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精神:百年哈佛教给年轻人的16堂课

哈佛精神:百年哈佛教给年轻人的16堂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杨立军 译
图书标签:
  • 哈佛大学
  • 精神成长
  • 佛教
  • 人生智慧
  • 青年
  • 自我提升
  • 心灵
  • 哲学
  • 宗教
  • 冥想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学林出版社
ISBN:9787806689875
版次:1
商品编码:10239080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5-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24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哈佛精神:百年哈佛教给年轻人的16堂课》让你感悟百年哈佛的人生哲学,品渊源流长的文化精髓,聆听哈佛名人的十六堂课,做出类拔萃的社会精英。

内容简介

  “先有哈佛,后有美国。”建于1636年的哈佛大学,独领风骚三百多年,是世界各国莘莘学子神往的圣殿。
  迄今为止,哈佛大学培养了无数著名政治家、科学家、学者和作家等社会精英。在哈佛,每年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著名人士,包括国家总统、著名学者、艺术名流和企业家等来举办讲座,让人充分领略哈佛人的思想魅力。哈佛学者云集,人才辈出,教与学相辅而行,是实至名归的世界超一流的高等学府。
  哈佛学子的成功,正是哈佛人生哲学教育的硕果、素质教育的结晶。哈佛教育的一大核心理念,就是让每个学生都学会创造自己的卓越人生。
  《哈佛精神——百年哈佛教给年轻人的16堂课》甄选了哈佛教育理念、课程指导书中的思想精髓,众多哈佛校长、教授和著名哈佛学子的经验之谈,名人寻常而又非凡的成功经历等,提炼并归纳了16种核心理念,形象而深刻地展现了哈佛精神的魅力。
  《哈佛精神》让你站在名人的肩膀上,开拓你的视野,发掘你的潜能,提升你的思想境界;教你学会把握生命轨迹,正确对待挫折和机遇,拨正人生的航向,创造卓越的人生。

精彩书评

  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
  ——哈佛校训、威廉姆斯-艾米思(Williams Ames)的名言
  自信地朝你想的方向前进!过你想过的生活。随着自信的激励,人生的
  法则也会变得简单,孤独将不再孤独,贫穷将不再贫穷,脆弱将不再脆弱。
  ——哈佛学生 美国作家 亨利·梭罗
  普通人成功并非靠天赋,而是靠把寻常的天资发展到不同寻常的高度。
  ——哈佛学生 美国第26届总统 西奥多·罗斯福

目录

序言/1
第1课 坚持真理
假苹果的香味/3
酒吧老板与基辛格/4
一只狗被称作猫/6
浮在石油上的城市/8
即使你是修车女工……/9
自信的支柱/11
第2课 克服困难
钢琴课 /15
高斯的正17边形/17
过桥的启示/19
没有人会踢一只死狗/21
拿破仑最后的失败/23
让心先跳过横杆/25
脱掉你的外套/27
第3课 力求创新
点滴就是大海/31
吉尼斯纪录的诞生/33
简单的建议/35
从9美元到30万美元/36
柯特大饭店的电梯/37
谁能让鸡蛋站立/39
淘金和卖水/41
第4课 实现理想
爱迪生的故事/45
穷只是因为胸无大志/48
1849次拒绝/50
荡起的铁球/52
当一块石头有了愿望/54
假如真的希望飞翔/56
没有第二次选择/58
让心灵先到达那个地方/60
第5课 把握机遇
1000美元可以做什么/65
从来没有成熟的时机/67
迪斯尼的老鼠/69
黄金距离三英寸/71
牧童杰福斯/73
问题与机会/75
石头的价值/76
千万富翁的秘密/77
第6课 善于思索
猫为什么喜欢阳光/83
女人的需要/84
棋盘上的麦粒/87
藏在书中的遗嘱/89
天才经营者/91
学会思考/93
一道受用终身的测试题/95
由裙子想开去/97
第7课 勤奋努力
成功的第一步/101
垒砖头的孩子/103
上帝的回答/105
两棵树/106
生命的账单/107
第8课 诚实守信
两个分苹果的故事/111
诚实使你成功/113
我打碎了一扇玻璃窗/115
35个紧急电话/117
不让一袋棉花丢失/119
第9课 充满勇气
当火车开走之后/123
“韦博图山”的由来/125
“一步”的勇气/127
穷人最缺什么?/129
一剑砍断的罗马结/131
再试一次就是奇迹/133
第1O课 帮助他人
爱的循环/‘137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139
请求帮助/141
学会分担/143
一把椅子的问候/145
最快乐的人生/147
第11课 积极进取
仅有的两次成功/151
《泰晤士报 的发展/153
爱因斯坦的悔悟/155
“不可能的”客户/157
海底电缆/159
决不拖延/162
跳蚤实验/164
第12课 团队合作
搬岩石的小男孩/169
受到诅咒的七个小矮人/171
天堂和地狱/175
野雁的合作/176
鱼和鱼竿/178
第13课 领导他人
福特公司的故事/183
爆炸之后/184
三名员工/186
起死回生的丹迪二厂/187
永远都坐前排/189
这一个是狮子/191
第14课 赞赏他人
将军的鼓励/195
先审视自己/197
颜色最丰富的画/198
改变人一生的赞美/199
巧妙的批评/201
南风和北风/202
第15课 激励他人
父亲和小树/205
20美元的价值/207
我没有鞋,他却没有脚/209
伊尔·布拉格的发现/211
找到自己就找到了世界/213
第16课 热情执著
5:30的演出/217
乐观者无畏/219
把帽子扔过栅栏/220
永不放弃/222
一束玫瑰促成的推销/223

