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康復評定概述 三、康復評定的層次 康復醫學是研究如何避免障礙以及減輕、改善障礙的醫學,其著眼點在於障礙。康復評定是客觀、準確評定障礙的過程,應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0)對障礙不同層次的分類進行障礙判斷。關於障礙的層次,wHO在不同的時期進行瞭相應的規定。 1980年,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病損、失能和殘障分類》(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Impairment,Disabilities and Handicaps,ICIDH—1)將障礙分為病損、失能和殘障三個層次。①病損:病損是由於疾病、外傷或發育障礙所緻的解剖結構或生理、心理的功能異常,這些異常變化影響組織、器官或係統的正常功能,可以是暫時的,也可以是永久的。②失能:失能是指個體在特定角色中的實際錶現能力與社會的“正常”期望值或標準之間産生瞭明顯差距。根據障礙的程度,失能又分為活動受限和殘疾。活動受限是指個體不能按照多數人的方式完成某種活動或任務。當個體的多個功能受限並且不能承擔(勝任)傢庭、社區、休閑、社會和工作中的角色時,活動受限就轉變為殘疾。③殘障:殘障是各種環境(自然、社會)不利因素所導緻的障礙。ICIDH—l將障礙分為三個層次,病損是生物水平的障礙,失能是個體水平的障礙,殘障是社會水平的障礙。 1996年,WHO對上述分類進行修訂,製訂瞭《國際殘損、活動和參與分類》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Impairment,Activity and Participation,ICIDH一2),200 1年又進一步修訂為《國際功能、殘疾和健康分類》(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ICF)。根據ICF的定義,功能是軀體功能和結構、活動參與的概括性術語,是指個體與其所處的背景性因素之間相互作用的積極方麵。殘疾是損傷、活動受限和參與受限的概括性術語,是指個體與其所處的背景性因素之間相互作用的消極方麵。背景性因素包括個人因素和環境因素,個人因素指性彆、年齡、其他方麵的健康狀況、身體素質、生活方式、習慣、教養、社會背景、教育、職業、行為方式、性格特點、心理品質等,環境因素指社會態度、建築物的特點、法律係統等個人之外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