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歐式風格、中式風格、歐洲鄉村風格、地中海風格、日式風格、北歐風格、ART-DECO風格、LOFT風格、平麵美術風格,它們是什麼樣的?它們的特點是什麼?室內設計不同的風格具體要如何設計?門要怎麼設計?窗要怎麼設計?牆要怎麼設計?地麵用什麼材料…“我喜歡的那些室內作品到底是什麼風格?我想把自己的居室裝修成什麼風格?如何節約查閱資料的時間。得到速成方案?哪裏有不同風格的資料庫?設計公司能不能有一《室內設計風格圖文速查》給客戶看。讓他們挑選自己喜歡的風格?……將解答以上問題。
內容簡介
《室內設計風格圖文速查》歸納瞭當前最常見的幾種室內設計風格,闡述産生該種風格的地理氣候因素與曆史淵源,並采用字典式的分類法詳細列舉瞭不同風格中的設計元素,以方便讀者快速查詢與定位。《室內設計風格圖文速查》將風格歸為三大類:新地方主義、新古典主義與新現代主義。新地方主義風格包括地中海風格、歐洲鄉村風格;新古典主義風格包括中式風格、歐式風格與日式風格;新現代主義風格包括北歐風格、新裝飾藝術派風格(NEW-ART-DECO)、平麵美術風格和LOFT風格。
《室內設計風格圖文速查》以圖為主,資料豐富,簡明實用,可作為應用型本科院校和高職高號類院校室內設計、環境藝術設計和建築裝飾設計專業的教材,也可作為室內設計專業人十和愛好者自學參考之用。
作者簡介
高鈺,江蘇常州人。同濟大學室內設計。工程碩士,中國室內裝飾學會高級室內設計師。現任上海城市管理學院環境藝術係副教授。上海築納建築裝飾有限公司設計總監。發錶過多篇專業論文,並齣版《室內設計隔斷、屏風、牆麵護飾材料與施工》、《建築設計初步》等專著。2008年創立室內設計速查體係,並主編該體係係列教學叢書。
內頁插圖
目錄
前言
如何使用本書
新地方主義篇
第1章 地中海風格3
1.1 背景研究3
1.2 設計理念與風格特色4
1.3 常用元素及設計手法6
1.3.1 牆麵及護飾麵6
1.3.2 地麵及樓梯12
1.3.3 頂麵14
1.3.4 傢具15
1.3.5 裝飾17
第2章 歐洲鄉村風格22
2.1 背景研究22
2.2 設計理念與風格特色23
2.3 常用元素及設計手法25
2.3.1 牆麵及門窗25
2.3.2 地麵31
2.3.3 頂麵32
2.3.4 傢具設備33
2.3.5 裝飾40
新古典主義篇
第3章 中式風格47
3.1 背景研究47
3.2 常用元素48
3.2.1 建築元素48
3.2.2 裝飾元素57
3.3 設計手法61
3.3.1 尊重傳統思想與意境61
3.3.2 靈活引用經典元素63
3.3.3 變形的技巧67
第4章 歐式風格72
4.1 背景研究72
4.2 常用元素73
4.2.1 哥特元素73
4.2.2 文藝復興元素76
4.2.3 巴洛剋元素80
4.2.4 洛可可元素83
4.2.5 浪漫古典主義元素87
4.3 設計手法89
4.3.1 注重數學與幾何規律89
4.3.2 尊重傳統構圖原則90
4.3.3 使用常用色彩92
4.3.4 靈活引用經典元素95
4.3.5 變形的技巧99
第5章 日式風格103
5.1 背景研究103
5.2 常用元素104
5.2.1 和室元素104
5.2.2 園林元素112
5.2.3 傢具、裝飾元素114
5.3 設計手法117
5.3.1 傳統精髓的保留與革新117
5.3.2 和洋並用119
新現代主義篇
第6章 北歐風格125
6.1 背景研究125
6.2 設計理念與風格特色127
6.2.1 簡潔127
6.2.2 人性化設計128
6.2.3 誠實的態度130
6.2.4 自然的靈感131
6.2.5 傳統132
6.2.6 不會過時的135
6.3 常用元素及設計手法135
6.3.1 北歐清新現代風135
6.3.2 北歐彩色現代風139
6.3.3 北歐自然古樸風143
第7章 新裝飾藝術派風格146
7.1 背景研究146
7.2 設計理念與風格特色147
7.3 常用元素及設計手法148
7.3.1 對工藝美術運動的沿襲148
7.3.2 綫條149
7.3.3 主題153
7.3.4 材料157
7.3.5 傢具與裝飾161
第8章 平麵美術風格165
8.1 背景研究165
8.2 設計理念與風格特色165
8.3 常用元素及設計手法167
8.3.1 新古典美術167
8.3.2 現代美術170
8.3.3 材料肌理180
8.3.4 立體造型185
8.3.5 傢具與裝飾189
第9章 LOFT風格192
9.1 背景研究192
9.2 設計理念與風格特色193
9.3 常用元素及設計手法195
9.3.1 空間195
9.3.2 工業元素202
9.3.3 傢具208
參考文獻213
前言/序言
這不僅僅是一本閱讀的書,更是一本“使用”的工具。因此,它更像是一個實用的産品,諸如椅子或茶杯。
1.本書可以解決的問題
(1)對於學生:某種風格的特點是什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特點?門要怎麼設計?窗要怎麼設計?牆要怎麼設計?地麵用什麼材料……
(2)對於甲方:常聽人說起的某某風格到底是什麼意思?這些風格的特點究竟是什麼?我喜歡的那些室內作品到底是什麼風格?我想把自己的居室裝修成什麼風格?
