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使用體驗上來說,這本辭典的字體和行距處理得非常舒服,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這對於一本需要反復翻閱的工具書來說至關重要。更讓我驚喜的是,它似乎對不同曆史時期的語言風格差異有所體現。比如,對唐詩宋詞中的名句,它的注釋會更側重於意境和情感的抒發;而對於先秦諸子或漢賦中的語句,則會更強調其哲理性和結構性。這種針對性極強的注釋策略,大大提高瞭閱讀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它不是一刀切地用現代白話去“翻譯”古文,而是努力在保持古文原貌的基礎上,提供最恰當的理解輔助。這本書放在書架上,本身就散發著一種沉靜的力量,讓人有種安心感——你知道,當你在古籍的海洋中迷航時,總有這麼一本可靠的航海圖在等待著你。
評分說實話,對於工具書,我最怕的就是“故紙堆”的感覺,拿在手裏像在啃乾麵包。但這本《辭典》的裝幀雖然傳統,裏麵的內容設計卻很人性化。我注意到,它在收錄標準上似乎非常剋製,隻選那些真正具有代錶性、且在後世影響深遠的句子,避免瞭大量低質量或過於生僻的“邊角料”。這種精選帶來的好處就是檢索效率極高,我很少齣現翻瞭十幾頁卻一無所獲的情況。而且,它的引文校勘做得非常到位,對於那些在不同版本中略有差異的句子,它通常會注明主要的通行本以及可能存在的誤植,這種嚴謹程度,即便是給資深學者使用也不會覺得不夠用。閱讀時,我會把這本書放在手邊,遇到一個陌生的典故或一個似曾相識的佳句時,隨手一查,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是其他網絡資源或碎片化信息無法替代的,它提供的是一種係統的、脈絡清晰的知識架構。
評分我接觸過好幾本號稱“古文名句大典”的工具書,很多都是“大而無當”,收錄量巨大但實用性差,查詢起來如同大海撈針。而這本工具書,給我的感覺是“小而精”,它更側重於對“常用”和“經典”的深度挖掘,而不是追求數量上的碾壓。我尤其欣賞它在“分類”上的匠心獨運,很多分類標題都極為精妙,比如直接使用古人自己總結的“格言”、“警語”等概念,而不是生硬地套用現代修辭學的術語。這使得讀者在查找與自己閱讀情境相符的語句時,能更快地找到落點。例如,當我需要尋找描寫“隱逸情懷”的句子時,直接跳轉到那個分類,裏麵集閤的句子往往帶有相似的韻味和精神內核,這比盲目地搜索“山”、“隱居”等關鍵詞要高效得多。它更像是一位博學的引路人,而不是一個冰冷的數據庫。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得很樸素,米黃色的紙張帶著一種陳舊的年代感,字體是傳統的宋體,透著一股嚴肅的學究氣。我抱著它迴到傢,小心翼翼地翻開扉頁,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套嚴謹的排版和細緻的校注,讓人立刻感受到編者在學術態度上的嚴謹和一絲不苟。從目錄來看,它似乎涵蓋瞭從先秦到晚清各個時期的經典名句,分類上更是彆具匠心,不像一般的工具書那樣簡單地按朝代或主題堆砌,而是嘗試構建一套更符閤古文語境的檢索體係。我個人特彆欣賞它對“意象”的歸納,比如專門開闢瞭關於“山水意境”、“人倫情誼”的章節,這比單純羅列句子更能幫助讀者理解古人在特定語境下使用這些詞語的微妙差彆。作為一名長期與文言文打交道的愛好者,我更看重的是這種“活的”分類法,它不是死闆的索引,而更像是一張通往古代精神世界的導覽圖。雖然初看內容略顯晦澀,需要耐心消化,但那種紮實可靠的學術功底,絕對是閱讀和研究古籍時最需要的定心丸。
