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世奇人》发行已逾一百万册,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其中的不少篇章被选入中小学教材,亦有部分地区将其列为中考必读书目。《俗世奇人贰》是作家冯骥才继《俗世奇人》之后的又一部描写天津卫清末民初奇人异士的力作。
《俗世奇人2》是作家冯骥才继《俗世奇人》之后的又一部描写天津卫清末民初奇人异士的力作,它与《俗世奇人》一样,也收录了十八篇短篇小说。但之前的十八个故事,只是作者众多故事里的一小部分,为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清末民初天津卫的各色人物,市井生活,作者在百忙中挤时间写出了这部《俗世奇人贰》。小说里的人物有声有色有脾气有模样,活灵活现,读完小说掩卷之后,你会看到活脱脱一群立在书上的天津卫奇人异士。小说具有浓郁的地域性,鲜明的人物性格、生动有趣的故事耐人寻味,尤其是作者精练、有画面感的语言,准确地为读者勾勒出清末民初天津卫的各色人物。
本书插图还是选用了《醒俗画报》的一些图画,它们虽然与小说故事不相干,但属于同一时代,能真切地反映小说中人物的生活场景,具有很强的生活气息。
冯骥才,男,祖籍浙江宁波,1942年生于天津。初为画家,后登上文坛,以小说、散文和随笔见长。代表作有《俗世奇人》《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神鞭》《三寸金莲》《一百个人的十年》等。作品版本甚多,有英、法、德、俄、意、日、西等十余种文字译本。上世纪末,发起规模浩大的文化遗产与古村落抢救,影响深广。
苏七块
苏大夫本名苏金伞,民国初年在小白楼一带,开所行医,正骨拿环,天津卫挂头牌。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
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颏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赛的乌黑锃亮。张口说话,声音打胸腔出来,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要是当年入班学戏,保准是金少山的冤家对头。他手下动作更是“干净麻利快”,逢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呢?手指一触,隔皮截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贴块膏药,上了夹板,病人回去自好。倘若再来,一准是鞠大躬谢大恩送大匾来了。
人有了能耐,脾气准格色。苏大夫有个格色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搭理。这叫嘛规矩?他就这规矩!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因故得个挨贬的绰号叫做:苏七块。当面称他苏大夫,背后叫他苏七块,谁也不知他的大名苏金散了。
苏大夫好打牌,一日闲着,两位牌友来玩,三缺一,便把街北不远的牙医华大夫请来,凑上一桌。玩得正来神儿,忽然三轮车伕张四闯进来,往门上一靠,右手托着左胳膊肘,脑袋瓜淌汗,脖子周围的小褂湿了一圈,显然摔坏胳膊,疼得够劲。可三轮车伕都是赚一天吃一天,哪拿得出七块银元?他说先欠着苏大夫,过后准还,说话时还哼哟哼哟叫疼。谁料苏大夫听赛没听,照样摸牌看牌算牌打牌,或喜或忧或惊或装作不惊,脑子全在牌桌上。一位牌友看不过去,使手指指门外,苏大夫眼睛仍不离牌。“苏七块”这绰号就表现得斩钉截铁了。
牙医华大夫出名的心善,他推说去撒尿,离开牌桌走到后院,钻出后门,绕到前街,远远把靠在门边的张四悄悄招呼过来,打怀里摸出七块银元给了他。不等张四感激,转身打原道返回,进屋坐回牌桌,若无其事地接着打牌。
过一会儿,张四歪歪扭扭走进屋,把七块银元“哗”地往台子上一码,这下比按铃还快,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挽起袖子,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子上,捏几下骨头,跟手左拉右推,下顶上压。张四抽肩缩颈闭眼龇牙,预备重重挨几下,苏大夫却说:“接上了。”当下便涂上药膏,夹上夹板,还给张四几包活血止疼口服的药面子。张四说他再没钱付药款,苏大夫只说了句:“这药我送了。”便回到牌桌旁。
今儿的牌各有输赢,更是没完没了,直到点灯时分,肚子空得直叫,大家才散。临出门时,苏大夫伸出瘦手,拦住华大夫,留他有事。待那二位牌友走后,他打自己座位前那堆银元里取出七块,往华大夫手心一放。在华大夫惊愕中说道:
“有句话,还得跟您说。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
华大夫把这话带回去,琢磨了三天三夜,到底也没琢磨透苏大夫这话里的深意。但他打心眼儿里钦佩苏大夫这事这理这人。
刷子李
码头上的人,全是硬碰硬。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呆着。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自来唱大戏的,都讲究闯天津码头。天津人迷戏也懂戏,眼刁耳尖,褒贬分明。戏唱得好,下边叫好捧场,像见到皇上,不少名角便打天津唱红唱紫、大红大紫;可要是稀松平常,要哪没哪,戏唱砸了,下边一准起哄喝倒彩,弄不好茶碗摇篮上去;茶叶末子沾满戏袍和胡须上。天下看戏,哪儿也没天津倒好叫得厉害。您别说不好,这一来也就练出不少能人来。各行各业,全有几个本领齐天的活神仙。刻砖刘、泥人张、风筝魏、机器王、刷子李等等。天津人好把这种人的姓,和他们拿手擅长的行当连在一起称呼。叫长了,名字反没人知道。只有这一个绰号,在码头上响和响。