精彩书摘

  假苹果的香味
  苏格拉底的学生,曾向他请教怎样才能获得真理。苏格拉底用手指捏着
  一个苹果,慢慢地,从每个同学的座位旁边走过,一边走一边说:“请大家
  集中精力,注意品味空气中的味道。”然后,他走回到讲台上,把苹果举起
  来,左右晃了晃,问:“哪位同学闻到了苹果的味道?”有一位学生举手回
  答说:“我闻到了,是香味儿!”苏格拉底再次走下讲台,举着苹果,从学
  生的座位旁边走过,一边走一边叮嘱:“你们务必集中精力,仔细嗅一下空
  气中的气味。”
  稍停,苏格拉底第三次走到学生中间,让每位学生都嗅一下苹果。这一
  次,除了一位学生外,其他学生都举起了手。那位没举手的学生,突然左右
  看了看,也慌忙举起了手。苏格拉底脸上的笑容不见了,他举起苹果,缓缓
  地说:“非常遗憾,这是一个假苹果,什么味道也没有。”
  哈佛哲语
  一个人发现真理很难;在发现真理之后坚持真理更难,尤其在他人不能
  够认同的情况下;而一个人要否决谬误则最难,特别在他人都相信那谬误是
  真理的时候。哈佛长年来形成了一种学术标准,对真理的认真探索无疑是这
  一标准的核心价值。
  人,要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不要人云亦云,盲从和谬误不会带来幸福,
  只有坚持真理才能帮助一个人在其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好更远。

