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乾
评分一提起萧乾,根据现有语文教科书上的介绍,马上会想到他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作家和翻译家,其实他还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二战记者。1910年,萧乾出生在北京一个贫民区里,他是蒙古族人。少年时代的萧乾生活十分贫苦,他不仅没有玩具,没有书读,甚至连起码的温饱都没有着落。13岁的他就成了孤儿。在亲友的资助下,萧乾一边读书,一边在学校开设的工厂里劳动。他在地毯房当过学徒,在羊奶厂做过杂活,这样断断续续地一直念到中学毕业。1928年,18岁的萧乾到中国南方的一所中学里担任教师,一年后,他以教书所得的积蓄为学费,回到北京,考入当时最有名的大学燕京大学,不久又转入辅仁大学。他先学英国文学,后改学新闻专业,美国的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就曾经作过他的老师。
评分1945年赴美国旧金山采访联合国成立大会、波茨坦会议和纽伦堡对纳粹战犯的审判。1946年回国继续在《大公报》工作,兼任复旦大学英文系和新闻系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人民中国》(英文版)副主编,《译文》杂志编辑部副主任,《人民日报》文艺版顾问,《文艺报》副总编等职,1954年参加第一次全国文代会筹备工作。1961年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1979年起,历任中国作协理事,中央文史馆馆长,全国政协委员、常委,民盟中央常委等职。[2]1980年,发表又一篇文学回忆录《一本褪色的相册》。1989年,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1990年8月,与文洁若开始翻译《尤利西斯》,历时四年。
评分一直想买的书,10册精装硬纸盒包装,有塑封,无损坏,有的书页纸质稍黄。很满意
评分情。用读书来为自己放松你的心情也是一种十分明智的方法。 读书能陶冶人的情操
评分荔。蒙古族,现代著名作家,记者,文学翻译家。祖籍黑龙江省兴安岭地区,生于北京。1926年在北京崇实中学学习,参加共青团,任崇实中学学生会主席兼校刊编辑。1930年考入辅仁大学英文系学习,1931年任英文周刊《中国简报》(China in Brief)文艺版主编,翻译和介绍中国文学作品。后转入燕京大学新闻系学习,1935年毕业。
评分答礼,颇有风度。多读书,可以让你多增加一些课外的知识。培根先生说过:“知识
评分萧乾是作为著名作家和杰出记者闻名于世的。他的许多优秀的文学、新闻作品,早已广为流传,脍炙人口,在中国文学史和新闻史上都占有一席之地。然而,这些只是萧乾毕生从事的文学活动和全部文化生涯的一部分。作为一名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和杰出的文学翻译家,萧乾翻译的文学、新闻作品更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国内外影响、感染、教育了整整几代人。可以说,萧乾在文学翻译上的成就是巨大的,他为中外文化交流和中国文学翻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而重要的贡献。这一点,是有目共睹和毋庸置疑的。
评分的书卷气;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写文章就才思敏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