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子求仁錄輯要(竪排繁體)

潘子求仁錄輯要(竪排繁體)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潘平格 著
圖書標籤:
  • 潘子
  • 求仁錄
  • 輯要
  • 竪排
  • 繁體
  • 明代
  • 程硃理學
  • 道德修養
  • 哲學
  • 古典文獻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華書局
ISBN:9787101046090
版次:1
商品編碼:10127905
品牌:中華書局
包裝:平裝
叢書名: 理學叢書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09-05-01
頁數:283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潘平格,字用微,四庫全書總目作用徵,浙江慈溪人,明末清初思想傢,以講學終身。學問淵博,對程硃、陸王、老莊、佛學都有研究,但均持否定態度。所推崇者,孔孟而已。他說:吾儒之道至孟子而絕,二韆年來,我幸窺見一斑,憂嘆彷徨,惟恐不得其人共明之。
  求仁綠充分體現瞭他的學術思想和政治主張。他認為,人一齣胎便具有仁義禮智這種善性,上自天子,下至庶民,無一例外。如果人人都能自然而然地擴充這種善性,一視同仁,就可以達到渾然天地萬物一體,天下就太平瞭。這就是他的求仁之學氣否則,於瞽者惻然,於田者不惻然氣便是於瞽者一體,於田者不一體氣就不是渾然天地萬物一體,便是自私自利之心氣他推崇堯舜禹湯文武,認為他們視天子之貴、四海之富與己毫不相涉,惟是生民之憂乃自己私事氣民不能養,古帝王養之;不能自教,古帝王教之。

目錄



潘先生傳
捲一 辨清學脈上
捲二 辨清學脈下
捲三 緻知格物上
捲四 緻知格物下
捲五 潭然一體中條理
捲六 孝弟
捲七 讀書
捲八 問學
捲九 篤誌力行上
捲十 篤誌力行下

精彩書摘

  潘子求仁綠輯要捲一
  辨清學脈上
  孔門之學,以求仁為宗。仁,人性也。求仁,所以復性也。自後孟子日:仁,人心也。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不仁即放心,求其放心者,求仁也。孔孟之學,求仁而已矣!仁也者,渾然天地萬物一體,而充周於未發,條理於發見.人日用平常之事也。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及其長也,無不知敬其兄,不慮而知,不學而能,渾然親長一體,則渾然天地萬物一體者也。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怵惕惻隱,勃然而發,直捷痛切,不自知覺,渾然孺子一體,則渾然天地萬物一體者也。渾然一體之充周於日用、條理於發見如此,則知皆擴而充之以保四海豈難事哉,故日: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
  吾性渾然天地萬物一體,故吾儒之道,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故孟子於齊王之不忍觳觫,而指之日是心足以王,於今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而指之日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於孩提稍長之愛親敬兄,而指之曰仁也,義也,無他,達之天下氣今人於事親從兄,非無愛敬真篤如孩提稍長時,怵惕惻隱之心,非無勃然發見如乍見孺子、不忍觳觫時,不自知其為真性,故不能擴而充之。

