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利水电工程)资格考试指定辅导教材配套用书。
内容简介
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利水电工程)执业资格考试实行全国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的考试制度。为配合全国统一考试和方便报考人员复习,受黄河水利出版社的委托,中水东北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原水利部东北勘测设计研究院)组织有关专家、近年参加过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利水电工程)执业资格考试的技术人员,结合单位几十年的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实践经验,依据《勘察设计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利水电工程)资格考试大纲》(2009年版),对《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案例应试辅导与习题集(水工结构与工程地质篇)》进行了修编,内容包括水工结构篇与工程地质篇。每篇包含内容、章节编排都与《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案例(水工结构与工程地质篇)》(2009年版)相对应。
内页插图
目录
水工结构篇
前言
第1章 总体设计能力
1.1 考试大纲
1.2 复习指导
1.3 复习题
1.4 参考答案
第2章 水工混凝土结构
2.1 考试大纲
2.2 复习指导
2.3 复习题
2.4 参考答案
第3章 水工金属结构
3.1 考试大纲
3.2 复习指导
3.3 复习题
3.4 参考答案
第4章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
4.1 考试大纲
4.2 复习指导
4.3 复习题
4.4 参考答案
第5章 混凝土重力坝设计
5.1 考试大纲
5.2 复习指导
5.3 复习题
5.4 参考答案
第6章 混凝土拱坝设计
6.1 考试大纲
6.2 复习指导
6.3 复习题
6.4 参考答案
第7章 水工隧洞设计
7.1 考试大纲
7.2 复习指导
7.3 复习题
7.4 参考答案
第8章 溢洪道设计
8.1 考试大纲
8.2 复习指导
8.3 复习题
8.4 参考答案
第9章 水闸设计
9.1 考试大纲
9.2 复习指导
9.3 复习题
9.4 参考答案
第10章 水电站建筑物设计
10.1 考试大纲
10.2 复习指导
10.3 复习题
10.4 参考答案
第11章 堤防建筑物设计
11.1 考试大纲
11.2 复习指导
11.3 复习题
14.4 参考答案
第12章 取水建筑物
12.1 考试大纲
12.2 复习指导
12.3 复习题
12.4 参考答案
第13章 渠系(输水)建筑物设计
13.1 考试大纲
13.2 复习指导
13.3 复习题
13.4 参考答案
第14章 施工组织设计
14.1 考试大纲
14.2 复习指导
14.3 复习题
14.4 参考答案
工程地质篇
第1章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
1.1 考试大纲
1.2 复习指导
1.3 复习题
1.4 参考答案
第2章 勘察技术方法
2.1 考试大纲
2.2 复习指导
2.3 复习题
2.4 参考答案
第3章 区域构造稳定性
3.1 考试大纲
3.2 复习指导
3.3 复习题
3.4 参考答案
第4章 水库工程地质
4.1 考试大纲
4.2 复习指导
4.3 复习题
4.4 参考答案
第5章 水工建筑物工程地质
5.1 考试大纲
5.2 复习指导
5.3 复习题
5.4 参考答案
第6章 边坡工程地质
6.1 考试大纲
6.2 复习指导
6.3 复习题
6.4 参考答案
第7章 地下洞室工程地质
7.1 考试大纲
7.2 复习指导
7.3 复习题
7.4 参考答案
第8章 天然建筑材料勘察
8.1 考试大纲
8.2 复习指导
8.3 复习题
8.4 参考答案
第9章 特殊岩(土)体地质问题
9.1 考试大纲
9.2 复习指导
9.3 复习题
9.4 参考答案
精彩书摘
坝体断面形式应根据坝的受力条件以及坝址的地形地质、水文气象、建筑材料、施工工期等条件,通过综合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非溢流坝段的基本断面呈三角形,其顶点宜位于正常蓄水位(或防洪高水位)附近。基本断面上部设坝顶结构。坝体的上游面可为铅直面、斜面或折面。实体重力坝上游坝坡宜采用1:0-1:0.2,坝坡采用折面时,折坡点高程应结合坝内发电引水管、泄水孔等布置,以及下游坝坡优选确定。下游坝坡可采用一个或几个坡度,应根据稳定和应力要求并结合上游坝坡同时选定。下游坝坡宜采用1:0.6-1:0.8。对横缝设有键槽进行灌浆的整体式重力坝,坝坡可适当变陡。
