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域周咨录

殊域周咨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明] 严从简 著,余思黎 校
图书标签:
  • 史料
  • 地方志
  • 宋代
  • 历史
  • 文化
  • 笔记
  • 舆地
  • 风俗
  • 古籍
  • 文献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06070
版次:1
商品编码:10127569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外交通史籍丛刊
开本:大32开
出版时间:2009-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744
字数:444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殊域周咨录》是研究明代中外关系史和少数民族史的重要资料。书中叙事较为详细,遇有歧说则并列有关史料,不轻易排斥异说。又注明材料出处,给後人研究提供方便。此外,正文后面的按语和辑录的有关诗文亦很有价值。

内容简介

  《殊域周咨录》以明王朝为中心,分别记载其东、南、西、北四方海陆各国和地区的道里、山川、民族、风俗、物产等,以供当时官员出使时参考。所用资料取自明王朝历年颁发的敕书、各国间交往大事和相互来往使节所作的文字记录,以及行人司所藏文书档案等。共二十四卷:卷一朝鲜,卷二至三日本,卷四琉球,卷五至六安南,卷七占城,卷八真腊、暹罗、满剌加、爪哇、三佛齐、渤泥、琐里古里,卷九苏门答腊、锡兰、苏禄、麻剌、忽鲁谟斯、佛郎机、云南百夷,卷十吐蕃,卷十一佛菻、榜葛剌、默德那、天方国,卷十二哈密(见哈密卫),卷十三土鲁番,卷十四赤斤蒙古、安定阿端、曲先、罕东、火州,卷十五撒马儿罕、亦力把里、于阗、哈烈,卷十六至二十二鞑靼,卷二十三兀良哈,卷二十四女真。全书又按地域分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四部。其中卷九的云南百夷、卷十的吐蕃、卷十二至二十四所记均为明代边疆地区民族情况。

作者简介

  严从简,别号绍峰子,明代浙江嘉禾人。嘉靖三十八年进士,曾任婺源县县丞和扬州同知,后入行人司任行人和刑科右给事中。明神宗万历二年(1574年)撰《殊域周咨录》二十四卷。此外严从简还著有《安南来威辑略》、《诗教》、《使职文献通编》。

目录

前言
殊域周咨录序
殊域周咨录题词
一卷
朝鲜

二卷之三卷
日本

四卷以皆东夷
琉球

五卷之六卷
安南
七卷
占城

八卷
真腊
暹羅
满剌加
爪哇
三佛齐
浡泥
琐里 古里

九卷 以上皆南蛮
苏门答剌
锡兰
苏禄
麻剌
忽鲁谟斯
佛郎机
云南百夷

十卷
西北夷考引
吐蕃

十一卷
拂森
榜葛剌
默德那
天方国

十二卷
哈密

十三卷
土鲁蕃

十四卷
赤斤蒙古
安定阿端
曲先
罕东
火州

十五卷 以上皆西戎
撒马儿罕
亦力把力
于阗
哈烈
十六卷之二十二卷
二十三卷
二址四卷 以上皆北狄

精彩书摘

  如又不足,不得已而加赋于民,当不至如今日之甚矣。仍严行清勾之法,移查原籍有无丁壮可补者补之,如原籍亡绝,郎于卫所简其见在壮丁补足。行伍赘壻义子,年力强壮,俱准收充,不必执空籍以糜岁月。(今巡抚趟炳然奏准举行补足全伍官军。)其犯罪充军者严为解发,使明隶尺籍,遵照近年奉兵题准事例,不得有所脱漏。又不足则召募土著之人膂力精强者,程能试补,仍复其身而给之食,立以程限,壮年为兵,力衰而罢,不苦之以终身,不陷之以永久,则人皆鼓舞,乐于焉兵。军无缺额,粮不虚废,必无不任战之民死于无罪者矣。议者曰:主兵不足则客兵不得不用。夫环海之变故无常,东南之财赋有限,以有限之财赋募无已之客兵,以防无常之变故,此岂异于割股以啖犬豕者也!况其贪残之性不减于倭奴,使久居内地闲熟道路,习知土风,必有不戢自焚之祸。昔元末苗帅杨完之流毒于嘉禾,迩岁闽广之兵屡叛而从寇,益可鉴矣。(此言补足行伍兼用土著,可以省召募客兵。)议者又曰:山海有自然之利,捐之民而困可苏,故屯大榭之田可以固穿山之守,而耕牧金塘,足裨内地之粮饷。然其地极广袤,物产无穷,贼屡过而不问者,以其中未有可欲也。

