社会学的角度去重新审视这些沉默的文物,每一次翻阅都有新的领悟。

评分

爱情是无法消除的后遗症,耳边响起“喜欢你”就泪如雨下。

评分

买本收藏类的图书欣赏。正版图书,彩页介绍金银器,好美好美的金银器瑰宝,人类的瑰宝。好评。

评分

巴士的司机少妇,凌乱的头发配白色的衫,

评分

我们很大,世界很小。

评分

人生里有爱情,是你觉得永远都无法靠近却又想不断追求的暗恋。

评分

碰到自己喜欢的人小聪明也变的伤感。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重内容,重质量!!!

评分

长期在京东购书,很划算,送货速度快质量有保障,喜欢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