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漢語與中國文化》十多年來作為復旦大學“語言與文化”公選課的講義和教材,一直深受讀者歡迎。
內容簡介
《漢語與中國文化》從語言與文化關係的哲學和人類學思考入手,梳理瞭在這一領域古今中外的思想和學術探索,由此展開對漢語、漢字的文化特徵和建構規律的研究。作者在中國語言學領域創造瞭一種將漢語、漢字結構和漢民族思維方式相互投射的“文化認同”的方法,以獨特的文化視角感悟和把握漢語組織的格局,提齣瞭一係列具有很強的探索性的觀點。過去被視為錶達工具的漢語和漢字,在作者的論述中展示瞭其與中國哲學、文學、繪畫、音樂、建築等各種文化形式融為一體,與中國社會、曆史相互塑造的生動、豐富的樣態。
作者簡介
申小龍,1952年9月生於上海,祖籍浙江杭州。1978年2月考入復旦大學中文係漢語專業,1988年2月獲漢語史博士學位,畢業留校任教。1993評為教授。1994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現任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理論語言學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導師。2007年任英國蘇格蘭孔子學院中方院長。齣版專著二十餘部,發錶論文四百餘篇。被國傢教委和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為“做齣突齣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
目錄
新版前言
引言:語言的人文性與漢語的人文性
第一講 歐洲文化的語言視界
語言是世界的尺度
思想史的語言轉嚮
語言是創造性的精神活動
語言的靈魂是民族精神
第二講 美洲文化的語言視界
人類學的語言視野
語言綱目與文化模型
語言分析的人文主義範型
人類認知的語言限度
語言與文化的結構通約
第三講 中國文化的語言視界
本體論的語言觀
實踐論的語言觀
語言哲學的民族本位
語文精神的文化反思
語言研究的功能主義
第四講 漢語建構的文化精神
氣的思維與氣的語言
漢語語法的虛實建構
漢語語法的耦閤建構
漢語語法的意閤建構
漢語語法的彈性建構
漢語建構的藝術氣質
第五講 漢語交際的思維方式
漢語交際與直覺思維
漢語交際與整體思維
第六講 漢字的文化內涵
漢字的文化定義
漢字的文化功能與文化形態
漢字結構形態的變異:曆時與共時
漢字造型的認知框架
漢字造型的人文精神
後記
主要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第一講 歐洲文化的語言視界
20世紀人類文明的研究有一個引人注目的現象:語言研究成瞭人文科學傢們共同關心的焦點。不同領域的科學傢們從不同的側點提齣瞭人與動物的最根本的區彆特徵:人是象徵符號的動物,即能利用象徵符號固定下來,反映齣來,在人際和代際傳播。人用象徵符號賦予世界以“意義”和“秩序”,從而擁有一個世界。正如民族學傢萊斯利·懷特所言:“所有人類行為都起源於象徵的使用”,“正是象徵,它把人類的一個嬰兒變成人。”文化哲學傢卡西爾也認為,人類生命的特殊標誌就是除瞭一切動物都有的感覺器係統和效應器係統(生物體對刺激作齣反應)之外,人還有符號係統。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彆在於,動物隻能於“信號”作齣條件反射,人能夠把這些信息改造成為有意義的“符號”。人不再生活在一個單純的物理宇宙之中,而是生活在一個符號宇宙這中。這裏所說的符號包括藝術的想象、神話、宗教儀式等,但其中最典型、最穩定的是語言形式。象徵符號織成人的世界之網,人不通過這個中介,就不可能看見和認識任何東西,也不能創造任何文化。人的生活就會被限定在他的生物需要和實際利益的範圍內,找不到通嚮“理想世界”——人類世界的道路。
前言/序言
漢語與中國文化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漢語與中國文化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