(3)對於設計師:如何節約查閱資料的時間速成方案?哪裏有不同風格的資料庫?
(4)對於公司:客戶懷著夢想來裝修自己的傢,但是卻形容不齣想要的是什麼,公司的設計師用語言來解釋,客戶是不會明白的。能不能有一本書給客戶看,讓他們挑選自己喜歡的居室樣子和風格?
2.本書的特點
(1)從建築、人文淵源入手深入研究,專業性強:從解釋該風格存在的原因入手,使學生對該風格有正確的瞭解,不會被社會上的錯誤風尚誤導。大眾也會對這種風格有正確的理解,不會愚昧跟風,選用不適閤自己生活習慣或個性的風格。
(2)以圖為主,目的速查:設計是以圖說話,因此為設計師提供的最佳服務就是可以查詢的圖集。
(3)圖片精美,滿足收藏:該書有大量精美的插圖,不僅是工具書,也是值得收藏的畫冊。
視覺之外的構建:探索空間設計的無限可能 本書並非直接呈現琳琅滿目的室內設計風格圖片,抑或提供一套詳盡的風格分類手冊。相反,它將引領讀者深入探索“風格”背後的構成要素,理解設計語言的生成機製,並最終掌握塑造獨特空間氛圍的鑰匙。我們相信,真正的設計智慧,在於理解“為何”而非僅僅“是什麼”。 第一部分:風格的起源與演變——從文化土壤到設計語匯 “風格”並非憑空産生,而是深植於曆史、文化、技術和社會思潮之中。本部分將迴溯人類居住空間演變的脈絡,解析不同時代背景下的審美取嚮、功能需求以及哲學觀念如何相互作用,最終沉澱為如今我們所熟知的各種設計風格。 文明的印記: 我們將從古埃及的宏偉陵墓,到古希臘的和諧比例,再到古羅馬的實用主義,追溯早期文明對空間形態和材料運用的影響。這些古老的智慧,雖然看似遙遠,卻為後來的設計提供瞭 foundational 的思考框架。例如,古希臘對“黃金分割”的迷戀,以及對自然形態的模仿,至今仍是許多現代設計理論的重要基石。 時代的變遷: 中世紀的哥特式建築以其高聳的尖頂和宗教寓意,展現瞭對精神世界的極緻追求。而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思潮的興起,將目光重新投嚮人本身,古典的對稱、秩序和比例重新成為設計的主流。洛可可的精緻繁復,巴洛剋的大氣磅礴,都摺射齣不同社會階層和文化氛圍下的生活態度和審美趣味。 工業革命的衝擊: 蒸汽機的轟鳴,工廠的崛起,為設計帶來瞭前所未有的材料和生産方式的變革。金屬、玻璃的大量使用,以及對功能性的極緻追求,催生瞭新藝術運動、包豪斯等強調簡潔、理性、工業美學的流派。這些運動不僅改變瞭建築的形態,也深刻影響瞭室內傢具和裝飾品的生成。 現代生活的演進: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人們對居住空間的需求發生根本性變化。現代主義的“形式追隨功能”,極簡主義對“少即是多”的推崇,後現代主義對曆史元素的解構與重組,以及當下對可持續性、智能化和個性化需求的日益凸顯,都促使設計風格不斷演變和融閤。我們將探討這些思潮如何在空間設計中得到體現,它們各自的哲學內核是什麼。 第二部分:設計的核心要素——構建空間語言的基石 任何一種“風格”的形成,都是由一係列基本的設計元素組閤而成。本部分將剝離風格的標簽,深入剖析構成空間設計的核心要素,並探討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如何影響最終的空間體驗。 光影的魔術: 光綫是空間中最具錶現力的元素之一。我們將探討自然光和人造光的種類、特性以及它們在空間中的應用策略。學習如何利用光綫的方嚮、強度、色溫來塑造氛圍,引導視綫,突齣重點,甚至改變空間的感知尺度。從溫暖柔和的漫射光,到戲劇性的聚焦點光,每一種選擇都承載著不同的情感信息。 色彩的語言: 色彩不僅僅是視覺的刺激,更是情感的載體。本部分將深入研究色彩的心理學效應,不同色彩搭配如何影響人們的情緒、感知和行為。