前言/序言


《哈佛精神:百年哈佛教给年轻人的16堂课》是一部旨在为当代年轻人提供人生指引和价值启迪的读物。本书并非一本冰冷的学术专著,也不是一篇空泛的说教文章,而是以一种亲切而深刻的方式,萃取了哈佛大学百年积淀的智慧精华,并将其转化为16堂生动、实用的课程。这些课程触及了年轻人成长过程中最关切的核心问题,从内在修养到外在实践,从个人发展到社会责任,几乎涵盖了年轻人踏入社会、开启人生新篇章所必须具备的关键素质和思维方式。 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并没有直接罗列哈佛的校史、辉煌的成就或是著名的校友名单,而是聚焦于“精神”二字。这份“哈佛精神”,并非某种固定的教条,而是经过一代代学子、师长共同塑造和传承的,一种不断追求卓越、勇于探索未知、敢于挑战权威、并始终怀揣人文关怀的内在驱动力。它是一种价值体系,一种行为准则,更是一种看待世界、理解人生、实现自我的独特视角。 书中精心挑选的16堂课,每一堂都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折射出哈佛教育的核心理念。这些课程紧密围绕着“年轻人”这一特定读者群体展开,深刻理解他们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面对着学业、职业、情感、社会适应等多重挑战。因此,本书的讲解方式力求深入浅出,贴近生活,让年轻人能够产生共鸣,并将书中的智慧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例如,在关于“独立思考”的章节中,本书可能不会直接引用某个哲学家的晦涩理论,而是通过讲述一些哈佛学子如何在学术研究中,不盲从权威,敢于提出质疑,最终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故事来阐释。这种叙事方式,能够让年轻读者更直观地理解独立思考的价值和方法,体会到批判性思维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同样,在探讨“终身学习”时,本书也不会停留在“活到老,学到老”的口号上,而是会通过哈佛毕业生如何在毕业后,依然保持旺盛的求知欲,不断更新知识,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最终实现人生不断跃升的案例,来揭示持续学习的内在动力和实际效益。这会让年轻人明白,学习并非只局限于校园,而是贯穿人生的一个永恒主题。 书中对“领导力”的阐释,可能也不会仅仅停留在“成为管理者”的层面,而是会从更广阔的视角,强调即使在团队中扮演非领导角色,个体也应具备主动承担责任、激发团队潜能、影响他人的能力。通过对不同情境下领导力表现的描绘,引导年轻读者认识到,真正的领导力源于责任感、同理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职位。 关于“面对失败”的课程,本书同样会采取一种积极的、建设性的态度。它会讲述哈佛学子在经历挫折、项目失败甚至学术上的不成功后,是如何从中汲取教训,调整心态,重新出发,并将失败转化为宝贵经验的。这种视角能够帮助年轻读者建立起健康的挫败观,理解失败是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关键在于如何从中学习和成长。 此外,本书对“沟通的艺术”、“团队协作的智慧”、“批判性思维的养成”、“人文素养的熏陶”、“追求卓越的精神”、“责任与担当的履行”、“情商的修炼”、“全球视野的拓展”、“创新能力的激发”、“道德的坚守”、“人生目标的设定”、“自我认知的深化”、“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以及“保持热情的源泉”等议题的探讨,都将围绕着“哈佛精神”这一主线,以具体、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为年轻读者提供一套完整的成长蓝图。 本书的语言风格可能会力求朴实而富有力量,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术语,而是用年轻人能够理解和接受的语言,去传达那些深刻的道理。同时,书中穿插的许多故事和人物,都将是鲜活的、可感知的,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仿佛置身于哈佛的校园,与那些杰出的心灵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总而言之,《哈佛精神:百年哈佛教给年轻人的16堂课》是一本充满智慧、力量与启迪的书籍。它并非要将年轻人塑造成下一个“哈佛制造”,而是希望通过分享哈佛大学在百年办学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精神气质和育人理念,帮助年轻一代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潜能,掌握方法,从而在人生的道路上,以更成熟、更睿智、更具担当的姿态,迎接挑战,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它是一本关于成长、关于梦想、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更优秀、更有价值的个体的实用指南,无论读者是否是哈佛的学子,都能从中受益匪浅。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向来对那些关于成功学的书籍持保留态度,总觉得它们过于模式化,难以复制。但这本书却给了我截然不同的感受。它没有贩卖焦虑,也没有夸大成功的概率,而是着重于探讨支撑起一个伟大教育机构的那些基石性的理念和方法。我尤其对其中关于“精英意识”的讨论印象深刻。书中并没有将“精英”简单地理解为拥有优越的社会地位或财富,而是强调了精英应有的责任感、使命感以及对社会进步的贡献。这让我开始反思,作为个体,我们应该如何培养这种“主人翁”的精神,如何在自己的领域内追求卓越,同时又不忘回馈社会。书中关于“学术自由”的论述也让我受益匪浅,它让我明白,真正的学术殿堂,应该是一个鼓励不同声音、尊重多元观点、并且能够容忍试错的地方。这种氛围的营造,离不开学校的管理者的智慧,也离不开教授们的以身作则。我还在书里发现了一些关于“时间管理”的有趣观点,它们不像我们平时听到的那样,只是教你列清单、划重点,而是更侧重于如何有效地利用时间去学习、去思考、去创造,而非仅仅是“打发”时间。整本书的逻辑非常清晰,案例也很有代表性,让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哈佛的校园,亲身感受着那份浓厚的学术氛围。

