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二十多年過去瞭,該套叢書久已售缺,坊間極為罕見,不少想閱讀利用這些著作的讀者苦於難覓,嶽麓書社《走嚮世界叢書》修訂本:《走嚮世界叢書(1輯 套裝1-10冊 修訂珍藏本)》的問世,可謂恰逢其時,深得人心。今天我們修訂重印這套書,除瞭它本身固有的學術價值與文史趣味,更因為它具有十分巨大的現實指導意義。2008年,是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的三十周年,是十一屆三中全會舉行的三十周年,更是解放思想的三十周年,改革開放的三十周年。這是不平凡的三十年。三十年間,中國發生瞭天翻地覆的變化,經濟在迅猛發展,社會在不斷
內容簡介
《走嚮世界叢書(1輯 套裝1-10冊 修訂珍藏本)》是20世紀80年代有影響力的一套湘版圖書,它的齣版在當時的齣版界、文化界以及廣大讀者中産生過巨大的影響。曾任國務院古籍整理齣版規劃小組組長的李一氓說它是“齣版界的一巨大業績”,又說“這確實是我近年來所見到的整理古文獻中富有思想性、科學性和創造性的一套叢書”。對於這套叢書以及它的主編鍾叔河所做的工作,錢鍾書的評價是:“叔河同誌正確地識彆瞭這部分史料的重要,喚起瞭讀者的注意,而且采訪發掘,找瞭極有價值而久被湮沒的著作,輯成《走嚮世界叢書》,給研究者以便利,這是很大的勞績。”
叢書主編鍾叔河先生,從1956年起,即著手搜集和研究旅行西方的中國知識分子的記述,並於80年代擇其尤要者數十種,整理匯編,陸續推齣,即為嶽麓書社齣版的《走嚮世界叢書》(英譯From East To WestChinese Travellers Before 1911)。《走嚮世界叢書》專收1840至1911年間中國人到歐美日本通商、留學、齣使、遊曆和考察等所留下的日記、筆記和遊記,當時齣版的一輯計三十六種,十大巨冊。該套叢書所收是鴉片戰爭失敗後,一些具有先進思想的近代中國知識分子親往西方進行接觸和交流的記錄。這些記錄是近代中國人睜眼展望現代文明的一次,是中國人開始走嚮世界的早期腳印。從此以後,封建統治者閉關鎖國的狀態纔開始慢慢打破,人們纔開始漸漸打開眼界,走嚮世界。而上世紀80年代,正大刀闊斧進行改革開放的中國人,再一次開始瞭“走嚮世界”的徵途,《走嚮世界叢書》的齣版可謂正當其時,因此受到廣大讀者的青睞。
作者簡介
羅森,廣東人,1854年自香港隨美國柏利(Perry)艦隊到琉球及日本,其《日本日記》原載香港《遐邇貫珍》月刊1854年第11、12號及1855年第1號。
斌椿(1804—?),漢軍正白旗人,經總稅務司赫德(Robert Hart)延請辦理文案,1866年因赫德建議,由清政府派遣,率同文館學生赴歐洲遊曆,凡五閱月,著《乘槎筆記》及詩集《海國勝遊草》、《天外歸帆草》。
誌剛,旗人,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章京,1868—1870年期間以辦理中外交涉事務大臣身份,參加蒲安臣(Anson Burlingama)使團,齣使歐美各國,有《初使泰西記》。
張德彝(1847—1918),漢軍鑲黃旗人,同文館學生。1862年以同文館英文班學生隨斌椿遊曆歐洲,有《航海述奇》;1868年至1870年隨誌剛齣使歐美,有《再述奇》,今名《歐美環遊記》;1871年隨崇厚赴法為天津教案謝罪,任翻譯,1871年3月曾目擊巴黎公社起義,有詳細記載,原名《三述奇》,今名《隨使法國記》,8月末離法往英美遊覽,年底迴國;1876年隨郭嵩燾使英任翻譯,1878年奉調隨崇厚赴俄談判,有《四述奇》,即《隨使英俄記》。1880年春銷差迴國。一生寫有七部海外“述奇”。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媒體聚焦 Ⅰ新京報(2008-5-25) 新京報推齣30年閱讀史係列專版 總1期 「1980年-1986年,走嚮世界叢書」 ◆牢房鎖不住新生的力量 時隔三十多年,鍾叔河依然記得他在牢房裏與硃正的討論:中國為什麼會走到現在這一步?下一步該怎麼辦? 1957年,鍾叔河被打成右派,因為他主張“黨外辦報”。比起其他“右派”,鍾叔河的罪名尤其隆重。他所工作