前言/序言

  《殊域周咨録》,二十四卷,明严从简着。严从简,浙江嘉兴府人,其生平事迹史传不详。从本书《题词》及署名,知道他在嘉靖年间任行人司行人和刑科右给事中。据《掖垣人鉴》,卷一四称,严从简嘉靖三十八年进士,授行人,选工科给事中,遭刑科右给谏。隆魔元年坐谪婺源县丞,历扬州同知,后兔官归,云云。可见严从简仕途并不得志,在行人司期间亦未曾被派出使,所以他在明代政治上默默无闻。但他在行人司工作期间所写的,在万历初年完成的《殊域周咨録》,却充分表现了他对当哮边疆和外国渊博的知识和深刻的见解。从逭部书中可以看出,严从简作为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边疆史和中外开系史学家,是当之无愧的。
  明初我国的对外阐系,可谓盛况空前。明太祖朱元璋从参加农民起义开始,经历了十八年的征战,终于削平羣雄,推翻了元朝的统治,重新统一了中国。为了向世界各国(主要是周邻国家)及时宣告新王朝的建立,宣扬国威,招徕朝贡贸易,朱元璋向外围派出使节。
《殊域周咨录》是一部涵盖了广泛地理、历史、文化、风俗、物产等内容的文献,以其独特的视角和详实的记载,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古代世界不同地域的窗口。本书并非单一的地域志或历史叙述,而是通过一种“周咨”——即四处访求、周密咨询——的方式,汇集了各地形形色色的信息。 全书内容包罗万象,结构上并非按照固定的地理单元或时间顺序展开,而是更侧重于信息的搜集和呈现。作者的意图在于通过不同区域的对照和比较,展现出世界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因此,我们在书中可以找到关于遥远国度的奇闻异事,例如那些拥有独特气候、地理特征的土地,如终年被冰雪覆盖的北方寒带,或是烈日炙烤的赤道地区。书中会详细描述这些地方的自然景观,如高耸的山脉、浩瀚的海洋、神秘的森林,以及生活在那里的珍禽异兽,它们可能拥有与我们熟知世界截然不同的形态和习性。 除了自然地理,《殊域周咨录》对各地的人文风情同样给予了浓墨重彩的描绘。这其中包含了不同民族、不同社群的生活方式,他们的衣着服饰,可能以我们难以想象的材质制成,或拥有极为繁复的纹饰。他们的饮食习惯,可能包含我们从未见过的食材,以及独特的烹饪方式。书中还会记录他们的社会结构,如他们的政治制度、家族伦理、婚姻习俗,以及他们在节庆活动中的独特仪式和表演。这些细致的观察,不仅让我们了解了他们的生活细节,更能从中体会到不同文化价值观的差异与碰撞。 在经济和物产方面,《殊域周咨录》展现了各地独特的资源和贸易往来。它会记录那些盛产珍稀矿产的地区,如闪耀着奇异光泽的宝石,或是坚硬无比的金属;也会描述那些出产奇特植物的土地,如能治愈百病的神奇草药,或是散发着迷人香气的异域花卉。书籍中还会触及各地的手工艺品,如精美绝伦的丝绸、巧夺天工的陶器、或是坚固耐用的工具,它们往往体现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更重要的是,书中会提及这些地方之间的贸易路线和商品流通,勾勒出古代世界经济交流的脉络,揭示了远古时期商业活动的繁荣景象。 《殊域周咨录》并非仅仅是对这些信息的堆砌,而是通过一种“周咨”的叙述方式,赋予了这些记载一种生动的生命力。作者并非以一个高高在上的观察者姿态,而是仿佛在与各地的人们进行着深入的交流,将他们的讲述、他们的见闻,原原本本地呈现出来。这种方式使得书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声音,有商人的奇谈,有旅行者的经历,有学者对风土的考究,甚至还有民间流传的传说和故事。这些来自不同渠道的信息,相互印证,又相互补充,构建了一个丰富而立体的古代世界图景。 书中对历史事件的记录,也并非局限于宏大的国家史,而是更侧重于发生在各地的重要事件、人物事迹,以及它们对当地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这些记载可能包括某个民族的兴衰更迭,某个英雄人物的传奇一生,或是某个地区发生的重大变革。通过这些具体而生动的案例,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不同地域的历史发展轨迹,以及它们在世界历史长河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而言之,《殊域周咨录》是一部极具价值的文献,它以其博大的胸怀和精细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古代世界的生动画面。它不仅是地理、历史、文化、经济等学科的研究者们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更是任何对古代世界充满好奇的读者,都能从中获得丰富知识和深刻启迪的宝库。通过阅读此书,我们得以跨越时空的阻隔,与遥远的过去对话,感受人类文明的多彩与辉煌。