前言/序言

  潘平格,字用微,四庫全書總目作用徵,浙江慈溪人,明末清初思想傢,以講學終身。學問淵博,對程硃、陸王、老莊、佛學都有研究,但均持否定態度。所推崇者,孔孟而已。他說:吾儒之道至孟子而絕,二韆年來,我幸窺見一斑,憂嘆彷徨,惟恐不得其人共明之。
  求仁綠充分體現瞭他的學術思想和政治主張。他認為,人一齣胎便具有仁義禮智這種善性,上自天子,下至庶民,無一例外。如果人人都能自然而然地擴充這種善性,一視同仁,就可以達到渾然天地萬物一體,天下就太平瞭。這就是他的求仁之學氣否則,於瞽者惻然,於田者不惻然氣便是於瞽者一體,於田者不一體氣就不是渾然天地萬物一體,便是自私自利之心氣他推崇堯舜禹湯文武,認為他們視天子之貴、四海之富與己毫不相涉,惟是生民之憂乃自己私事氣民不能養,古帝王養之;不能自教,古帝王教之。此上天之所以為生民立之君也氣孔孟憂生民塗炭,不得不周流列國氣其憂其任與古帝翠一樣。後來的人,但知堯舜禹授受天下,不知其授受以憂也。他認為朝廷立有求富貴之路,天下必不治平。蓋求富貴有路,則人無不竭其心思、盡其纔力以圖富貴氣二旦富貴,侈心遂生,求其不為民害亦已善矣,又安望其緻君澤民有裨天下耶?今民各自養,凡可以得生者無不為己,何暇顧廉恥哉今人各有心,民散久矣氣這都是後世求仁之學不明。
《潘子求仁錄輯要》:一部關於仁愛精神與人生智慧的精粹之作 《潘子求仁錄輯要》,這部厚重的典籍,以其深邃的思想和雋永的文筆,為讀者呈現瞭一幅波瀾壯闊的人生畫捲,更是一部探尋仁愛精神、體悟人生真諦的寶貴指南。它並非僅僅是零散的學說匯集,而是一部有機整體,通過輯要的形式,提煉齣潘子關於“仁”的核心思想,並將其融入於對人生百態的深刻洞察之中,引導讀者在紛繁的世界裏,尋覓安身立命的根本。 “仁”:貫穿始終的靈魂 《潘子求仁錄輯要》的核心,無疑是“仁”。潘子對“仁”的理解,絕非空泛的道德說教,而是將其視為一種實踐的智慧,一種貫穿於個體生命和社會交往的根本原則。書中反復強調,“仁”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根本,是區分人與禽獸的關鍵。這種“仁”,並非一種天賦的資質,而是一種後天通過學習、體悟、實踐而達緻的境界。潘子認為,“仁”的根基在於“愛”,愛己及人,愛物及天。這種愛,是一種發自內心的真誠關懷,一種不求迴報的無私奉獻。 在《輯要》中,潘子從多個維度闡釋瞭“仁”的內涵。首先,是對“己”的修養。他認為,一個人要做到“仁”,首先必須剋己,約束自己的私欲,涵養自己的德性。這包括瞭誠實、信守、謙遜、寬厚等一係列品格的養成。隻有當一個人能夠真正地約束自己,纔能真正地容納他人,纔能真正地踐行“仁”。其次,是對“人”的關懷。潘子強調,真正的“仁”,體現在對待他人的態度上。這包括瞭對他人的尊重、理解、同情、扶助。在《輯要》中,隨處可見潘子對弱者、睏者、受苦者的深切同情,以及對他們伸齣援手的呼籲。他認為,助人即是助己,一個社會如果能夠真正做到“仁”,那麼每個人都能從中獲益。再次,是對“物”的珍惜。潘子並非將“仁”僅僅局限於人際關係,他還將“仁”的範疇擴展到對自然的關懷。他提倡節約資源,保護環境,與自然和諧相處。他認為,天地萬物皆有靈性,人作為萬物之靈,更應懷有敬畏之心,善待自然。 《輯要》通過精煉的語言,將潘子關於“仁”的論述,以一種更加易於理解和吸收的方式呈現齣來。它像是一盞明燈,照亮瞭我們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應該遵循的道德方嚮。它鼓勵我們從內心齣發,將“仁”的種子播撒在自己的生命中,並使其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人生智慧:在實踐中求索 《潘子求仁錄輯要》不僅僅是一部關於道德倫理的著作,它更是一部充滿人生智慧的寶典。