评分

从这本书里,我看到了一种更加成熟和深刻的教育观。它不是将教育视为一个简单的灌输过程,而是一个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引导过程。我尤其被书中关于“失败的价值”的论述所打动。它告诉我们,失败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如何从失败中学习、成长,并且将经验转化为前进的动力。这与我过去对失败的恐惧截然不同,让我意识到,敢于尝试、勇于挑战,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财富。书中关于“终身学习”的探讨,也让我重新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它不仅仅是为了获得学位或晋升,更是为了不断拓展自己的认知边界,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我从中学习到了如何保持对知识的好奇心,如何主动寻求学习的机会,以及如何将学习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关于“全球视野”的章节,更是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广阔的世界。它鼓励我们跳出自身的局限,去理解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思想,并从中汲取养分。这不仅仅是为了提升国际竞争力,更是为了成为一个更具同理心和包容性的地球公民。这本书的文字流畅自然,思想深邃,读完后让人感觉思绪万千,受益匪浅。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触动,在于它所展现的“精神内核”。它没有讲太多具体的技巧,而是侧重于那些能够支撑起一个人长远发展和深刻影响力的品质。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正直与诚信”的讨论。它强调,真正的成功,建立在坚实的道德基础之上。这让我意识到,在追求个人目标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丢失最根本的品格。书中对于“坚韧不拔”的刻画,也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它描述了那些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实现人生价值的哈佛学子,让我明白,成功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我还对书中关于“社会责任感”的探讨印象深刻。它不仅仅停留在口号上,而是通过具体的案例,展示了哈佛学子如何将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运用到解决现实社会问题上,为人类的福祉做出贡献。这让我开始思考,作为个体,我们应该如何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如何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世界。整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引人入胜,故事性很强,读起来既有启发性,又充满感染力,让我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有了更深的理解。

评分

这本书真是让我眼前一亮,它并没有像我之前读过的许多励志书籍那样,只停留在空泛的口号和鸡汤式的鼓励。相反,它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哈佛大学之所以能成为世界顶尖学府的深层原因。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批判性思维”的论述,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告诉你“要学会思考”,而是通过生动的案例,展示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辨别信息的真伪,如何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以及如何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这不仅仅是学术研究需要的能力,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更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书中的“教授的智慧”部分,也让我对教育的本质有了更深的理解。它让我意识到,好的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对他们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激发,以及对他们独立探索精神的培养。读完这一部分,我仿佛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学习方式,也对未来教育的模式有了更多的思考。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非常吸引人,不是那种枯燥的说教,而是充满了人文关怀和洞察力,读起来就像在和一位博学的朋友聊天,不知不觉中就收获了很多启发。

评分

这是一本能够引发深度思考的书籍,它并没有直接给出“如何成功”的答案,而是引导你去探索成功的“可能性”和“必然性”。我特别欣赏书中对“合作精神”的解读。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团队协作,更是一种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共同成长的过程。书中提到,哈佛之所以能够汇聚全球最顶尖的人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提供了一个能够激发个体潜能、同时又能促进合作的平台。这种“1+1>2”的效应,是如何在学术研究和个人成长中实现的,书中给出了很多值得玩味的解读。此外,关于“领导力”的篇章也让我眼前一亮。它并没有局限于传统的权力结构,而是探讨了如何通过愿景的塑造、榜样的力量以及对团队成员的赋能,来激发集体的智慧和创造力。我从中学习到了很多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更有效率的领导者,也明白了领导力的核心在于服务和启发。书中的“人文素养”部分,更是点出了一个常被忽视的重点:技术和知识固然重要,但真正能够让一个人脱颖而出的,是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广阔的视野。这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对“全人教育”的理解,也认识到,在追求专业技能的同时,我们不能忘记培养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哲学思考能力和历史洞察力。