目錄
修訂重版前言
總序
凡例
歐洲十一國遊記二種
鍾叔河:尋找真理的康有為
康有為:歐洲十一國遊記二種
索引與簡釋
新大陸遊記及其他
鍾叔河:啓濛思想傢梁啓超
梁啓超:新大陸遊記及其他
索引與簡釋
癸卯旅行記·歸潛記
鍾叔河:第一部女子齣國記
錢單士厘:癸卯旅行記
索引與簡釋
錢單士厘:歸潛記
索引與簡釋
精彩書摘
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的西方考察記
——《走嚮世界叢書》修訂本齣版
曆史的發展從來是不平衡的。當黃河、長江已經哺育齣精美輝煌的古代文化時,泰晤士、萊茵和密西西比河上的居民,還在黑暗的原始森林裏徘徊。而自從地理大發現和産業革命以來,中國卻相對地落後瞭。在西方實現資本主義的現代化以後,中國還是一個基本上同外界隔絕的古老國傢。是鴉片戰爭打開瞭中國的大門,也打開瞭中國人的眼睛。人們稱林則徐為近代“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因為西方的堅船利炮打到中國來時,林則徐首當其衝,他親身感到這個世界在縮小,距離和壁壘再也不能把異國隔離開瞭。林則徐和魏源等人提齣要“師夷長技以製夷”,主張學習外國的長處,以對付外國的侵略。要學習,先得瞭解;於是他們請人譯述香港、澳門的西文書籍,加上中國史籍中的材料,林則徐編瞭《四洲誌》,魏源編瞭《海國圖誌》。
在林、魏之後,中國纔開始有讀書人走齣“閉關鎖國”的國門,到歐美日本去學習、訪問和工作,親自去接觸和瞭解西方的社會和文化。在這些早年齣國的人們中間,有的是政府派齣的外交使節,如誌剛、郭嵩燾、黎庶昌、曾紀澤、薛福成等;有的是考察外國政治、法律的專使,如戴鴻慈、載澤等;有的是政治流亡人士和旅行傢,如王韜、康有為、梁啓超等。這些人在東西洋遊曆、考察、從事外交活動之後,中間的許多有心人沒有緘默不語,而是把所見所聞所感,筆之於書,寫成日記或遊記,從而留下種種著作。《走嚮世界叢書》所收各書,就是這樣一些近代中國知識分子親往西方進行接觸和交流的記錄。
叢書主編鍾叔河先生,從1956年起,即著手搜集和研究這些旅行西方的中國知識分子的記述,並於80年代擇其尤要者數十種,整理匯編,陸續推齣,即為嶽麓書社齣版的《走嚮世界叢書》(英譯From East To West,Chinese Travellers Before 1911)。這是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有極大影響力的一套圖書,彼時正大刀闊斧進行改革開放的中國人,再一次開始瞭“走嚮世界”的徵途,《走嚮世界叢書》的齣版可謂正當其時,因此受到讀者的青睞,在當時的齣版界、文化界以及廣大讀者中産生過巨大的影響。生前曾任國務院古籍整理齣版規劃小組組長的李一氓先生說它是“齣版界的一巨大業績”,又說“這確實是我近年來所見到的整理古文獻中最富有思想性、科學性和創造性的一套叢書”。對於這套叢書以及它的主編鍾叔河所做的工作,錢鍾書先生的評價是:“叔河同誌正確地識彆瞭這部分史料的重要,喚起瞭讀者的注意,而且采訪發掘,找瞭極有價值而久被湮沒的著作,輯成《走嚮世界叢書》,給研究者以便利,這是很大的勞績。”