溢流坝段的堰面曲线,当设置为开敞式溢流孔时可采用幂曲线;当设置有胸墙,且胸墙起挡水作用时,可采用孔口泄流的抛物线。经过论证和试验,也可采用其他堰面曲线。在当地大气压条件下,当宣泄常遇洪水闸门全开时,表孔和浅孔溢流堰顶附近不宜出现负压,当闸门局部开启时,经论证允许出现不大的负压值。当宣泄设计洪水位闸门全开时.负压值不应超过3×9.81kPa;当宣泄校核洪水位闸门全开时,负压值不应超过6×9.81kPa。溢流坝段的堰面曲线、闸墩型式、门槽、堰面压力、泄流能力和反弧半径等,大型工程应经水工模型试验验证;中型工程宜经水工模型试验验证;水力条件较简单时,可参照类似工程经验,经计算确定。当溢流坝段有排冰要求时,溢流孔口尺寸还应结合冰情资料确定,堰上水深宜大于流冰期最大冰厚,冰块应能自由下泄而不致破坏下游设施。下游应有导墙、护岸等设施,闸墩墩头宜呈锐角形状,必要时宜经试验确定。
前言/序言
人事部、建设部、水利部已决定实施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利水电工程)执业资格制度。这是我国水利水电界的一件大事。实施这项执业资格制度,有利于实现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设计人员管理制度的创新,为国家培养一支职业化的专业人才队伍,从根本上保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质量和经济效益;有利于与国际惯例接轨,使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设计人员平等地参加国内、国际竞争,并维护自己的权益。
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利水电工程)执业资格考试实行全国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的考试制度。为配合全国统一考试和方便报考人员复习,受黄河水利出版社的委托,中水东北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原水利部东北勘测设计研究院)组织有关专家、近年参加过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利水电工程)执业资格考试的技术人员,结合单位几十年的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实践经验,依据《勘察设计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利水电工程)资格考试大纲》(2009年版),对《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案例应试辅导与习题集(水工结构与工程地质篇)》进行了修编,内容包括水工结构篇与工程地质篇。每篇包含内容、章节编排都与《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案例(水工结构与工程地质篇)》(2009年版)相对应。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案例应试辅导与习题集(水工结构与工程地质篇)》(2009年版)面向参加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利水电工程)执业资格考试人员,是为进一步加深对《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案例(水工结构与工程地质篇)》的理解,为应试者提供的复习配套专用材料。
本习题集水工结构篇修编人员具体分工如下:第1章由杨成祝修编,第2章由范景春修编,第3章由李大伟修编,第4章、第5章由徐铁成修编,第6章、第8章由马志强修编,第7章、第9章、第11章、第12章、第13章由姜树立修编,第10章由张殿双修编,第14章由程燕、杨成祝修编。工程地质篇修编人员具体分工如下:第1章、第2章由申林修编,第3章、第4章由张晓明修编,第5章由李占军修编,第6章、第7章由杨春璞修编,第8章、第9章由谢福志修编。
本习题集由中水东北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杨成祝、张晓明、程燕、段元胜负责组稿。习题集的编写力求做到符合考试大纲要求,且便于应试者复习。但由于时间仓促,习题集涉及内容广泛,加之水平所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技术人员给予批评指正。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前沿探索与实践精要 本书聚焦于当代水利水电工程领域的核心挑战与创新发展,旨在为专业人士、研究人员及高年级学生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知识视野,涵盖工程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管理以及新兴技术应用等多个维度。 第一篇:水资源综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本篇深入探讨了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水资源日益短缺的背景下,水利水电工程如何实现从传统发电、防洪功能向多目标、可持续综合利用转型的战略路径。 