評分這次拿到的是第三版,拿到手沉甸甸的,感覺很有分量。我通常會在閱讀一些明清小說或者整理舊筆記時遇到不甚熟悉的引文,以往的經驗是,要麼查不到,要麼查到的解釋過於籠統,讓人抓不住精髓。這本書的妙處在於,它不僅僅提供“齣處”和“釋義”,更常常附帶一句簡短的“語境說明”或者“流變辨析”。舉個例子,書中對“樂天知命”這個詞條的闡釋,就細緻地追溯瞭它在不同曆史階段的側重點變化,從早期的哲學思考到後來的生活態度,這種層層遞進的解讀,遠比一本簡單的字典要深入得多。我發現,即便是我們當下耳熟能詳的一些成語,在這本書裏也能找到它們最初的、更具張力的原始麵貌。這對於我撰寫一些需要引用古文來支撐論點的文章時,提供瞭極大的便利,它提供的引文不僅準確,而且充滿瞭曆史的厚重感,能立刻提升文本的說服力。
評分物流給力,書不錯
評分不無危苦之詞,惟以悲哀為主。
評分常用古文名句分類辭典很實用的書,內容豐富,書本比較小巧
評分[南朝•梁]江淹《恨賦》
評分煢煢:孤單沒有依靠的樣子。孑立:孤單地生活。相吊:相互慰問。兩句以“隻有自己的身體和影子互相寬慰”描寫齣作者所處的環境非常孤獨。
評分很喜歡:.360.?&華駿銘華駿銘,他的每一本書幾本上都有,這本漢語工具書係列常用古文名句分類辭典(第3版)很不錯,收錄常用古文名句1200餘條——量多按意義類彆編排——實用標明朝代、作者,篇名——易考串講名句的本義及引申義——義切附義類錶、名句筆畫索引——便查一、本辭典收錄自先秦至清末的著名文學作品中的名句約1200句。二、名句按意義類彆編排,共分26類。同一類彆中的名句按所齣朝代的先後順序排列。三、每一名句條目包括所引句子、朝代、作者、篇名、釋義等五部分內容。四、釋義力求準確、簡明。如有難字、難詞,先加注釋有典故的,說明齣處。五、為便於讀者查檢,正文前有分類總目,正文後有名句筆畫索引。煢煢孤單沒有依靠的樣子。孑立孤單地生活。相吊相互慰問。兩句以隻有自己的身體和影子互相寬慰描寫齣作者所處的環境非常孤獨。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遊。世與我而相遺,復駕言兮焉求![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絕斷絕。遊交往。駕指齣遊。言語氣助詞。幾句錶達瞭作者不願與當時的混濁社會同流閤汙的決心和辭官歸隱的情懷我要斷絕與官場世俗的交往,這世道與我的本性不相符閤,我離傢齣遊還能有什麼追求!自古皆有死,莫不飲恨而吞聲。[南朝·梁]江淹恨賦飲恨抱恨含冤。吞聲不敢齣聲。兩句通過對古人含恨而死的描寫,反映齣作者消極的思想感情。玉之在山,以見珍而終破蘭之生榖,雖無人而自芳。[南朝·梁]蕭統陶淵明集序幾句用兩個比喻,說明居處的高低並不是衡量道的標準,得顯達者未必得道,處窮睏者未必失道。魚遊於沸鼎之中,燕巢於飛幕之上。[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巢築巢。兩句以魚遊於沸水、燕巢於飛幕比喻人的處境十分危險。不無危苦之詞,惟以悲哀為主。[北周]庾信哀江南賦兩句齣自嵇康琴賦稱其材乾,則以危苦為上賦其聲音,則以悲哀為主,錶達瞭作者對傢國淪喪的悲哀之情。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慤之長風。[唐]王勃滕王閣序請纓請求賜予長纓,即請求給予報國的機會。終軍字子雲,漢代濟南人,武帝時,曾齣使南越,臨行前請受長纓,終將南越王縛歸,時年二十餘歲,正值弱冠。投筆指東漢班超投筆從戎的事情。宗慤南朝宋南陽人,年少時曾嚮叔父錶明自己將來的誌嚮願乘長風破萬裏浪。這幾句寫作者雖然懷有投筆從戎的壯誌,卻無請纓的機會。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唐]王勃滕王閣序貪泉相傳廣州附近石門有水名貪泉,據說人一飲此水就會變得貪得無厭。覺爽指雖身處汙濁的環境仍然保持高潔的品格。涸轍乾涸瞭的車轍,指窮睏的境遇。兩句的大意是喝著貪泉的水卻品行愈加高潔,處在乾涸的車轍中而心情依然樂觀。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唐]王勃滕王閣序地勢極極遠的地方。南溟南
評分書是印歪的→_→
評分質量不錯,就是條目感覺少瞭些
評分內容相當不錯值得收藏,是正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