潘子並非高高在上的說教者,他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分享瞭他在人生道路上的體悟和思考。他將“仁”的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麵麵,指導人們如何在工作、學習、傢庭、社會交往中,活齣“仁”的姿態。 書中,潘子探討瞭許多人生中的普遍難題。例如,關於“知行閤一”。他認為,僅僅知道“仁”是不夠的,關鍵在於實踐。許多人空有道德觀念,卻無法付諸行動,這是人生的一大遺憾。潘子鼓勵讀者,要將道德理念轉化為實際行動,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他提齣的“日省吾身”,正是強調瞭反思和實踐的重要性。又如,關於“睏境與磨難”。潘子並不迴避人生的坎坷和不幸,他認為,磨難是人生的必修課,也是提升德性、堅定信念的契機。他通過講述他人的經曆,或引用古人的教誨,鼓勵人們在逆境中保持樂觀,在失敗中汲取教訓,在痛苦中升華自我。 《輯要》中,潘子對於“名利”的看法也頗為深刻。他認為,過度的追求名利,會讓人迷失自我,偏離“仁”的軌道。他提倡淡泊名利,追求內心的富足和精神的安寜。他認為,真正的價值,不在於外在的物質享受,而在於內心的修養和對他人的貢獻。 此外,書中還涉及瞭許多關於“處世之道”的智慧。潘子強調瞭“守信”、“寬容”、“閤作”的重要性。他認為,一個懂得閤作、懂得寬容的人,更容易在社會上立足,也更容易獲得他人的尊重和喜愛。他提齣的“君子之交淡如水”,並非倡導疏遠,而是強調一種不含功利、真誠友善的交往方式。 《潘子求仁錄輯要》以其樸實無華的語言,將深奧的人生哲理,化作貼近生活的箴言。它不是一本枯燥的理論書籍,而是一本能夠陪伴我們走過人生旅程的良師益友。每一次閱讀,都能從中獲得新的啓示,找到解決人生睏惑的答案。 傳承與發揚:跨越時空的對話 《潘子求仁錄輯要》之所以能夠流傳至今,並被輯要成冊,正是因為它所蘊含的思想,具有永恒的價值。在信息爆炸、節奏飛快的現代社會,人們更容易感到焦慮和迷失。《輯要》的齣現,恰如其時地為我們提供瞭一個迴溯和審視的契機。 通過《輯要》,我們能夠與潘子這位古代的智者進行跨越時空的對話。他的思想,並非束之高閣的古董,而是能夠指導我們當下生活的智慧。輯要的形式,更是將潘子原本可能龐雜的論述,進行梳理和提煉,使其更加精煉,更容易為現代讀者所理解和接受。這是一種對先賢智慧的尊重,更是一種對文化傳承的擔當。 《潘子求仁錄輯要》鼓勵我們,在追逐現代文明成果的同時,不要忘記人性的根本,不要忘記“仁”的重要性。它提醒我們,真正的幸福,並非來自於物質的堆積,而是來自於內心的平和,來自於對他人的關愛,來自於對生命的熱愛。 閱讀《潘子求仁錄輯要》,就如同走進一座精神的殿堂,與古聖先賢對話,汲取他們穿越時空的智慧。它將引導我們反思自己的生命價值,重塑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它不僅僅是一本讀物,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一場關於“仁”的追尋之旅。它告訴我們,無論時代如何變遷,“仁”的價值永遠不會過時,它將永遠是我們安身立命的根本,是我們追求幸福人生的不竭動力。 總之,《潘子求仁錄輯要》是一部集深刻思想、豐富智慧、永恒價值於一體的經典之作。它以“仁”為核心,貫穿人生百態,指導我們如何在紛繁的世界中,活齣真正的自我,活齣有意義的人生。它是一本值得我們反復品讀,並身體力行的傳世之寶。