1.1 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估与规划: 详细分析了流域尺度的水文、水资源承载力量化模型,探讨了如何将生态需水、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纳入统一的规划体系。重点介绍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的动态水资源监测与预报方法。 1.2 气候变化下的风险管理与适应性设计: 剖析了极端天气事件(如特大洪水、长期干旱)对现有水利基础设施的影响,提出了基于概率风险评估的工程安全冗余设计原则。讨论了弹性水利系统的构建,包括蓄滞洪区的动态管理与非常规水源的开发利用策略。 1.3 生态水利与河流健康维护: 强调了河流的生态功能优先原则。内容涵盖河流断面流量维持标准(IFIM方法),鱼类洄游通道设计(如仿生设计与阶梯式过鱼设施),以及泥沙输移的生态调控技术,确保水工程建设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共存。 第二篇:先进结构设计与材料科学应用 本篇聚焦于大型和复杂水工结构在工程实践中的创新设计思路与新材料的引入,以应对更高荷载要求和更长使用寿命的挑战。 2.1 大型拱坝与重力坝的非线性分析: 探讨了在地震、温降等复杂荷载组合下的结构响应。详细阐述了基于有限元法(FEM)和离散元法(DEM)的坝体内部应力场模拟技术,特别是对坝基接触面和灌浆层力学特性的精细化处理。介绍了超高面板堆石坝的结构稳定控制技术。 2.2 现代水工钢结构与复合材料: 深入分析了水轮机蜗壳、压力钢管、调压井衬砌等关键钢结构的疲劳寿命评估与优化设计。重点介绍了高性能混凝土(HPC)在泄洪建筑物中的应用,包括其抗冲刷性能、早强特性及配合比优化。探讨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在结构加固和防腐蚀领域的最新应用案例。 2.3 基础工程与岩石力学前沿: 侧重于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基础处理技术。内容涵盖深厚软土地基处理(如真空预压、高压喷射注浆)的优化方案,以及对高陡边坡和深层断层带的监测与支护技术。引入了岩体损伤本构模型在隧道与引水工程中的应用。 第三篇:智能化施工控制与工程质量保障 本篇关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信息化、自动化技术的集成应用,旨在提升工程质量的可靠性与施工效率。 3.1 数字化施工管理与BIM集成: 详细介绍了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水工结构设计交底、施工进度模拟、资源配置优化中的应用流程。探讨了BIM与工程物联网(IoT)的结合,实现现场数据实时采集与反馈。 3.2 混凝土温控与早期强度控制: 针对特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中热力裂缝控制这一核心难题,系统介绍了内外循环冷却系统、掺合料优化(如粉煤灰、硅灰的协同作用)的理论与实践。分享了先进的养护制度设计,确保混凝土在复杂环境下的长期性能。 3.3 施工过程的无损检测与评估: 介绍超声波透射法(UPV)、地质雷达(GPR)在混凝土内部缺陷(如空隙、蜂窝、冷缝)快速识别中的应用。探讨了利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进行边坡安全监测和填筑层密实度抽检的流程规范。 第四篇:水电站运行、安全监测与资产管理 本篇聚焦于已建成水电站的长期安全运行与智能化运维体系的构建。 4.1 复杂工况下的机电安全评估: 涵盖了水轮机组在调峰、快速工况变化下的振动分析与疲劳评估。讨论了励磁系统、调速系统等关键电气设备的可靠性提升措施。 4.2 结构健康监测(SHM)系统集成: 深入分析了针对大坝、溢洪道、隧洞等核心构筑物的多参数监测网络设计。内容包括渗流场、位移场、应力场的耦合分析模型,以及基于预警阈值的专家支持系统(ESS)的构建与应用。 4.3 水库泥沙淤积机理与清淤技术: 探讨了水库泥沙运动的数值模拟方法,以及针对不同库容、不同泥沙性质水库的有效冲沙、引流排沙方案的优化选择与经济性评价。 第五篇:抽水蓄能电站与新能源耦合 本篇关注抽水蓄能作为电网稳定器的关键作用,以及其与风能、太阳能等不稳定可再生能源的深度耦合技术。 5.1 抽水蓄能电站的选址与系统优化: 分析了抽水蓄能电站的运行特性(爬坡速率、转换效率)对区域电网的支撑作用。讨论了上下水池结构设计中的工程地质适应性处理。 5.2 储能技术在水电系统中的集成: 探讨了电化学储能(如锂电池、液流电池)与抽水蓄能的协同调度策略,以实现电网的削峰填谷、调频调峰功能最大化。 本书特色: 本书融合了最新的工程规范要求、国内外研究机构的尖端成果以及一线工程实践中的“最佳工程实践”(Best Practices)。通过多案例的对比分析和技术路线的深入剖析,力求为读者提供一套具有高度操作性和前瞻性的工程思维框架。内容结构严谨,逻辑清晰,是理解和掌握现代水利水电工程复杂系统性问题的必备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