我們將討論色彩的飽和度、明度、冷暖對比,以及它們在不同風格中的典型運用。例如,暖色調如何帶來溫馨和活力,冷色調如何營造寜靜和專業感,而中性色如何提供百搭的背景。 材質的觸感與故事: 材料是構成空間肌理和質感的直接來源。我們將探索不同材料的物理屬性,如紋理、光澤、密度、溫度等,以及它們所能傳達的情感和文化內涵。從天然材質的溫潤質樸,到工業材料的冰冷硬朗,再到新材料的創新錶現,每一種材質的選擇都在講述一個關於空間的故事。木材的自然紋理,石材的粗獷大氣,金屬的光潔現代,織物的柔軟舒適,都將成為我們解讀空間的重要綫索。 形態與結構的哲學: 空間中的綫條、形狀和體塊,構成瞭設計的骨架。我們將分析直綫、麯綫、幾何形態、有機形態等在不同設計語境下的運用,以及它們如何影響空間的動綫、比例和視覺焦點。同時,我們也將探討結構的透明與隱藏,如何影響空間的開放性與私密性,以及裝飾性與功能性的平衡。 比例與尺度的智慧: 比例與尺度是衡量空間舒適度和和諧感的關鍵。我們將學習人類工程學原理,理解不同尺度元素(如傢具、門窗、天花闆高度)與人體之間的關係,以及它們如何影響空間的包容性和親切感。從宏觀的建築尺度到微觀的細節處理,都蘊含著對“適宜”的追求。 虛實的對話: 空間並非完全由實體構成,由牆體、傢具分隔齣的“虛”的空間同樣重要。我們將探討開放空間、半開放空間、封閉空間的轉換,以及如何通過視覺引導、材質變化、光影對比等手法,實現空間在功能和心理上的連貫與區隔。 第三部分:設計思維的進階——從模仿到創造 理解瞭風格的構成要素之後,本部分將著重於培養讀者的設計思維,引導他們從被動接受風格信息,轉嚮主動地進行空間設計。 需求分析的藝術: 任何成功的空間設計都始於對使用者需求的深刻理解。我們將探討如何通過訪談、觀察、問捲等多種方式,挖掘用戶的真實需求、生活習慣、情感寄托,並將這些信息轉化為設計的齣發點。 靈感采集與轉化: 靈感並非憑空而來,而是來源於對生活、藝術、自然、文化的細緻觀察和體驗。本部分將提供多種獲取靈感的途徑,並重點講解如何將抽象的靈感轉化為具體的空間設計語言。例如,一首詩的意境如何轉化為空間的色彩搭配,一幅畫的構圖如何影響空間的布局,一段曆史的記憶如何通過材質和細節得以重現。 風格的解構與重組: 瞭解瞭不同風格的特點後,我們鼓勵讀者不拘泥於固定的風格標簽,而是學習將其中的優秀元素進行解構,並根據自身的需求進行創造性的重組。這是一種“為我所用”的設計智慧,能夠打破風格的界限,創造齣真正屬於自己的獨特空間。 細節的力量: 細節是決定設計成敗的關鍵。我們將深入剖析如何通過對開關麵闆、燈具、把手、踢腳綫、窗簾等細節的處理,來提升空間的品質感和精緻度。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元素,往往最能體現設計的用心和品味。 可持續與人性化的考量: 在當下,設計不僅僅關乎美學,更關乎對環境和社會責任的擔當。我們將探討如何在設計中融入可持續的材料選擇、節能的照明方案、環保的施工工藝,以及如何創造更加人性化、無障礙的空間,以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工具與流程的輔助: 雖然本書不側重於圖例展示,但我們將簡要介紹一些常用的設計思考工具,如情緒闆(mood board)、概念草圖、功能分區圖等,並梳理一個基本的設計流程,幫助讀者將想法落地。 結語: 本書的目標是幫助讀者建立一套獨立的設計思維體係,讓他們能夠超越對風格名稱的認知,深入理解空間設計的本質。通過對光影、色彩、材質、形態、比例、虛實等基本要素的深刻理解,以及對設計思維的進階訓練,你將能夠自信地解讀、評價甚至創造齣獨具魅力的空間。我們相信,真正的美,源於理解,而非簡單的模仿。這趟視覺之外的構建之旅,將為你打開通往無限可能的設計之門。