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與中國:曆史事件的關係研究》中譯稿通過大量中外曆史文獻資料的比較分析與研究,不但介紹瞭西方史學研究中常用的曆史比較法,而且還具體地通過對通往西方的絲綢之路的交通與阻斷的分析,說明瞭古代羅馬帝國與中國之間的時隱時現的不可分割的聯係。關於中國與東羅馬關係的研究,雖然早在19世紀時已由夏德的《中國與羅馬東部》開其端,張星娘在《中西交通史料匯編》中接其後,但它們僅停留在地名、人物和史實的考訂方麵,尚未能將東西方的曆史作一有機的對比聯係,從而找齣它們的相互關係,特彆是漢代對西域的經營對羅馬帝國的影響。
海報:
第一章 愷撒奧古斯都提比略(自公元前74年至公元37年間發生於羅馬帝國東部和歐洲的事件)
觀察與評論(事件之間的相關性;黑海作為聯係東西方的環節;蠻族部落的活動)
第二章 蓋烏斯剋勞狄烏斯尼祿
羅馬和帕西亞(自公元38年至公元70年間發生於羅馬帝國東都和歐洲的事件)
帕西亞和中國(自公元前60年至公元63年間發生於喀什噶爾和帕西亞的事件)
觀察與評論
第三章 韋斯巴薌多密喜安圖拉真
歐洲的戰爭
公元70~107年
婦
中國、帕西亞和羅馬帝國東部(自公元72年至公元107年間發生於喀什噶爾和帕西亞的事件)
觀察與評論
中國、濛古和歐洲(自公元前63年至公元107年間發生於天山地區和中歐發生的事件)
觀察與評論(由維斯圖拉河到黃河之間各民族之間的聯係)
結論
對蠻族入侵問題的一些解釋
曆史事件之間的關係
觀察與評論
附錄
書刊名稱縮略錶
活動時候買的,還沒來得及看
評分除瞭魯迅先生外,康熙嗜書好學、孜孜不倦之精神亦堪稱道。他博覽群書,凡詞章、聲韻、曆算、律呂、自然科學等,無不涉獵,稱最有用之學是“經學史乘”。他認為讀書持以不知為不知態度,重視實踐,“總要講求治道,見諸實行,不徒空談。”晚年自以為治理天下50餘年,尚無大過,均為書籍之賜。
評分該書列舉的大量史實錶明,在羅書帝國的盛衰期,其本土及北境、東境經常遭受蠻族的進攻、騷擾,而這類“侵擾”,以及羅馬帝國主動發起和被動接受的諸多戰爭,又往往直接或者間接地受到中國對西域地方的經營及政局變化的影響,從而在理論上將古代東西方的交往(盡管在當時應屬於較疏鬆、較間接的交往)由簡單的經濟關係上升到復雜的政治關係,使當時的世界形勢展現齣一種全新的畫麵……
評分早就想買瞭,感謝京東
評分早就想買瞭,感謝京東
評分該書列舉的大量史實錶明,在羅書帝國的盛衰期,其本土及北境、東境經常遭受蠻族的進攻、騷擾,而這類“侵擾”,以及羅馬帝國主動發起和被動接受的諸多戰爭,又往往直接或者間接地受到中國對西域地方的經營及政局變化的影響,從而在理論上將古代東西方的交往(盡管在當時應屬於較疏鬆、較間接的交往)由簡單的經濟關係上升到復雜的政治關係,使當時的世界形勢展現齣一種全新的畫麵……
評分羅馬與中國的標題。。其實不好。
評分這本書是一本老書,是德國人夏德在1885年所著的中西交通史的名著,又名《中國與羅馬東部》。夏德用常見的中國史料,考證所謂的“大秦”與中國的關係,指齣大秦即羅馬東部,即敘利亞、埃及和小亞細亞,且以敘利亞為首。這本書在當時激起熱烈爭論,書的後麵也附錄瞭彆人與夏德爭論的文章。考據的過程十分繁瑣復雜,我也無法細看。但書中所提到的中西交通史上的一些具體問題,還是十分有趣的。女兒國、小人國在哪裏呢?古代航行的速率和視距裏是多少呢?本書給齣瞭一種迴答。除此之外,作者還介紹瞭當時嚮中國輸入的主要商品,有琉璃、寶石、紡織品、刺綉品、水羊、蘇和、熏陸、指甲花、蜜香紙,以及其他金銀。其中,尤以琉璃“一定獲得大利”。
評分著名物理學傢楊振寜也是“博讀”的忠實擁護者。他認為,既然知識是互相滲透和擴展的,掌握知識的方法也應該與此相適應。當我們專心學習一門課程或潛心鑽研一個課題時,如果有意識地把智慧的觸角伸嚮鄰近的知識領域,必然彆有一番意境。在那些熟悉的知識鏈條中的一環,則很有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新發現。對於那些相關專業的書籍,如果時間和精力允許,不妨拿來讀一讀,暫弄不懂也沒關係,一些有價值的啓示,也許正産生於半通之中。采用滲透性學習方法,會使我們的視野開闊,思路活躍,大力提高學習的效率。 習慣是一個人如影隨形的伴侶,不同的習慣往往會形成不同的結果。縱觀古今中外名人的閱讀習慣,我們會驚嘆閱讀的方式是如此多樣:一目十行型、水滴石穿型、還有“餓狼”型、“牛嚼”型等等……但無論是哪種方式,他們都去粗存精,將知識的營養吸收最大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