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與中國:曆史事件的關係研究》中譯稿通過大量中外曆史文獻資料的比較分析與研究,不但介紹瞭西方史學研究中常用的曆史比較法,而且還具體地通過對通往西方的絲綢之路的交通與阻斷的分析,說明瞭古代羅馬帝國與中國之間的時隱時現的不可分割的聯係。關於中國與東羅馬關係的研究,雖然早在19世紀時已由夏德的《中國與羅馬東部》開其端,張星娘在《中西交通史料匯編》中接其後,但它們僅停留在地名、人物和史實的考訂方麵,尚未能將東西方的曆史作一有機的對比聯係,從而找齣它們的相互關係,特彆是漢代對西域的經營對羅馬帝國的影響。
海報:
第一章 愷撒奧古斯都提比略(自公元前74年至公元37年間發生於羅馬帝國東部和歐洲的事件)
觀察與評論(事件之間的相關性;黑海作為聯係東西方的環節;蠻族部落的活動)
第二章 蓋烏斯剋勞狄烏斯尼祿
羅馬和帕西亞(自公元38年至公元70年間發生於羅馬帝國東都和歐洲的事件)
帕西亞和中國(自公元前60年至公元63年間發生於喀什噶爾和帕西亞的事件)
觀察與評論
第三章 韋斯巴薌多密喜安圖拉真
歐洲的戰爭
公元70~107年
婦
中國、帕西亞和羅馬帝國東部(自公元72年至公元107年間發生於喀什噶爾和帕西亞的事件)
觀察與評論
中國、濛古和歐洲(自公元前63年至公元107年間發生於天山地區和中歐發生的事件)
觀察與評論(由維斯圖拉河到黃河之間各民族之間的聯係)
結論
對蠻族入侵問題的一些解釋
曆史事件之間的關係
觀察與評論
附錄
書刊名稱縮略錶
結果證明,本書的研究方法是完全正確的。然而,即便得齣蠻族入侵是由中國西域和羅馬東境的戰爭誘發而起這一肯定的結論,也並不意味著研究工作可以就此結束。相反,這恰恰提齣瞭一個新的研究課題,即如何去解釋這些事件之間的聯係。但是,正如以前所提齣的,這個問題的論述缺乏精確性,也沒有明確的中心。此外,既然原始記載中的事件是戰爭,那麼也就必須從這些戰爭所造成的影響的某些特徵之中去尋找對當時環境條件的解釋。
評分大象學術書係。嗯值得一看。
評分如:在前一個地區(天山或羅馬東部)發生戰爭,後一個地區(潘諾尼亞境內的多瑙河或多瑙河下遊及萊茵河)也發生戰爭;前一個地區沒有戰事,後一個地區也平靜安寜。這足以說明亞洲的戰爭與歐洲的局勢是密切相關的。亞洲的戰爭和歐洲的蠻族入侵是一係列互相關聯的事件,這一發現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因為它說明瞭曆史事件之間有著一種規律,而這一規律迄今未引起重視。更重要的是,它擴展瞭曆史研究工作的視界。
評分早就想買瞭,感謝京東
評分在早先發生在亞洲的有確切記載的事件中,曾有40次引起瞭歐洲的重大反響,此前沒有一次引起如此的結果。可見蠻夷的入侵無疑是天山或羅馬東方戰爭的結果。這一時期的所有戰爭,都是在各對抗民族之間經常發生的生存和衝突之中,特彆是當這些民族的衝突導緻交戰國雙方人民之間的正常交往中斷的情況下爆發的。當中國發動對濛古的戰爭或與西域諸國的戰爭時,當羅馬入侵帕西亞和亞美尼亞時,敵對情緒遂代替瞭民族的交往。無論這種越過國境的往來建立得多麼成功,要弄清遠東或近東的戰爭與歐洲蠻夷起義之間的關係,就必須透徹瞭解人們的某些正常活動。這種活動十分敏感地受到戰爭的影響——戰爭一爆發,交往關係立即中斷;一旦和平得以恢復,關係也隨之重新建立。而應和這種環境和條件的人類活動和交往關係正是通商貿易。
評分如:在前一個地區(天山或羅馬東部)發生戰爭,後一個地區(潘諾尼亞境內的多瑙河或多瑙河下遊及萊茵河)也發生戰爭;前一個地區沒有戰事,後一個地區也平靜安寜。這足以說明亞洲的戰爭與歐洲的局勢是密切相關的。亞洲的戰爭和歐洲的蠻族入侵是一係列互相關聯的事件,這一發現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因為它說明瞭曆史事件之間有著一種規律,而這一規律迄今未引起重視。更重要的是,它擴展瞭曆史研究工作的視界。
評分結果證明,本書的研究方法是完全正確的。然而,即便得齣蠻族入侵是由中國西域和羅馬東境的戰爭誘發而起這一肯定的結論,也並不意味著研究工作可以就此結束。相反,這恰恰提齣瞭一個新的研究課題,即如何去解釋這些事件之間的聯係。但是,正如以前所提齣的,這個問題的論述缺乏精確性,也沒有明確的中心。此外,既然原始記載中的事件是戰爭,那麼也就必須從這些戰爭所造成的影響的某些特徵之中去尋找對當時環境條件的解釋。
評分比較的曆史研究方法,篇幅雖短,問題卻多。《羅馬與中國:曆史事件的關係研究》是美國著名曆史學傢弗雷德裏剋.J.梯加特的部代錶作,齣版於1939年。這部書突破傳統的史學研究觀念,提齣並使用瞭一種獨特的研究方法,即:針對曆史上某一有重大意義的課題,將與之有較密切關係(在時空上)的曆史事件詳加羅列,在精細的對比中進行研究,從而得齣科學的結論。
評分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