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书店】超级智能

【中信书店】超级智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柳川艳 编,张谷若 译
图书标签:
  • 人工智能
  • 未来科技
  • 超级智能
  • 奇点
  • 技术哲学
  • 科技趋势
  • 人工智能风险
  • 人类命运
  • 科技伦理
  • 未来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中信书店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50166
商品编码:10101991816
丛书名: 超级智能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2-01

具体描述

书名:超级智能:路线图、危险性与应对策略

定价:49.00

作者:尼克·波斯特洛姆

出版日期:2015年2月

页码:360

装帧:平装

开本:16

ISBN:9787508650166

特斯拉汽车和PayPal联合创始人伊隆?马斯克隆重推荐
《超智能时代》一书值得一读,我们需要十分小心人工智能,它可能比核武器更危险。
如果机器比人类聪明,那么我们将不再是这个星球的主宰
当这一切发生的时候,机器的运转将超yue人类,“智能大爆发”出现了

当机器智能超yue了人类智能时会发生什么?人工智能会拯救人类还是毁灭人类?
作者提到,我们不是这个星球上速度zui快的生物,但我们发明了汽车、火车和飞机。我们虽然不是zui强壮的,但我们发明了推土机。我们的牙齿不是zui锋利的,但我们可以发明比任何动物的牙齿更坚硬的刀具。我们之所以能控制地球,是因为我们的大脑比即使zui聪明的动物的大脑都要复杂得多。如果机器比人类聪明,那么我们将不再是这个星球的主宰。当这一切发生的时候,机器的运转将超yue人类。
人类大脑拥有一些其他动物大脑没有的功能。正是这些独特的功能使我们的种族得以拥有主导地位。如果机器大脑在一般智能方面超yue了人类,那么这种新兴的超级智能可能会极其强大,并且有可能无法控制。正如现在大猩猩的命运更多的掌握在人类手中而不是自己手中一样,人类未来的命运也会取决于机器超级智能的行为。
但是,我们有一项优势:我们有机会率先采取行动。是否有可能建造一个种子人工智能,创造特定的初始条件,使得智能爆发的结果能够允许人类的生存?我们如何实现这种可控的引爆?
作者相信,超级智能对我们人类将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在这本书中,作者谈到了超级智能的优势所带来的风险,也谈到了人类如何解决这种风险。作者认为,他的这本书提到的问题将是我们人类所面临的风险。
《超级智能:路线图、危险性与应对策略》目标宏大,且有独创性,开辟了人工智能领域的新道路。本书会带你开启一段引人入胜的旅程,把你带到对人类状况和智慧生命未来思索的zui前沿。尼克?波斯特洛姆的新书为理解人类和智慧生命的未来奠定了基础,不愧是对我们时代根本任务的一次重新定义。

序言 // XXV
diyi章.人工智能:昨日成就与现状
增长模式和宏大历史 // 003
大预期 // 006
希望与绝望并存 // 008
技术发展水平 // 016
对未来机器智能的看法 // 022
第二章.通往超级智能之路
人工智能 // 030
全脑仿真(whole brain emulation) // 037
生物认知 // 043
人脑—计算机交互界面 // 052
网络和组织 // 056
总结 // 058
第三章.超级智能的形式
高速超级智能 // 064
集体超级智能 // 065
素质超级智能 // 067
直接和间接范围 // 069
数字智能的优势来源 // 070
第四章.智能大爆发的动力学
智能爆发的时间和速度 // 077
反抗度 // 081
zui优化力与爆发 // 089
第五章.决定性战略优势
者会取得决定性战略优势吗? // 098
成功的项目会有多大? // 102
从决定性战略优势到单一体 // 106
第六章.超级认知能力
功能与超级能力 // 112
人工智能夺权的场景 // 115
对自然和智能体的影响力 // 120
第七章.超级智能的意愿
智能与动机的关系 // 129
工具性趋同 // 133
第八章.结局注定是厄运吗?
存在性灾难是智能大爆发的默认后果吗? // 143
背叛转折 // 145
恶性失败模式 // 148
第九章.控制问题
两个代理问题 // 161
能力控制方法 // 163
动机选择方法 // 174
第十章.神谕,精灵,主权,工具
神谕 // 183
精灵和主权 // 187
工具性人工智能 // 190
比较 // 195
第十一章.多极情景
马与人 // 202
算术经济下的生活 // 209
后过渡时代下单一体的形成 // 221
第十二章.获取价值观
价值观加载问题 // 233
进化性选择 // 236
强化学习 // 237
联合累积的价值观 // 238
动机性支架 // 240
价值观学习 // 241
仿真调节 // 252
体制设计 // 253
总结 // 258
第十三章.确定选择标准
间接规范方法的必要性 // 263
一致推断意愿 // 266
道德模式 // 273
按照我的意思做 // 276
设计选择清单 // 278
第十四章.战略图景
科学技术战略 // 290
路径与促成因素 // 302
合作 // 310
第十五章.关键时刻
哲学面临zui后期限 // 323
应该做些什么? // 325
人性中zui的部分 // 328
致谢 // 331