用户评价

评分

《殊域周咨录》给我带来了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思考。我一直对那些关于哲学、关于人生意义的探讨情有独钟,而这本书中的某些篇章,恰好触动了我内心最柔软的部分。作者在讲述某个文明的衰落与兴起时,并没有流于悲观,而是从中提炼出了关于时间和命运的哲学思考。他通过对一些古老传说和哲学思想的解读,引导读者去反思人类在历史长河中的位置,去思考个体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我尤其被书中关于“无常”的论述所打动,作者用一种极为平和的语调,描绘了世事变迁的必然,以及我们在这种变迁中如何找到内心的平静。读到这里,我常常会停下手中的书,望向窗外,感受时光的流逝,思考生命的短暂与宝贵。这本书并不是那种一味说教的哲学书,它更多的是通过故事和意象,引发读者自己的思考,就像播下一颗种子,让它在读者心中慢慢发芽。它让我意识到,即使在喧嚣的世界中,我们依然可以寻求内心的宁静,去理解生命的本质。

评分

我最近在读《殊域周咨录》,里面的某些情节让我想到了许多关于自然和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我一直是个热爱自然的人,这本书中对某个地区生态环境的描写,让我印象深刻。作者并没有将自然仅仅作为背景,而是将其融入到了当地人的生活和文化中。我读到关于某个民族如何与当地的动物和谐共处,如何从大自然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的故事,这让我深深地反思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书中关于气候变化对当地生活的影响,以及人们为了适应环境而做出的努力,也让我感触良多。它让我意识到,人类并非是自然的主宰,而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存。读到某个关于古老祭祀仪式的描写时,我仿佛看到了人与自然之间那种古老而虔诚的连接。这本书让我对自然有了更深的敬畏和理解,也激发了我更多地去关注生态保护的问题。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方式真是独树一帜,让我耳目一新。《殊域周咨录》在描写某个地域的风土人情时,采取了一种非常独特的叙事角度。它不像一般的游记那样线性地讲述,而是通过一些碎片化的片段,像是散落在各个角落的宝石,慢慢拼凑出整个画卷。我喜欢这种“留白”的叙事,它给了我很大的想象空间,让我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填补那些空缺。有时候,作者会通过一个物件、一个场景、甚至是一句谚语,来暗示某个地方的历史变迁或者文化特点,这比直接的描述更加引人入胜。我沉醉于这种“寻宝”式的阅读体验,每一次阅读都像是开启一次新的探索,总能在那些看似不经意的细节中发现新的含义。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叙事本身也是一种艺术,它可以打破传统的框架,带来全新的阅读感受。它也让我更愿意去关注那些被忽略的细节,去发现隐藏在事物表面之下的深层意义。

评分

这本《殊域周咨录》读起来有一种奇妙的体验。我最近迷上了那些讲述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之间交流碰撞的故事,而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的这种渴望。虽然我还没有完全读完,但其中关于某个遥远国度的风俗描写,就让我脑海里勾勒出了一个鲜活的画面。作者对于当地人们的生活习惯、饮食起居、甚至一些独特的节日庆典,都描述得细致入微,仿佛我亲身置身其中,闻着当地特有的香料,听着陌生的语言,感受着那里的气候。更让我着迷的是,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通过一些生动的故事和人物的视角,将这些异域的风情串联起来,让我觉得那些遥远的文化不再是冰冷的数据,而是有温度、有生命力的存在。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一个年轻旅人如何克服语言障碍,与当地居民建立友谊的片段,这让我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真诚的交流,即使身处不同的文化背景,也能找到共鸣。这本书不仅仅是在介绍一个地方,更像是在打开一扇窗,让我看到世界的多样性和人类共通的情感。我非常期待接下来能读到更多关于其他地域的精彩内容,这本书无疑是这个主题下的一个亮点。