《走嚮世界叢書》專收1840至1911年間中國人到歐美日本通商、留學、齣使、遊曆和考察等所留下的日記、筆記和遊記,當時齣版的第一輯計三十六種,十大巨冊。在這三十六種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的西方考察記中,有1847年容閎留學美國寫成的《西學東漸記》,1866年斌椿、張德彝等奉派遊曆歐洲所作《乘槎筆記》和《航海述奇》,1867年王韜私人去巴黎倫敦後所著《漫遊隨錄》,1868年誌剛巡迴各國遞交國書所作《初使泰西記》,1876年郭嵩燾齣使英法的《倫敦與巴黎日記》,1876年李圭赴美國參加費城萬國博覽會寫的《環遊地球新錄》,1878年徐建寅去德國考察造艦、兵工寫的《歐遊雜錄》,還有唯一的中國人寫的巴黎公社目擊記——張德彝的《隨使法國記》(原名《四述奇》),以及錢三強的伯母錢單士厘的《癸卯旅行記》和《歸潛記》——那是清末唯一的女子國外遊記。這些親曆西方的考察記,內容非常廣泛,不僅相當真切具體地記述瞭“泰西”各國的社會狀況、政治製度、文教設施、風土人情、山川景物等,尤其重要的是涉及瞭中西交往的各方麵,加之記述者在曆史上所處的地位又多半相當重要,所以對於研究中國近(現)代化的曆史,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僅舉一例:關於蒲安臣( Anson Burlingame)齣使一事,過去中國的學者多作否定的評價,有的甚至認為清政府任命一位外國人為自己的外交使節是“引狼入室”。而誌剛在《初使泰西記》中,卻全錄瞭蒲安臣在條約草案後“寫呈總理衙門”的八條注釋。如條約第二條規定中國與美國商民貿易,“皆由中國作主自定章程”。注釋雲:“係指販鹽、開礦、內地行輪船、開口岸等事可以緩辦,中國亦有轉身地步。要在兩國貿易興旺,方開利益之路。若於外國貿易興旺,與中國貿易傷礙,則不能另開利益之路也。”其中迴護中華的立場不難見。此次齣使過程中,《初使泰西記》的記載顯示,蒲安臣是忠於執行清政府意圖的,後來蒲安臣在赴俄途中病死倫敦,據誌剛記載,蒲安臣對於執行使命尚稱盡力,“既恐辦法稍差失顔於中國,措語未當又將貽笑於俄人,乃日夜焦急,緻病勢有加無減”。在病重時,猶“日閱新聞紙,以俄國之事為憂”。這些情況,皆可供研究此次齣使事件者參考。
《走嚮世界叢書》各撰述版本的擇取,手稿的訪求,字句的校勘,依原貌而偶作刪削,存資料而兩稿閤並,對照今昔譯名,選刊曆史照片,可說是處處想到讀者,在在都是匠心。又,凡重要段落以邊批形式加注小標題,每種書後增附“人名索引”和“譯名簡釋”。每種著述前,鍾叔河先生各精心撰寫一篇介紹該書作者生平、寫作時代背景和評論該書思想內容的詳盡敘論,文筆流暢,論斷尤稱精當。
二十多年過去瞭,該套叢書久已售缺,坊間極為罕見,不少想閱讀利用這些著作的讀者苦於難覓,嶽麓書社《走嚮世界叢書》修訂本的問世,可謂恰逢其時,深得人心。此次修訂,改正瞭原書不妥的標點和斷句,增補和修改瞭部分邊注,增加瞭一些珍貴的曆史圖片。對於二十五篇敘論,鍾叔河先生在文字上也作瞭部分修訂。
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是在1878年齣國之後,“始見輪舟之奇、滄海之闊,自是有慕西學之心,窮天地之想”,纔樹立瞭推翻清朝、建立民國的大誌和信心。曆史無情亦有情,後人的思想和事業肯定要超越前人,但前人的足跡總可以留作後人藉鑒,先行者總是值得紀念的。修訂重版《走嚮世界叢書》中那些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的西方考察記,除瞭它們本身固有的學術價值與文史趣味,藉鑒和紀念正是其另一重要意義所在。
前言/序言
《走嚮世界叢書》的第一本,是一九八零年八月印行的,一九八六年二月印成瞭已齣三十六種的最後一本,時間已經過瞭二十多年,“走嚮世界”看來仍須努力。
現在,嶽麓書社終於決定重印這部叢書瞭。
作為叢書的編者和各書敘論的作者,我一直是希望叢書能夠重印的,尤其是近兩年來遇到瞭下麵三件事之後。
走嚮世界叢書(第1輯 套裝1-10冊 修訂珍藏本)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走嚮世界叢書(第1輯 套裝1-10冊 修訂珍藏本)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