尼克·波斯特洛姆,思想家,牛津大学人类未来研究院的院长,哲学家和超人类主义学家。其学术背景包括物理、计算机科学、数理逻辑以及哲学,著有大约200种出版物,已经被翻译成22种语言。曾获得尤金?甘农(Eugene R. Gannon)奖(该奖项的获得者每年只有一名,他们来自哲学、数学、艺术和其他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领域)。

★这本书讨论的就是怎么解决“人算不如天算”的问题。所以我称之为“天算论”。你为什么应该关注这本书呢?如果说“天演论”告诉人们的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至少人还是赢家;那么“天算论”就没那么简单了,将来人与计算机竞争,人还会是赢家吗?
《超级智能》讨论的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优先事项。
——姜奇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互联网周刊》主编


编织数字时代的思想图景:当代科技、社会变迁与人文反思精选集 图书信息: 暂定书名为 《硅基回响:科技浪潮下的个体生存与社会重构》 内容简介: 在信息爆炸、算法驱动的二十一世纪,人类文明正经历一场深刻的、由技术革命引领的范式转移。我们不再仅仅是工具的使用者,而是被嵌入了复杂数字生态系统中的节点。本书并非聚焦于某一项单一技术的前沿突破,而是力图以一种更宏大、更具批判性的视角,审视这场席卷全球的变革对人类心智、社会结构、伦理观念乃至未来走向产生的深远影响。 本书汇集了来自哲学、社会学、历史学、经济学和艺术批评等多个领域的顶尖思想者的精辟洞察,旨在为迷失在信息洪流中的现代人提供一个清醒的观察坐标系。我们拒绝那些肤浅的“技术乌托邦”或“技术反乌托邦”的二元对立叙事,转而深入探究技术与人性之间永恒的张力。 第一部:心智的拓扑学——认知、注意力与主体性的重塑 信息时代的本质,是对人类注意力的无形争夺。本部分深度剖析了数字界面如何重构我们的思维模式。从神经科学角度探讨屏幕暴露对长期记忆和深度阅读能力的影响,到社会心理学分析社交媒体如何催生“表演性自我”和“比较陷阱”,我们揭示了在超连接状态下,个体心智边界是如何被模糊和侵蚀的。 我们特别关注“算法策展”现象。当内容推荐系统成为我们获取知识和形成世界观的主要中介时,什么是真正的“选择自由”?本书引入了早期媒介理论家的观点,结合当代大数据分析的案例,探讨了“过滤气泡”和“回音室”效应如何加剧社会极化,以及我们如何才能重新夺回心智的主权,培养出真正的批判性思维,而非被动接受信息流的投喂。这里不谈具体的AI模型,而是关注信息环境对“人之为人的基本能力”——独立思考、耐心观察——的潜在削弱。 第二部:劳动的异化与价值的再定义 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的加速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颠覆传统的就业市场和生产关系。本书避开对特定职业消失的简单预测,而是从更基础的经济哲学层面审视“工作”的意义。当机器承担了重复性、甚至部分创造性的劳动时,人类的经济价值将如何体现? 我们回顾了工业革命以来关于劳动异化的经典论述,并将其置于零工经济(Gig Economy)和平台资本主义的语境下进行再审视。零工经济的灵活性背后,是劳动者对传统保障体系的剥离;平台巨头的“网络效应”如何固化新的垄断力量,形成事实上的数字封建主义?本书探讨了全民基本收入(UBI)等社会保障方案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困境,并呼吁社会必须重新设计一套能够衡量和奖励“非市场化劳动”(如关怀、社区建设、艺术创作)的价值体系。这部分聚焦于经济结构如何被技术工具所塑造,而非技术本身的功能介绍。 第三部:权力与透明度的悖论——监控、治理与数字主权 我们生活在一个被数据无处不在地记录的时代。本书深入探讨了“监控资本主义”的运行机制,分析了个人数据如何从用户行为的副产品,转变为驱动企业利润的核心资产。这种新型权力结构与传统的国家监控权力有何异同? 本书详细考察了数字身份、生物识别技术(如面部识别)在公共空间中的部署,及其对公民自由构成的潜在威胁。我们不仅讨论了数据泄露的风险,更关注“算法歧视”的隐蔽性——当决策系统基于不完整或带有偏见的历史数据运行时,它如何固化了现实世界中的不公,并以一种看似客观、实则偏颇的方式,将不平等制度化。对数字主权的探讨,呼吁建立更具韧性和去中心化的信息基础设施,确保公民对自身数字足迹的控制权。 第四部:伦理的迷宫——边界的消融与存在的沉思 随着生物技术、基因编辑和人机交互的深入融合,人类关于“自然”与“人工”、“生命”与“非生命”的传统界限正变得模糊。本书带领读者进入一个伦理学的灰色地带。 我们探讨了增强人类(Augmented Human)的可能性与风险。当技术不再仅仅是外部工具,而是开始嵌入我们的生理和认知结构时,我们如何界定“完整的人性”?此外,本书对虚拟现实(VR)和元宇宙的社会影响进行了冷静分析。这些沉浸式空间在提供逃避现实的出口的同时,是否也在加速我们对物理世界的疏离感? 最终,本卷落脚于一个深刻的哲学追问:在快速迭代的技术变革面前,我们应当如何坚守那些不随潮流而变的、关于尊严、意义和社群的核心价值?本书试图在对技术深刻理解的基础上,为读者提供一套审慎的、以人为本的道德指南针。 全书风格: 本书文笔凝练,逻辑严密,避免使用晦涩难懂的行话,力求将复杂的社会学和哲学概念,通过贴近日常生活的案例进行阐释。它不是一本技术操作手册,而是一份关于我们所处时代深度剖析的“思想地图”,旨在激发读者的共鸣、反思和建设性的行动。它鼓励读者从“用户”心态转变为“公民”心态,积极参与到塑造我们共同数字未来的对话之中。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认为,了解未来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阅读那些预见了未来的人们所写下的文字。这本书的标题“超级智能”,给我一种强烈的未来感,仿佛它就是一本关于未来的“说明书”。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定义“超级智能”的?它是否只是一个技术概念,还是已经包含了某种自我意识和社会属性?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介绍一些AI技术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能够描绘出“超级智能”可能带来的社会图景。例如,它会不会影响我们的教育方式、医疗体系,甚至是人际关系?我更关注的是,当“超级智能”真正到来时,我们作为个体,应该如何去适应和发展?这本书是否会提供一些关于个人成长和能力提升的建议,帮助我们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里保持竞争力?我期待它能提供一种积极且具有前瞻性的视角。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一种非常前沿科技的感觉,字体和配色都很有质感,让人忍不住想翻开看看里面到底讲了什么。尤其“超级智能”这几个字,总能勾起我内心深处对未来的好奇和一丝丝莫名的期待。我一直对人工智能的发展非常关注,从科幻电影里的描绘到现实生活中智能音箱、自动驾驶的逐步普及,总觉得我们正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这本书名恰恰点出了这个时代的核心主题,让人觉得它可能不仅仅是一本科普读物,更可能是一次对未来社会形态的深刻洞察。我个人对那些能够激发思考、拓展视野的书籍情有独钟,希望这本书能够带我进入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理解那些正在悄然改变我们生活、工作乃至思维方式的“超级智能”。它能否在复杂的技术概念和宏大的社会影响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给我,是我非常期待的部分。