评分

读《殊域周咨录》的过程,就像在经历一场智力探险。我一直对历史事件的背后逻辑和那些不为人知的细节很感兴趣,而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的求知欲。作者在梳理某个时期不同国家之间的关系时,展现出了惊人的洞察力。他不仅仅描述了事件的表面,更深入地剖析了导致这些事件发生的深层原因,例如经济利益的考量、政治格局的变化,甚至是一些文化观念的冲突。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那些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时,没有简单地将人脸谱化,而是展现了他们的多面性和动机的复杂性。读到某个关键的外交谈判章节时,我仿佛能听到唇枪舌剑,感受到空气中弥漫的紧张气氛,也更能体会到决策者们所面临的压力和权衡。书中对于当时信息传播的限制、谣言的扩散以及如何影响公众舆论的描写,也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历史,并非只有一条清晰的脉络,而是无数微小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它鼓励我用更批判性的眼光去审视信息,去探究事物更本质的联系。

评分

為什麽要編選整理這些書呢?《叢刊》的發起人向達先生早在1960年寫的(整理緣起)中就指出:

评分

本书共二十四卷:卷一朝鲜,卷二至三日本,卷四琉球,卷五至六安南,卷七占城,卷八真腊、暹罗、满剌加、爪哇、三佛齐、渤泥、琐里古里,卷九苏门答腊、锡兰、苏禄、麻剌、忽鲁谟斯、佛郎机、云南百夷,卷十吐蕃,卷十一佛菻、榜葛剌、默德那、天方国,卷十二哈密(见哈密卫),卷十三土鲁番,卷十四赤斤蒙古、安定阿端、曲先、罕东、火州,卷十五撒马儿罕、亦力把里、于阗、哈烈,卷十六至二十二鞑靼,卷二十三兀良哈,卷二十四女真。全书又按地域分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四部。其中卷九的云南百夷、卷十的吐蕃、卷十二至二十四所记均为明代边疆地区民族情况。

评分

买这套书主要是先看到这本了

评分

為什麽要編選整理這些書呢?《叢刊》的發起人向達先生早在1960年寫的(整理緣起)中就指出:

评分

《殊域周咨录》以明王朝为中心,分别记载其东、南、西、北四方海陆各国和地区的道里、山川、民族、风俗、物产等,以供当时官员出使时参考。所用资料取自明王朝历年颁发的敕书、各国间交往大事和相互来往使节所作的文字记录,以及行人司所藏文书档案等。共二十四卷:卷一朝鲜,卷二至三日本,卷四琉球,卷五至六安南,卷七占城,卷八真腊、暹罗、满剌加、爪哇、三佛齐、渤泥、琐里古里,卷九苏门答腊、锡兰、苏禄、麻剌、忽鲁谟斯、佛郎机、云南百夷,卷十吐蕃,卷十一佛菻、榜葛剌、默德那、天方国,卷十二哈密(见哈密卫),卷十三土鲁番,卷十四赤斤蒙古、安定阿端、曲先、罕东、火州,卷十五撒马儿罕、亦力把里、于阗、哈烈,卷十六至二十二鞑靼,卷二十三兀良哈,卷二十四女真。全书又按地域分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四部。其中卷九的云南百夷、卷十的吐蕃、卷十二至二十四所记均为明代边疆地区民族情况。

评分

在书店看上了这本书一直想买可惜太贵又不打折,回家决定上京东看看,果然有折扣。毫不犹豫的买下了,京东速度果然非常快的,从配货到送货也很具体,快递非常好,很快收到书了。书的封套非常精致推荐大家购买。 打开书本,书装帧精美,纸张很干净,文字排版看起来非常舒服非常的惊喜,让人看得欲罢不能,每每捧起这本书的时候 似乎能够感觉到作者毫无保留的把作品呈现在我面前。

评分

非常好的书 很有使用价值 研究必备

评分

约成书於万历二年(1574)。严从简撰。从简字仲可﹐号绍峰﹐浙江嘉兴人。嘉靖三十八年(1559)进士。初授行人﹐後转工科﹑刑科给事中。隆庆元年(1567)遭陷害谪婺源县丞﹐历扬州同知﹐免官还乡。生平嗜书﹐此书即系官行人司时所撰。

