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元年。自那一年开始,中国已经走过了波澜壮阔的30年。这是伟大的30年,是改变中国的30年,是震惊世界的30年,也是哲学社会科学蓬勃发展的30年。
在哲学社会科学这30年的辉煌成就里,浸透着为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奠基的老一辈专家呕心沥血的求索,也镌刻着寻着他们足迹的后来者追求真理的步伐。“学之大者,国之重器”。我们有责任将这些“大者”潜心研究的成果,重新编辑出版以飨读者。为此,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将这一套《北京社科名家文库》奉献给读者。她以自选集的体例形式,每年推出一批,争取在几年内达到百种以上。《北京社科名家文库》将系统展示当代哲学社会科学名家学者30年来的学思精华,展示他们的学术探索历程和风采。同时,为使这套《北京社科名家文库》更加丰富,编委会决定在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已出版的《当代著名学者自选集》中挑选符合体例的图书10种,编辑成《北京社科名家文库·纪念辑》,这将更完整地反映北京学人在学术风范和学术使命上的历史延续。
我们相信,《北京社科名家文库》将能够成为具有文化传承价值的经典性大型出版工程,成为集中展示首都哲学社会科学重要成果的一个窗口。由于我们水平所限,定有不足之处,希望读者和同仁给予批评指正。
内容简介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为弘扬中华文化,传播优秀学术成果,要给我出一本学术论著自选集。我感到很惶恐。虽然六十年来写了一些东西,是否堪称优秀二字,殊无自信。但是,从文化学术的发展来看,这些论著多少代表一个时期一些方面的成就,在历史上留下若干痕迹,可为以后研究我国20世纪文化学术的人提供点滴资料。在这个意义上,我答应了选印这本集子。
从内容看,这本自选集是比较杂的。它涉及魏晋南北朝史、佛教史、敦煌学、日本史、中日文化交流史等几个方面。这要从我的个人兴趣、早年训练和四十年来所接受的任务来说明。
作者简介
周一良,(1913-2001),安徽东至人,生于山东青岛。著名历史学家。1930年入燕京大学国文专修科,1931年入辅仁大学历史系,1932年转入燕京大学历史系,1935年毕业。1944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同年起至1946年任哈佛大学口中语教员。1946年回国,任燕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1947年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1949年转任历史系教授。1952年院系调整,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先后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主任、亚洲史(后改为亚非史)教研室主任、历史系副主任、主任。曾任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日本史学会名誉会长,中华日本学会副会长,北京中日文化交流史研究会会长等职。魏晋南北朝史是周一良用功颇深收获良多的研究领域,在很多方面开风气之先,成为魏晋南北朝史领域公认的大家。
目录
第1版自序
自传
魏晋兵制上的一个问题
乞活考——西晋东晋间流民史之一页
《世说新语》和作者刘义庆身世的考察
《世说新语》札记
《南齐书·丘灵鞠传》试释兼论南朝文武官位及清浊
论梁武帝及其时代
南朝境内之各种人及政府对待之政策
从北魏几郡的户口变化看三长制的作用
领民酋长与六州都督
论宇文周之种族
魏收之史学
魏晋南北朝史学发展的特点
魏晋南北朝史学著作的几个问题
略论南朝北朝史学之异同
魏晋南北朝史学与王朝禅代
魏晋南北朝史札记(九条)
魏晋南北朝词语小记
《牟子理惑论》时代考
能仁与仁祠
汉译马鸣《佛所行赞》的名称和译者
论佛典翻译文学
中国的梵文研究
敦煌写本书仪考(之二)
“赐无畏”及其他(增订稿)——读《敦煌变文集》札记
说宛
新井白石论
关于明治维新的几个问题
对中外文化交流史的几点看法
唐代中日文化交流中的选择问题
中日文化的异与同
从中秋节看中日文化交流
日本推理小说与清朝考据之学——一种文化比较
新井白石——中日文化交流的身体力行者
罗卧云——中日文化关系史上不应遗忘的人物
读《吴虞集》后所想到的
我的《我的前半生》
周一良著作目录
精彩书摘
魏晋兵制上的一个问题
清代钱仪吉排比贯串晋书里关于兵制的材料,作《补晋兵志》。也许因为体裁的关系,有些材料只是笼统地抄下来,不曾仔细考察,所以读后印象依然模糊不清。又有些问题势必追溯到曹魏时代的情形,来龙去脉才能清楚,而钱氏也未能做到。这篇文章就是想讨论钱氏征引了材料而未加分析的曹魏西晋兵制上的一个问题。
日本滨口重国氏有《后汉末曹操时代之兵民分离》(一九四○年东京东方学报第一一册之一)和“两晋南朝的兵户及其身份”(一九四一年史学杂志第五二编第三号)两文,讨论曹魏时代自成户籍不属郡县的兵户以及两晋南朝沿袭此制的状况。何兹全先生在他的《魏晋南朝的兵制》(一九四七年历史语言所集刊一六本)文中,有“世兵制”一节,所论尤为详赡。但在兵制的运用方面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晋书》四六刘颂传:
前言/序言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为弘扬中华文化,传播优秀学术成果,要给我出一本学术论著自选集。我感到很惶恐。虽然六十年来写了一些东西,是否堪称优秀二字,殊无自信。但是,从文化学术的发展来看,这些论著多少代表一个时期一些方面的成就,在历史上留下若干痕迹,可为以后研究我国20世纪文化学术的人提供点滴资料。在这个意义上,我答应了选印这本集子。
从内容看,这本自选集是比较杂的。它涉及魏晋南北朝史、佛教史、敦煌学、日本史、中日文化交流史等几个方面。这要从我的个人兴趣、早年训练和四十年来所接受的任务来说明。
我在私塾读书十年,受益最深的塾师是二十四岁来我家的张曾敫之子张潞雪先生。我从他学写古文,接触清儒朴学,在考据方面有所熏染。同时也在家塾学了日文和英文。日文教师是京都帝大国文学科毕业、清末来保定任教习而留在中国的牧野田彦松先生。我在北京先后读过燕京大学国文专修科(一年)和辅仁(一年)、燕京(本科三年、研究院一年)两校的历史系。在燕京受邓之诚先生和洪煨莲先生影响较深。魏晋南北朝史的兴趣是由邓先生断代史课培养的,而洪先生的两门(初级与高级)史学方法课给了我治史的严格训练。
周一良自选集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周一良自选集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
评分
☆☆☆☆☆
这个领域的著述有《东学党——朝鲜的反封建反帝斗争》、《日本明治维新前后的农民运动》、《关于明治维新的几个问题》和高校教材《亚洲各国古代史》。50、60年代撰写中国与朝鲜等亚洲国家关系史文章多篇,对发展中国和亚洲各国友好关系起了积极作用;对中日文化关系史上的问题,以及两国文化的异同及其原因也有深入探讨。80年代主编了《中外文化交流史》,首次提出狭义、广义和深义文化的论点,使文化问题的讨论达到了新的高度。周一良曾多次到亚洲、非洲、欧洲国家及美国讲学和进行学术文化交流。周一良通晓数种外语,甚笃汉学,学贯中西。30、40年代在魏晋南北朝史领域用功颇深,50年代以后由于任务多歧,研究涉及诸多方面,70年代末以后重理旧业,为推进和深入魏晋南北朝史的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评分
☆☆☆☆☆
论著已结集者有《魏晋南北朝史论集》(1963)及《魏晋南北朝史札记》(1985)。《论集》包括关于这一时期的社会、政治、民族、典制、史学等方面问题的论述,《札记》则重在诠释史料。两书皆立论严谨,富于创见,往往从对具体问题的精当考辨中揭示出重要的历史问题,并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因而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推重,如《乞活考》等文每为有关论著所援引。
评分
☆☆☆☆☆
这个领域的著述有《东学党——朝鲜的反封建反帝斗争》、《日本明治维新前后的农民运动》、《关于明治维新的几个问题》和高校教材《亚洲各国古代史》。50、60年代撰写中国与朝鲜等亚洲国家关系史文章多篇,对发展中国和亚洲各国友好关系起了积极作用;对中日文化关系史上的问题,以及两国文化的异同及其原因也有深入探讨。80年代主编了《中外文化交流史》,首次提出狭义、广义和深义文化的论点,使文化问题的讨论达到了新的高度。周一良曾多次到亚洲、非洲、欧洲国家及美国讲学和进行学术文化交流。周一良通晓数种外语,甚笃汉学,学贯中西。30、40年代在魏晋南北朝史领域用功颇深,50年代以后由于任务多歧,研究涉及诸多方面,70年代末以后重理旧业,为推进和深入魏晋南北朝史的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评分
☆☆☆☆☆
这个领域的著述有《东学党——朝鲜的反封建反帝斗争》、《日本明治维新前后的农民运动》、《关于明治维新的几个问题》和高校教材《亚洲各国古代史》。50、60年代撰写中国与朝鲜等亚洲国家关系史文章多篇,对发展中国和亚洲各国友好关系起了积极作用;对中日文化关系史上的问题,以及两国文化的异同及其原因也有深入探讨。80年代主编了《中外文化交流史》,首次提出狭义、广义和深义文化的论点,使文化问题的讨论达到了新的高度。周一良曾多次到亚洲、非洲、欧洲国家及美国讲学和进行学术文化交流。周一良通晓数种外语,甚笃汉学,学贯中西。30、40年代在魏晋南北朝史领域用功颇深,50年代以后由于任务多歧,研究涉及诸多方面,70年代末以后重理旧业,为推进和深入魏晋南北朝史的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评分
☆☆☆☆☆
论著简介
评分
☆☆☆☆☆
周先生是此方面的专家,且博览群书,故先生的著作值得一读。先生在1949之后积极参与各类改造及运动,以至后来成为梁效顾问,曾自谓“毕竟是书生”,后治闲章一方——“书生上了|*”。
评分
☆☆☆☆☆
很赞很好很便宜,么么哒。如果以后还有类似的活动,大家千万不要错过。这样的活动还是蛮少的,大家千万不要错过了。重要的事情重复三遍,大家千万不要错过了,大家千万不要错过了,大家千万不要错过了!啦啦啦啦啦啦啦(?▽?)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评分
☆☆☆☆☆
论著简介
评分
☆☆☆☆☆
在40年代就留意于中国佛教史及敦煌文献。博士论文《唐代印度来华密宗三僧考》(英文)在欧美佛教史学界颇受重视。还探讨了《牟子理惑论》的著作时代,提出独到之见,研究并讲授佛典翻译文学。敦煌研究方面,参加了关于变文俗讲的讨论,考订了若干写本文献和敦煌文学作品中词语,并曾协助《敦煌变文集》的编校工作。又研究敦煌写本书仪,撰写关于书仪的分类、源流及其对日本的影响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