评分

我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看到这本书的,当时正在书店里漫无目的地浏览,突然被它简洁而有力的书名吸引住了。我平时工作接触到的很多领域都开始出现智能化的影子,比如数据分析、客户服务,甚至一些创意性的工作也开始尝试利用AI辅助。所以,我非常渴望了解“超级智能”究竟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它会对我们现有的职业格局产生多大的冲击?这本书会不会深入探讨人工智能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案例,并且分析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比较担心的是,市面上关于AI的书籍很多,有些过于技术化,对非专业人士不太友好,有些则流于表面,不够深入。希望这本书能够像它的名字一样,“超级”,不仅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更在它能否为读者提供一些切实可用的思考和洞察,帮助我们在即将到来的智能时代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评分

每次看到“超级智能”这样的字眼,都会让我联想到那些充满智慧和创造力的神秘力量。这本书名给我一种非常厚重的感觉,似乎蕴含着海量的信息和深刻的见解。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够解答我心中一些长久以来的疑惑:比如,人工智能的边界在哪里?它是否真的能够完全取代人类的某些工作,或者在某些领域展现出远超人类的能力?我更想知道的是,人类与“超级智能”的关系将会是怎样的?是合作共赢,还是存在潜在的冲突?这本书是否会深入探讨人工智能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一些大胆的预测?我非常欣赏那些能够将复杂问题清晰化、将抽象概念具体化的作者,希望这本书能够用引人入胜的方式,将“超级智能”的奥秘展现在我面前,让我对这个正在到来、却又充满未知的新时代有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

对于【中信书店】这个出品方,我还是比较信赖的,他们出版的书籍通常质量都比较有保证,内容也比较严谨。而“超级智能”这个主题,在我看来,是当下最热门也最具争议的话题之一。我们每天都在被各种“智能”产品包围,但“超级智能”似乎代表着一种更高维度的存在,一种能够超越人类智慧的存在。这本书的标题让我联想到那些关于奇点、关于意识觉醒的讨论,不知道这本书是否会触及这些哲学层面的探讨?我个人对人工智能的伦理问题、安全问题也十分在意,它会不会就这些方面进行深入的剖析,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或者引发我们对这些问题的警惕?我更希望这本书能够带我跳出狭隘的技术视角,去思考人工智能更深层次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它是否能像一位睿智的长者,为我们揭示未来的可能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