评分

论年龄和创作年代,卡夫卡属于表现主义派一代,但他并没有认同于表现主义。他生活在布拉格德语文学的孤岛上,对歌德、克莱斯特、福楼拜、陀思妥耶夫斯基、易卜生、托马斯·曼等名家的作品怀有浓厚的兴趣。在特殊的文学氛围里,卡夫卡不断吸收,不断融化,形成了独特的“卡夫卡风格”。他作品中别具一格甚至捉摸不透的东西就是那深深地蕴含于简单平淡的语言之中的、多层次交织的艺术结构。他的一生、他的环境和他的文学偏爱全都网织进那“永恒的谜”里。他几乎用一个精神病患者的眼睛去看世界,在观察自我,在怀疑自身的价值,因此他的现实观和艺术观显得更加复杂,更加深邃,甚至神秘莫测。   布拉格是卡夫卡的诞生地,他在这里几乎度过了一生。到了生命最后的日子,他移居到柏林,试图摆脱不再是卡夫卡的布拉格。不管怎样,跟他的同胞里尔克和韦尔弗相比,卡夫卡与布拉格保持着更长时间和更密切的联系。在这个融汇着捷克、德意志、奥地利和犹太文化的布拉格,卡夫卡发现了他终身无法脱身的迷宫,永远也无法摆脱的命运。   布拉格是世纪转折时期奥地利文学一个十分重要的中心。随着维也纳现代派的兴起,在二十世纪初,布拉格德语文学进入了一个转折时期;它打破了迄今为止的区域性影响,在很短的时间里赢得了世界文学的声望。布拉格也是里尔克和韦尔弗的诞生地。值得注意的是,布拉格德语文学这种突破性的发展正好开始于社会各层讲德语的人数日益锐减的时刻。一八八○年,在这个多瑙河王朝北部最重要的都市里,德意志人和德意志犹太人还是一个占总人口百分之十五的少数民族。但到了世纪交替之际,当全市人口增长到四十多万时,讲德语的人仅为三万左右。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这个比例就变得更小,其中大部分是德意志犹太人。   直到哈布斯堡王朝灭亡前,德意志少数民族的一部分不仅在经济和文化领域,而且在政治领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尽管如此,他们越来越陷入孤立的境地。这个以官员、地主和商人为主的阶层形成一块独立的领地,有自己的大学、德语剧院、报纸和学校等,布拉格德语与捷克语文化之间几乎就没有什么共同点。在这个文化大都市里充斥着“一种让人难以忘怀的、令人眼花缭乱的斯拉夫—德意志—犹太文化的气氛”W.M.约斯顿:《奥地利文化史》第275页,维也纳,1992年。,各民族的文化意识也不断地引起激烈的民族冲突,表现了哈布斯堡文化充满矛盾的危机。   语言问题是造成这种文化气氛的原因。大约从十九世纪末起,布拉格的德意志人拒绝学习捷克语,捷克人也对讲德语的人嗤之以鼻;两个民族,两种语言,相互存在,相互排斥,直至敌对。在布拉格,讲德语的人只占很小一部分,德语因此也失去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德意志人和犹太人遭受着与捷克人竞争的折磨。进入二十世纪,德意志人无奈于他们所占比例的锐减,越来越为他们的未来担心,怕他们有一天会被捷克人吃掉。环境的不稳定决定了布拉格德语知识分子必然产生一种生存危机。对社会矛盾具体的经历有力地促使他们或者用艺术的手段去表现,或者从理论的角度去阐释。布拉格是卡夫卡的布拉格:陌生、孤独、压抑、痛苦、灾难;布拉格是库宾的小说《那一边》(1907)中扑朔迷离的梦之国;早期的里尔克也真实地描绘了一个“朦胧的、脆弱的、充满斯拉夫感伤和沉闷污浊的温室气息的”布拉格C.马格里斯:《奥地利文学中的哈布斯堡神话》第78页,萨尔茨堡,1988年。。这种特殊的生存环境和文化氛围造就了一批杰出的诗人、小说家、戏剧家、散文家和评论家。在有代表性的作家(卡夫卡、里尔克、布罗德、韦尔弗、基施、柯思费尔德、迈林克、魏斯、贝鲁茨、翁卡、乌齐迪尔、魏茨柯夫等)中,绝大多数是犹太人,他们在矛盾日益激化的生存危境中,在理性毁灭的现实里以绚丽多彩的文学艺术形式,道出了对整个现实的危机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