读完这本小说,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对“地域文化”的深度挖掘和呈现。 作者笔下的那个地方,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坐标,它俨然成了一个有生命、有性格的独立角色。 从市井的烟火气到老宅院里的阴影,从当地特有的方言俚语到深入骨髓的处世哲学,无不被描绘得活灵活现,仿佛能闻到那里的气味,听到那里的喧嚣。 这种强烈的地域感赋予了小说一种扎实的力量,使得那些看似荒诞不经的人物行为,都有了文化和环境的合理性支撑。 它不是那种将地域元素简单符号化的处理,而是真正将地域精神内化成了角色的血液。 读这本书的过程,我仿佛进行了一次精神上的“在地体验”,它让我对中国广阔土地上不同文化群体的生存状态有了更具体、更人性化的理解。 这种对本土文化的尊重与再创造,是当代文学中非常宝贵的一笔,它让故事摆脱了普遍性的空泛,拥有了独一无二的灵魂。 这种书,是最好的文化交流媒介,它让远方的故事,变得如此亲切可感。
评分我最近读完的这本小说,简直是现代都市人精神困境的一剂猛药。 故事讲述的几位主人公,他们看似在各自的领域里风生水起,但在精神内核上却呈现出一种令人不安的空虚和迷失。 作者非常犀利地揭示了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人们是如何在无休止的追逐中迷失了本真和方向。 我特别喜欢其中对于“成功学”的反思,它没有直接批判,而是通过角色的挣扎和最终的困境,让读者自己去体会那种“看似拥有了一切,却一无所有”的荒谬感。 语言风格上,它采用了非常现代、甚至略带戏谑的口吻,与传统严肃文学拉开了距离,使得这样一个沉重的主题读起来反而更具穿透力,因为它更贴近我们日常的语境。 特别是书中关于人际关系中那种微妙的算计和虚伪的周旋,描摹得入木三分,让人不得不警醒自己是否也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那个自己曾经鄙视的“俗人”。 这本书不仅是阅读体验,更像是一次深刻的自我拷问,它迫使我停下来审视自己生活的优先级,非常值得推荐给那些在快节奏生活中感到疲惫和迷茫的朋友们。
评分这部作品的叙事结构之复杂和多线索并进的处理方式,简直是文学技巧的展示会。 乍看之下,似乎是几段毫不相关的轶事拼凑而成,但随着阅读深入,你会惊叹于作者如何巧妙地通过一些看似偶然的交集点,将所有人物和事件拧成一股绳,形成一个宏大而又严丝合缝的整体画面。 这种“网状叙事”的处理,极大地拓宽了小说的空间感和历史纵深感,读者需要极大的专注力去梳理其中的脉络。 此外,书中穿插的历史背景资料和民间传说片段,不仅为故事增添了浓郁的地域色彩,更拔高了主题,使得个体命运的悲欢离合,置于更宏大的时代背景下进行审视。 这种对细节的打磨和对整体架构的掌控力,显示出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和长时间的沉淀。 它不是那种让你读完就扔掉的流水账,它要求读者参与到解谜和构建意义的过程中去,每次翻阅都会发现新的联系和被忽略的伏笔,非常考验读者的智力和耐心,但回报是巨大的,那种豁然开朗的阅读快感是无与伦比的。
评分这本书在艺术手法上的创新和大胆尝试,确实让人眼前一亮,它在传统现实主义的基调上,融入了魔幻现实主义的色彩,但这种“奇”却是内生的,它源于生活,又超越了生活。 那些被讲述的“奇事”,它们并非凭空捏造的超自然现象,而是被极度夸张、甚至扭曲的人性在特定环境下的必然爆发。 作者的叙事腔调在这方面把握得极其精准,他用一种极其平静、不带任何惊奇的语气,去陈述那些匪夷所思的事情,反而营造出一种令人心惊肉跳的真实感。 这种“去戏剧化”的处理,反而将故事的张力推到了极致,让读者在理智上知道这可能不合常理,但在情感上却被完全说服,相信这就是人世间可能发生的极端状况。 它挑战了我们对于“正常”的定义,提醒我们,在庸常的表象之下,总潜藏着我们尚未理解的、甚至有点可怕的可能性。 这本书的阅读门槛略高,但对于追求文学深度和创新表达的读者来说,绝对是一次值得深入探索的文本迷宫。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功底实在让人叹为观止,作者的笔触细腻入微,仿佛能将读者直接拉入那个纷繁复杂的时代洪流之中。 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生活的质感和深层的隐喻,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思考:究竟什么是“俗世”中的“奇人”? 这种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力,绝非一般的肤浅描摹可以比拟。 尤其是对那些底层小人物命运的刻画,那种饱含的同情与冷静的审视交织在一起,读起来让人心头一震,既感伤又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清醒。 叙事节奏的把控也极为精妙,时而如山涧流水般平缓舒展,时而又如骤雨突至般紧张激烈,高潮迭起却又绝不拖泥带水,每一次情节的转折都恰到好处地扣动读者的心弦。 我感觉自己仿佛不是在阅读一个故事,而是在亲历一段历史,感受那些平凡外表下蕴藏的惊人力量。 这种文学性的厚重感,让它远超一般的娱乐消遣读物,更像是一面映照社会百态的镜子,值得反复品味,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领悟。 实在是一部不容错过的当代文学佳作,结构之精巧,意境之深远,令人久久不能忘怀。
评分书内容不错
评分好书冯骡才的代表作品
评分颜色,纸质都很好,给予好评。
评分女儿很喜欢。书的质量也很好
评分书很好
评分满意,忘记评价了
评分符合预期
评分不错,很快就收到货了
评分书包装完好!快递负责!到货速度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