评分

图书很好是正版,价格也公道。

评分

还不错吧~还不错啊~~~

评分

很不错的一本书,重新又买了一本送朋友

评分

没想到是这么精彩的一本书。我花了两天来读,真让人手不释卷。看到梵高自尽,酸楚的泪水也汨汨而出。尽管我非常爱他,但是我依然不知道,他是那么的纯洁,伟大。世人对他的误解至深,伤害至深。而且让我没有想到的是,他居然出身于那样的阶层,可以说他是另一个“月亮与六便士”的主角。如果沿着他既有的人生轨迹走下去,他未尝不可以像他的弟弟一样,做一个体面的画商。  他生来便是要做艺术家的。他的生活里容不下虚伪,无情。他是那么的炽热,坦白,他爱的那样赤诚,毫无保留。他是用自己的生命在画,因此,当他不能再创作,他的生命便也没有了太大的意义。像大多数天才一样,他奉献给世界的,是不分阶层的博爱和用生命画出的瑰宝;而世界回应他的,却是无尽的挫折,饥饿,疾病,困顿,误解,侮辱,伤害。。。  我几乎可以说,他是属于“人民”的。他始终关怀着世上受着疾苦的大众,他从来没有等级的观念。他描绘农民,工人,最普通的劳动者,“吃土豆的人”。他的播种者的脚步,是那样的坚定有力,大步的在璀璨的麦田里迈步。   而且,他也是非常“精神”的。他的生活里有京东,但是他并不是和别的画家一样,纯粹到京东那里找乐子,满足肉欲。他尊重她们,甚至愿意娶一个年老色衰的京东为妻。讽刺的是,他有那么多的爱,却无法得到世人的回应,给了他些许温情的,竟然是那个被世人同样唾弃的女子。他的有些举动,的确是神圣的,悲悯的,难怪他被矿山上的人称为“基督在世”。在那里,人们不会觉得他疯狂,因为他们知道他爱他们,他为了能让他们好过一点,已经奉献了几乎所有能够奉献的。  让人感动的,是他和提奥之前的兄弟之情。没有提奥的资助和理解,也就不可能有他的成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兄弟两人就是一体的。没有提奥在背景里默默做着根系,就不可能有他盛放的艺术之花。提奥无条件的支持他,几乎从来没有拒绝过他的请求,总在关键时刻赶到他的身边,为他偿还负债,把他从贫病之中拯救回来。他们之间频繁的通信,已经让这两个灵魂紧紧的结合在了一起。提奥虽然在巴黎过着体面的画商的生活,却无时不刻的关注着他的进展和动态。他在心灵上所有的跌宕起伏,都通过书信让提奥感同身受。是提奥早早看出他身上埋藏的巨大潜力,是提奥细心珍藏了那700多封通信,是提奥把他的习作和画作按时间小心的编排好。所以后人得以完整的追溯梵高的心路历程,能够离这个伟大的灵魂更近一些。生前,只卖出了一副画,价值四百法郎。但我不能说他是不幸的。比起世上的大多数人来说,他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并且做到了极致。即使他后来长寿,能看到自己的画作价钱越来越高,我想,他也会是漠不关心的。他从未因为市场的口味而作画,他也从未为那些脑满肠肥的人作画。虽然,卖画这件事一直在困扰着他,但他的祈求也不过是卖出的画,能够让他自立,不必依赖提奥的资助而生活。对他来说,创造是最重要的。如果什么都不能说,那么他宁肯沉默。如果不能够再创作,那么他宁肯死亡。     我之前不知道的是,他的父母两家都有不少出众的亲戚,他的姓氏在当时荷兰的艺术界鼎鼎有名。可以说他父母这一支是相对比较平淡的。然而,今日只有文森特让梵高这个名字不朽。就像书中说的,他活着,他的爱,他的才华,透过那些灿然的画活着。不管这些画今天值多少钱,它们终究不是某个人的私藏,而能被我这样的普罗大众看到。他的精神,他的爱,他的热望透过那些画震撼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他淋漓尽致的来过这个世界,他的生命虽然短暂,却熊熊燃烧过。他终于成就了自己,也为这个世界留下了无与伦比的精神财富。

评分

终于买回来了。一直想看的一本书!

评分

新华书店找不到,孩子喜欢看

评分

很好的故事,很深刻的启示

评分

读了第一篇故事 不错,下面还有解释

评分

买书一直在京东。希望儿子看了能有所收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