用戶評價

評分

坦白說,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的“耐讀性”。它不是那種讀完一次就束之高閣的暢銷書,而是值得放在案頭,時常翻閱、對照心境的工具書。每一次重讀,都會因為自身閱曆的增長而産生新的感悟,仿佛每一次翻開,都能從同樣的文字中讀齣不同的深意。這種持續的生命力,正是經典作品的標誌。對於希望在紛繁復雜的現代生活中尋求一份寜靜和內在秩序的人來說,這本書提供瞭一個絕佳的參照係和精神避風港。

評分

我一直對這種匯編類的書籍抱有很高的期待,因為它們往往能以一種更凝練的方式呈現核心思想。這本書顯然在這方麵下瞭不少功夫,內容組織得非常有條理,脈絡清晰。雖然是輯要,但絲毫沒有感覺到內容的刪減或跳躍感,反而有一種“點睛”的效果,把原本可能晦澀難懂的觀點,用更精煉的語言串聯瞭起來。作為讀者,我非常欣賞這種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編纂方式,它極大地提高瞭閱讀效率,讓人能迅速抓住作者的精髓,避免在冗餘的敘述中迷失方嚮。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和排版實在讓人眼前一亮,那種老派的竪排繁體字,仿佛一下子將人帶迴瞭舊時光。紙張的質感也很有講究,摸上去有點粗糲但又不失溫潤,讓人忍不住想多翻閱幾頁。光是捧在手裏,就覺得踏實,有一種沉甸甸的曆史感。尤其是那些繁體字的韻味,每一個筆畫都帶著一種獨特的儀式感,讀起來真的需要慢下來,細細品味。這種設計,不僅僅是復古,更像是一種對閱讀本身的尊重,讓人感到自己正在進行一場嚴肅而莊重的思想之旅。

評分

這本書的選材角度非常獨特,它似乎有意地避開瞭那些耳熟能詳的宏大敘事,轉而深挖瞭一些更具實踐性和個人體悟的論述。閱讀過程中,我不斷地被一些看似不起眼卻極具啓發性的論斷所觸動。它不隻是在陳述理論,更像是在與一位智者進行麵對麵的交流,那種溫和而堅定的引導,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反思自己的處世之道。這種細膩的情感滲透和深刻的內在叩問,是很多泛泛而談的讀物所不具備的,讀完後心靈深處似乎被輕輕撥動瞭一下。

評分

從文學性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語言風格自成一派,典雅而不失力量。雖然是輯錄,但那些精選的段落組閤在一起,形成瞭一種奇妙的節奏感和內在的張力。句子結構錯落有緻,用詞考究,充滿瞭古文的韻味,讀起來朗朗上口,有一種在品嘗陳年美酒般的醇厚感。我甚至會情不自禁地小聲朗讀齣來,感受那些音節在口中迴鏇的美妙,這對於提升個人的語感和錶達能力,都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滋養。

評分

理學現在還有人看嗎,反正我看。

評分

宋王堯臣等作《崇文總目》,每類有序,每書有釋,蓋祖嚮、歆之成規。鄭樵作《通誌?校讎略》,乃極不滿之,謂其文繁無用。清初硃彝尊得《總目》鈔本於天一閣,已無序釋,因為之跋,歸獄於樵。修《四庫全書》時,即用其本著錄。《提要》信硃氏之說,所以罪樵者尤至。雖其考證不免謬誤,然可見編錄書目,均當有解題,乃為盡善也。

評分

本書校點者為安徽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硃茂漢先生,審稿專傢為上海古籍齣版社編審李劍雄先生。

評分

該書主要匯集潘氏生前所撰的一些論文,前有鄭性序,後有有關生平事跡附錄。

評分

中華民國時期 中華書局 · 亞東圖書館 · 大東書局 · 世界書局 · 新青年社 · 人民齣版社 · 上海書店 · 良友圖書印刷公司 · 光華書局 · 北新書局 · 創造社齣版部 · 開明書店 · 現代書局 · 光明書局 · 昆侖書店 · 新生命書局 · 大江書鋪 · 朝花社 · 獨立齣版社 · 華興書局 · 中國科學圖書儀器公司 · 佛學書局 · 兒童書局 · 三閑書屋 · 生活書店 · 正中書局 · 上海雜誌公司 · 中國文化服務社 · 文化生活齣版社 · 新知書店 · 讀書生活齣版社 · 復社 · 海燕書店 · 萬葉書店 · 棠棣齣版社 · 亞光輿地學社 · 上海齣版公司

評分

湊單的。應該還可以。這套書坑深

評分

33條

評分

潘平格,字用微,四庫全書總目作用徵,浙江慈溪人,明末清初思想傢,以講學終身。學問淵博,對程硃、陸王、老莊、佛學都有研究,但均持否定態度。所推崇者,孔孟而已。他說:吾儒之道至孟子而絕,二韆年來,我幸窺見一斑,憂嘆彷徨,惟恐不得其人共明之。

評分

理學叢書,中華書局的,版本很權威。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